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晖:荒郊野外,湖畔牧歌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569 次 更新时间:2018-09-29 01:15

进入专题: 瑞士  

秦晖 (进入专栏)  

【跟着秦老爹游瑞士】

8月20日我们游览卢塞恩,晚上又被拉到“附近小镇”去住酒店。这一“附近”不仅出了城,而且出了卢塞恩州。汽车沿风景秀丽的皮拉图斯山麓和卢塞恩湖畔南行21公里,翻过一个缓坡坳口(就是卢塞恩和上瓦尔登两州的州界),进入另一个湖——萨尔嫩湖的湖区,开到一座半山腰临湖的“维勒巴德(Wilerbad)湖景酒店”,这就是我们的住地了。

酒店本身很有档次,尤其是靠湖一面的房间,阳台与窗外就是湖光山色,景致堪称一流。遗憾的是地处偏僻,此地连“小镇”都不是,就是前不巴村后不巴店的一座楼,附近只有一些牧场。我们不满足于在半山远眺湖景,想到湖边“亲水”一番,可是顺着牧场公路下山后,路却在距湖不远处断了头。原来沿湖一线全是农(牧)场的私人宅院。我们沿湖走了很远,都找不到一处可以进入的公共湖岸。

瑞士的土地产权分明,公共的风景区是绝不允许卖给私人的。但政府要以公共利益为理由来买下私有土地来开发旅游,也非常困难(强征就更不用提了)——不仅卖方有权拒绝,买方要纳税人-公民同意动用财政资金去购地,也不容易。一般城市的风景湖滨当然都是公共的,但乡村地区就不然了。

有个不靠湖的居民看见我们这些游客在找湖滨,热情地带我们找到他临湖的邻居,想劝邻居让我们进他的水边庄院(这里的家庭都有很大片的院子)去观湖。那邻居却彬彬有礼地婉拒了。也难怪,让陌生人进家门,就是我们自己也不容易接受不是?

悻悻地回到半山,一路看了几个牧场。这里是典型的西欧乡村,传统上居民多在自己的农(牧)场中心建独户庄院居住,一户一户相隔较远,少有所谓的村落。公共活动都在有教堂和市场的小镇上进行——这就是所谓的社区了。

牧场主要是草地,间或也种植青贮玉米。这种玉米植株高大,不是收获玉米棒,而是收获整个植株作为过冬青贮饲料。当年苏联长期肉荒,赫鲁晓夫访美发现青贮玉米是美国畜牧业的利器,回国后强令推广,结果基本失败。其实苏联这么广大的国土,因地制宜搞还是可以的,国家强制搞“玉米运动”就难免弄巧成拙了。在瑞士的河谷、湖盆地带,玉米地随处可见,但基本全是青贮玉米,没有做粮食的。

牧场土地的中央建筑主要是工作区,有牛舍、农机库和加工、仓储设施等。我们看到的几个牧场虽然都很现代化但并不豪华,有的牛舍气味还挺大。所以住宅现在一般都与工作区保持相当距离,乃至需要开车来往。这里湖滨的宅院,很多就是山坡上牧场主人住的。这就是瑞士现代牧场与传统农牧民的明显区别之一了。

现在瑞士经济多元,牧场有时也兼营加工业与旅游。这里很多牧人都盖了小楼做民宿与度假村。我们住的湖景酒店附近就有多处,虽然现在还稀稀拉拉,发展下去还真有成为“附近小镇”的趋势。

今天的瑞士,无论农牧业还是加工、旅游,合作网络都极为发达。一家农户成为十多家不同专业合作社的成员、或与很多家公司签约加入产业链都是常例,独立经营与融入社会化经济体系毫无矛盾。我们住的这家酒店并不属于什么连锁集团,据说当初就是附近这些农牧民集股投资建的。规模小些的民宿更比比皆是。我们下山上山时都看到有些小游客骑着牧场民宿提供的、漂亮健壮的阿尔卑斯骏马,作骑士或骑警状在路上兜风,湖光山色间那气派和惬意令人称羡。

从卢塞恩入住的当天已是下午,下山一趟回来天就黑了。晚餐后在房间阳台上,从湖上晚霞到空濛夜色,湖对岸村镇的簇簇灯火、从山上下驶湖区汽车如点点流萤,美丽景色别有风味。瑞士多湖,而湖景各具特色。大湖如莱蒙湖浩渺如海舟行竟日,小湖如达沃斯湖数顷碧波一览无余。而萨尔嫩湖是个中等湖泊,湖长6公里,平均宽1.3公里,面积约7.5平方公里,以面积论在瑞士排第20位,比杭州西湖(6.3平方公里)还大一些。和阿尔卑斯山区的群湖一样,它也是群山中的构造湖和冰川湖,大部分湖岸较陡峭,相对面积而言湖水很深,萨尔嫩湖不算大,深度却有51米。深蓝的湖水与翠绿的群山在清朗的碧空下色彩鲜明。

这里不是很有名的旅游地,湖边没有城市(北端的萨尔嫩城区离湖也近1公里),没有工业,保持着乡村自然状态的水光山色。如果说高度工业化的瑞士以环境保护搞得好著名,那么没有城市和工业的萨尔嫩湖,生态就是“好中之好”了。所以这里像我们一样匆匆赶路的旅行团几乎没有,但一人一家悠哉悠哉一住十天半月甚至更久的闲云野鹤们还是不少的。一些画家也喜欢在这里写生,留下了诸如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景观画大师威廉. 特纳的《萨尔嫩湖之夜》这样的传世佳作。而今轮到我们来实地欣赏这画家为之流连的夜景了……



进入 秦晖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瑞士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域外传真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2557.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秦川雁塔,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