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子东:孙犁《荷花淀》——好风景,血战场,新妇女,旧美德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411 次 更新时间:2022-01-22 16:25

进入专题: 孙犁   《荷花淀》  

许子东  

一 好风景,血战场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1]


假如不知道作者和文本的背景,感觉上我们是在读沈从文的“乡村牧歌”。后来汪曾祺也是这类文风、这般风景。不过沈从文、汪曾祺的乡村风景真的就是优美,真的就是安静。孙犁(1913—2002)的《荷花淀》,却是用好风景在写血战场。


钱理群等人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有评论:“在解放区短篇小说家中,孙犁是赵树理之外最重要的作家。与赵树理以现实主义精神着重表现农民心理思想改造的艰苦历程不同,孙犁的小说着重于挖掘农民的灵魂美和人情美,艺术上追求诗的抒情性和风俗化的描写,带有浪漫主义的艺术气质。” [2]


本来战场上,大部分都是男人,孙犁写抗战却大都以女人为主角。战场本来充满血腥残酷,孙犁的小说却风景秀美:“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仔细想,文学里的风景常常就是抒情。小说里风景好,说到底就是人物的心情好。可那是战争时期,兵荒马乱,国土被践踏,人民受煎熬,荷花淀的女人怎么会有这样的好心情?怎么能在血战场上看到好风景?那是因为她们对战争,对土地,抱着乐观的情绪。评论界也一直称赞,说描写新鲜的地域风貌和乐观的抗战情绪,是孙犁作品的成功之道。


我们不妨再追问,为什么乐观呢?战火燃烧在自己美丽的家乡,仗已经打了八年了——《荷花淀》是1944年写作,次年发表——为什么渗透在美好的风景当中的是女人们的乐观的心情?并不是因为她们把世界局势看透了,知道再过几个月苏联红军就要进攻关东军;也不是因为战争少给她们和她们的家人带来苦难,苦难是说不完的。这种乐观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她们对自己乡亲尤其是对自己男人的信任。


《荷花淀》里,水生是“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他回来跟女人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说到这里,“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当然,这个女人手上一抖这个细节,说明她当然不舍得丈夫走,但她没有阻挡。小说写,“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


水生又去跟其他几家的女人那里去告假,因为她们的男人害怕,不敢回来说,怕老婆。那些女人们也都跟水生嫂一样伤心,但是背后是乐观,相信她们的男人能够胜利。


孙犁自己一再说,说农村青年妇女“在抗日战争年代,所表现的识大体、乐观主义以及献身精神,使我衷心敬佩到五体投地的程度”。 [3] 这句话有三个要点——识大体、乐观主义和献身精神,尤其是什么叫识大体,特别值得留意。


一方面,识大体就是知道国事大于家事,抗战胜利比男人在家过小日子更重要,乐观主义也来自识大体。另一方面,我们注意,男人要走了,要嘱咐女人几件事情: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


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二 新妇女,旧美德

最后这句话是最重要的——“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这也是另一个层面的识大体。根据对话的先后次序来看,贞操是比进步、识字、生产,甚至性命,更重要的“大体”。所以《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强调,“孙犁所表现的是解放了的新时代劳动妇女的灵魂美……发展了现代文学表现劳动妇女灵魂美的传统。” [4] 不知道灵魂美和身体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是否意味着宁可死去,也不能被侮辱。这使我们想到鲁迅《我之节烈观》里有这么一段话:“……有强暴来污辱他的时候,设法自戕,或者抗拒被杀,都无不可。这也是死得愈惨愈苦,他便烈得愈好,倘若不及抵御,竟受了污辱,然后自戕,便免不了议论。” [5] 当然,鲁迅是批评礼教,孙犁是歌颂劳动妇女灵魂美。


“捉住了要和他拼命”,并不单是水生一个人的嘱咐。小说写这些女人后来划了一个小船去看望从军的丈夫们,在荷花淀里,被鬼子的一个大船追赶。小说这样描写:“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们摇得小船飞快。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


最后一句说的,看来不是水生对水生嫂的个别要求,差不多是这些老公在打仗,女人们的一个不需要讲的共识。当然这个共识背后可能也是她们丈夫的集体无意识的要求。不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而是“跳水去死事小,受敌污辱事大”——这是男人世界的传统还是女人灵魂美德?


巴金的《家》里,觉民也这样称赞过鸣凤跳湖,说没想到她是这么一个烈性的女子。照此逻辑,丁玲写的《我在霞村的时候》,贞贞回到霞村,被杂货铺老板等议论也是正常的。乡亲们会说,你看鬼子是坏,可你当初怎么会不拼命到底?你怎么不会跳水去死?


回到《荷花淀》具体语境,也许水生的意思,就是说千万不能让人家活捉,否则你就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了,也可能生不如死了。这是一个夫妻之间生离死别的意思。也说明为抗战,为胜利,军民都有准备牺牲的崇高情怀。识大体必然包含了献身精神。所以,孙犁小说令人感动。


孙犁在抗日战火中的这种青春秀美抒情文体独树一帜,后来文学界就有了“荷花淀派”。评论家杨联芬说孙犁是革命文学中的“多余人”,他的优美的风格是因为他要疏离主流政治,固守独立的个性。 [6] 熊权的研究文章则认为孙犁的“优美”风格其实也是当时的意识形态环境锻造出来的。考证孙犁早期作品,受到冀中“肃托”(肃清托洛茨基信徒)运动的影响,孙犁的作品一度偏伤感,因此受到批评。《荷花淀》的前身是1939年写的《白洋淀之曲》,差不多同样的人物,写得哀伤悲痛。作家面对别人的批评,也会调整写作策略。等到他写“优美”风格时,便“有意识地剔除死亡、规避悲剧,让田园牧歌的地域风情与人物积极饱满的情绪共鸣合奏”。 [7]


所以小说里,那些女人们拼命逃,鬼子在狂追时,突然就出现一批在荷叶下面躲藏的游击队员(说不定就有她们的男人),立刻就把大船上的鬼子打掉,水生嫂她们担心的被活捉的困境是不会出现的。


孙犁小说的抒情风格不仅在抗战文学里独树一帜,而且后来也很适合做学校的教材。因为既有革命历史教育的内容,画面和文字又不至于太伤痛悲惨。后来的革命历史教育中有两个短篇选用最多,一篇是孙犁的《荷花淀》,另外一篇是茹志鹃的《百合花》,战争文学中的“两花”。


[1] 《荷花淀》首次发表于1945年5月15日延安《解放日报》副刊,收入《中国短篇小说百年精华》现代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当代文学研究室编,香港:香港三联书店,2005年。以下小说引文同。


[2]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522—523页。


[3] 孙犁:《关于荷花淀的写作》,《晚华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79年,87页。


[4]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523页。


[5] 鲁迅:《我之节烈观》,《鲁迅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22页。


[6] 杨联芬:《孙犁:革命文学中的“多余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8年第4期。


[7] 熊权:《“革命人”孙犁:“优美”的历史与意识形态》,《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论文集》,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20年,430页。


    进入专题: 孙犁   《荷花淀》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1108.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上海三联书店,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