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海南:士不可杀才不可辱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589 次 更新时间:2006-10-09 19:48

进入专题: 知识分子  

邓海南  

从来没有想过知识分子这个称呼有什么不好。但是那天在网上看到的那篇文章,对知识分子这个称谓的质疑使我惊讶。是啊,做工的叫工人,务农的叫农民,经商的叫商人,当兵的叫军人,学生因其年轻还未成人,所以叫学生。一个国家的基本成员:工农兵学商,这其中没有列举上专门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人,这类人另有一个称谓,即:知识分子。

为什么形成社会主流的那些职业的人不叫分子,而偏偏有知识的人要叫做分子呢?要知道在这个社会中,被叫做分子的大都不被认为是什么好东西,如地主分子、富农分子、反革命分子、右派分子、阶级异已分子、腐化堕落分子,如此等等,最简单的叫法是坏分子。为什么对知识阶层人物的叫法不往社会主流的称谓靠拢,而偏偏与社会底层的杂质为伍呢?不知道有没有人考证过,知识分子这个叫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叫起的?我们知道的是,就在不久之前,知识分子这个称谓总是和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连在一起,被认为是对无产阶级专政社会的一个危险因素,因而不断受到挤压和敲打。

对与以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业,主要以脑力劳动谋生的这一类人,还有没有一个更好的叫法呢?

中国古代是把这类人叫士的,学以居位的称为士。士农工商,在这四种民中,以学问谋生的士者位居其首。那么现在,我们还能不能再使用士这个称谓来特指知识分子呢?试试看如何:叫知士?容易和过去的一种官名知事混淆;叫士者,又容易和待者混淆;叫学士?现在本科毕业生就是学士,再上去硕士和博士;那叫什么?叫士人?这个叫法似乎不错:是人,当然应该是人!而且是大写的人。谐音也好:示仁,展示仁义的人,正合这类人的身份。但是不行,士人与世仁同音,而且千万不能姓黄,一姓黄就完了,黄世仁,依然不是个好人。那么叫文人?这个称谓含意窄了些,数理化之类的好象包容不进去。怎么办呢?看来一个叫法既然已经形成,要改变实在是困难。但是我想,做为知识分子的人一定要把这个名称的来由和含意搞清楚,也要了解在这个称谓后面曾经有过的轻蔑.防范和另类的含意。好在分子这个词在汉语中也并不全是组成贬意词,在某些地方前面加上优秀二字也可以成为某某阶级中的优秀分子。但是,优秀二字的的含意又不可乱加引伸,优人与作秀,好象又不太好听。不过作秀之秀是从英文中过来的译音,算不得数。而优人,古代的优人敢说一些其他官员臣子都不敢说的话,其实是有着针砭现实的传统的。

不管怎么说,知识分子,无论别人怎么来看你,你自己应该把自己当做这个社会的最优秀分子来看待,虽然被叫做知识分子的人当中并非个个都是优秀分子。知识分子,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中已经受了太多的灾难和屈辱;一个把知识分子当做另类并使他们饱受灾难和屈辱的国家,自己也必将为此付出代价。我们国家因为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落后(不仅只是科技和生产力方面的落后),在外部世界所受到的压迫;和我们历来的统治者因为拥有绝对的强权,对内无所顾忌地压迫知识分子,恐怕是有着某种因果关系的。

忽然想起了这话古语:士可杀而不可辱。这是表示古代士人气节的一句名言,表示了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对个人来说精神可嘉。在从古到今对士的迫害中,不少有骨气的士人,因为这句话的精神,为了思想的自由人格的独立不惜牺牲了生命。但是,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这句话又是极为可悲的,因为这说明这个国家和民族有着因言和因文而杀士的传统。作为士的这类人只能在杀和辱这二者间取其一。古的不去说了,就在二三十年前,林昭.遇罗克.张志新……一块又一块纯洁刚硬的美玉,就在这种虐杀异端的传统中被击碎了。所以这个文明古国的精神品格最后剩下的只是一堆残砖颓瓦。要以玉的质地建立起一座精神的圣坛,何其难也。

我想对于一个国家和政权来说,这句话必须加上一个字:

士不可杀才不可辱!

对公民剥夺生命的行为只能用于行为的越轨(如杀人放火等等严重犯罪),而绝不能施用于思想逾矩。思想自由是知识分子这类人的立身之本,对于这类以思想求生存,以思想来丰富其他人生存,并且只以思想和言论来批评社会希望其渐趋完美的人,如果可以用杀来对付的话,那还有什么样的屈辱不能强加上去呢?曾经有过那种时候,从大知识分子如梁漱溟.马寅初.张东荪,费孝通,到不知其名的小知识分子,哪一个没有受过政治强权的凌辱?只不过性情刚烈者不甘受辱,而性格稍稍软弱者不得不受辱而已。

现在我们的国家已经不再因为思想的犯上作乱而杀人,这是一种极大的进步。但更大的进步,还在于对思想自由和独立人格的真正尊重。

    进入专题: 知识分子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民权理念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270.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