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新立,1945年2月生,河南省唐河县人。著名经济学家。1964年8月-1970年8月在北京钢铁学院采矿系学习。1978年9月-1981年9月,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业经济系学习,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70年8月-1978年9月在邯郸冶金矿山建设指挥部工作,先后任技术员、理论教育科副科长、党委办公室副主任。1981年9月-1988年1月,在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经济组工作,任处级调研员、经济组副组长。1988年1月-1989年12月,在国家信息中心,任副总经济师。1989年12月-2000年6月,在国家计委政策研究室,任副主任、主任,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2000年6月-2009年3月,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2009年3月起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长期从事宏观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研究。参加了中央一系列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包括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还有十七大报告以及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改革的决定》等五个重要文件。主要论著有:《论抑制通胀和扩大内需》、《论新经济增长点》、《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21世纪初的中国经济》、《经济体制六大改革》等。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政府政策系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博士后工作站指导老师、国家信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指导老师。
郑新立
郑新立,1945年2月生,河南省唐河县人。著名经济学家。1964年8月-1970年8月在北京钢铁学院采矿系学习。1978年9月-1981年9月,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业经济系学习,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70年8月-1978年9月在邯郸冶金矿山建设指挥部工作,先后任技术员、理论教育科副科长、党委办公室副主任。1981年9月-1988年1月,在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经济组工作,任处级调研员、经济组副组长。1988年1月-1989年12月,在国家信息中心,任副总经济师。1989年12月-2000年6月,在国家计委政策研究室,任副主任、主任,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2000年6月-2009年3月,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2009年3月起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长期从事宏观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研究。参加了中央一系列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包括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还有十七大报告以及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改革的决定》等五个重要文件。主要论著有:《论抑制通胀和扩大内需》、《论新经济增长点》、《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21世纪初的中国经济》、《经济体制六大改革》等。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政府政策系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博士后工作站指导老师、国家信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指导老师。
论文
时评
- 不能轻易出台对住房汽车等消费品的行政限购规定
- 聚焦突出问题和重点领域深入研究
- 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
- 郑新立 吴吟 唐元: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广应用改性甲醇燃料 促进油气燃料行业革命
-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 着力发展实体经济支撑的现代化产业
- 将系统观念贯穿改革发展各领域
- 以系统思维统筹各个领域的改革发展
- 以全面小康为目标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 中国有巨大潜力跃升高收入国家
- 服务业发展的三个重点
- 创新发展哪里来
- 切实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
- 走出认识误区 深化国企改革
- 把特色小镇作为城乡一体化突破口
- 使改革精准对接发展所需
- 稳增长亟待货币政策的支持
- 扩大需求-当前宏观经济政策最重要选择
- 积极探索农村土地公有制实现方式
- 创名牌是建设制造强国核心工程
- 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 全面小康决胜阶段的行动指南
- 关键是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平衡
- 宏观调控要从总量调控为主转向结构调整为主
- 从三中全会决定看未来中国
- 在转变发展方式中实现稳增长
- 以扩内需调结构实现稳增长
- 努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 论金融体制改革的路线图
- 中国经济面临“升级版”考验
- 努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 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 抓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
- 实现稳增长的六条建议措施
-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
-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五大机遇
- 围绕转变发展方式深化改革
- 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关键在深化改革
- 加快农业现代化是我国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必由之路
- 中国“十二五”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转变
- 加强经济增长结构调整与物价稳定的统一协调
- 化通胀压力为产业升级动力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贯穿“十二五”的主线
- 增长与发展之辩: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的“十二五”规划
- 金融海啸的成因与防范
- 人民币升值将给美国带来什么?
- 建立亚洲内生型增长机制
- "双提高"是扩大消费的根本途径
- 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 深挖内需潜力 打造新增长点
- 郑新立 刘森: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内需潜力
-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
- 用品牌提升交换价值
- 把握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
- 深化改革释放四大增长潜能
- 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 实施“千企千镇工程”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 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 在实践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
- 滕文生 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两条新经验
- 稳增长是今年经济工作的第一要务
- 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 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 深圳国际专利申请量为何遥遥领先
- 农村土地公有制三权分离
- 以改革新突破释放发展新动力
- 增强宏观调控能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 中国经济转型最需要做五件大事
- 选准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 改革最大阻力现在看是传统思维模式
- 农地改革的城镇化视角
- 农村土地公有制实现形式的三大突破
- 从三中全会看未来中国
- 全面认识与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走势
- 中国经济升级版待过四道坎
- 县域经济发展的四个经验——提高县域城镇对产业和人口的承载力
- 国民经济运行正处于关键时刻
- 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 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
- “改革不能吃老本” 调整收入分配是方向
- 金融体制改革意义重大
- 经济发展方式重在实现“五大转变”
- 努力实现抑制通胀和稳定增长双重目标
- 化危为机、破浪前进的“十一五”
- 2009年经济分析与2010年展望
- 全面深化改革的三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