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新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贯穿“十二五”的主线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654 次 更新时间:2022-01-15 21:12

进入专题: 十二五  

郑新立 (进入专栏)  


摘要:“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十二五”期间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突破,需要在调整需求结构上,大幅度提高居民消费率;在调整产业结构上,重点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在调整要素结构上,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在城乡结构调整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调整区域结构上,加快中西部经济发展;在对外经济方面,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建设开放型经济体系。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提出,“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领域,同时提出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把技术进步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把改善民生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把改革开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在“十二五”期间,能不能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进展,不仅关系到未来五年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而且关系到未来十年到二十年我国经济能不能把平稳较快的增长势头保持下去,关系到能不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跨上人均GDP1万美元的台阶,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具体来说,应当在以下六个方面实现重大转变。

一、在需求结构上由主要靠投资、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大幅度提高居民消费率。

从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上升期。这一轮经济增长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重化工业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因而伴随着较高的投资率。从2003年到2008年,投资率年均高达42.2%,而同期居民消费率下降为38.3%,特别是2009年,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启动4万亿投资计划,使投资率上升到47.7%的历史最高水平,才弥补了出口大幅度下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造成大量生产能力过剩,贸易摩擦增加,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程度。“十二五”期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把调整需求结构放在首位,大幅度提高居民消费率,适当降低投资率,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如果能在“十二五”期间将居民消费率由目前的35%提高到50%,使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将会为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而提高居民消费率必须从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入手,重点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尽快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收入结构。收入分配结构调整是一个“双刃剑”,为了减少阻力,应当以增量调整为主,使新增的收入尽可能向中低收入者倾斜。要打破垄断,为民间资金顺畅地进入垄断性行业创造条件,从而使各个行业都能够获得大体平均的资金利润率,改变行业之间收入悬殊的状况。要清理各种不合理的收入,加大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要把扩大公共服务消费作为扩大消费的重点。目前,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城市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消费总体上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公共服务消费落后也制约了个人消费的增长。要通过改革社会事业管理体制,在增加政府投资的同时,发挥民间资金投入社会事业的积极性,从而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使公共服务在“十二五”期间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

二、在产业结构上,要以第二产业带动为主转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重点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是我国国民经济结构中的突出问题。200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的比例为43%,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例只有34%,两个比例均远远低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更低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严重影响了就业规模的扩大,影响了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制约着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多年以来,尽管国务院也采取措施鼓励第三产业发展,但始终没有取得突破,原因在于尚未形成有利于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许多政策对第二产业发展更为有利。比如在税收政策上,由于第二产业实行增值税,第三产业实行营业税,增值税的税负明显低于营业税,这就限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在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上,往往只把上工业项目看成是经济发展,对发展第三产业重视不够。在用地、水电价格等方面,第三产业要高于第二产业。“十二五”期间必须在发展第三产业上,采取重大鼓励政策。要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鼓励企业向研发和营销的两端延伸,形成“微笑曲线”。要采取有效政策鼓励群众性创业,建立面向小型微型经济主体和群众性创业的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物流、研发、技术贸易、咨询、信息、会计、审计、法律等新型服务业。根据我国产业结构和美国产业结构的对比,我国一、二产业的总体规模已接近和超过美国,而第三产业与美国相比则相差九万亿美元,所以我国GDP总量同美国的差距集中体现在第三产业上。今后二十年我们要在GDP总量上赶上和超过美国,就要在服务业上形成九万亿美元以上的增加值,这是一个巨大的、艰难的任务。其中,金融业的增加值,美国达两万多亿美元,我国仅为800多亿美元。所以要把金融创新促进金融产业发展作为第三产业的增长点。

三、在要素结构上,要由物质资源消耗为主向技术进步、改善管理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为主转变,大力推动自主创新。

我国钢铁、水泥等原材料的消耗总量已接近世界的50%,能源消费总量居世界前列。在工业产品中,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产量大部分已居世界首位,但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仍然大量依赖进口和外商投资企业提供。由于技术的对外依存度比较高,使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效益大量流向国外。从国内外的实践来看,谁掌握了知识产权,谁就掌握着利润的分配权。我国大量的出口产品由外资企业提供,加工贸易占外贸进出口的50%以上,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效益不高,人民的收入水平不能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得到相应的提高,这是造成居民消费率低的深层次原因。所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问题。要继续增加研发投入,建立鼓励国有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机制,把无形资产的考核纳入对国有企业资产增值考核的范围。不仅要注重企业当年实现利润的增长,更要注重考核企业长远发展和盈利能力。要充分利用国家已经出台的各项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目前政策利用程度低,如企业研发投入可以在税前按150%抵扣的政策,实际享受的企业仅占应该享受企业的三分之一左右。关键是要调动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提高鼓励创新投入各项政策的可操作性。要鼓励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积极申报国际专利。2009年,美国申请国际专利5万项,我国申请8000项,只及美国的六分之一,集中体现了我国技术创新能力与美国的差距。但也要看到我国的巨大潜力,仅华为公司一家2009年申请了1800项,占全国申请国际专利量的22%。如果全国能够培养出30个像华为这样的公司,我们在国际专利申请量及技术创新能力上,就能赶上和超过美国,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全国各大城市都应努力改善鼓励创新的政策环境,培育更多创新型企业。要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的科技资源。全球金融危机使一些拥有较好科技资源的企业在经营上陷于困境,通过国际并购把这些企业变为中国企业的子公司,是提高创新能力的一条捷径。例如,吉利并购沃尔沃轿车之后,在中高档轿车生产技术方面,一下子就超过了一汽、二汽和上汽。国家外汇储备应积极支持企业开展国际并购。要支持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开展引智创新,聘请国外高端科技人才,为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服务。在这方面要研究和学习美国的经验。美国每年用大量奖学金吸引全球优秀青年到美国读书,毕业后又用优厚的待遇把优秀人才留在美国工作。这是美国能够长期保持科技领先地位的关键所在。我们在引进人才方面也要舍得投入,首先是要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工作。要满足人民受教育的需求,继续扩大大学招生规模,提高教学质量,按照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调整教育结构,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我国的大学生毛入学率已经达到24%,这是一个很大的成绩,但是,与国外比,韩国的大学生毛入学率已经达到50%以上,日本、美国都已经达到70%,我国台湾省也已经达到50%以上。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建设现代化国家,归根到底要靠人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十二五”期间一定要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两大重点。

四、城乡结构要由差距不断拉大向协调发展转变,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城市化快速推进的时期。要通过制定一系列鼓励城乡协调发展的政策,使城市化在带动农村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特别要通过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当前,加快农业现代化有许多有利条件:一是社会资金充裕,二是农业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有出路,三是农产品市场需求旺盛。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农业现代化之中,形成吸引民间资金进入农业的机制。具体来说,可以有三种途径,一是要培育家庭农场或农业专业大户,二是鼓励建立农业合作社,三是鼓励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向种植养殖环节延伸。要培育大批农业生产公司,提高农业规模化、现代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为此,要努力构造吸引民间资金投资农业现代化的政策环境,包括对农民的承包土地和宅基地确权颁证,赋予其充分的用益物权,即除了所有权以外的使用权、转让权、收益权、继承权、抵押权等,使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的使用权成为吸引民间资金进入农业的重要手段。要建立农村现代金融制度,鼓励民间资金发起设立各类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和资金互助社。把民间资金吸引到农村金融业之中。对规模化、现代化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给与扶植政策,建立农业科技研发和科技推广体系,积极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民。

五、区域结构由沿海率先发展向东中西部协调发展转变,加快中西部经济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区域发展结构有了较大的改善,中西部投资和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西部大开发为西部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通过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和吸引外资,加大资源开发力度,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内蒙古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引进战略投资者,运用高新技术发展资源的深加工,有效地带动了经济的腾飞,内蒙已连续7年增长速度全国第一,成为全国经济的领跑者。他们把经济发展带来的财政收入大量投入生态建设和改善民生,全区生态环境已经由逐步恶化改变为总体稳定,局部改善。天津抓住滨海新区开发的机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的第三经济增长极。中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开始走出一条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市化同步推进的发展道路。河南在保持粮食稳定增长的同时,实现了工业的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应当巩固和扩大区域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利用好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和扶持机制,促进中西部加快发展。要完善主体功能区规划及相关政策,对重点开发地区、优化开发地区、限制开发地区和禁止开发地区实行不同的政策。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使资源价格既反映市场供求,又反映稀缺程度。狠抓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六、对外经济要由“引进来”为主向“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方向转变,建设开放型经济体系。

当前我国外汇储备数额巨大,工业生产能力过剩。这两个问题孤立起来看是两个包袱,但是合并起来看就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这就需要通过资本输出带动商品劳务输出,通过扩大“走出去”的规模,获得更多的海外资源的勘探权和开发权,通过国际并购获得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科技资源,这就能够把外汇的货币储备和购买美国国债变为能源资源技术的物质储备,从而有效地规避国际货币汇率风险。美联储最近实施第二次量化宽松政策,旨在通过滥发美元,制造通货膨胀,向国外转嫁危机,让所有拥有美元储备的国家为美国的金融危机埋单。我们要规避美元大幅度贬值的风险,就必须通过扩大“走出去”的规模,把宝贵的外汇储备用好,使巨额的外汇储备变成支持我国经济长远发展所需要的短缺资源。为此,要建立支持企业“走出去”的外汇使用体系,把央行的外汇储备拿出一部分交给商业银行,鼓励商业银行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外汇贷款,不仅要支持大企业“走出去”,还要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中小企业机动灵活,不会引起外国政府的戒心,更容易拿到资源的勘探权和开发权,更容易取得并购等经济活动的成功。中小企业取得资源勘探权、开发权之后,要与大企业联合起来,或者把勘探权、开发权转让给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以弥补小企业资金和技术实力的不足。政府援助贷款要积极配合企业“走出去”,主要用于铁路、公路和港口建设,改善当地的投资环境。总之,大中小企业和政府援助贷款要紧密配合,共同实施“走出去”战略。要扩大人民币双边互换规模,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增加金融产品品种,完善上海国际清算中心的功能。要把外资流入作为加快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契机,把资本市场做大作强,以壮大我国的金融实力。总之,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建设开放型经济体系,通过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和国外资源,为“十二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


时间:2011-01-28 来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进入 郑新立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十二五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0967.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