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削倾向(the exploitative orientation)和接受倾向的基本前提是相同的:一切好的东西都源于外界,人不管想要什么,都得到外界去寻求,靠自己不能创造出任何东西。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剥削倾向的人并不期望向接受礼物一样得到别人的东西,而是通过强迫或诈骗手段,将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
在感情生活中,这种人热衷于从他人那里“抢走”被他人所爱的人。一个人越是被他人所眷恋和追求,对剥削倾向的人越有吸引力。剥削倾向的人不会去爱没有其他追求者的人。
在认知活动中,这种人不会创造新思想,却善于剽窃。或者直接剽窃,或者更加狡猾地把别人的作品改头换面,用不同的表达方法重复别人的思想,并大言不惭的宣称,这是他自己创造的新思想。这样干的人常常是一些非常聪明的人。如果他依靠自己的才能,完全可能真正创造出新思想。有的人天赋很好,但缺乏创造性,就可以从这种性格倾向得到说明。
对物质方面的东西,也是如此。这种人喜欢从别人那里夺来的东西,总是通过利用和盘剥,从中榨取所需之物。他的座右铭是:“偷来的果子最甜。” 一个盗窃成性的人,即使有钱买,也只喜欢偷来的东西。
他所喜欢的是那些能榨取油水的人,而讨厌那些油水已被榨干的人。这种人往往有一张刻薄的嘴,常常对他人评头论足。他对人的态度是既怀着敌意又想去操纵。他把每个人都当作剥削的对象,并按其可利用的价值来加以估价。他的最大满足是夺人所爱,所以他常常过高地估计别人的所有物,而低估自己的所有物。一个东西一旦成了自己的,就失去了吸引力,它的价值主要在于争夺的过程中。与接受倾向的人所具有的对生活的一定程度的信心和乐观精神相比,剥削倾向的人更多地具有猜疑、挖苦、妒忌等特征。
剥削性格可以追溯到海盗、封建社会的列祖列宗、19世纪榨取自然资源的强盗和巨商那里。他们的生活宗旨是:活着就要去索取。今天,那些为利润而漫游在地球上的“流浪的”、“冒险的”资本家,就属于这种性格的人。他们以贱买贵卖为目的,无情地追求财富和权力。18、19世纪的激烈的自由竞争的市场条件是产生这种性格的社会基础。在现代,赤裸裸的剥削在极权主义制度下又复活了,这种制度带领人们去竭力榨取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弗洛姆这里所说的主要是当年的德国、日本等极权主义国家,对内剥削本国人民,对外用强大的武力侵略弱小国家。他们推崇强权政治,并以优胜劣败、强者生存的自然规律来论证强权的合理性。在他们看来,爱和正派是软弱的表现,思想则是胆怯和堕落的表现。他们强调的是行动,信奉的是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
(选自郭永玉著《孤立无援的现代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36-137页。)
参考文献链接:http://www.personpsy.org/Info/Index/145?pageIndex=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