随着世界经济重心东移,“印太”地区已成为大国博弈的战略性区域。2017年,特朗普政府提出了“自由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概念,将之前的“亚太”概念扩展到了更大范围的“印太”,通过对中国实施战略围堵来遏制中国在“印太”地区的影响,维护美国的地区霸权。拜登政府保留了特朗普政府“印太战略”的总体构想,但在具体政策方面进行了调整。
拜登政府的“印太战略”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建立与中国关系的新框架,修复国内经济,重振美国联盟网络,强化美国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参与度。在对华政策上,竞争这一主线没有改变。拜登政府将中国定位为“美国最严峻的竞争对手”。然而,与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理念不同,拜登政府在推动美国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注重多边关系的建立。研究美国“印太战略”的新进展,探究拜登政府“印太战略”对中美关系的良性互动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具有战略性和现实性意义。
一、拜登政府“印太战略”新进展
拜登政府的“印太战略”是特朗普政府“印太战略”的延续和发展。新上任的拜登总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对内需要重启国内经济,对外需要修复特朗普政府时期受损的盟友关系。在其执政第一年,拜登总统从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全面推进了“印太战略”。
(一)政治上构建中美关系新框架,对华合作与竞争共存
拜登政府强化了对华战略竞争。拜登总统将中国称为“美国最有力的竞争对手”,是对美国“繁荣、安全和民主价值观”的挑战。基于这一认识基础上的中美关系,“该竞争的时候竞争,可以合作的时候合作,必须对抗的时候对抗”。拜登政府延续了特朗普政府时期对中国的贸易限制与科技限制的政策,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高关税,并试图限制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发展。2021 年5 月,美国国会通过了《2021 年美国创新与竞争法》。该法要求未来5 年联邦政府投入2500 亿美元
促进国内基础及前沿科学研究,同时加大对华科技防范力度,维护美国的科技优势,与中国展开长期、全方位的竞争。2021 年6 月,拜登总统签署了一项关于修订对华投资禁令的行政命令,将华为、中芯集团等59 家中国企业纳入了黑名单,并且扩大了对中国企业的打击范围,试图在关键技术领域阻止中国的发展。2021 年6 月,拜登政府重启特朗普政府时期的“蓝点网络计划”,加强与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抗衡。2021 年11 月,美国国会发布了《2021 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报告》。报告中提到,要加大对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的限制,减少美国对中国企业的投资额,同时对被美国列入NS-CMIC 清单上的中国企业实施全方位的监管和限制。
拜登政府在全球治理上寻求与中国合作。与特朗普政府时期的全面敌对政策相比,拜登政府对中国的态度相对温和和谨慎。在对华政策上,拜登总统明确表示,不会立即采取损害中、美两国关系的行动,并且会在做出决定前对美国的对华政策进行全面审查。2021 年3 月,拜登总统发布了《重塑美国优势——国家安全战略临时指南》。在这一文件中,拜登总统指出,要以“务实”的态度与中国开展必要的合作,并且提出要在气候变化、全球健康安全、军备控制、防扩散等关乎两国命运的问题上加强与中国的合作。2021 年4 月,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访问上海。中、美两国发布了关于气候问题的联合声明,美国承认中国在促使巴黎气候协定生效方面的“领导与合作”,并且承诺双方在气候方面加强合作。2021 年11 月,中、美两国最高领导人举行视频会晤。习近平主席与拜登总统在如何处理中美关系上达成共识,提倡两国要加强国际事务合作中共同应对气候、能源安全等挑战,相互尊重,管控分歧,避免“新冷战”发生。
(二)经济上关注自身发展,复兴国内经济
拜登政府注重美国自身的发展,将美国自身实力的提升作为应对中国崛起的重要方式。拜登政府强调,应对中国崛起的关键是“加强自己”,这将为美国提供“力量的源泉”,美国需要“与中国竞争,并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采取积极的措施”。拜登总统强调与中国进行“正面竞争”,通过提升美国自身实力来增强美国的优势。拜登政府通过施行“美国救援计划”来实现美国经济复苏。在上任第一周,拜登总统就签署了一项关于加强联邦政府对美国制造业的支持和发展清洁能源创造就业机会来推动美国经济缓慢复苏的行政命令,同时递交了1.9 万亿美元的拨款计划,用于失业救济以及对疫苗、教育和医疗等方面。这项计划在2021 年3 月被美国国会批准。为了提升美国国内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并增强与中国在基础设施领域竞争的实力,拜登总统提出了1.2 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通过大规模公共建设投资来完善国内基础设施,同时拉动国内就业。2021 年11 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建造美国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体系是拜登政府进行国内建设的重要措施。美国芯片供应严重依靠亚洲国家和地区,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更是暴露了美国在供应链体系上的薄弱一面。2021 年2 月,拜登总统发布了第14017 号行政命令,要求对重要行业和部门的全球供应链进行审查。拜登总统提出《芯片法》,鼓励美国的芯片制造商迁回美国。拜登政府的科技发展政策得到美国国会的支持。2021年4 月,美国国会提出《2021 战略竞争法》,强调美国在关键技术领域与全球供应链上与中国展开全面竞争。2021 年5 月,美国国会通过《无尽前沿法》,加大对美国关键科技领域的支持力度。2021 年11 月发布的《2021 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报告》重申了供应链问题的重要性,强调要加强美国掌握关键技术的核心能力,确保美国国内的供应链安全。
(三)外交上加强多边外交,巩固盟友阵营
拜登政府强调多边外交,力图通过强化盟友关系来应对中国的崛起。特朗普政府时期的“美国优先”政策对美国盟友关系造成严重的破坏。拜登总统在就职演说中明确表示,他计划“修复盟友关系,再次与世界接触”。拜登总统刚上任就与英、法、德、日、韩、澳等国家的领导人进行对话,并称“盟友是美国最大的财富”。2021 年2 月18 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与法国外交部长让·伊夫·勒德里昂、德国外交部长海科·马斯和英国外交大臣多米尼克·拉布举行了会谈,并在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称,“各国同意密切协作以应对中国带来的‘全球挑战’”。拜登政府不断加强与盟友之间的接触与合作,试图修复在特朗普政府时期遭到破坏的盟友关系,通过盟友关系的建设来实现对中国的围堵和制约。此外,拜登政府还通过参与首脑峰会来加强盟友关系,扩大盟友阵营。2021 年2 月,拜登总统出席了慕尼黑安全会议和七国集团峰会,重申美国对北约盟友的承诺。2021 年上半年,欧盟和美国重新启动了双边对话,举行欧盟—美国峰会。峰会上欧盟与美国表示,将“持续关注东海和南海局势”。2022 年5 月,拜登政府在华盛顿举行美国—东盟特别峰会,试图拉拢东盟,进一步推进“印太战略”。同日,拜登在日本东京启动“印太经济框架”(IPEF),试图构建一个排除中国的供应链体系,削弱中国的区域影响力。
拜登政府增强了对“四方机制”的关注,将美、日、印、澳四国对话机制从部长级层面升级到了领导人层面。美、日、印、澳形成的“四方机制”是美国“印太战略”掣肘中国的重要内容。2021 年3 月12 日,拜登总统与日、印、澳三国首脑进行了线上会晤,强调加强四国在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合作,并通过了以“四方精神”为主题的联合声明。拜登总统强调,要维护“印太”地区的所谓的“普世价值”,将“印太地区”置于国际秩序的约束下。2021 年9 月,美、日、印、澳四国举行了线下峰会,在气候变化、全球疫情应对上达成合作共识。“四国机制”的升级,加强了四国在“印太”地区的外交与战略协作。为了实现“四国机制”对中国的进一步制约,拜登政府对美日、美印关系进行了新的调整。2021 年1 月,拜登总统刚上任就与日本首相进行通话,在加强美日同盟关系上达成共识。2021 年 3 月,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国防部长奥斯汀出访日本和韩国,并且与日、韩官员举行了“2+2”对话。2021 年4 月,日本首相菅义伟访问白宫,美国和日本联合发布了题为《新时代美日全球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强调要形成“具有竞争力和弹性”的伙伴关系。近年来,随着印度影响力的提升,美国认识到印度对于制约中国的战略意义。2021 年2 月 8 日,拜登与印度总理莫迪通话,再次强调,要推进“自由和开放的印太地区”的发展。美国通过一系列支持措施挖掘印度在“印太”地区的制造业中心的潜力,以消解中国在“印太”地区制造业上的影响力。2022 年4 月,美国和印度举行第四次“美印2+2 部长级对话”,重申“要促进印太地区稳定与繁荣,建立包容性的区域架构”。
(四)军事上加强在“印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加速将台海问题和南海问题等纳入“印太战略”进程
拜登政府通过加大“印太”地区的军事部署提升美国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军事能力。2021 年3 月,美国陆军发布了题为《陆军多域转型——做好战备赢得竞争与冲突》的白皮书,宣布将在“印太”地区重点部署美国的军事力量。美国陆军将在未来新建包括海、陆、空、天、电、网等所有作战域的特遣部队,其中有两支部队将部署于“印太”地区。“太平洋威慑倡议”是美国《2021 财年国防授权法》单列出来的一项条款,是特朗普时期针对中国的一项重要措施。2021年5 月,拜登政府公布了美国的国防预算,其中将拨款超50 亿美元用于“太平洋威慑倡议”,以发展美国的雷达、卫星和导弹系统,在“印太”地区建立强大的军事设施。2021 年12 月,美国国防部发布了《2021 年全球态势评估报告》,调整了美国在全球的军事部署,提出了加强军事盟友在“印太”地区的介入能力,推动澳大利亚军事基础设施建设,并且在韩国永久驻扎攻击直升机和炮兵的部队。此外,美国还鼓励盟友军事介入“印太”事务。2021 年1 月,美国“罗斯福号”航母战斗群与日本海上自卫队举行联合军演。2021 年4 月,法国海军领导澳大利亚、日本、印度和美国海军在孟加拉湾举行了“拉彼鲁兹”(La Pérouse)海军演习。2021 年9 月,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宣布建立三边安全伙伴关系联盟“奥库斯”(Aukus)。拜登总统承诺,向澳大利亚出售核动力潜艇,并且将在三国之间分享信息、技术和情报。
台海问题和南海问题是中美在“印太”地区博弈的重点,拜登政府通过施行一系列措施加速将台海地区和南海地区纳入“印太战略”中。拜登政府试图通过台海问题来实现对中国的制约,同时以保障南海“航行自由”为借口对南海地区进行干预。2021 年2 月,美国导弹驱逐舰“麦凯恩”号擅自闯入南海的西沙水域。2021 年5 月,美国海军导弹驱逐舰“威尔伯”号非法闯入我国的西沙领海。2021 年11 月21 日至30 日,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日本与美国在菲律宾海海域举行代号为“年度演习—2021”的大规模海上军演。拜登政府对我国台湾地区的动作明显增多,延续了特朗普“以台制华”的构想”。2021 年5 月,美国政府向我国台湾地区出售大量的“进攻型”武器。2021 年10 月,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荷兰等国联军在我国台湾以东到菲律宾海举行大规模军演。美国的“里根号”航母和“卡尔文森号”航母、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和日本“伊势号”准航母参与联合演习。2022 年5 月,美国国务院网站更新涉台内容,删除了“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等重要内容。
二、拜登政府“印太战略”的动因
拜登政府的“印太战略”反映了美国两党对华政策的共识。拜登政府的“印太战略”旨在回应美国中产阶级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爆发的不满,遏制中国的发展,强化美国在“印太”地区的主导权,实现“印太”地区“力量的平衡”。
(一)回应美国“中产阶级”需求,解决国内危机
强大的中产阶级是美国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美国中产阶级的需求是影响拜登政府“印太战略”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收入增长速度缓慢,美国国内的中产阶级不断萎缩,社会矛盾不断扩大。根据美国皮尤公司的调查,1971—2011 年,美国中产阶级成年人的比重下降了10%。2000—2016 年,中位线中产阶级的家庭收入几乎没有增长,而低收入家庭的收入状况不涨反降。国内中产阶级对这一情况非常不满,同时,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加剧了中产阶级不满情绪的蔓延,加深了美国贫富阶级之间的矛盾,社会暴力活动也频繁发生,美国社会进入一种深度分裂的状态。中产阶级要求美国政府关注国内民生,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国内发展。拜登意识到,想要解决国内的问题,需要积极回应中产阶级的不满,关注中产阶级的利益,注重国内建设发展自身实力,同时让美国外交为内政服务。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指出:“很多国家都把经济增长和扩大中产阶级作为外交政策的关键组织原则。美国人希望他们的领导人也这样做。” 拜登上任后在讲话中指出:“推进外交政策,需要把重点放在国内的经济复兴上。”“我们在国外采取的每一项行动,都必须心里装着美国工人家庭(的利益)。” 此后,拜登政府就国内就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提出了“美国救援计划”,并且强调在加强自身实力的基础上与中国“正向竞争”。
(二)维持美国地区霸权,保持“印太”地区力量平衡
“印太”地区关乎美国的核心利益,美国在“印太”地区战略的核心便是维持“印太”地区的霸权。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具有重要的区域价值和良好的经济发展潜力。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印太”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世界经济中心逐渐从大西洋移到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印太”地区的战略地位凸显,并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地区。美国一直在“印太”地区掌握主导权,占据着关键的枢纽和航道。然而,随着美国实力的衰弱和中国的崛起,美国担心中国把战略重心由大陆转向海洋,进而对美国的海洋霸权和利益产生“不利影响”,威胁美国在“印太”地区的主导地位。为了维护美国的地区霸权,拜登政府通过升级“四方机制”来保持“印太”地区的力量平衡,最终形成以美、日、印、澳四国为支点,并向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泰国等盟国和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伙伴国扩散的力量包围圈。这种扶植方式既能规避美国与中国的正面冲突,又能达到弱化中国区域影响力的目的,进而巩固和增强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优势。
(三)占据核心主动权,遏制中国发展
拜登政府试图通过“印太战略”的实施来改变美国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被动局面,并达到遏制中国发展的目的。美国是世界超级强国,霸占了全球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受到冲击,其霸权地位受到挑战。国内中产阶级的萎缩使美国的经济增长变缓。与此同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迅速发展,一跃成为世界重要的经济体。中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特朗普政府时期由于行动不力造成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国迅速蔓延,造成国内经济体系的停滞。而中国在疫情应对上的迅速反应将国内的损失降到了最低,其抗疫经验受到其他国家的肯定。为了应对这一被动局面,拜登政府保留了特朗普政府时期的“印太战略”,对中国在经济、科技、军事上的发展进行扼制。同时,拜登政府试图修复美国的全球形象,掌握国际事务领导权,弱化中国在全球事务上的影响力,继续维护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秩序与国际规则。
三、拜登政府“印太战略”面临的挑战
拜登政府“印太战略”旨在遏制中国的崛起,维护其“印太”主导权。这一冷战思维浓厚的战略在具体实施上将面临一系列挑战。
首先,拜登政府的“内政导向”难以兼顾“印太战略”实施。拜登政府“印太战略”的实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美国在经济上遭受巨大的损失,社会矛盾的加剧进一步撕裂美国社会,拜登政府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国内环境。面对国内中产阶级的诉求,“推行中产阶级外交政策”的拜登政府首先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美国的经济。面对特朗普政府时期留下的众多“负面遗产”,拜登政府需要进行修复工作。同时,尽管美国国内对“印太战略”存在一定的共识,但两党之间对“印太战略”的推进手段和实施方式存在分歧,这种分歧也给拜登政府推行“印太战略”增加了阻力。新冠肺炎疫情给美国经济造成了负面的影响,而拜登政府上任后实施的“美国救援计划”以及修复美国国际形象的措施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支出,这无疑加剧了美国政府的财政危机。美国国内资源的优先性选择、拜登政府政策范围的优先性以及国内两党对“印太战略”具体手段的分歧,会给拜登政府“印太战略”的实施造成阻力。
其次,美国盟友关系不稳固,东盟国家追求大国平衡,不愿在中美之间站队。美国与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国的核心利益并不完全一致。美国希望通过“四国机制”来弱化中国的影响力,平衡“印太”地区力量,维护美国地区事务的霸权。而印度和澳大利亚试图通过“四国机制”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争取更多的地区话语权。利益诉求的不同使四国之间的关系并不稳定。尽管拜登上任后不断修复之前受损的盟友关系,但美国的盟友并不确定拜登政府会履行承诺。随着中国地位的提升,美国盟友对其与中国的关系也具有自身的考量。这些国家不愿意与中国发生正面冲突,在对华竞争上与拜登政府并不具有完全的一致性。拜登政府的“印太战略”针对中国的意味十分明显,许多东南亚国家明确表示,它们不愿意在美国和中国之间做出选择。这些国家更希望中美之间能够合作,促进“印太”地区的发展。东盟国家这种追求平衡的诉求给拜登政府“印太战略”的深入推进造成阻力。由于利益分歧而形成的松散的关系也会对于“印太战略”的实施造成负面影响。
再次,“印太战略”的竞争性共存难以实现,中美之间合作与竞争关系难以平衡。拜登政府认为,竞争和合作是可以共存的,对中国的竞争并不影响中美之间的合作。拜登政府不断宣扬“中国威胁论”,以所谓的“人权价值观”为旗帜批判中国的涉疆、涉藏问题,干涉中国内政,并且不断挑动台海地区事端,挑战中国人民的底线。对于拜登政府的行为,中国做出了强硬的回应。2021 年12 月,中国国务院发布了《中国的民主》白皮书,用事实加以反驳。对于拜登政府对中国的一系列行为,中国态度更为强硬,并且做出一系列有力的回击。拜登政府这种一手“举大棒”,一边谈合作的方式难以奏效,竞争与合作之间的关系难以实现真正平衡。
最后,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将弱化拜登政府“印太战略”的影响。中国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提升减少了“印太战略”施行对中国的影响,削弱了拜登政府“印太战略”的总体效果。近几年,中国经济稳定发展,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情况下,中国的经济也实现了正增长。2019 年,中国的GDP 为99 万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6.1%;2020 年,中国的GDP 总量达1015 万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2.3%。“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增强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联系,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地区影响力显著增强。2021 年3 月,伊朗与中国签署了25 年战略合作协议,两国将在政治、经济和战略上进行深入合作。2021 年,中国与俄罗斯在能源、军事、月球探索上也达成了一系列的合作。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秩序造成了新的冲击,中国在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上的成功经验受到国际社会的肯定,中国的国家话语权在疫情背景下快速提升。相对而言,美国近年来经济呈现衰退趋势,尽管当前中国的综合实力仍然不及美国,但中国具有强大的市场优势、经济实力和发展空间,中国国力的持续上升是大概率事件。在这一背景下,美国“印太战略”的实施效果将进一步减弱。
四、拜登政府“印太战略”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以及中国的应对措施
特朗普政府时期是美国“印太战略”的成型时期,拜登政府时期则是“印太战略”的深化时期。拜登政府多方面推进“印太战略”,对实现中美关系的稳定、良性互动形成挑战。我国要高度重视拜登政府的“印太战略”,深刻认识其本质,提升我国的主动权,努力实现两国关系的稳定健康发展。
(一)拜登政府“印太战略”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拜登总统上任后试图通过延续并深入推进“印太战略”,重建美国的国际领导力和威望。拜登政府对中国的态度更为谨慎、温和,拜登政府“印太战略”的推进对中美关系良性互动造成了消极影响,但中美之间仍存在合作空间。
一方面,拜登政府“印太战略”的推进对中美关系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造成了消极影响。
第一,“印太战略”的实施加剧了中美在“印太”地区的对抗风险。限制中国的发展、弱化中国的影响仍然是拜登政府“印太战略”的主轴线。拜登政府在《国家安全战略中期指导方针》里指出,中国是唯一能够整合外交、经济、科技及军事能力,对美国创建的稳定开放的国际体系发起持续挑战的竞争对手,表示要“重新激活和刷新美国在全球的联盟与伙伴关系”,应对“中国挑战”。拜登政府升级与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的对话机制,通过构建更为紧密的同盟关系来压制中国。同时,试图挑起台海争端,以所谓的“航海自由”为借口插手南海问题。2021 年9 月,美国驱逐舰“本福德”号非法闯入中国南沙美济礁邻近海域。拜登政府升级“四国机制”,挑动敏感地带神经,既不利于构建一个安全繁荣的亚太秩序,也不利于中美两国在亚太地区的和平相处。
第二,加剧中、美双方的经济竞争,不利于中美经贸关系的良性发展。拜登政府延续了特朗普政府时期对中国的关税限制,并且加大了对中国企业的打击范围。拜登政府曾多次强调,要善用经贸规则,将美国在经贸领域的诉求通过双边或多边谈判包装成国际经贸通用规则和标准,更好地“约束”中国,保护美国中产阶级利益。拜登政府的“中产阶级外交政策”也具有遏制中国发展的特点。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环境下,拜登政府继续与中国进行经济战的行为加剧了两国在经济贸易上的对抗,既不利于双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也不利于双方经贸关系的良性发展。
第三,加剧中美之间的科技竞争。拜登政府认为,中国的高铁技术、航天技术、5G 技术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美国科技霸主地位造成了威胁。拜登政府通过各种政策继续对中国的科技发展进行打压。中美之间在科技发展上的矛盾不断加深。拜登政府宣扬构建针对中国的“科技联盟”,并且加大对于中国科技企业的管制和审查,在国际交流、技术应用等方面限制中国科技发展,削弱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拜登政府对华科技打压势必加剧两国在科技领域的竞争。
第四,阻碍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为了对冲中国“一带一路”影响,削减中国在基建领域的影响力,拜登总统推行“蓝点网络”计划,一方面污名化“一带一路”,另一方面推行所谓的“民主国家”主导的基建计划。拜登政府对“一带一路”的价值攻击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拜登政府大力推行地缘政治,构建美、日、印、澳“四国体制”,不仅限制了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纵深发展,并且对其构成潜在的安全威胁。
另一方面,中美在全球治理上仍存在合作空间。中国表示,中、美两国要“求同存异”,基于双方的共同利益开展建设性的合作。拜登政府也表示,要与中国开展竞争性合作,在符合美国利益和价值观的领域寻求合作。中美作为世界上的两个大国,在全球治理上存在共同利益,需要承担大国责任。特别是全球气候问题与新冠肺炎疫情问题不仅事关国家安全,也关乎世界安全。当前,全球气候合作仍然不足,新冠肺炎疫情仍未结束,应对全球气候危机与控制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形势更为严峻。未来,中、美两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与疫情应对上仍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此外,中、美两国在朝鲜半岛无核化、反恐等问题上存在共同利益,也具有广泛的合作空间。
(二)中国对“印太战略”的应对策略
1.寻找潜在的合作空间,扩大中、美两国利益联结点
中、美两国是世界大国,两国在经济领域与全球事务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合作空间。中美之间并不是零和博弈的关系,相反,中美之间具有强烈的经济依赖性。从中国美国商会、上海美国商会等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70% 以上的在华美资企业表示并不愿意离开中国。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中、美两国都面临着发展国内经济与促进世界经济恢复的双重挑战。拜登总统推行“中产阶级外交”,美国的供应链危机持续发酵,通货膨胀难以抑制,美国要解决这些问题必然需要借助外部力量,而中国是最好的选择。我国要看准拜登政府加强自身建设政策下存在的中美合作的可能,扩大两国利益的联合点,寻求更为广泛的合作。中美之间要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打造良性互动的新格局,用切实可见的“合作红利”平衡两国间的竞争。
2. 推进我国改革进程,提升综合国力
应对美国“印太战略”,中国应该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话语权来自强大的实力,综合国力影响着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我国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强科技发展,提升综合国力。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中国政府有效的行动使中国在全球率先实现了经济恢复与发展。科技是现代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拜登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限制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的发展使我国认识到,科技事关我国未来的发展。为提升科技竞争力,我国应加大科研投入,采取一系列政策激励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在关键技术上掌握主动权,并争取国际规则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权。
3. 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构建合作共赢为基础的新型伙伴关系
美国对中国的围堵是通过盟友关系来进行的。对此,中国应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倡议的作用,与周边国家构建更为牢固的新型伙伴关系,扩大中国的影响力与话语权。中国要加快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推动区域伙伴关系的深化。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将更多国家纳入“一带一路”建设框架中,实现中国与“印太”地区国家在经济和政治上的依赖和信任,从而瓦解美国进行意识形态攻击的基础。拜登政府升级“四方机制”使中国与日本、印度、澳大利亚之间的关系趋于紧张,这对我国的周边安全造成了负面的影响。我国应加强与日本、印度、澳大利亚之间的战略对话。美国与其盟友的利益诉求并不完全相同,中国要把握其他国家对中国的态度,求同存异,发展合作关系。《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是我国拓展伙伴关系的重要机遇,我国要尽快加入并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同时,我国要与欧洲国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加快推进《中欧投资协定》的签署。我国要发挥在制造业上的优势,巩固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我国还要与“中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建立友好伙伴关系,全方位、多方面地应对拜登政府的“印太战略”。
4. 加强危机管理,管控两国分歧
中国需要清晰研判中美关系的趋势,把握“印太战略”的实质,在中美关系中掌握战略主动。美国国内对中国的态度并不乐观。2021 年3 月16 日,美国盖洛普公司发布的关于民众对华认知的民调结果显示,认为中国是“美国最大敌人”的受访者比例在过去一年从22% 增加到了45%。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民调结果进一步证实了盖洛普公司的民调结论,对中国持负面观点的受访者比例从2018年的46% 上升至67%。89% 的美国人把中国视为“对手或敌人”。美国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高级研究员威廉·加尔斯顿(William A. Galston)认为,民调结果说明美国民众对华认知已发生重大转变,已将中国当成美国核心利益的威胁,将竞争与冲突视作中美关系的主要特征,并要求采取更强硬的措施,而且这种认知存在跨党派的广泛民意基础。广泛而极端的负面情绪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激进的对外政策,尤其是在拜登政府应对疫情不力时需要转嫁国内矛盾。我国要认识到美国国内对中国的消极态度,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冲突。中美应在台海问题和南海问题上进行战略对话,建立完善的多层次的沟通机制,管控分歧,避免战略误判。
徐金金(南昌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黄云游(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助理)
原载于《区域与全球发展》,202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