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中军:甲午战争是中日不可避免的碰撞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673 次 更新时间:2022-05-14 21:29

进入专题: 甲午战争   中日关系  

侯中军  


1894年7月25日,日本舰队偷袭中国运兵船高升号,甲午战争爆发。8月1日,清光绪帝与日本天皇同日下诏,中日两国正式宣战。事实上,中日甲午战争的根源早在此10年之前就已经种下。1882年日本强迫朝鲜订立《济物浦条约》,在朝鲜取得驻军权,自此中日两国各驻军于朝鲜,“成露刃对立之局”,是为中日甲午战争之序幕。日本自此后,以独立之说构煽朝鲜君臣,欺骗国际舆论,最终爆发甲午之战。可以说,甲午战争的爆发是同处东亚的中日两国不可避免的碰撞。

站在甲午爆发的1894年,将我们的触角再向历史深处追溯,不用太远,在日本历史的每一个关键的节点上,主张侵略朝鲜、侵占中国的声音一直存在。从16世纪末期的丰臣秀吉至明治维新前的吉田松阴、福泽渝吉,200余年断续宣传的扩张理论,为其发动侵略战争培植土壤,制造理论根据和舆论准备。明治维新伊始,日本加快了扩张的步伐。1868年,日本明治天皇提出要“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为侵略扩张理论奠定基调。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提出要在5年内做好战争准备,先以海军击败中国海军,然后攻占北京,擒获清帝。1890年,日本首相山县有朋在日本第一届国会提出“利益线”和“主权线”概念,将朝鲜半岛划入日本利益线。1893年,日本颁布《战时大本营条例》,并于同时派遣军事间谍至中国和朝鲜,为发动战争做最后的准备。

自吞并琉球后,日本逐步走向侵占朝鲜,对清政府开战的预定轨道。在做足自身方面的物资和理论准备的同时,其外交战略则是争取列强的“中立”,实际希望列强对日本发动侵略战争采默许态度。列强欲解除清政府对朝鲜的宗主权由来已久,1866年的法国和1871年的美国都曾作此努力。日本瞅准时机以“独立”和“自主”等近代国际法概念为幌子,游说有关各国,宣扬中国在朝鲜的干预,诋毁中朝宗藩关系。列强在无视传统宗藩关系本质的情况下,听信日本的外交宣传,将中国在朝鲜半岛的作为误为对朝鲜内政的干预。在争取国际舆论上,日本取得了先机。

与日本精心策划、逐步推进的侵略步骤相比,清政府并无一个明晰的应对策略,甚至当战争来临时并无一个指挥全局的领导核心。洋务运动30年的发展,使得朝廷上下被表面的成绩所迷惑。北洋海军自1888年成军之后,再无新的进展。在日本悄悄进行战争准备的同时,清政府则完全感觉不到自己身边这个岛国的异常。

在朝鲜问题上,就外交而言,围绕“属国”与“自主”两个概念,清政府与日本展开了较长时期的外交斗争。面对日本基于近代国际法理论所做的片面引用和宣传,清政府无法摆脱已有的解释套路,在国际舆论面前陷入被动。战事即将爆发之际,对于战争的迫切性没有清醒认识,仍寄希望于请英、俄调停。日本则以朝鲜“改革”和“自主”的幌子昭示世人,利用英、俄之间的矛盾轻易地化解了两国均曾作出的调停努力。

中日正式宣战之日的皇帝诏书,或许更能反映出这种外交战略上的差距。光绪帝在宣战诏书中的第一句话为“朝鲜为我大清藩属,二百余年,岁修职贡,为中外所共知”,然后又指出“我朝扶绥藩服,其国内政事向令自理。日本与朝鲜立约,系属与国,更无以重兵欺压强令革政之理”。日本天皇则在诏书中宣称“朝鲜乃帝国首先启发使就与列国为伍之独立国,而清国每称朝鲜为属邦,干涉其内政”。究竟是中国干涉朝鲜内政,还是日本满口谎言,刻意侵吞朝鲜,相信甲午战后的历史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进入专题: 甲午战争   中日关系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3650.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北京日报》2014年09月17日特3版,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