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鹏 叶辅靖:因势利导修复中欧经济共生关系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82 次 更新时间:2024-11-29 00:21

进入专题: 中欧关系   中美欧  

陈大鹏   叶辅靖  

 

中美欧三角是当前世界秩序的重要支撑,但这一“三角”并非等边三角,具有明显的不平衡、不稳定特征。从整体来看,中欧已经形成强大的经济共生关系,但近年来这一共生关系有所弱化,甚至出现将经济共生关系视为风险的杂音。特朗普已经赢得美国总统大选,即将开启第二任期,“让美国再次伟大”成为美国政治主流运动,跨大西洋关系和跨太平洋关系均面临新的挑战,中欧有望形成促团结、促合作、促稳定的局面,中欧经济共生关系可能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宜统筹推动中欧合作,兼顾一揽子务实合作和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以整体互利共赢缓解局部摩擦,最大程度争取欧盟各国支持,共同应对新一轮逆全球化冲击。

中欧共同面临新一轮逆全球化冲击

特朗普在竞选过程中,延续标签化、极端化风格,抛出一系列具有煽动性的保护主义政策动议,可能对经济全球化造成新一轮打击。截至目前,特朗普尚未给出落实这些政策并管控其副作用的具体方案,有关政策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是否落地、如何落地、落地效果如何,均有待观察。但是,整体来看,这轮冲击的基本方向是确定的,即美国将延续“美国优先”理念,奉行保守主义、保护主义政策,推高逆全球化浪潮。

(一)在经贸领域,美国可能打着“公平贸易”等旗号极限施压

特朗普在竞选期间抛出一系列极端化的贸易政策动议,例如对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0%—20%基础关税、对中国部分商品加征60%—100%关税、修改乃至重新谈判部分自贸协定、结束与中国的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取消中国贸易最惠国待遇等。借口主要有三:一是所谓“公平贸易”,宣称利用高关税来矫正部分经济体扭曲性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维护美国利益;二是弥补财政亏空,希望用加征关税的方式来弥补国内减税政策带来的亏空;三是维护美式意识形态,以贴标签的方式将经贸问题政治化甚至逼迫选边站队,比如,特朗普团队宣称“中国是世纪性威胁”,施压英国向所谓美式“自由企业”经济制度而非“更偏向社会主义”的欧盟模式靠拢。对此,中欧均有清醒认识并高度警惕。欧洲议会议长梅措拉警告称,跨大西洋贸易战风险不可忽视,甚至可能出现“无底线的竞争”。

(二)在科技领域,美国可能综合应用“对关键技术实施封锁+巩固美国技术主导权+提高技术使用费要价”等工具,维护美科技霸权

一是美国新政府大概率将科技领域作为大国博弈的前沿阵地和必争之地,在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高性能计算、半导体、量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生物技术等关键领域延续“小院高墙”政策,而且要裹挟盟友参与其中,中欧在这些关键领域的技术合作将受到严密监视甚至打压。

二是受硅谷科技资本支持,美国新政府可能在国内谋求减轻对科技创新的监管,在国外巩固美国技术的主导权,支持美国科技企业通过贸易、投资、技术授权等方式占领海外市场、绑定技术路线、增强全球对美国技术的依赖。美国新政府可能强势应对欧盟寻求“技术主权”以及中国寻求“自主可控”的努力。

三是美国新政府可能采取“交易型策略”,以美国技术为筹码,要求外国企业支付大额技术使用费。相对直接“技术封锁”,提高技术使用费要价对于部分企业而言尚可接受,且相对自主创新,直接使用美国技术可能风险更小、收益更稳定,部分企业更愿意选择“花钱买平安”。

(三)在全球治理领域,美国将奉行“美国优先”原则,降低实际投入、要求分摊成本

特朗普将“美国优先”进一步解释为“回归常识”,推动以美国最基本利益为中心的外交政策,确保盟国和其他合作伙伴履行其义务。为了避免被扣上孤立主义的帽子,特朗普也以“公平分担责任”等借口来粉饰有关政策,但难以服众。一方面,在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上,特朗普一如既往兴致不高。特朗普在第一任期间高调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在本次竞选过程中更是抛出一揽子能源政策改革方案,包括更加重视传统能源、放松能源管制、回调可再生能源政策,以减缓能源价格上升、推动美国能源独立,释放“能源优势”,不排除再次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另一方面,美国新政府可能延续“避战”策略,从热点地区减少甚至撤回战略投入,当然美国政府并非放弃美国全球霸权地位,而是谋求以最低成本维持霸权。

中欧经济共生关系可能进入新的发展机遇期

经济共生是国际政治学中“相互依存论”的重要概念,指不同经济体之间基于同类资源共享或者异类资源互补开展多领域、深层次、高效率经济合作,形成联系紧密、利益重叠、政策协调的共同体。中欧已经形成强大的经济共生关系,但近年来有所弱化。究其本质,是受经济全球化逆流、地缘政治冲突、大国博弈复杂演变等因素影响,经济合作超出传统的“降成本、增利润、提效率”范畴,安全、主权、绿色等因素重要性提升,且多元目标之间存在内在矛盾。本次美国大选中特朗普以压倒性优势获胜,折射出美国国内政治的深刻演变,将驱动美国对外政策深度调整,也将对中欧关系带来深远影响。

(一)经贸合作方面,欧盟可能面临“外部需求下降+关税壁垒加高+产业外迁增多+内部竞争加剧”的四重压力,中欧经济共生关系的重要性增强

一是随着美国通胀回落、高利率影响渐显,经济减速压力加大,对欧盟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可能转为下行。

二是特朗普威胁加征关税将对欧洲造成直接冲击。2023年美国是欧盟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欧盟对美有1500亿欧元贸易顺差,美国加征关税直接干扰美欧贸易。尤其是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制造基地经济增长压力大,出口成为经济复苏关键,新关税可能成为压垮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

三是美国新政府制造业政策可能更加重视“回流”而非“近岸友岸外包”,承诺“用关税替代企业所得税”,欧盟部分制造业可能受美“贸易加税+国内减税”政策组合牵引而外流。

四是美国对中国以及其他新兴经济体加征关税,将导致原本销往美国的商品转而抢占欧洲市场,冲击欧洲本土制造业。受此影响,欧盟可能要升级其“去风险”战略,开拓新的合作空间,对冲美国经济政策波动对欧盟产供链造成的冲击,并探索财政可持续发展模式。

(二)技术合作领域,欧盟可能加力维护“技术主权”,中欧技术合作空间巨大但亟待创新模式

近年来,欧盟提出所谓“技术主权”概念,其出发点是确保欧洲数据基础设施、网络和通信的完整性,这要求创造正确的条件,让欧洲发展部署自己的关键能力,减少欧洲对全球其他地区关键技术的依赖。“技术主权”一方面具有较浓的技术民族主义色彩,强调“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式的技术竞争,另一方面不应排斥开放合作。在美国加大力度重塑技术优势、维护技术霸权的情况下,中欧技术合作有助于试验新的技术路线、反对潜在的技术垄断、完善技术应用的伦理规范和标准等。例如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虽然欧美贸易技术理事会推动出台了《可信人工智能和风险管理联合路线图》《G7人工智能行为准则》《欧盟—美国人工智能术语和分类法》等文件,但特朗普第二任期可能明显放松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监管,而欧盟计划严格执行《人工智能法》,监管冲突难以避免,欧盟人工智能企业与美国有关企业竞争也可能处于下风。在此情况下,中欧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方面的技术研发合作和监管合作有望实现新突破。同时,中欧技术合作模式亟待创新。近期,有媒体披露,欧盟计划要求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转移技术来换取补贴,这种“强制性技术转移”模式绝不可取,而应坚持企业主体和市场导向,引导和支持互利共赢的联合研发、技术授权等合作模式。

(三)全球治理方面,欧美合作空间可能受限,中欧合作领域有望拓宽、层次有望加深

在绿色发展领域,整体来看,美国在全球绿色发展大潮中可能从“支持者”变为“回避者”,欧盟亟待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为了争取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支持,欧盟可能在碳边境调节机制、碳足迹管理、碳市场升级等方面采取更务实合作姿态。在多边贸易体制改革方面,美国将进一步转向单边、双边和小多边谈判而边缘化世界贸易组织(WTO)等传统多边平台,而中国和欧盟都是WTO的坚定支持者,有望在WTO改革中形成统一战线,共同应对美国单边主义贸易政策。在地缘政治方面,虽然美国将保持干预姿态,尤其在关键矿产、科技等中美博弈关键领域,美将继续借助“长臂管辖”等工具对中欧合作施加限制,但欧盟已经充分认识到“美国人靠不住”,将进一步推进“战略自主”,从“民事力量欧洲”进一步转向“地缘政治欧洲”,这有助于在中美博弈中维护中欧关系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强化中欧经济共生关系的对策建议

(一)以增加政治互信为目标,兼顾一揽子合作和重点领域突破,以整体互利共赢缓解局部摩擦

近年来欧盟在政府采购、反补贴、供应链尽职调查、碳关税等方面出台一系列限制性举措,形成“剑拔弩张”之势。为了强化中欧经济共生关系,需要“以多对多、重点突破”。一方面,建立跨领域、跨部门的统筹协调机制,将若干问题打包处理,化解欧盟内部某些利益受损者的质疑甚至反对,最大程度凝聚共识。另一方面,在能获得短期收益的领域加大谈判力度,先易后难、先软后硬,避开国有企业等敏感问题,争取率先达成部分共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二)以开放的国际产业与投资合作来应对美国孤立的制造业回流政策,强化中欧贸易投资合作

一是稳住和提升中欧贸易水平。进一步推动中欧双方关税减免。支持欧洲企业充分利用我国机器设备更新和大宗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机遇,助力我国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合理使用出口自主限价等工具,就新能源汽车出口问题尽快与欧盟达成一致。

二是更好吸引和利用欧洲企业投资。用好欧盟有关企业在华布局制造业生产线的优势,配套引进更多生产性服务企业,加强中欧合作办学、办医,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切实保障包括欧洲企业在内的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将符合条件的在华外资企业产品纳入“自主可控”范畴和“卡脖子”攻关支持计划。探索单方面落实中欧投资协定,加强投资规则双多边对接。

三是完善促进和保障对外投资的体制机制。引导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和零部件企业有序布局匈牙利等国,支持与欧洲本地企业通过合资、授权、联合研发等方式开展合作,探索在欧洲建立“生产制造+营销+金融+售后+充电换电+数字服务”全链条服务体系。鼓励我国企业通过并购等多种方式入股有技术实力的欧洲“隐形冠军”中小企业并将其整合入产业生态。

(三)以高质量金融合作为产业合作提供支撑,完善资金融通体制机制

一是加强中欧数字金融合作,推动签署“中欧数字金融合作框架协议”,在这一框架下增强数字金融领域的双向开放合作、软硬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数据跨境流动和监管协调。

二是推动中欧资本市场合作,适时推出上交所—德交所等“股票通”和“债券通”机制,支持境内投资者有序布局欧洲股票和债券市场。

三是推动基础设施REITS等新型工具的合作,探索中欧在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为代表的第三方市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金融合作。

四是支持中资银行和保险机构在欧洲增设分支机构,开展资产证券化、再保险等业务,完善全球资产配置。

五是引导和支持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德国等有条件的国家设置代表处,以此吸引欧洲私营部门资金支持亚洲基础设施建设。

(四)立足商务、人文、科技等领域人员交流需要,针对青年、企业家、艺术家、科技人才等重点群体,增强中欧人员往来及提高工作生活便利度

一是进一步优化过(入)境免签政策和各类签证政策,有序扩大符合条件的欧洲人士免签入境、跨区域流动,优化外籍人士在华旅行、生活以及从事学术活动和商务活动的便利度和舒适度。

二是重点扩大科技人才交流,支持国内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邀请外籍科技人才来华讲学、访问、合作乃至聘为技术负责人、担任管理岗位,便利外籍科技人才申报我国科研基金项目,支持外籍人才参与科研项目形成知识产权的跨境转移合作。

三是针对外籍青年群体有序扩大留学生规模,支持外籍青年赴西部支教、赴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实习、赴外资企业集聚的地区从事公共服务等。

(五)创新合作模式,加强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新兴领域合作

加强中欧数字经济产业技术合作以及数字领域规则标准对接,拓展双方在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数字贸易领域的合作空间。吸引欧洲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国内注册并提供服务,支持国内大模型企业“走出去”开拓欧洲市场,探索建立开源的中欧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社区,互相开放训练数据库、探索算力共享等。加快建立中欧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对话合作机制,加强碳边境调节机制、碳足迹管理、碳市场升级等绿色发展政策双边协调,推动互利共赢。

(陈大鹏: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叶辅靖: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科研管理部主任、研究员)

    进入专题: 中欧关系   中美欧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大国关系与国际格局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7046.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经济时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