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嘉健 :心魔狀态与逆反的冲动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979 次 更新时间:2020-05-27 14:51

进入专题: 心魔  

吕嘉健 (进入专栏)  



我们心理控制的努力通常产生的不只是失败,更糟的是我们试图控制的某种思想反而会得到加强。换句话说,当我们努力控制自己的思想时,常常经历一种反向的逆转:我们越试图抑制一种思想,它就越折磨我们。


                                                                                                                                                            ——《社会认知》,P219


“心理折磨”一词很传神。


本文将探讨:在自我强迫的心理压迫或争强好胜的情境下,会爆发逆反冲动心理。逆反的冲动可能呈现为心魔状态。


一、反常的小鬼:潜意识心魔状态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悬崖晕眩感与跳崖欲望”的潜意识冲动。


每当我站立在悬崖、高楼边缘时,首先就会感觉到腿发软,心虚脱,头眩晕,恐惧盘旋在腹间,几乎站立不稳的状况。但那时候却好像有一个声音在耳边怂恿道:“跳啊,跳啊!”或者心底里就有一种不由自主控制不住要跳下去的推力,总会害怕自己会失控,纵身消失在万丈深渊之中。


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用“心中反常的小鬼”来形容这种心魔的冲动。


“反常的小鬼”出自爱伦坡一篇同名的短篇小说。小说里,主人公执行了一个完美的谋杀案,继承了死者的全部遗产,靠着这笔不义之财,他过着快乐逍遥的日子。但偶尔他会想到自己今天的享乐生活是来自谋财害命的罪恶时,他就会喃喃自语:“我很安全。”就这样他过了好多年平安的岁月。


忽然有一天,他在喃喃自语中把习惯祈祷的句子顺口改成了:


“我很安全,只要我不会笨到在众人面前说出真相。”


就在这一天之后,他的祈祷句就变成了新的说法,这个说法成为一个固执的念头盘旋在脑海,糟糕的是,整天缠绕在心中的不再是“我很安全”的意念,而是“在众人面前说出真相”的念头。他开始变得坐立不安,越是感到恐惧,越是极力压抑这个骇人的念头,越是想把真相一吐为快。


最后,他吓得惊慌失措地拔腿狂跑起来,于是就引起一些人跟在后面追他,跑着跑着他突然就昏了过去。等到他恢复意识之后,别人告诉他:


你刚才原原本本地说出了曾经对某人谋财害命的整个过程。


“反常的小鬼”就是心魔。


海特举出很多例子,说明他自己内心经常出现“反常的小鬼”捣乱的情境,例如参加晚宴时,旁边坐了一位他很尊敬的宾客,他心里的小鬼就会趁机作乱,拼命鼓吹他说出最不恰当的话。又例如看到别人额头上有颗痣就想要批评,看到肥胖的人就想发出尖叫,看到美女就想说“我爱你”等等,那些都是在那些情境中突然跳进脑中的想法,如果不是每次都要反复念叨着“不要让自己出丑”,就很难抑制得住。


海特对此的解释是:


每当我们追求目标时,心理有一部分便会自动监控进度,一边进行必要的修正或知道目标达成与否。当设定了一个心理目标时,例如要抑制去想“那颗痣”,大脑的反馈系统就会出状况了,因为自动化处理过程会一直自我检查:“我没在想‘那颗痣’吧?”如果大脑一发现没有在想“那颗痣”,“那颗痣”的念头马上就又跑出来。于是要花更大的力气才能转移注意力。最后,自动化处理过程跟控制化处理工程会花更大的力气跟对方对抗。


海特引用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韦格纳的一个实验来解释它:


在实验中,韦格纳要求被试努力不要去想某样东西,这个“要求不去想”就成为一个念头盘旋在被试的心中。结果被试很难办得到:只要他们一停止压抑那个念头,那个念头马上就会排山倒海地涌入他们的脑中,这时要摆脱那些念头就变得更加困难。


海特说:


“我们越想摆脱某个令人不快的念头,这个念头就越会阴魂不散地缠绕着我们不放。”(《象与骑象人》,P26,李静瑶译,浙江人民出版社)


二、逆反心理中的心魔状态


我之前曾经研究过安娜?卡列尼娜的罪恶感心魔和其自杀之复杂的心理原因,我认为安娜通过打开了情欲之门,突然发现自己并不是以前所自信和自负的那样高贵、优雅和端正,她的生命一下子放纵开来,她重新发现了真实的本我和自我原来是那样的疯狂和没有理智。从此以后她一直陷在了严重的肮脏感、丑陋感、羞耻感和罪恶感之中。


于是她每天都生活在一种时而放纵、时而自我谴责的矛盾心理之纠结状态中,此即心魔状态。她时时刻刻都在控制与放纵之间徘徊,越控制,便需要进一步的放纵来获得释放;越释放,便越感到罪孽深重而需要更严厉的忏悔和自控。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她痛苦缠夹,歇斯底里,性格完全改变了。有时像一个荡妇,有时像一个蛮不讲理的泼妇,有时又回归到优雅安宁的贵妇人状态。最后她被“压抑”和“疯狂”折磨得心力枯竭了,生无可恋,投轨自尽。


这就是佛教说的“心魔”,安娜被情欲心魔所惑乱,出轨之后就被另一种心魔所控制:是罪恶感、绝望感和厌恶感的心魔。


海特只是提到“自动化处理过程跟控制化处理工程会花更大的力气跟对方对抗”,但是他没有更深入地指出,人的心魔状态是源自潜意识的“幽暗意识”对自我控制系统不断产生一种“逆反的冲动”所形成的恶性膨胀心境。


韦格纳的实验和海特都反复提到“压抑”和“强迫症的做法”,弗洛伊德说:“压抑的本质不是取消或废弃本能的‘观念性呈现’,而是迫使它不能进入意识,或者说,不使它成为‘意识的’(或自觉的)。即使它是无意识的,却仍然在起作用,最终甚至会影响到‘意识’。任何一种被‘压抑’的东西都是无意识的。”(《性学与爱情心理学-无意识》,P215)


这就是逆反心理中隐藏着的心魔状态。


我们的意识里充满了被教化所铸造的种种观念和信念,政治正确的和符合道义论的,而我们的无意识里充满了完全不能为我们自己所理解和所接受的“幽暗意识”。


于是我们的意识便会时时与我们的无意识产生逆反冲动的运动。


有些意识里的内容是我们通过反思认知而获得的新知智性,但我们的无意识却残留着在青少年时期受影响的很多积淀的情感和文化记忆,于是我们的意识与无意识也会产生一种“新知智性”与“文化原型积淀”互相逆反冲动的对抗运动。


举个例子来看:


我们从小至青春期被教育过很多那个时代的革命歌曲,到了今天依然耳熟能详、脱口而出。但自从思想成熟和经过文化反思之后,我便重新批判过记忆中的那些歌曲。在我后来的意识里,我不愿意再唱那些歌曲,听到了就想逃避,看到媒体传播而来我就会立即删除。


然而见鬼的是:当我再散步的时候,或者在干活无聊的时候,却总是没头没脑地在脑海里忽然蹦出那些熟悉的调子和歌词,我的意识会立即加以阻止,可是没用,那些歌曲就像幽灵一样在脑子里回旋,挥之不去。


人的心性在过了几十年后会出现一种青少年积淀的东西重新复苏的现象,所以人喜欢怀旧,对过去了的故事会洗净其苦况味道,在那亲切动人的意味中重新体验自己青春美丽的生命。


于是我深深地理解了我的同龄人他们内心中那些积淀的文化之根的强大的决定作用:是那些根的经验和情感继续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和信念,任何新的经験和理性都无法改变他们的集体无意识。


逆反冲动是人类无法绕过去的心理动作,你刻意想要的,它就给你相反的内容;你努力想忘记的,它就会时时来提醒你不要丢掉。


我们总是生活在“强迫症”中,强迫症无时无刻无处不在,但程度不严重时,它只是采取逆反冲动来达至平衡。凡是强迫症很严重的,就会最后形成一种心理疾病。


故心魔状态就是那个对控制指令专门逆反的那些迷狂潜意识。我们的潜意识和自动化处理系统代表着一种自由任性的心性,只要你控制任何想法,它就制造出一种逆反冲动。


“自动化处理过程每天会产生好几千个想法及影像,这通常是通过随机联想形成的。那些一直缠绕在我们脑中的念头或影像,通常都是特别令人震惊、一直想压抑或否认的念头。我们之所以会压抑这些念头,并不是因为内心深处知道它们是真的(有些可能是真的),而是因为它们很恐怖或令人感到羞耻。一旦我们想压抑却又压抑不成,这些念头就会一直在脑中挥之不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相信弗洛伊德所说的:人的内心有黑暗且邪恶的一面。”(《象与骑象人》,P27)


三、掩饰心魔的虚伪与戏剧性状态下逆反的冲动


每个男人都会遇到心仪的或可欲的女子,那个时候常常会心猿意马,容易陷入失智乱性的白痴状态。这个叫“美迷心魔”状态。


但是道德总会出来压抑你的“美迷心魔”状态,有谁可以战胜得了这种强大的心魔?古人说:“古之避色,孔墨之徒,闻齐馈女而遐逝,望朝歌而回车,譬于防火水中,避溺山隅,此乃未见其可欲,何以明不好色乎?”(司马相如《美人赋》)


相如批评说,孔子墨子一类人,只是“避色”,像躲到水里一样避火,躲到山角落里避水淹,听到人家送美女给他就赶紧远远地逃跑了。这是还没有见到可以引起欲望的对象,怎么见得是不好色呢?有本事的就站在美色面前,和美人共处一室,再看看会不会乱性动情!


司马相如在那篇赋里却扯了一个漫天大谎:


相如雍容美盛地到梁王那里客游,梁王的门客邹阳就诬陷相如,说相如虽然很帅,但是穿着这样妖冶,他肯定是一个“不忠”的人物,他准备会用谄媚的言辞来取悦大王,并且游荡大王的后宫,你要警惕啊!于是梁王就不客气地问相如:你好色吗?相如说我不好色。梁王说,你不好色,和孔墨相比怎么样?


司马相如就说了上面那番话,先批评了一番孔子墨子,接着就夸自己:


像我这样吧,自己一个人独居,房子很空阔,没有什么娱乐。我的东边邻居有一个女孩子,黑油油的头发,像云彩一样浓密丰美,蛾眉皓齿,面容饱满滋润,像朝阳那样光彩四溢,她常常爬上墙头往我那里顾盼,用眼睛勾引我,约我出去游玩,请我到她家里留宿,整整三年了,我根本就不答理她!


相如的《美人赋》后半段这样说:


我私下里羡慕大王的高尚礼义,不远万里来朝拜,经过那些淫逸浪荡的地方,有一天晚上住宿在一个上宫闲馆,里面有一个奇葩异彩的绝色美人,给我铺排美酒佳肴,缓琴抚弦为《幽兰》、《白雪》之曲,娇歌一支:“独处室兮廓无依,思佳人兮情伤悲,有美人兮来何迟,日既暮兮华色衰,敢托身兮长自私。”一面唱着,一面把玉钗挂上我的帽子,用罗袖撩拨我的衣服。到深夜时,铺排好精美的床褥,熏上异香,这美人松开她的上服,露出最轻薄的亵衣,雪白的肢体完全呈现,丰肌弱骨来依偎着我,肢体柔滑仿佛腻脂。——但是臣下我,却在体内运行气魄,端正心怀,不断念叨着吟诵着诚恳的誓言,坚守着高尚的志向,回转身站起来,昂然远视,与那个绝美的佳人长辞!


看官一定不要相信这篇虚荣的文人自白,在中国古代像司马相如这类文章都出自一个模式化的文本惯例,从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开始,相如加以仿作,后来有蔡邕继续模仿作《协和赋》,接着曹植拟作《静思赋》,陈琳作《止欲赋》,王粲效仿作《闲邪赋》,应瑒作《正情赋》,张华作《永怀赋》,江淹为《丽色赋》和沈约仿作《丽人赋》等等,都是同样一个模式,争相表态自己怎么高尚,被多情美女引诱而始终如正人君子!


这类虚伪作品为了证明自己道德怎样高尚而可以压抑强烈的“美迷心魔”状态,其实那些作品都是表达对政治权力和高官厚禄的另一种心魔而已。


《奇葩说》第六季里推出了一个优秀的女神许吉如,清华法学院毕业,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硕士,现任律师。从小一路带着灿烂的光环成长,荣誉丰满,姿态优雅。


许吉如本来是作为争夺眼球推出来的新星,而且她确实优秀,论点占据优势高位,陈述角度精辟透彻,逻辑严密,环环紧扣,语言滴水不漏。


然而就在四个导师都一边倒地把票都投给她以后,现场观众和弹幕上的留言多数却都把票投给了她的对手杨奇函!


杨奇函长着两个兜风耳,一身农村气息,语音带着方言腔调,论证弱弱的,就是一般人的观点说辞。


导师们诧异,选手们惊呆,想看精英赛的观众大惑不解!


就在许吉如面临被淘汰的处境下,四位导师一致给予她“壮士留步”的挽留权。


在第三场比赛,许吉如遭遇了彻底的滑铁卢:作为队长的她,竟然在全队里观众得分最低,按照规则,票数最低者要出局。


导师罗振宇觉得匪夷所思,不惜越俎代庖为她抛出了救生圈,运用他手中的“在下不服”卡,挽留要出局的许吉如。本来不应该拿这张卡的许吉如还是接受了这个恩惠。


真正“不服”的是她。


最终许吉如还是出局了。在奇葩说里她遭遇了从来没有遭遇过的败相,因为不是精英给予她特殊的评价,而是普通人由衷发出了抵制的反应。这种抵制也是一种逆反的冲动。


许吉如极为紧张和严厉的表情语言,使她处处显得令人无法接受的刻薄和极端,虽然她的知识和逻辑几乎是无可挑剔的,但是她将对手视为敌人所显示出来的憎恨心态,令观众感到仿佛面对着一个蔑视庸众的女魔。


阿德勒说:“争强好胜的人往往有一种独特的性格特征,即憎恶。”(《洞察人性》,P217)


这位处于憎恶心魔状态下的女神,扭曲了自己,消灭了自己美好的人性。


当人处于战狼状态下,会情不自禁地走火入魔,然后会处于被世界排斥的处境。可是TA自己不知道TA的可憎可怖。


当人们争强好胜和追逐权力时,在输不起的患得患失心理下,在将成功标志为唯一目标的狭隘心境下,导致他积累和压抑着无尽的嫉恨和憎恶心理,而曾经的失败和遭受歧视及忽略会造成逆反的冲动,这样的心理是进取的动力,同时也形成了一种恐怖的心魔状态。


许吉如在辩论赛争胜过程中显现出来的心魔状态,与其平日里作为演讲女神和优秀学子那高端从容的气度和温婉明媚的情致呈现出完全逆反的冲动表现。人们忽然间感觉到,这就是这位女神潜在性格的真正面目。


无容置疑的是,处于争强好胜、追逐成功、努力复兴和报仇雪恨等等境遇的人们,都会容易进入这种心魔状态。如果整个社会族群都怀抱着这样的唯一目标,这个集体也会不自觉地进入这种心魔状态。


关于复兴与报仇的中国方式,有一个典型的历史原型:卧薪尝胆。是指在失败之后怀着强烈的复仇、嫉恨的心魔状态,却能够以忍隐驯服的姿态,甘愿接受常人不可接受的侮辱和被欺凌,而等待和寻求未来复兴的机会,一朝时机成熟,便锐利勃发,快意发泄,重新称霸天下。


总之,心魔状态令人丧失宽容和道德底线,视对手为必须消灭的敌人,而气势汹汹,不择手段。


四、神秘的自我与“幽暗意识”


每个人都应该警惕自己的心魔状态,尤其是在逆反心理控制了自我的时候。


荣格运用无意识理论解释过“心魔”的内涵,他在伦敦演讲中谈到意识的内部功能时,说:


“第四个重要的内在因素就是我称为侵犯(invasion)的东西。在这里,阴影一面即无意识一面具有完全的控制作用,所以它能撞入意识状态。当其闯入时,意识的控制便处于最低点。”


“它们实际上是一些非常状态,在这些状态中,人被他的无意识所控制,此时任何东西都可能从他的内部表现出来。他会或多或少地失去正常心态。”


荣格告诉我们:“情绪…它们只是一些事件,因为处在一种情绪中,正如这个词本身所表明的那样,你被带走了,你被驱逐出了,你高尚的自我被置于一旁而为别的东西所取代。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说:‘他发疯了’、‘魔鬼抓住了他’、‘他今天中邪了’,因为人在这种状态中正像一个鬼迷心窍的人。”(《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P21,三联书店)


让我们回到“悬崖晕眩感与跳崖欲望”之潜意识冲动问题上。跳崖欲望就是对恐惧感的逆反冲动。如临深渊时的恐惧导致那一刻腿脚发软、心腹空虚和大脑晕眩,就是恐惧死亡的畏高症状况,可是即刻就出现的那种跳崖欲望,是否就是一种对死亡的尝试和对危险的犯禁潜意识呢?


换言之,每个人一定产生过时时警惕危险和对死亡的畏惧感,即对危险和死亡总是采取防范意识和压抑意识。在意识压抑的同时,你的潜意识里已经酝酿着对未知的险境之探秘冲动。何况你的意识禁止跌入深渊的举动,你的自动化处理过程就有一种渴望冒险娱乐的尝试心理。你未试过的刺激性行为就是你的任性生命之“幽暗意识”。


就好像原本圣洁的安娜?卡列尼娜潜意识里早就埋伏着渴望放纵情欲醉心于酣畅淋漓状态的“幽暗意识”。


在极具刺激性的情境里人总会有尝试突破常规的念头。假如在特殊的社会情境里解除了一切禁锢令,你便会任凭你的“幽暗意识”疯狂,在战争中,冒死冲锋、杀死敌人、甚至屠杀平民,就是心魔迷狂状态的极度表现。没有这种心魔状态,你必魂飞魄散全身发软瘫倒在地。


关于逆反冲动之心魔状态,阿德勒也做过类似的论述:


“我们一般能在人的无意识中探寻、找出其内部行为模式,而我们在其意识中的发现却往往会与其行为模式相背离。”(《洞察人性》,P83)


心魔状态的出现多数与心理压迫或激烈争胜的情境有关。人的无意识与其意识存在着逆反关系,潜意识多数是被意识压抑而隐藏起来的真正的欲望、意图、目的和动机。


自知之明之所以难能可贵,因为能认知你神秘的自我,尤其时时反思你的“幽暗意识”,你才有条件成为一个智识分子:


其一,你不可不知:你有一些念头是不能公开的,隐藏它们是为了符合道德规则和公共形象;


其二,你不可不知:甚至你自己的意识也常常不知道自己无意识地压抑了哪些真正的意图、动机或想法,潜意识每天悄没声息地隐蔽了无数你的真正想法而不让你发觉,你应尽可能地认知你的潜意识;


其三,你不可不知:你往往通过直觉经験做出一些反应去掩盖自己真正的目的,例如迟到、找借口缺席,讲一些笑话表示自己的轻松或唐突他人,你自己实际不知道究竟出于什么缘故这样做,或者是为了引起大家注意,或掩藏你对某个心仪者的倾慕,而故意表现得很潇洒,或隐藏你对上司不尊重、不重视自己的价值而表示反抗。


认识自己,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你不知道你自己是多么的丑陋,多么的幼稚,多么的无知,多么的不知所谓!


当你陷入心魔状态之时,务必冷静,反思自己意识的逆反内涵,让自己从“跳崖欲望”中清醒过来,功莫大焉。



进入 吕嘉健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心魔  

本文责编:sunxuqia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最新来稿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1475.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