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锦:坚持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方向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963 次 更新时间:2018-10-12 00:51

进入专题: 人民币汇率   汇率市场化  

刘世锦 (进入专栏)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先升后贬再平”,波动明显增强。4月中旬以后,人民币贬值压力有所增加,但9月份以来,基本呈横盘波动形态。截至9月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收于6.8814,比年初贬值5.4%,与上月底基本持平。在某些时点,市场对人民币汇率贬值的悲观情绪有所上升,“破7”论再起。

如果从全球和市场角度观察,就会发现价格波动是市场经济的常态,恰恰有了波动,价格机制才能发挥资源配置和自动调节的作用。对于近期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大可不必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一是有涨有跌是外汇市场的常态,人民币仍属相对强势。4月中旬以来,美元快速升值,导致全球多数货币贬值,包括部分发达国家货币也大幅贬值。相比之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幅居中,仍然相对强势。从年初到9月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5.4%,接近于欧元(3.2%)、英镑(3.6%)等储备货币,小于澳元(7.3%)、新西兰元(6.6%)、瑞典克朗(7.7%)等发达国家货币,更是远小于阿根廷比索(55%)、土耳其里拉(37%)、巴西雷亚尔(18%)等新兴市场货币。

二是全球贸易摩擦和部分新兴市场汇率波动的溢出效应影响了市场情绪。当前,全球不确定和不稳定性因素增加,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土耳其和阿根廷国际收支危机的溢出效应增强,国际金融市场的情绪波动明显上升,一定程度上诱发了全球股市与汇市的普遍下跌。

三是美元指数“跳脱”加大了汇率的波动。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比价,从这个意义上看,人民币的贬值和美元升值是一体两面,关联度较强。近两年来,美元指数的波动性高达7.6%,是此前两年的3倍多,这在客观上也大大助推了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其他货币的波动性。

四是汇率适度波动发挥了宏观经济“自动稳定器”作用。今年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美联储加息缩表对国内货币政策的冲击,短期内对我国出口也产生了一定正面缓冲作用。当然,这种调节作用受到较多制约,不宜高估。

因此,应以平常心看待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相比2016年的单边贬值,本轮人民币汇率虽总体下行,但双向波动明显,市场预期总体稳定,主要体现在:外汇供求大体平衡,银行结售汇基本平衡;贬值预期有所淡化,尚未出现企业和个人非理性购汇和跨境资金大幅流出情况。展望未来,我国经济正在迈向高质量发展,基本面稳健,国际收支平衡,外汇储备充裕,应对汇率波动的政策工具丰富,人民币汇率完全能够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针对社会上对人民币贬值的担忧和守住某个“关口”的主张,我们认为,重要的不是具体“点位”,关键是汇率机制要正确。只要机制正确,不怕“点位”不回来。

首先要坚持汇率市场化导向不变。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的手段,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市场化方向,加大市场决定汇率的力度,发挥市场在汇率决定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加快培育和发展外汇市场,丰富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产品,充分发挥汇率“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其次要正视汇率均衡水平的动态调整,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无论是“破7论”还是“保7论”,都忽略了均衡是动态的,这一点至关重要。人民币的均衡水平并非一成不变,应该适应人民币均衡水平的动态调整,增强汇率的灵活性,发挥市场自动均衡的基础性作用,保持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再次是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预期管理,建立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机制,及时与市场交换看法,合理引导市场和社会预期。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

来源:经济日报



进入 刘世锦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人民币汇率   汇率市场化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金融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277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