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光:东瀛之客回扶桑,中日关系放眼量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779 次 更新时间:2024-04-17 18:12

进入专题: 中日关系  

林晓光 (进入专栏)  


2018年10月25日至27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正式访问中国。这是日本首相相隔7年第一次访问中国,所以立刻吸引了中日两国,乃至全世界的目光。中日两国利益高度交融,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和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是本地区和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


其实,早在一年前,安倍就公开发出了希望正式访问中国的明确信息,并开始了精心的准备。 2017年9月25日,河野太郎外相在外务省会见中国驻日大使程永华,表示准备参加中国大使馆预定9月28日在东京新大谷饭店举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8周年暨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招待会。日本经济新闻就此评论道:“外相参加这类活动是第2次安倍政权诞生以来的第一次,意图是要在日中邦交正常化45周年之际创造改善日中关系的机运。”


9月28日,日本国会众议院解散,选举活动在全国各地展开,自民党的安倍合公明党的山口那津男一起,冒着大雨到东京涉谷车站前进行街头演讲,为自、公两党的议员候选人声援造势。涉谷的街头演讲之后,安倍当场临时决定和山口代表一起去参加中国大使馆举行的国庆招待会。虽然这一消息的发布很突然,但很可能是安倍精心策划的一次外交公关秀,因为安倍显然是有意渲染和非常享受这一信息给外界带来的突然性和爆炸性。 安倍在致辞中强调:“今天雨下得很大,我和公明党的山口代表都被雨淋湿了。”特意让在场的众人知道他是冒着大雨从街头演讲现场直接赶到招待会现场来的,连衣服都没顾得上换。接着安倍的发出了比突然出席招待会更耸动试听的关键性的信息,他表示2018年内将在日本举行日中韩3国首脑会议,届时邀请中国总理访问日本,然后2018年安倍正式访问中国。在他访华之后,邀请中国最高领导人访问日本。这一个分三步走的外交日程构想,成为接下来日本对华外交的主要内容、工作重点和政策目标。


不过,当时中国媒体几乎都把报道重点放在了日本现职首相时隔15年参加中国大使馆举行的国庆招待会上,最多触及到安倍表达的希望改善两国关系的意愿,都有意无意地回避了安倍发出的希望安排中日两国首脑互访的关键性信息内容。但是,安倍发出的信息成为日本对华外交的发令枪,日本国内各界,从国会到企业,从外交部门到媒体,都开始为此宣传造势,或进行事务性对话,确确实实迈出了准备正式访问中国的第一步。


时至今日,安倍对中国的三天正式访问已经结束,人们开始关注,安倍访华到底取得了哪些成果,有什么样的收获?不仅中日两国,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都为之瞩目。


一、内容丰富  引人注目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7日结束访华行程离开北京。访问期间,中日双方表示将共同推动两国关系在重回正轨基础上取得新的发展,对促进双边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今年正值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安倍晋三访华期间,中国领导人同他举行会见会谈,双方还举行了纪念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招待会和首届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达成诸多共识,取得务实成果。双方一致确认,将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各项原则,妥善处理历史、台湾问题,维护两国关系政治基础。两国领导人通过会晤就双边和国际局势达成若干共识,进一步提升了互信,为深化务实合作、推动两国关系向前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务实合作是中日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访问期间,双方签署了政治、创新、金融、海关、体育等领域10余项政府间合作协议。两国各领域合作是安倍此次访华的重要目标,而政治关系的改善是一切合作的前提条件。


10月26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安倍晋三举行会谈并出席签字仪式。此次会谈与签字仪式涉及到多项重要内容:中日通过在人工智能(AI)和自动驾驶技术开发及管理等领域合作,在“创新对话”上达成共识。双方就重启金融危机时的相互融通货币进行磋商,重启于2013年9月失效的人民币与日元的“货币互换协议”,这一规模达2000亿元人民币/34000亿日元的本币互换协议,双方更加紧密的进入合作,不仅支持双边经济和金融活动的发展,而且有助于防范风险,为世界经济稳定提供助力。


26日中午,安倍出席了首届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官民论坛。日方参与论坛的政府部门包括内阁官房、总务省、外务省、财务省、经产省等,中方有商务部、发改委等部门参与。在政府机构方面,日本JETRO、日本国际协力机构、日本国际协力银行等参与,中方有国开行、进出口银行等机构参与,双方围绕产业园区、高铁、基建、港湾、物流及新兴市场的新经济领域业务合作展开讨论。有超过1000位两国企业界人士参加此次论坛,其中日方有超过500人参加,包括日本商社、金融机构等各行业和领域的大型企业。论坛将涵盖交通物流、能源环境、产业升级、金融支持、新经济、物联网、医疗健康、区域开发等多个分议题,与会企业来自贸易公司、工程公司、钢铁、重工业、汽车、电力、金融、物流、机器人等多个行业,相当广泛。论坛上签署了52分合作文件。首届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是外界关注焦点。论坛期间,中日着力将第三方市场合作打造成务实合作的新支柱。两国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之间签署了50余项合作协议,金额超过180亿美元。这些成果充分说明,两国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中日联合开发第三方市场,合作推进项目实施,在实现互利共赢的同时还帮助第三方实现共同发展。


双方一致同意,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共同维护自由贸易、反对保护主义,加速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以实际行动推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作为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的中日两国在维护自由贸易方面肩负重要责任,主张维护多边主义和开放的自由贸易体制,既是双方的共识,也是对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有力回应,将为国际社会提供良好典范和重要支撑。


近年来,两国人文交流不断升温,2017年中日间人员往来突破1000万人次。在今年5月李克强与安倍晋三举行的会谈上,双方就两国政府推动青少年交流达成了一致。8月29日,“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中日大学生千人交流大会”在北京大学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分别致贺词。10月26日上午的官方会谈之后,安倍前往北京大学与青年学生进行交流。中日两国领导人就扩大交流项目的规模达成共识,双方一致同意开展更加广泛的人文交流,将明年作为“中日青少年交流促进年”。要增加中日关系的强度、韧性和广泛性,就需加强人文交流,增进相互理解,正确看待彼此的发展,最终将民间友好转化为两国关系的牢固基础。


日本首相夫人安倍昭惠也将在北京出席一些交流活动,预计将包括参观环境、健康等相关设施机构,并与中国学习日语的学生进行交流。


安倍晋三访华期间下榻在具有“日本大本营”之称的长富宫饭店。长富宫饭店是1983年由北京市旅游集团和日本C.C.I株式会社共同投资兴建的具有国际一流标准的五星级饭店。饭店名称中的“长”字取自中国的万里长城,“富”字取自日本的富士山,以此象征中日两国间的友好关系如长城和富士山一样屹立不倒,万古长存。长富宫饭店一直以来承担着接待来华的日本政界、商界等各领域重要人士的任务,日本前首相野田佳彦、福田康夫、小泉纯一郎、桥本龙太郎等都曾在此下榻。


二、经济合作  成果斐然


中日双方聚焦经济贸易问题,达成了不少共识、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可以说,安倍此次访华的成果主要体现在经济领域的合作上,特别是在中日合作第三国市场的开拓方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第一届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中日两国总理出席并发表讲话,双方达成了52项在第三方市场共同合作的具体项目,中国总理表示金额在200亿美元以上。这一令观察家们跌破眼镜的神速和高效,说明“中日两国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已经从政策设想步入切实的举措和务实的行动。安倍首相在与中国国家元首的会谈中明确表态:“一带一路”是一个很有潜力的构想,包括共同开拓第三国市场在内,日本将强化与中国的合作。这一表态将使迄今为止还犹豫不决、欲说还休的日本方面更加积极地参与“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日合作互利以及多方合作共赢,使中国在海外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一带一路”迎来转折点。


首先,中日两国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已经达成共识并着手实施的项目有:1、泰国的东部经济走廊(EEC)的智慧城市“春武里府”建设项目,由日本的JFE工程公司等企业与中国的建筑企业JSCC合作开发。2、泰国的工业园开发是核心项目,中日两国将联手,并与泰国的企业合作,打造能源高效利用、环保的工业园,中日泰三方将合作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垃圾处理厂、垃圾发电厂等建设。3、松下电器公司向中国百度提供全自动驾驶汽车的车载智能控制系统。4、中国和日本的电动汽车(EV)的快速充电标准「CHAdeMO」实现统一,由日本CHAdeMO协议会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目前在海内外已经按照日本的标准设置了18000根充电桩。


在金融和能源合作方面,中日两国金融合作也进入了新阶段。两国的中央银行就重启货币互换协定,就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互换人民币和日元达成了一致,互换金额的上限为2000亿元人民币,增加至以前协议上限的10倍。当两国企业无法筹集日元和人民币之际,可通过央行筹集。如果两国企业如果在筹集资金时遇到困难,那么只要有货币互换协定,两国央行就会提供最终的保驾。这样有助于完善双方企业在对方国家扩大业务的经营环境,为两国金融合作提供了法规性、制度性的保障。另外还有,日本财产保险集团SOMPO与中国保险集团合作,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公司与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合作,在第三国开展营业开发保险产品。中国开发银行与日本协力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共同融资向第三国提供液化天然气(LNG)。日本JXTG能源集团与中国石化集团在第三方市场共同建设氢燃料加气站。中日两国也就证券市场的全面合作达成协议,将每年举行监管当局和市场相关人士参加的论坛作为实务合作的平台,还力争推进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相互上市。


其次,在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合作方面,中方表示同意日方关于尽早重开东海油气田共同开发协议的要求。中日两国在2008年达成共同开发东海油气田的协议,但2010年因为钓鱼岛问题而长期搁置。安倍首相此次访华期间,两国领导人在会谈中达成了“让东海成为和平之海、希望之海、合作之海”的共识,并同意重启东海油气田共同开发的协议,这不仅有利于开发东海的海底资源,造福于国民福祉,也有利于避免海上冲突,维护东海海域的和平。中日两国有关部门也签署了海上搜索、救助协定(SAR)。东海海域是中日两国船舶活动最为频繁的海域,签署共同搜救协定,有助于维护海上活动的安全和救助海上遇难人员,“让东海成为友谊之海,安心之海”。


第三,中方同意在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认真考虑解除对日本东北地震与海啸灾区因原子反应堆泄露而导致的农副产品的进口限制。2011年3月,日本福岛县近海发生9级地震并引发海啸,福岛第一核电站遭遇海啸袭击发生核泄漏事故,中国等许多国家因此对包括东京在内的日本10个都县的农副产品实施了进口限制。7年以来,虽然有部分国家和地区相继解禁了这10个都县的农副产品的进口限制,但是中国实施的这一限制依然故我。安倍访华期间,中方表示同意日方的要求,在“科学评估”基础上研究对上述日本农产品解禁的问题。着对于重视农村选票的日本自民党,在选举政治方面也不失为一个利好的举措。


第四,中日两国同意建立“中日创新对话机制”,就先进科学技术的转移合作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建立常设对华协调机制,在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科技浪潮到来之际,推进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再上层楼,同时也为两国通过产业开发与科技合作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提供一个机制上的保障。


第五,中日双方一致同意,确定2019年为中日青少年交流推进年,日本政府将大幅放宽对中国学生和多次往返游客的签证条件。加强青少年的交流,通过下一代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修复近年来起伏不定的两国国民感情。


第六,日方提出,希望中方再次提供一对熊猫用于日本国民观赏,并期望这一对新熊猫能够尽快落户于东北地区的仙台动物园。中国同意就此事与日方展开协商。40多年前的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中方也曾向日本提供过熊猫,“熊猫外交”曾经为中日两国关系和两国国民感情的亲近,做出过无可替代的贡献。


《日本经济新闻》指出,上次日本首相正式访华的2011年12月,中日两国抢在世界之前达成金融合作协议,但由于岛屿和海洋的争端问题而被搁置,2013年货币互换协定也未能切实执行。随着欧美加快金融合作,日本已经在跑道上落后了一圈以上。日本的幸运在于,中国金融市场在最近7年时间里并未像预想的那样开放。由于中美贸易战,中国在证券和保险领域开始允许外资出资过半。日本野村控股已向中国政府申请成立出资一半以上的证券子公司。但日方也担心,虽然达成了一长串经济合作协议事项,但中国似乎更重视达成协议的数量和金额,而往往把实施放在第2位。比如一年前中美首脑会谈时也签署了巨额的商贸协议,但有不少都束之高阁。


二、政治外交  确立原则


除了经贸合作领域的收获之外,在政治外交安全等方面的最大成果,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中日两国领导人共同宣告两国关系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对立走向合作”,并确定了新阶段的“中日关系三原则”。安倍在中日两国领导人的会谈中,提出了“中日关系三原则”:(1)、从相互竞争走向协调合作;(2)、互为好邻居、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3)、建立和发展自由公正的贸易关系。这三项原则涵盖了两国关系的主要方面,与中国领导人在过去几年会见安倍时提出的,中日“互为好邻居、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在大原则、大方向上基本一致,因此得到了中国领导人的肯定与赞赏。


2、为了延续中日关系向好的发展势头,安倍首相在与中国国家元首的会谈中发出了两个邀请:一是邀请中国国家元首于2019年访问日本。如果实现这一外交日程,将是中国国家元首自2008年以来、时隔11年的正式访问日本。目前来看,在日程安排上的最大可能是,在2019年6月在日本大阪举行APEC首脑峰会前后,中国国家元首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APEC首脑峰会。二是邀请中国领导人出席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发出这一邀请后,安倍首相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了一句“虽然这邀请有点早”。但根据参与会谈的日本官方人士透露,中国国家元首当场表示“会认真考虑”。


在军事交流方面,中日两国一致同意,中国人民解放军与日本自卫队将在2018年年内举行联席会议,协商有关尽早设置两国海空紧急联络专线电话,以及日本海上自卫队军舰明年访问中国等事宜。这将是两国军方和防卫当局之间的首次联席会议。在安全保障领域,双方确认围绕旨在防止中国军队与日本自卫队偶发冲突的“海空联络机制”年内实施。军事交流有助于加强互相了解,减少彼此之间的安全猜忌,推进建立军事互信,消弭安全陷阱,有利于地区安全的维护与建构。不过,两国军方和防卫当局之间在突发性不测事态发生之际,相互及时取得联络的“热线”的开设时间问题,依然悬而未决,未能达成协议。一名日本政府官员表示“此次只前进半步。力争明年中国最高领导人访问日本时取得重大成果”。


三、发展中日关系  任重道远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之旅结束之后,中日关系迅速回暖向好的主流基调不断增强。安倍甚至公开表示,中日关系“已经完全回到了正常”。但实际上,“中日关系相互定位和调整还在持续进行之中,希望一次访问就解决中日之间的所有结构性问题,是不现实的。目前中日关系仍然处在爬坡过坎的阶段,也就是中国领导人所说的,正在重返正常轨道,因此我们只能是谨慎乐观、密切关注、管控风险、积极推进。


安倍访华主要有经济和政治外交两大方面的动因与诉求。


经济方面,日方希望中日之间就维护现有的国际经济秩序和自由贸易体制,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达成共识,通过与中国协调立场来应对现实的挑战。日本经济界要求缓和对华关系、进一步开拓中国,特别是有400多家日本企业参加11月份在中国上海举办的进口博览会。日本政府希望顺应国内经济界的要求,帮助日本企业深耕中国市场。


政治外交方面,安倍第三次出任自民党总裁之后,将成为日本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首相,如果对华外交能够取得值得称道的重大成果,成为外交上的加分点,并作用于国内政治,对于安倍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最后3年任期非常重要。


虽然这几年,在日本国内,“中国崩溃论”已经逐渐销声匿迹,但“中国威胁论”却仍然甚嚣尘上。比如:日本防卫省上个月发表《防卫白皮书》,就用了专门的篇章鼓噪中国威胁。在日本的精英阶层中,也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崛起,从根本上改变了东亚的地缘政治格局,让习惯于美日主导地区秩序的日本一时难以接受。日本的普通民众中,有不乏对中国崛起疑惧兼而有之的心态,日本书店里有关“中国威胁论”的书一直大卖热销,就反映出这种社会心理状态。日本国民对华亲近感、好感虽有回升,但与中国国民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


日本国内支持改善中日关系的积极动因,一是经济因素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让日本国内喧嚣一时的“中国崩溃论”不攻自破,日本企业从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红利。目前在华日本企业超过3.3万家,占海外日企的44%,经济界使日本政府改善中日关系的最大动力。二是民意因素,日本民间对华亲近感也在缓慢回升,据日本媒体调查显示,日本国民认为中日关系重要、有必要改善与中国关系的人数占70%,这是促使安倍对华政策改弦更张的民意原因。三是政治因素,自民党内存在主张改善对华关系的力量,担任党干事长的二阶俊博就是“知华派”“友华派“的领军人物,作为自民党内的实力派人物,他多次访华与中国领导人会面,起到了凝聚自民党内的知华、友华力量,制约反华仇华势力,推动安倍改善对华关系、调整对华政策的作用。当然,在日本国内并非没有阻碍改善中日关系的势力,主要是日本各界的右翼力量,比如:坚持错误历史观的右翼团体“日本会议”,在日本国内仍有较大影响,同时也是支持安倍的基本力量。


在中日之间存在的各种结构性问题中,领土争议无疑是最具代表性和潜在危险性,最能牵动民族感情的。比如: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东海的划界问题,都是需要双方最大限度地运用智慧加以妥善处理的问题。对于双方之间的问题,无需讳莫如深、遮遮掩掩。首先要坦率承认存在问题,然后要有效管控纷争,因为最终解决问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那之前就要有智慧和能力管控两国之间的未决问题。现在中日双方经过谈判已经建立了海空联络机制,有助于更加有效地沟通信息、防止误判、管控危机。在海洋危机管控机制方面,这是中日共同走出的第一步,今后还可以仿照中美那样,建立海上相遇规则、重大军事活动相互通报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为把东海建成“和平之海、希望之海、合作之海、友谊之海,安心之海”。


对于奉行现实主义、崇拜实力的日本来说,虽然中国GPD总量超过了日本,但人均还只是日本的1/4或5/1,在很多科技领域日本仍占有相当优势,比如18年来18个诺贝尔奖,人工智能技术的先进等。所以现阶段中日之间的力量对比还不足以使日本从根本上改变对华认知,还没有到达日本彻底转换对华认知的临界点。在可预见的未来,中日关系仍将呈现出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常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两国之间尚不足以把战略猜疑完全转变为战略互信。对于中日关系,我们不能盲目乐观,中日之间的结构性问题并未完全解决,潜在危机、摩擦、争议仍然存在,必须谨慎处理,稍有不慎,不排除中日关系被潜在热点“引爆”的可能性。


40年前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确定了两国持久和平友好的大方向。40年后的今天,双方进一步认清时代潮流,趋利避害,推进两国关系持续向好,未来更加成熟稳健。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认清大势、顺应潮流、趋利避害,这是明智选择。中日双方一致同意携手共同维护自由贸易、反对保护主义,加速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以实际行动推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的扎扎实实行动,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繁荣,值得期待。中日关系重回正轨来之不易,既源于两国高层的政治引领,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回应,应当在四个政治文件原则基础上行稳致远。


进入 林晓光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日关系  

本文责编:川先生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中国外交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3518.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