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本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是当代中国仍然可资利用的思想资源。近代以来,传统民本思想面临着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观点,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依靠人民、保障民权、关注民生并确立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传统民本思想作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阐释,促使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使传统民本思想获得创新性发展。
民惟邦本:民本思想的传统内涵
民本思想是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思想传统的重要内容。伪《古文尚书·五子之歌》中“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之语,是中国民本思想的经典表述。“民惟邦本”的基本含义,是承认“民”为国之根基、源泉与主体。孔子“仁者爱人”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基础,孟子则对先秦时期儒家“民本”思想作了经典阐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国之根本,君主只有得到民之拥护,方能保证政治的稳固。故他强调民意即天意,主张以民意作为评判国事之根据。
孟子的民本思想包含着君民平等和限制“君权”的古代民主思想因素,这种思想因素为后儒所承继并有所发挥。历代关心民众疾苦的儒家士大夫,往往利用民本思想来抵制君主专制主义,消解专制政治之毒素,以保持社会政治的正常运转。晚明清初之际,李贽、汤显祖、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学者超越儒家民本传统,提出具有近代意义的民权观念,出现了近代民主观念的萌芽。
鸦片战争以后,儒家民本思想再度受到中国学者的关注并加以重新解释,成为接纳西方近代“民权”观念的重要中介。早期改良派多以中国“三代之治”比附西方近代“民主”,以儒家传统“民本”诠释西方近代“民主”,将西方议院作为通上下之情、实现君民共治的有效方式而加以推崇。儒家民本思想在近代西方民主思想的刺激和砥砺之下,逐渐转化为近代民权思想。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入手,引入西方近代民主观念,重新审视君民关系,肯定民之作用,并将民立于与君平等之地位,包含着将儒家民本思想推进至近代民权思想的倾向。关注民众的权利,解决民生问题,重视民众作用,肯定民众的地位,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积极因素与现代价值。
为人民服务:民本思想的创造性转化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唯物史观强调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观点,激活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并促进其创造性转化,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民本思想进行创造性阐释的核心思想资源。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民本思想的创造性阐释,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强调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热情,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建立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实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将儒家的“为民作主”思想转化为“人民当家作主”的实践,实现了传统民本思想向近代民主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二是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坚定地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相信人民、依靠人民,继承儒家重民思想,树立人民至上的理念,提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牢固确立“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了从传统“重民”思想向“为人民服务”思想的转变。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庄严宣告,为劳动阶级和劳苦大众谋利益。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公开申明:“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最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党的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最根本的标志。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是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者和坚定维护者,一切工作都以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以人民为中心:民本思想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中国共产党立足于改革开放的新实践,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继承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这种思想不仅是对唯物史观的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而且是传统民本思想在新时代的创新性发展。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人民的主体地位。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取得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根本原因是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依靠人民,就是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充分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一切工作的成败得失要由人民群众来检验。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特质,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我们要时刻不忘这个初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为了人民,把增进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不仅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而且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集中体现。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集中体现了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民既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成果的创造者,也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成果的享有者。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追求,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总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将唯物史观强调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观点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相结合而提出的创新性理论成果。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既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丰富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根据新时代需求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所进行的创造性阐释。这样的新阐释,不仅促进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现代创造性转化,而且成为传统民本思想在新时代获得创新性发展的标志。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7月6日第148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