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洪华:罗马英国美国三大帝国霸权的战略比较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366 次 更新时间:2021-01-28 21:51

进入专题: 霸权   全球文明史  

门洪华  


[内容提要]比较罗马霸权、英国霸权以及美国霸权,三者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其相同之处表现为:三大霸权的建立均以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为物质基础,且技术在其实力结构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三大霸权的建立均以先进的文化形态和政治制度为精神基础;三大霸权的确立和维持均以对外扩张为主导战略,强调使用军事实力的意愿,并辅以结盟战略。其不同之处体现在实力基础、主导思想及霸权战略方面。


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指出,霸权像人类一样古老。研究美国霸权,需要作为背景的历史纵深。经过二百余年的筚路蓝缕,美国从追求独立的13块殖民地成长为全球最强大的国家,正在致力于建立单极世界,以确立“美国治下的和平”,从而成为“罗马治下的和平”、“英国治下的和平”的继承者。

将美国霸权与罗马霸权、英国霸权相比较,不是因为三者是西方历史上仅有的三个霸权形态,而是因为只有三者在其霸权所涉领域和地域建立了相对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秩序,具有追求霸权治下之和平的积极意愿和战略实践。三大霸权前仆后继,其间关联甚密,因此早有学者在20世纪60年代就将美国比作罗马帝国,而研究英美霸权禅让的著作也早已汗牛充栋。作为全球化时代的霸权,美国的战略设计和实践既有继承罗马、英国的成分,也不乏创新之处。然而,根据笔者掌握的不完备的资料,至今尚无学者对三大霸权的战略进行比较分析。有鉴于此,笔者不揣冒昧,对三大霸权进行初步的战略比较,以求抛砖引玉。


西方三大霸权的相同之处


作为先后确立的西方霸权形态,三大霸权之间存在相同之处,这在霸权确立的条件和主导战略上均有所体现。具体地说:

第一,三大霸权的建立均以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为物质基础,且技术在其实力结构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比周边蛮族地域,罗马帝国的经济高度发达,农业生产技术发展迅速,粮仓充盈,精耕细作的果木园艺在帝国各地广为传播,水磨、起重机械等工业技术广泛应用,手工业高度发达,国内外贸易发展迅速,对外贸易远抵达中亚、中国、印度、波罗的海沿岸。以农业为主的奴隶制经济为罗马霸权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罗马军事力量之强大、军事结构之严谨,代表着当时世界军事上的最高组织水平。从公元前6世纪起,罗马推行兵农合一的公民兵制,士兵战时应征、战后归田。公元前2世纪下半叶,罗马共和国因自由民锐减而面临兵源枯竭,执政官马略进行军事改革,拓宽了士兵招募的范围,使得大规模掠夺海外土地成为可能。强大的罗马军团既是帝国扩张的主导力量,又发挥着巨大的威慑作用,成为帝国的保护者。有的学者就此指出,“罗马帝国走向伟大,并不是通过哲学和科学的途径,而是通过政治智慧和战争,而战争是首当其冲的。”当然,罗马军团的强大不仅在于其作战能力和组织结构,还在于罗马遍布全国、运兵迅速的公路网络,这或许就是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之隽语的来源。

英国霸权的强大经济实力是建立在工业革命基础之上的,而工业革命是以纺织机、蒸汽机、造船和航海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工业革命不仅奠定了英国的经济基础,也造就了皇家海军的霸权。1760——1830年,英国占有欧洲工业产量的2/3,在世界制造业的份额从19%上升到9.5%,此后30年间其工业产量翻了一番。1860年前后,占世界人口 2%和欧洲人口 10%的英国之现代工业生产能力相当于世界生产潜力的40%—45%,欧洲工业生产潜力的55%—60%。1870年之后,英国的工业出现了相对滑坡,但直到1900年,英国的工业化水平在列强中仍然最高。与此同时,英国的对外贸易构成了其强大经济实力的中坚。据统计,1820—1913年,英国的出口平均增长率达到3.9%,几乎是其GDP增长的两倍。英国的军事实力尤其是其海军的强大是在1688年与西班牙的海战中确立起来的。1815年之后,皇家海军确立并维持着英国的世界霸权。1900年,英国海军总吨位超过100万吨,两倍于任何两大国舰队之和,而且还得到全球一系列基地和巨大商队的支持。


19世纪列强兵力一览表(1816—1900年)

国家 1816年 1830年 1860年 1880年 1890年 1900年

联合王国 255000 140000 347000 248000 420000 624000

法国 132000 259000 608000 544000 542000 715000

俄罗斯 800000 826000 862000 909000 677000 1162000

普鲁士/德意志 130000 130000 201000 430000 504000 524000

哈布斯堡帝国 220000 273000 306000 273000 346000 385000

美国 16000 11000 26000 36000 39000 96000


美国自第二次工业革命迄今,一直是技术创新的领跑者,其将技术创新转化为经济实力的能力举世无双,且其最先将技术创新应用于军事领域的安排造就了一个遥遥领先于他国的军事霸权。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早在19世纪70年代就已经超过英国,自此美国的经济实力一直位居世界之首。然而,美国成为世界强国却是在一战之后。美国的经历证明,强大的经济实力仅仅是潜力,尚需要战略的激发。就军事力量而言,美国并不一味穷兵黩武,直至一战才显示了其军事威力,二战将其军事实力真正激发出来。在实践中,美国强调军事实力作为外交政策的工具,它运用实力的方式与英国的炮舰外交有类似之处。迄今,就军事力量的有效性和所涉及的范围而言,美国比历史上的任何帝国都拥有令人生畏的军事实力,其军事影响力遍及世界任何角落。

第二,三大霸权的建立均以先进的文化形态和政治制度为精神基础。

对于霸权的建立与维持而言,文化和政治制度的吸引力堪为“润物细无声”。三大霸权的共有特点是,其政治文化和国内政治制度均有其先进之处,从而拥有了文化上的优越感和吸引力。

罗马是依靠优越的军事组织和文化吸引力进行统治的,被承认的帝国中心的文化优越感起到了重要的凝聚作用。早期罗马人朴素务实,不事奢华,并逐渐演化为一种浑厚淳朴的罗马古风。罗马人的美德表现在“勇敢、荣誉。自我克制、对神和自己祖先的虔诚以及对国家和家庭的义务感。忠于国家高于忠于其他的一切,为了国家的利益,公民不仅必须准备牺牲自己的生命,而且必要时,还要牺牲其家属和朋友的生命。罗马人的忠勇与纪律结缘,与秩序并存,纪律与秩序需要法律的保障。由此,罗马法不断积累、日渐完备,罗马万民法维系了帝国的世界理想。罗马共和时期的民主制度高度发达,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三权分立,相互制衡。对外战争为解决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提供了契机,联合起来对外掠夺、剥削和奴役外邦人成为二者的共同利益,内部矛盾被转化到外部,为罗马的民主政治奠定了物质基础。总体而言,罗马文化高于周边文化,文化优越性使得罗马帝国的使命感被视为合情合理,也加强了帝国的力量。

早在成为霸权国家之前,英国就通过制度创新建立了商业资本主义的现代民族国家,成功地建立起稳健的公共财政体系,为其霸权扩张确立了国内制度基础。英国以其先进的商业文化和朴实之风征服了世界。通过贸易开路,英国优越的文化为其广大殖民地所接受,乃获推崇。英国以其君主立宪制度、工业革命与金融体制作为国内政治制度的创新,通过殖民地扩张拓展了欧洲代议制政治模式,甚至将欧洲文化推广到世界广大角落,英语因为英国的扩张而成为世界性语言。

相比前二者而言,美国霸权的建立与维持更加依赖其通俗文化、意识形态和民主制度等的传播。民主理想同美国的政治传统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了美国的文化帝国主义意识,美国对政治民主和经济发展的强调使得美国方式被模仿和传播。美国推展了一种美国化运动,通过一系列文化价值载体、生活方式、经济结构样式和政治观念等隐性精神输出,使得世界各地的民众在文化心理层面和行为方式上“类美国化”,从而成为美国霸权的精神俘虏。

第三,三大霸权的确立和维持均以对外扩张为主导战略,强调使用军事实力的意愿,并辅以结盟战略。

霸权制造杀戮,却又称之为和平,这似乎是霸权确立和维持的一般性规律。对外扩张是建立霸权的惟一途径,而对外扩张往往是军事优先。但是,鉴于本国实力和影响力的不足,霸权国往往通过结盟战略来实现扩张目标。

罗马人使用军事实力的意愿之强烈迄今令人叹服。罗马将士忠勇卫国,“为祖宗骨灰而战,为庙堂神祗而战,男儿死得何憾?”是他们的信念。罗马帝国是不断通过向西、向东南进行领土扩张,通过维护涵盖地中海全部海岸线的有效海上控制而建立起来的。它以战略眼光设计出以首都为起点的陆路和海军航道体系,一旦出现对安全的重大威胁则迅速重新部署和集结驻扎在仆从国和附属省的罗马军团。与此同时,罗马采取了与他国结盟、并使之作为仆从国参战的扩张战略。

英国也是通过对外扩张和直接征服的方式建立起帝国的。不过,与罗马结盟战略有所不同的是,英国往往通过与欧洲列强结伴来组织对外侵略,英国遍及世界的殖民地及其实施的直接统治就是明证。当时的欧洲各国之间基本上是临时同盟关系,而无主从之分。

美国奉行制度化扩张战略,伴之以强大的军事威慑。美国建立霸权的主要方式就是结盟,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同盟体系,以此确定其霸权地位。但以上图表的数据还表明,美国在自己的全面实力尚未建立起来之时,在尚未确立霸权战略之前,并不注重于军事力量的扩张,而是专注于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西方三大霸权的不同之处


以上对三大霸权相同之处的分析表明,三者之间并非具有同质性,而是存在巨大的差异。以下,笔者将从实力基础、主导思想、主导战略等几个方面剖析三大霸权之间的不同之处,以更好地认识美国霸权的特征。

1、从实力基础的角度看,三大霸权的权力资源不同,实力强度不同,其霸权的作用空间也有着巨大的差异。

首先,三大霸权的权力资源存在巨大的不同。罗马霸权的权力资源是原始性的,人口众多(鼎盛之际占当时世界人口的1/6到1/5)、地域广袤农业技术发达是其基本权力资源,而在此基础之上的军事力量则是最重要的权力资源。当然,罗马的原始民主政治制度也为其霸权的建立奠定了国内基础。相比而言,英国霸权和美国霸权的权力资源要广泛得多。这与权力资源范畴的扩大和权力转移直接相关。英国建立了殖民帝国,控制地域之广袤、控制人口之众多令人叹为观止,但奠定英国霸权的却是威名远扬的皇家海军、生机勃勃的工业生产和它控制的国际金融体系。尤其是,强大的海军力量是英国得以称霸的王牌。如丘吉尔指出的:“如果我们的海军霸主地位受到损害,那么我们民族和帝国的前途以及多少世纪由生命和成功所积累起来的财富就会不复存在,一扫而光。”英国建立的现代国家制度、其孜孜以求的自由主义商业规范和易于防卫的岛国位置都是其霸权得以建立的基础条件,而工业化模式和国际金融体系更是英国霸权的新增长点。相比而言,美国的权力资源更为广泛而突出,除面临两洋、周边无强国的优越地理位置外,除一般霸权国拥有的强大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外,美国霸权资源最突出的几个方面就是无与伦比的科技优势、普世性的通俗文化及其在全球的传播和大规模的国际制度建设。相比前二者,美国霸权并不建立在海外占领的基础之上,而是将市场经济和自由民主观念作为对外扩张的宣言书。鉴于此,美国的权力资源更具有渗透性和扩张含义,尤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美国通过通俗文化、民主观念、国际制度等实现了全球化与美国化的融合,从而造就出一个真正的世界霸权。美国将科学技术创新作为其霸权维持和扩展基础的战略具有革新意义,可以说,美国霸权在一度衰落之后得以重建,新技术革命功不可没,当然国际制度的支撑作用对减缓和延迟美国霸权衰落的后果也发挥了重大作用。


西方三大霸权的主要权力资源

霸权国 时期 主要权力资源

罗马 公元前27年—公元180年 人口、罗马军团、生产技术、民主政治制度

英国 19世纪 工业、财政与信贷、海军、岛国位置、自由

主义商业规范、殖民地

美国 20世纪中后期、 经济实力、科技领先、军事实力、普世性

21世纪上半叶 文化、同盟体系、国际制度、跨国传播中心


其次,三大霸权的实力强度也是不同的。相比而言,罗马的实力强度最为薄弱。在经济上,古罗马各行省独自为政,形成不了统一的帝国经济;军事上,罗马军团常常募兵不足,马略改革虽有成效,但也埋下了军事干政的内乱根源。罗马的两大基础资源虽属雄厚,却未能抵挡住蛮族的进攻,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罗马实力强度的不足。与罗马和美国不同的是,英国霸权的实力强度尽管更为雄厚,却常常并非当时最强大的国家。处于巅峰的大英帝国是与其他国家分享世界的。当时,英国只在制造业、贸易、金融和海军等有限的领域处于世界首位;其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三位,排在美国和俄罗斯之后;军事开支、军队人数、武器数量等方面居世界第三位,排在俄罗斯和法国之后。19世纪70年代,英国占世界国内总产值的24%,这一比例与当时的美国不相上下,而德国和俄罗斯紧随其后。在欧洲,英国至多是一个协调者,而不是主导者。英国在海洋享有霸权,但它在欧洲大陆的军事力量非常有限,也从来没有强大到足以把自由贸易强加于美国或其他欧洲国家的地步。另一方面,海权不足以赢得战争胜利,它必须有强大的陆权作为补充,拿破仑力图运用陆权征服海洋却徒劳无功,英国也不可能占领欧陆,这就是英国确定其欧陆政策的渊源,也是英国不可能成为全球霸权的根源之一。

英美实力地位的比较

英国的世界排名 美国的世界排名

1830 1870 1913 1945 1990 2000

国民生产总值 第三 第三 第四 第一 第一 第一

军费 第二 第三 第三 第一 第一 第一

制造业 第三 第一 第三 第一 第一 第一


相比而言,美国的实力最为雄厚、宽广。除人口数量、军事人员数量外,美国的各项软硬指标均名列前茅:在经济上,美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火车头,2004年美国经济总量相当于排在其后的日本、德国和英国之和;美国拥有世界上迄今最强大的高科技经济,而且是世界上高科技制造业最强大的国家;美国的研发开支相当于其他最富裕的西方七国之和,并在开创性的尖端技术领域保持着全面领先地位;美国是惟一具有全球军事行动能力的国家,可以在关键战区形成陆地防务核心,并拥有世界上惟一的远洋海军,美国军费开支相当于世界上其他所有大国之和,而这仅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4%;美国在文化上拥有巨大的吸引力,其通俗文化风靡全球。冷战初期,苏联曾在欧亚大陆形成地缘权力制衡,这种局面因冷战结束而被打破,目前的态势是美国在所有方面均具有全面的优势,而且不存在任何实质性的权力制衡。

再次,源于实力条件的不同,三大霸权的作用空间也着巨大的差异。在其鼎盛期,罗马帝国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其最大边界东起亚美尼亚、美索不达美亚,南抵撒哈拉大沙漠,西至不列颠,北至莱茵河、多瑙河。“在罗马人的心中,罗马帝国在本质上、在概念上都是全世界性的。”然而,罗马帝国并不是全球性的,与此同时在世界其他地区还存在其他不相连通的帝国,如波斯帝国、中华帝国等。英国霸权亦是与其他大国并存,且以欧陆均势为其霸权之根本。在鼎盛时期,英国帝国覆盖了北美洲的大部分、加勒比海广大地区、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整个印度次大陆和澳大利亚、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甚至一度控制中东的大部分地区,它统治下的人口和陆地面积甚至超过了法国、德国、葡萄牙、荷兰、西班牙、意大利、奥匈帝国、丹麦、俄罗斯、土耳其、中国和美国的总和,总人口3.45亿,陆地面积是其本土面积的96倍。但是,英国治下的和平时代并不为英国霸权所独有。1815—1853年是英国和俄罗斯共有的时代,1853—1871是欧洲均势的时代,1871—1914年是英国与德国共享的时代。对美国霸权而言,冷战期间,美国只是西方世界的领袖,在全球层面是美苏共有的时代;冷战之后,美国才进入了独享霸权的时代。尽管美国没有建立正式殖民地,但几乎没有什么地方不在美国的势力范围内,美国的军事存在遍布联合国190多个会员国中的132 国,在大约40个国家建有军事基地或享有建立军事基地的权利,还通过信息高速公路控制着全球,故而是迄今惟一的全球性霸权。

2、在霸权的主导思想上,三大霸权有层级递进之势,但英国霸权和美国霸权的主导思想上也体现着罗马霸权的影子。

罗马的主导思想是原始的现实主义,采取铁血政策和军事征服,它所提供给被征服者的最大恩泽是公民身份。

英国的主导思想是自由贸易帝国主义。19世纪50年代,亚当•斯密关于经济自由的思想从理想变成了现实,英国不仅取得了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而且将自由贸易的原则推行到欧洲其他国家及其殖民地,英国利用经济霸权向世界各地自由推销产品、获得原料,从而成为一个世界性国家。英国通过贸易、法律、文化等无形的力量把整个殖民帝国联成一片,这样既可以减少英国对殖民地承担正式责任所应付的费用,又可以推进自由主义所倡导的商业原则。自由贸易提供了以商品替换武器、以商人替换士兵、以蒸汽船和游艇更换海军、以工业家更换贵族的机会,英帝国为世界提供了全新的政治发展模式,从而构成了建立霸权的主导理念。当然,对于英国这样的以商业利益为目标的国家而言,现实主义也是其基本的战略理念底蕴。

美国霸权的主导思想是新自由主义。对一个霸权国家而言,新自由主义保持了自由主义追求对外贸易、市场开放的心态,又强调了国际规则的重要性,从而将世界秩序、国际制度作为追求霸权的主要路径。堪为佐证的是,美国继承了英国所捍卫的自由主义经济原则,强调国际市场的开放性,同时又将英国维系国际金融秩序的金本位制进一步发展为布雷顿森林体系,进而改革为牙买加体系,以把握国际经济的发展趋势。王逸舟教授指出,“在新自由于义的国家一社会结构里,从前那种社会创新(如工业资本主义、大规模生产、福利政策等)得到改进,并与世界经济的相对和平与开放特征结合。这种体制把自己视为稳定的联盟体系中的一员来寻求自身安全,作为开放的世界经济的参与者来寻求自身的经济增长。作为领导者,美国使自己的安全和经济利益建立在世界更大范围的稳定与发展上。它超越了从前单纯寻求自身福利和安全的国家政策,按照所谓的‘自由民主制度’的方向推进国际体系的更新。”此外,美国的全球体系设计还主要反映了美国的国内经验,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美国社会及其政治制度的多元性特点”。当然,鉴于以上三大霸权国家在国内行民主、在海外行霸道的共有特性,美国霸权的主导思想中不乏极端自私自利和不吝于军事干涉的现实主义基底。

3、三大霸权建立和维持霸权的战略有异,尤其是,随着国际社会中的权力转移和问题转移,伴随着国际制度的演进历程,英国霸权和美国霸权的制度化程度呈递进态势,体现出霸权范式进化的基本特征。

罗马帝国以建立对征服地区的直接统治为目标,采取轴心一轮辐统治方式,通过控制交叉资源对边远地区施展影响力,因此道路建设和造船发达方便了帝国中心与边远地区的资源和影响力流动。罗马人采取的统治体制是,在被征服地区长期驻扎大批军队,实行军事统治;同时派人帮助同化被征服的人民,鼓励他们接纳罗马的身份和生活方式,将同化视为比胁迫更有效的控制方式。当然,训练有素的罗马军团构成了巨大的威慑。在罗马时代,霸权开始与帝国相关,并与帝国主义并列。尽管不时采取结盟战略解决自己帝国扩张或维持中的临时难题,但武力征服、军事对抗是罗马建立和维持霸权的一贯战略,在这一战略中,国际制度是没有容身之地的。罗马采取这样的战略,不仅与当时的历史条件有关,罗马并不存在真正的对手和应该认真对付的大国恐怕也是造成这一战略选择的部分根源。当然,与这一战略选择相关的穷兵黩武、军队堕落、文化衰败、政治分裂、财政枯竭等国内原因最终导致了帝国的败落,而蛮族入侵给了罗马帝国最后一击。

英国所追求的目标也是霸权,并最终建立了人类历史上迄今最大的殖民帝国。英国建立霸权的前提条件是欧洲均势的形成和维持、皇家海军成为海洋的主宰。早在18世纪末,英国就摒弃了先前征服欧洲的计划,维持欧陆均势、集中精力进行海外扩张成为其战略选择。为此,英国以防止任何国家控制欧陆为目标,在16、17世纪与法国等国抗衡西班牙,18、19世纪初联合普鲁士等国抗衡法国,19世纪末和20世纪上半叶联合法国等国抗衡德国,并长期信奉一旦干预就要动用绝对优势兵力的思想。“英国对外扩张的基础条件就是确立海上霸权。大英帝国的对外扩张总纲领就是:控制海洋、控制世界贸易、控制世界财富。以海权为基础,英国超脱任何欧陆国家的挑战,在欧洲均势之中扮演制衡者的角色,并将自由经济的规范(自由贸易、金本位制、资本和人员的自由流动)作为利益协调的基础原则,从而建立了第一个国际性的自由经济秩序。这一经济秩序具有多边主义的特征,但英国并没有将之制度化,只是推动了国际金融体系的初步建设。在安全问题上,英国有着强大的海军力量和易于防卫的岛国位置,尚无建立长期多边同盟的需要,因此,英国的安全同盟多是临时性的利益结盟,只有在其霸权衰落之后才与日本确立了固定同盟关系。在对外扩张战略上,英国采取的一般性模式是以军事扩张开道,随即实行直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统治,最终建立全面的控制权。与此同时,英国在尚未建立殖民地的地区寻求建立军事基地,寻求控制联结印度洋的战略要地,还派军队驻守在地中海、苏伊士运河、波斯湾等地。在殖民地的管理上,英国没有按照其国内政治安排来构造世界政治的意图,很少有将自己的国内治理理念推向世界的冲动,这与日后的美国霸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美国追求的是霸权,而不是帝国,从而在根本目标上与之前的两大霸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约翰•伊肯伯里指出,“帝国与霸权的主要区别在于,在帝国内,领导国家在秩序之外单方面采取行动;在霸权秩序中,领导国家建立多边规则和制度,并在此间运作。”当前的单极情势造就了帝国的诱惑,但建立在自由交易、扩散性互惠、提供公共物品和政府间错综复杂制度关系基础之上的美国霸权秩序不可能瞬间转化为帝国架构,甚至永远都不可能,如果考虑到国际制度的独立性及其制约作用的话。美国建立霸权的主要途径就是在世界政治、经济的各个问题领域建立国际制度,同时在重要的地缘政治领域建立固定的同盟关系,将这些制度安排相关联,从而建立了以美国为核心的国际制度体系,而美国霸权就在此间确立起来。美国在确立、维持、扩展霸权进程中对国际制度的倚重引起了战略学者的浓厚研究兴趣。阎学通就指出,“所有的霸权都是以军事实力为基础,以强制方法实现自己的海外利益的。美国与以往霸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完全依靠军事实力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而是想建立一个由美国主导的制度性霸权体系。”如是,国际制度不仅成为美国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美国确立全球霸权的战略工具,堪称美国霸权之翼。相比罗马霸权和英国霸权,美国没有依靠领土征服、控制他国政府、掠夺资源等纯武力方式,而是强调理念的征服力量,采取国家合作、经济控制、推行民主和军事遏制等制度手段来获取绝对收益,建立美国式的政治、经济、文化模式占主导的世界秩序。既有的国际制度将每一个国家都纳入到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之中,从而构筑了一个“隐秘的美利坚帝国”。2001年上台执政的布什政府更愿意用美国实力独自建构霸权,而不愿意仅仅倚重制度性合作。然而,事实证明,布什对美国军事实力的依赖在打垮敌人方面非常有效,但在建设持久的和平与繁荣方面的效力就远远不够了。布什战争所证明的,远远不止美国实力单方面的胜利,更重要的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基础必须集实力与合作于一身。尽管有这样的战略变化,国际制度在美国单极霸权战略中的地位依旧是不可忽视的。对一个不愿意承担统治责任、甚至惧怕军人牺牲的超级大国而言,国际制度恐怕是最能展现其利益诉求和全球战略视野的工具了。当然,鉴于美国实力的巨大膨胀,展示武力及其威慑力是任何霸权国家的必然趋向,而美国以武力威慑力基础改造、完善国际制度的战略正在形成之中,毕竟建立一个更反映美国战略利益的世界新秩序是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历届政府的一贯目标。相比罗马霸权和英国霸权而言,国际制度与世界秩序的建构展现了美国霸权所独具的全球战略视野。

霸权建立与维持战略的一般规律是,思想力量是先导,文化力量是积淀,经济力量是基础,军事力量是保障,制度力量是延伸。相比罗马霸权和英国霸权而言,制度力量是美国霸权所独有的,而后者甚至成为美国霸权得以建立和维持的根本。因此,美国是一个制度霸权,“美国治下的和平”是以制度与权力的结合为核心的。


美国制度霸权的基本特征


任何一个大国都不能完全倚重国际制度,但国际制度注定是霸权国外交战略的起点。鉴于此,国际制度对霸权战略有着关键性意义。美国当前面临的最大任务是,如何将压倒性实力转化为一种与其价值观及其利益相辅相成的国际共识和普遍接受的规范。从这个角度看,国际制度既对美国霸权提供了制约,也为束缚他国的手脚从而服务于美国的长远战略利益提供了条件。

1、国际制度在美国的霸权战略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首先,国际制度安排是美国霸权体系结构的核心,国际制度也成为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制度霸权。在二战临近结束之时,美国就开始在各个领域建立国际制度,填补英国霸权崩溃造成的真空,从而建构自己的霸权体系,确立自己的霸权地位。在经济领域,美国主导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等赖以控制和管理世界经济的得力工具;在安全领域,美国主导促成了联合国的建立,并确立联合国安理会的权威和大国决定的原则,从而确保了美国在安全领域的至上地位;在军事领域,美国在二战期间及其后在世界各战略要地建立了军事基地,并驻军欧亚,建立了保障自己利益与权力资源的军事战略网。这些国际制度相互影响、共同协作,构成了美国的霸权体系。其次,国际制度是美国维持其霸权的主要途径。美国一方面积极利用全球性国际制度为其霸权利益服务,并在可行的范围内实施战略性自我约束;另一方面并不放弃维持霸权的传统战略途径。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霸权衰落期间,国际制度与霸权的相互倚重关系有了清晰的体现。再次,利用和改造国际制度是霸权延展的主要方式。冷战结束以来,经过数十年的探索,通过启动北约东扩、强化美日同盟、调整美中关系等外交实践,美国基本确立了建立单极霸权的跨世纪战略总目标,并从安全、经济等不同领域就全球、地区、国家等不同层次规划战略蓝图。在美国的霸权体系设计中,经济、技术和军事实力是美国霸权得以建立的物质基础,而制度霸权则是其霸权体系赖以维持的侧翼。概言之,国际制度是美国的霸权之翼。

2、美国奉行工具性制度主义战略。在美国的对外战略中,单边主义、双边主义和多边主义是相辅相成的:作为秉持天定命运观的国家,作为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源于其文化传统、国际目标和战略意愿,单边主义是美国对外战略的核心原则;然而,在一个相互依赖的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是孤立于世的,采取双边主义和多边主义就有了必要性;作为传统的合作形式,双边主义一直是大国首选的合作战略,而美国素有与特定地区之特定国家结成特殊关系的传统,因此双边联盟在美国的霸权体系中扮演着战略基点的角色;多边主义构成现代霸权体系的基本架构,尤其是作为多边主义代表的国际制度在美国的霸权战略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美国所奉行的多边主义策略具有某种程度的制度性。然而,对美国而言,每当国际制度有损美国的利益之时,它依然会退回到单边主义。源于美国人对国际制度长期积累的一种反感,即不愿意国际制度损害其单边倡议的自由,美国对国际制度采取了工具主义的态度。实际上,在美国决策者看来,单边主义、双边主义、多边主义都是外交战略的端点,鉴于美国的霸权地位,它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需求采取灵活的单边主义、双边主义或多边主义战略,霸权优势为其采取工具性制度主义提供了可能。国际制度对美国霸权的制约作用,也使得美国更倾向于采取工具主义的应对方式。鉴于此,美国的常规做法是,仔细了解制度性合作的成本收益,然后有选择地参与,或采取单边主义措施。所以,工具性多边主义或工具性制度主义战略堪为美国战略之根本。

3、美国当前对国际制度的改造具有本质性意义。乔治•w•布什上台以来,美国的单边主义倾向彰显,似乎工具性制度主义也被美国抛到了九霄云外,美国就要依赖单边主义来建立其单极霸权了。然而,布什政府新战略的实质却是以单边主义之名,行国际制度改造之实。布什上台一年多,美国政府撕毁的国际条约和违背的联合国协议比世界上其他国家过去20年的总和还多。从《联合国海洋法》到《京都议定书》,从《生物多样性公约》、对古巴或伊朗实施的境外贸易禁运、要求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实施改革到拒绝国际刑事法庭,其目的就是以单边主义方式,强行放弃乃至破坏既有的不利于美国战略利益的国际制度。“9•11”事件将美国的实际目的表露出来。布什政府开始在某些重大议题上倚重国际制度,利用国际制度、改造国际制度成为布什政府的核心战略设计。例如,将先发制人视为美国大战略的核心决定了美国的目标是确保优势地位,而不是追求全球战略平衡;强调以菜单式多边主义取代宪章式多边主义意味着,美国对国际制度的战略发生了转移,即对国际制度采取机会主义的态度,在利用国际制度的同时拒绝接受多边主义的束缚。与此同时,布什政府非常注重国际制度创立中的先行者优势,积极谋求海上拦截检查等新领域制度建设的主导权。美国力图以“反恐”为名,推行维持优势地位和先发制人的战略,借以对国际制度进行改造,并以此为基础锻造出美国所期望的世界新秩序。威廉•普法夫指出,“霸权招致对手,霸权体系的本性引致反对者。”美国当前的霸权异动必然会给国际社会带来反思,招致其他大国的战略回应。基于此,美国当前的国际制度改造战略具有本质性的意义。


(《环球视野》摘自2006年第2期《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进入专题: 霸权   全球文明史  

本文责编:liwe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全球文明史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23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