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晨:论文是谁写的?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859 次 更新时间:2018-10-27 20:29

进入专题: 论文  

刘晨  


时至今日,科研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却又难以撼动的评价机制,即论文所发表的期刊档次,比如说,发表CSSCI和SSCI能够免检一些课题,发表什么什么期刊的论文,奖励多少钱,又,还可以拿来评职称等。所以,在学界内部,论文是王道,课题是王道,教学呢?则比较轻视。我曾经写过文章《学术评价引导制度出了大问题》抨击此事,虽此文的传播效果还可以,但这个问题没被改变,游戏规则依然如此。如今,以浙江大学等高校开始率先突围这个困境,却没有后文。这就像是高考一般,几乎没法找到一个更适合的评价制度来评价一个人。


既然改变不了,那么我们就继续沿着这个制度去深思另外一个非常有趣的,涉及道德哲学、公平的问题,即发表文章的署名问题。这个问题,我也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加以谈及。到底是个什么现象?正如我们在期刊上所看到的那样,现在一个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抑或是本科生发表文章,往往需要在前面加一个副教授或教授的名头,而后再挂上一个比较重大的科研课题,如此才能发表好的期刊。相反,就是做梦。几乎很少有年轻人能独立做到这个水准。


问题也就来了,这文章到底是谁写的?为什么会成为这样的一个署名模式?


让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显然,从这些教授们署名的文章主题和他的研究方向就可以看出,此文并非是TA所写,而是TA的学生。一个非常典型的特点是,文章研究的对象太过庞杂,且一个人不可能“面面俱到”,简直就是“通才”。如是,那还要研究方向做什么?直接在作者简介处写上“我的研究方向包括世界所有的问题”,岂不更佳符合?所以,行内人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但这种现象却依然在发生和蔓延,且学界居然将其当成了一个默认的对象,大家都这样做。有的老师甚至直接让学生来写文章,然后自己拿来修改,名字一放上去,马上一篇新文章就出来了,快得很,这就像是管理学所说的发包一样,又快又多,谁都搞不赢这样的“写作团队”,天下无敌。此处,他们当然不会在意什么“伦理问题”和“公平问题”,只在意的是我的打工者能帮我搞多少篇文章,且我可以靠这再去申请更多的课题和经费,再发包出去,形成一个产业链和利益链。


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即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模式?其实原因都知道,无外乎以下几种:第一,名利评价机制如此。因为好的文章越多,越是容易获得更多的利益,比如可以靠这获得XX博士导师,XX学者,XX评审专家,XX教授等等,要知道这些都直接和钱和名挂钩。在名利之前,谁还在意道德和公平那玩意?你不说我不说,大家都“闷声发大财”,岂不乐乎?甚至,我觉得如不用论文评价,用别的机制,依然还是会被玩坏,因为这里面的监督基本上就没有。毕竟抄袭还好说,这种太难鉴定。第二,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又要为了名利,那就采取团队合作的模式。一部分人写,而他去修改和投稿(抑或是得到约稿),然后大家一起“收割韭菜”。学生也高兴(虽然是第二,或者第三作者),他也高兴,但那些没这样做的学生怎么办?第三,学生的主动示好。有的学生的确是勤奋,但他毕竟什么都没有,职称和课题都是问题,那就求着老师帮忙。或者有的为了毕业,不管廉耻,对自己的人格和身体都不在意,而老师呢?有的好心,有的则是“照单全收”,类如后者这样的玩法,真配不上老师这个称谓。尤其是那种故意贴上去的学生和满嘴仁义礼智信却又在背后作恶不止的人简直是“天生一对”。当然,有时候学生又没办法,这就涉及到了第四个问题:期刊内部的评价。期刊每年都会进行评比,发了多少教授,国家社科基金等文章,一个学生和这些距离甚远,那就只能求助于这些老师们。如此,这不是逼良为娼是什么?谁管了?


总而言之,有问题存在必然有原因存在。但,存在即合理吗?不合理。


正如我最近强调的某个事情一般。某学生写了一篇文章,然后拿给我,我看他特别好学,而且毕业论文也是我指导,于是,我修改了好几次,他是第一作者(我不能占用人家的成果),虽然idea是我的,但我最后投稿给期刊,他依然一作。结果,期刊编辑部给我发来消息,不好意思,X老师,我们不发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文章。我没有任何错愕,相反我觉得很正常。虽然我和该期刊的合作几乎是每年都有一篇文章在上面发表,但我依然去信说,我不能换为第一作者,此文改投其它期刊,有得罪的地方请谅解,毕竟违背了我的原则和伦理。就这样,这篇14000多字的文章又给了北京的一个期刊。我回头给这个学生解释。


事实上,如我们换一下作者顺序,此文很快就可以发表出来。而且,为什么要去发这篇文章呢?第一是专业评估会涉及到本科生、研究生发了多少文章?第二,帮助这个学生增强学术自信,强化学术兴趣,希望他也能成为学界的一员。但,事与愿违(暂时性的),我们但凡坚持某些东西就要失去某些东西。还如我所说的那样:“这样做有什么危害呢?第一,让学生有种被剥夺感;第二,不正义和不诚信;第三,厌恶学术,凭什么我的东西就这样被占用?所以,这是这个悖论,利也有,不利也有。总而言之,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不看质量看名头,怎么可能帮助这些年轻人去成长呢?一地鸡毛。”


总之,在此就不得不多问这么一句:文章到底该如何署名?文章到底是谁写的?这些问题在拷问着学术的伦理。如今,不讲道德和不讲伦理是学术界的通病,换句话说,不择手段成为了获取利益的主流方法。如此玩下去,这个圈子怎么可能会变好?所以呢?我们也就看到了,很多人进大学并不是为了学术,而是为了在这个位置上,获得这一声誉和社会地位。同时,感觉大学比较稳定和相对自由。这,就会导致学术衰败,缺乏后继者等直接可以导致“学术死亡”等重大问题。


如此,我们该如何制定制度去管?学界需要考虑这个问题了。


2018-10-21


    进入专题: 论文  

本文责编:川先生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爱思想综合 > 学术规范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3040.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