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致电约瑟夫·拜登,祝贺他当选美国总统。那么,未来美国对华政策将会有哪些变化?
笔者认为,还得从短期和中长期两个视角来看。
短期看,美对华强硬的态度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包括部分高科技出口对中国实行严格限制,在南海、东海、台湾海峡挑战中国的维权努力,在香港、新疆、人权问题上施加压力。
为什么是这样?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国国内政治决定的:首先,美国各种势力在对华政策强硬问题上高度一致。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国会最近高票和全票通过的几个涉华议案。其次,美国民众对中国的看法不断恶化。此外,总统大选中,为了竞选需要,拜登也在中国问题上说了一些狠话。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短期内,拜登政府即使想改善关系也很难做到。
尽管仍会保持对华强硬,但拜登政府在做法上与特朗普政府还将会有明显区别,一是不大可能延续大选前特朗普执政后期为了扭转国内选情采取的一系列极具挑衅性的做法。比如说派飞机从台湾上空飞过。拜登上台以后,很可能不会延续这些做法,因为一是太危险了,二是与中国为敌,最终也会严重伤害美国利益。
不仅如此,拜登上台后,双方在一些方面的对话可能会开启,比如讨论应对疫情合作问题,维护两国经贸关系问题,推动世界经济早日恢复问题等。双方还有可能在推动国际抗击疫情方面进行一些合作。
从中长期来看,拜登政府的对外战略将决定其对华政策的走向。拜登政府的对外战略很可能回到“二战”后到特朗普上台前历届美国政府长期坚持的对外战略,那就是通过国际合作以最低成本维护国际秩序来维护美国的利益。
要想最低成本维护国际秩序就要跟别的国家合作,包括跟中国合作。中国是国际秩序的利益攸关者,把中国的资源用好来维护国际秩序是美国最佳选择,与中国对抗只会大量消耗美国的资源和提升维护国际秩序的成本,甚至走向战争。
拜登对外政策会更加理性,所谓理性就是根据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行事。拜登政府的对外政策也会更具有确定性,会更加重视通过国际合作应对全球治理的挑战,包括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推动人权、扭转气候变暖、市场准入、制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等。拜登政府还可能会更加关注危机管控的问题,更加重视通过国际对话和协商解决国际问题。这些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拜登的对华政策。
拜登当选后,在对华政策上,可能会呈现下列特点:
一是对中国的压力会继续,甚至于在某些方面如人权问题会增加,他会沿用特朗普时期战略竞争的概念来界定中美关系,但他会致力于与中国竞争,看谁做得更好。
二是经济上会要求中国扩大市场准入,中国加大保护知识产权力度,落实给予美国在华企业国民待遇的承诺等,也很有可能会放弃特朗普对所谓贸易对等的要求,并在一定条件下逐步解除特朗普强征的关税。也可能会同意与中国在第三方合作,这是对双方都有好处的。
三是政治上继续在人权问题上向中国施压。
四是在高科技问题上会加强对最先进科技转移的限制,但可能在一些次先进科技转移问题上有所放松。这是因为只有让美国公司出口一些高科技产品,他们才能更快地收回研发成本,并从中获利,才能有更多的资金投入新一代技术的研发,以保持他们在高科技领域的优势地位和竞争力。
五是会加强危机管控方面的努力,确保中美这两国核武器国家不会因为误判和意外陷入军事冲突和战争。
六是会恢复对人文交流的支持,但会保留特朗普时期出台的一些针对某些敏感专业学者访问和学生留学的限制。
七是会在与中国交流时更多地强调对等。拜登政府可能会要求改变过去美强中弱时中美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一些不对等的安排(如对外交官活动、记者采访、人员交往的限制),并要求交往对等。
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的未来演变还取决于其对中国的性质的判断。如果拜登政府认为中国是同类国家,即国际秩序的利益攸关者,上述政策将得以延续。但如果拜登政府认定中国是异类国家,即国际秩序的挑战者,则对华政策将走向敌对。
笔者分析,拜登政府上台以后,中美关系将很有可能会出现一种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但未来中美竞争到底是恶性还是良性,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两国的互动。
作为现存国际体系内的国家,中国在体系中有着重大利益,可以说是利益攸关者。美国现在是超级大国,中国未来从体量上讲也是超级大国。同为超级大国,都不能搭便车,都需要通过维护国际秩序来维护自身利益,都需要把对方的资源用好来降低自己维护国际秩序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在对外关系中的最大利益也是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用好美国的资源从而降低自己维护国际秩序的成本,对美国来说,则是如何用好中国资源来降低自己维护国际秩序的成本。
未来中美关系如何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是否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并在此基础上管控冲突,加强在共同利益问题上的合作,推动两国关系朝和平稳定互利的方向发展,造福于两国和世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