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新立:围绕转变发展方式深化改革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87 次 更新时间:2022-01-15 23:10

进入专题: 全面深化改革  

郑新立 (进入专栏)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改革来推动。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

围绕推动经济增长从投资、出口驱动型向消费驱动型转变,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产能过剩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是长期以来在经济发展指导思想上重投资、轻消费的结果。受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进口需求下降的影响,我国产能过剩的矛盾更加突出。理顺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提高居民消费率,降低投资率,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首要任务。

解决投资与消费的矛盾,需要从思想认识入手。在计划经济时代,供给短缺、需求膨胀的主要原因是投资和生产的计划权限集中在政府手中,企业缺乏生产积极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赢利动机驱使,投资具有扩张冲动,而居民收入增长则受到制约。我国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只有20年左右,我们对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在经济工作的指导方针和调控政策上往往把解决短缺问题作为主要矛盾,而对如何解决好分配问题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重视不够。虽然采取了许多措施限制低水平重复建设,但不足以抑制投资冲动,导致投资与消费关系扭曲,产能出现严重过剩。对此,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把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作为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继续强调这一问题,特别提出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提高居民消费率,使人民群众从经济发展中更多受益,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不仅要扩大居民个人消费,而且要扩大公共服务消费,尽快改变公共服务供不应求的状况。应通过多种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更多地投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改善消费环境。

扩大消费,重要前提是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型收入结构。今年初,国务院批转了《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落实好中央精神,切实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已成为实现经济增长由投资、出口驱动型向消费驱动型转变的关键。

围绕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深化“营改增”税制改革

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是我国经济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2011年,我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35%,远低于世界平均62%的水平,比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还低15个百分点。如果能用5—10年的时间,使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提高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就可新增就业岗位1.1亿个,大大缓解就业压力。

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理论根源是第三产业不创造价值的传统经济理论。计划经济时代的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只有物质生产部门才创造财富。所谓物质生产部门,就是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邮电业等,除此之外的服务业是不创造价值的。虽然改革开放以来这种陈旧的理论已被打破,但其影响仍然存在。比如,在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定中,对第二产业给予鼓励支持,而对第三产业实行高税率、高地价甚至高水价、高电价。目前,对第三产业实行的营业税的税负比第二产业的增值税平均重1/3左右。第三产业经营者大部分是小微企业和个体户,税负重加重了它们的负担,抑制了群众的创业热情。

近年来“营改增”试点城市的经验表明,税负降低之后,第三产业会出现蓬勃发展的局面,特别是在物流、研发等领域,人们创业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在第三产业的各个领域和全国范围推广“营改增”。同时,进一步提高对小微企业和个体户的税收起征点,以“放水养鱼”、搞活经济、培植财源。

围绕加快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

我国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实现的,这不仅给能源资源供给带来很大压力,而且使生态环境难以承受。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带动产业升级,同时培养创新型人才。这就需要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

党的十七大提出,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几年来,各级政府和企业、科研机构、大学加大了对科研开发的投入,技术成果开始大量涌现。2011年,我国在国内申请的技术专利数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但发明专利较少,质量有待提高。目前,民营企业申请专利的数量占全部专利申请量的67%,已成为自主创新的主力军,而国有企业和大学拥有的巨大创新潜力仍有待发挥。去年,国资委制定了关于发挥国有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骨干和带动作用的若干规定,提出把企业创造的技术成果的价值列入资产保值增值考核范围。这是管理理念上的一大进步,对企业自主创新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大学集中了大批科技创新人才特别是年轻人才,应成为科技创新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地。但由于多种原因,知识老化、不重创新成为我国大学与发达国家大学的主要差距。在2011年全球大学专利申请量的排队中,我国没有一所大学进入前50名。改革教育体制,实行简政放权、优胜劣汰,是提高大学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选择。我国的重点大学只有站在全球科技进步的最前沿,成为研究型大学,并以科研带动教学,才能培育出创新型人才。我们也只有立足于国内培养创新型人才,才能建成创新型国家,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围绕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建立城乡发展一体化制度

我国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重点和难点都在“三农”。根据国际经验,进入高收入行列的国家一般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城镇化水平达到70%左右;二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赶上二、三产业的水平;三是农民人均收入赶上城镇居民。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只有50%多一点,农民工还没有完全融入城市;农业劳动生产率只及二、三产业的28%;农民人均收入只及城镇居民的1/3左右。

当前,解决“三农”问题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一是农业劳动力转移有出路。我国很多地方存在招工难问题,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东南亚国家转移,因为那里的工人工资更低。如果我们不抓紧为农业劳动力转移创造好的环境,等到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出去了,就会失去历史的机遇。二是大量社会资金急于寻找投资出路。农业现代化所需要的大量资金只能靠吸引社会资金来满足,而现在社会资金很充裕,却苦于找不到投资渠道。三是市场对优质绿色农产品需求旺盛。解决农产品价格波动问题,解决农业标准化、无公害生产问题,对发展社会化、现代化大农业提出了紧迫要求,这将有力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

围绕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关键在于优化资金配置,因为资金配置到哪里,人力、设备、能源、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就跟着流动到哪里。

我国金融资本的规模巨大,但由于金融体制改革滞后,资金流动性差,需要资金的企业难以获得资金支持。去年年初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包括放宽准入,建立地方性监管机构,建立存款保险和贷款担保制度,完善以用汇为主的外汇管理体制,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等,亟待出台综合配套的改革文件。合理的金融改革顺序应把市场准入放在最前面,其次是完善监管和风险担保体系,第三是利率市场化。因为前两步改革可以形成充分竞争格局,并防范市场风险,从而为利率市场化创造前提条件。现在利率市场化已自发突破,而前两步改革尚未推出,就容易出现垄断利益、寻租行为和潜在风险。制定金融体制改革的周密配套方案并有序推出,已成为当务之急。


2013年6月5日    来源: 人民日报

进入 郑新立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全面深化改革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0979.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