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发生在欧洲地区但具有全球影响的地缘政治对抗,俄乌冲突对中欧关系产生重要且复杂影响。首先,由于对俄乌冲突性质的认识及利益关联不同,中欧之间存在立场差异,相互期待出现较大落差,政治互信面临考验;其次,俄乌冲突以及欧美与俄罗斯之间的制裁与反制裁斗争,暴露出当前国际经济、能源和供应链体系的脆弱性,对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不断造成损害,对中欧关系的经济基础及合作路径形成冲击;最后,美、俄、欧等主要力量均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地卷入冲突,大国关系出现高度复杂的互动格局,加剧了国际秩序转型期的不稳定性,中欧关系承受更大的战略压力。尽管俄乌冲突成为影响中欧关系的不确定因素,但早日以和平方式化解冲突、避免人道主义危机、减少经济民生损失和维护国际格局稳定,符合包括中欧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应当成为双方共同努力的方向。
中欧政治互信面临考验
毋庸讳言,中欧之间在对俄乌冲突起因及性质的认识上存在较大分歧,由此采取了不同的立场。在欧洲看来,俄罗斯寻求“势力范围”的大国(帝国)意识与中小国家寻求“集体安全保护”的倾向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成为俄乌冲突的主要根源。多数欧洲国家据此强调北约的“防御性质”,不接受俄方有关“有权对北约扩张挤压安全空间进行还击”的说法,因此认定冲突的性质是“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入侵”。中方对俄乌冲突起因和性质的判断则主要基于地区安全架构的视角,认为冲突的实质是美国利用北约和乌克兰作为对抗俄罗斯的工具并招致俄方强烈反弹,其实质是大国竞争对抗在地区安全层面造成的严重后果。因此中方主张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安全关切同样重要并应受到同等尊重和对待,期待欧洲国家发挥地区安全主体的作用,不仅要着手于采取有助于停火止战的措施,更要着眼于建立均衡、有效和可持续的地区安全架构,来避免冲突再起,实现长治久安。
俄乌冲突发生在欧洲的“家门口”而中国并非直接当事方,双方在对冲突的认识及立场上存在分歧本无可厚非。但欧洲受制于先入为主的观念和美国意图裹挟的影响,对中方提出了一些不切实际、强人所难的要求,包括要求中方公开谴责俄罗斯并参与欧美对俄制裁,进而提出将中方立场与中欧关系进行“挂钩”。在立场差距较大的背景下,近期举行的中欧领导人会晤中出现了双方预期不同频、关切不同步的情况,尽管双方都很珍惜来之不易的沟通机会,但对俄乌冲突的不同认识和立场成为影响中欧推进双边合作的新障碍,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欧之间出现的政治互信下降问题未得到明显改善。
中欧经贸合作受到冲击
俄乌冲突成为“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地缘政治危机”,对世界秩序和国际规则的冲击还在持续发酵,后果和损失难以估量。但在持续两个月后,冲突以及西方国家与俄罗斯之间的制裁与反制裁交锋已经严重影响到世界经济、贸易和能源稳定。据国际机构预测,2022年欧盟经济增速预期将下降超过2%,中国经济所受冲击也集中反映在股市震荡、资产缩水和增长预期下降等方面。
中欧经贸合作受到的影响更为复杂。一方面欧洲曾威胁,如果中方“对俄提供军事支持或帮助俄规避制裁”,就将对华采取贸易手段“予以惩罚”;另一方面基于其对“中俄绑定”的过度联想,欧洲舆论重新炒作自疫情发生以来就此起彼伏、要“摆脱对中国市场过度依赖以维护供应链安全”的观点,来满足欧洲部分保守势力要通过“摆脱对俄能源、对华经济依赖”来实现狭隘的“战略自主”思想。中欧经贸领域的政治化、安全化趋势进一步增强,中欧关系的经贸基础、相互依存的共同利益和务实合作的政策路径受到冲击。
中欧战略互信承受压力
美、俄、欧等主要力量均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地卷入俄乌冲突,大国间互动高度复杂,出现新一轮分化组合的迹象。从目前形势来看,中美竞争格局未变,中俄伙伴关系稳固,美俄对抗加剧,欧俄走向对立,美欧协调加强,而中欧关系成为这几对大国关系变化的主要承压方,历来以共同坚持多边主义、主张和平方式解决冲突为共识的中欧战略互信受到集团对抗和强权政治的冲击,中欧关系的运筹空间受限且变数增大。
美国出于自身战略目标正利用俄乌冲突来调动欧洲,不仅要统一对俄立场,还通过渲染“中俄结盟”与欧洲加强对华政策协调。美国在“维护基于规则的秩序”名义下,利用美欧“中国对话”、“印太战略”对话等双边机制以及北约框架,不仅要求统一思想还要协调行动。通过炒作“中俄一体”并将乌克兰与台湾做类比,美国不仅刻意“帮助”欧洲加大和中国在观念和制度上的对立,还鼓动欧洲“积极”介入亚太事务,在中国周边为其对华战略提供支持和配合。美国的挑唆和欧洲内部的一些声音形成同频共振,正在将对俄罗斯的恐惧和敌意转移到中国身上。中国根据自身对冲突性质的认识和对大国关系的判断来决定立场,不会屈从于美国的压力,也难以在欧俄之间左右摇摆,中欧关系承受的战略压力持续上升。
中欧可以有所作为
在俄乌冲突对中欧关系产生的上述影响和压力下,中欧关系并非不能有所作为。
首先,中欧对俄乌冲突的立场尽管有差异但也有交集。中方对欧洲承受的代价和损失感同身受、深为痛惜。不仅欧洲的“家门口”重燃战火,还可能升级并蔓延至其他欧洲国家,冷战结束以来的欧洲和平状态被终结。中国在历史上曾饱受战火蹂躏,当前也面临强权政治带来的巨大安全风险,因此,尽快停火止战并通过外交方式解决冲突、尽早建立互信并通过政治手段化解矛盾、尽量达成和解并通过重塑安全架构来实现持久和平,应当成为中欧共同的努力方向和合作目标。中欧领导人已就俄乌冲突进行多次通话,成为国际社会劝和促谈努力中的重要组成。
其次,中欧都致力于避免和减少冲突造成的人道主义危机。在冲突持续百日有余,目前已造成大量乌克兰平民伤亡并有超过700万难民背井离乡、逃离他国,给欧洲带来巨大的经济、财政、政治和社会隐患,也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带来巨大的人道主义压力。中方将开展人道主义援助作为与劝和促谈同样重要的优先事项,不仅已向乌克兰方面提供了多批人道主义援助,还向接收难民的周边国家提供资金支持。除在联合国和国际红十字联合会等框架内加强合作外,中欧还可以将人道主义援助提上双边议事日程并作为优先的合作事项。
第三,中欧都希望减少冲突的溢出效应,尽量避免对各自经济、能源及供应链安全造成过度冲击。中欧互为最大贸易伙伴,投资、产业及供应链合作密切,抵御住了疫情冲击、展现出强大韧性。尽管欧洲参与了对俄罗斯的制裁,但由于欧俄之间密切的经贸联系尤其是巨大的能源相互依赖,不仅制裁效果不彰,欧洲还出现了通货膨胀、能源紧张和资源短缺等一系列严重后果,制裁对欧俄乃至世界经济造成多输的趋势日益明显。中国从反对单边制裁的一贯立场和维护世界经济稳定的角度出发,希望欧方冷静看待后果并停止滥用制裁手段,双方具有维护世界经济复苏、确保能源及供应链安全的共同关切,应当就此展开务实合作。
最后,俄乌冲突的影响正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极大地削弱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规则和治理体系,拥有多边主义共识的中欧将深受其害,双方应当倾尽全力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和亚太、欧洲得以实现和平繁荣的国际环境。俄乌冲突对国际社会造成严重割裂,大国互信赤字上升、地缘政治矛盾层出不穷。作为有志于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中欧关系应当超越经贸合作,在增进战略互信的基础上培育出在国际危机管控和全球治理改良领域新的合作点。如果中欧能够从不同立场出发但能明确共同利益并合作共事,眼下的俄乌冲突和未来的和平重建可以成为中欧实现合作增值的重要起点。
崔洪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中国论坛特约专家
评论(0)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