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年4月 第2期(总第 212 期),爱思想网已获期刊授权。
摘 要: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共产党创造性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科学发展的两大执政理念,科学总结的正确理解和稳妥解决三组三者关系(发展、改革、稳定,党权、民权、法律,马克思主义、中华传统文化、国外 文化)的执政经验,是中国社会经济出现令世人惊叹和公认的“人间奇迹”的重要原因。只要中国共产党根据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坚持并不断充实、丰富上述执政理念和执政经验,就可以避免出现全局性、根本性的错误,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执政经验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19(2018)02-0014-06
作者简介:黄宗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项佐涛,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社会经济出现了令世人惊叹和公认的“人间奇迹”,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也有重大发展,中共执政经验不断丰富和成熟。国外不少人,包括不少友好人士,常常把“中国奇迹”的出现归结为“集权”的结果,这个看法不 中肯、不全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 党领导。”这其实讲的正是中共执政的历史事实。本文拟从中共执政的理念和经验角度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与中国民主政治安排
四十年来,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发生了三个重大的转变。第一个转变是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战略决策。这也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中共十三大的时候,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改革 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本路线。
第二个转变是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并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运行机制,把看不 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结合起来。
第三个转变是从习惯于“人治”、法治观念薄弱转向全面依法治国。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通过长期努力,形成并逐步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需要郑重提出的是,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宣布建立宪法宣誓制度。
在这三个重大的历史转变中,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确定了在世界政党史熠熠生辉的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略、执政方式。这三个执政方略和方式以一系列的先进的执政理念为其坚实的思想基础,并以逐步形成的一系列的创造性制度作为 政治保证。下面择其要者简述之。
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这集中体现了中共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命运的根本力量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体现了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服务人民的根本宗旨。中共历届领导人、历次代表大会和中央全会,都一脉相承地强调人民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体,没有人民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强调党性和人民性的一致性,把尊重和保护人权写进宪法,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路线,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工作的标尺,把脱离人民群众视为党执政的最大危险,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 为经常整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同志在中共十八、十九大闭幕后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一再提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最直白最贴切地表达了中共执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和党性、人民性的高度一致性。中共把党的群众路线、也是马列主义的唯物史观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 部活动之中。
中国共产党正是在坚持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 中,纠正、修正了世界和中国社会主义历史上曾经错 误和片面的认识,树立了正确的执政理念。
——搞社会主义离不开“两张票子”。在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前,布尔什维克党曾提出想尽快消灭货币; 苏共历史上几乎是民主选举流于形式,实际上实行自上而下的委任制。社会主义实践一再表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重要、最基本形式,还是民主选举,“选票”不可不要;“钞票”作为货币、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象征,不可没有。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面就是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共领导的决策必须坚持“两个顺应”。放 弃“两个凡是”,坚持必须顺应世界发展的进步潮流, 顺应广大民众的要求和意愿。这是四十年来党的文献和领导人讲话中一再强调的执政理念。从华国锋、叶剑英等中共领导人毅然决然、一举粉碎“四人帮”与周总理逝世后发生的曾被定性为“反革命事件”的 “四五”事件的关系中,从邓小平等党的领导人决定废止人民公社制度,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安徽小岗村十八户农民冒着极大政治危险开“黑会”决定偷偷搞包产到户以自救的关系中,可以理解这种令人刻骨 铭心的历史教训。
——背离“两心”,“两杆子”终将是软弱无力的。 “文革”中,林彪曾提出,有了枪杆子和笔杆子,就可以夺得权力,巩固权力。“两杆子”当然十分重要, 但是,“两杆子”如果失去党心和民心这“两心”,就是软弱无力的。林彪和“四人帮”集团的垮台,极其 深刻地证明了这个道理。
——与上述理念相关、相近的是,执政党和社会主义社会必须时时刻刻依靠“两个主体”,即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体,广大共产党员是党组织的主体。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历史文献一再申明 的,是从“两个个人”,即改革开放以前苏共等执政
党共产党曾经发生的个人专权、个人迷信造成的对党 的事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严重危害中产生的。
我们一贯不喜欢搞数字游戏的不良文风,但是上述的“两张票子”、“两个顺应”、“两心”、“两个主体” 精确表明的执政理念,使我们不得不如此表达,与读者一起牢记这种历史的启示。一言以蔽之“:一个政党, 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怎么办? 回答是,“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真是入木三分。
在以上坚实的思想基础上,中共努力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 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在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中共坚持、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和保障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支持和保证人大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与此同时,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时期,在近百年的中国政治历程中,逐步创立起协商民主作为党实行领导的重要方式。在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中,中共把人民政协作为重要渠道和专门机构,不断完善协商议政的内容和形式,使其在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全国政协在第十二届任期内就有1635 名委员、2.85万人次参加各类视察、考察、调研、协商会议活动;关于改革问题,开展了185次视察调研和协商议政活动,报送74份专题报告和信息;作为政协民主的平台和重要品牌的双周协商座谈会共举办了76次。①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 用的民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奋斗的结果,是人民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真正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和中国当今政治现实的人,都可以看到这一点。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中国共产党人不拒绝而是认真学习和借鉴国外政治文明成果,但也不生搬硬套外国政治模式,即使在建国之初我们有过“学习苏联”的热潮,我国的根本和基本政治制度从形式到内容,也是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也是从民主革命时期就开始在实践中根据中国国情不断探索而形成的。当然,我们不否认改革开放前我国也存在邓小平所指出的权力过于集中的弊端,这也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国外一些人不承认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及其优势,其中有些人是怀有制度偏见,一些人以西方制度为标尺去衡量中国政治,一些人则不明事理、不晓得中国实际。比如中国政党制度问题,它既不同于苏联时期那种一党独存、权力过分集中的制度,也不同于西方的多党制竞争、轮流坐庄的议会民主制。习近平最近在全国政协会议 上对此有个很好的阐述。他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 型政党制度。”它“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的弊端……有效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有效避
免了旧式政党制度囿于党派利益、阶级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决策施政导致社会撕裂的弊端”。它符合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②
二、科学发展理念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奇迹
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必须落实到社会经济发展的理念和战略上。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人类社会的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是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然而发展为了什么,为了谁、为谁发展, 就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是最大、最基础的政治。这就是科学发展理念的题中之意。客观地说,世界绝大多数的共产主义政党,都知道执政就要把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作为自己的要务,但是由于各国各个历史阶段的世情和国情的复杂和不断变化,什么是正确的发展观念和战略就不可能完全一样。中国共产党人寻求科学的发展观念和战略、道路,经过了十分曲折和漫长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奇迹正是在中共不断寻求正确的科学的发展观念和战略并付诸实践的历史过程中出现的。必须肯定的是,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和全面、详细阐述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的五大发展理念是总结了当今中国和世界在发展问题上宝贵实践经验的科学理念,不夸张地说,这是关于发展问题人类文明的新成果;但我们不能反过来说,此前的国内外的共产党的发展观念和战略都是非科学的。人类任何文明成果都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和积累的,也是一个不断纠错的历史进程。不存在一个适用一切时代、一切国家、一切发展阶段的发 展观念和发展模式。
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的发展观念和战略受到苏联很大影响,其中一些方面是“照搬的”。毛泽东、邓小平都明白无误地肯定这一点。形成于上世纪30 年代的苏联发展观念和战略,我们把它概括为“八重八轻”③,即重政治、轻经济,重工业、轻农业,重重工业、轻轻工业,重军工、轻民用,重速度、轻效益,重积累、轻消费,重计划、轻市场,重国家利益、 轻个人利益。这里的轻重都是相对而言,如轻经济并不是不重视经济建设,而是说更看重用政治手段搞社会主义;轻市场其实也不只是“轻”,而是把“市场” 视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破坏性力量。苏联这种观念和战略是一个赶超战略,产生有其可以理解的国际和国内背景,也发挥过不能低估的积极作用。但它造成比例失调、不能很好体现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精神的 副作用也是应该承认的。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以俄为师”,大张旗鼓号召学习苏联。这个学习很必要,因为国情相近,又因为我国那时很落后——1949年我国钢产16万吨,人均不到300克,发电量(日用的)年人均不足一度。 我国在发展思路上特别是在工业领域,不仅学习,也有照搬苏联,如优先发展重工业。但到50年代中后期, 我国转向“以苏为戒”。毛泽东总结了苏联的经验教训,提出农、轻、重的发展顺序,而不是重、轻、农, 提出工农业同时并举,以农业为基础;提出“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的方针;还提出发展要从我国有6亿人口这个国情出发,都是正确的。但从1957年开始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提出,发展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到改革开放前夕,虽然中国改变了解放前的贫弱状况,但由于发展观念上出现偏差,中国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还没有达到人民的期待,如同党的历史决议所言,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1978年,中国人均GDP甚至远不及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国家的平均水平。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适应中国社会发展和广大民众的意愿,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任务,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发展是硬道理,是中共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打破闭关锁国的封闭状态,实现全方位对外开放,逐步同世界经济接轨;从指令性的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与此同时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实行多种经济成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开始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废止人民公社制度,实行生产责任制;调整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关注民生,保护人权,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这是一次对中国巨大而深远的历史性的大转变。它迎来了中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大幅度提高,整个中国面貌发生 了令世界目瞪口呆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这个时期首先面临的迫切任务是解决十亿人民的温饱问题,是广大民众都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的问题,不可能一下子完全改变外延式、粗放发展的方式。这时强调的是总量增长,做大蛋糕,注意力不可避免地集中到GDP增长速度上,效率优先,“公平”暂时被放在“兼顾”的地位,让能富的“先富起来”,“共富”还未引起广泛足够的重视。所以到了世纪之交,中国出现了不少新的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如贫富差距过大、地区城乡不平衡突出,资源浪费严重、利用率低,环境破坏、污染严重,官场腐败都使发展难以 持续下去。
根据上述情况,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强调统筹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对内对外政策的协调发展。又经过几年的时间,2010年 在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更加注重科学发展, 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同时提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其中特别强调自主创新 的问题。
从十六大到十八大的十年间,我国社会生产力迈上了一个大台阶,国内生产总值跃升到世界第二位, 工业规模、发电量、高速公路、网民数量均居世界第一。人民生活水平也迈上一个大台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8倍,农村居民纯收入增长1.6倍, 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人均住房面积增加了16平方米。特别是在体现综合国力、体现国家科技水平的航天事业领域,中国已开启了空间站时代,是继美、俄之后第三个独立开展载人航天、独立掌握航天员出舱和空间交会对接等关键技术的国家。当时媒介称之 为“辉煌的十年”。④
然而,由于人们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的认识有一个过程,由于一些规章制度尚不健全、执行不够得力,由于西方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也由于既得利益集团的固化及其对改革造成的阻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路并不平坦,效果并未充分显现。十八大以前,贫富差距问题、环境污染问题、 干部腐败问题依然十分严重。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行“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中,继续完善科学发展观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并详细阐述了这五大新发展理念。这不仅在中共党史上,而且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可以说,科学发展观和五大新的发展理念,不仅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项新的重大成果,也是当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项新的重要的文明成果——它不仅总结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也总结了其他社会制度国家、特别是拉美国家工业化、 现代化和城镇化中的历史经验教训。它很好地体现了共产党人把其执政的根本理念和遵守社会经济客观发展规律的结合。这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生动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体现了当代中国马 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伟大实践中,奋力贯彻这些新理念,又取得令世人叹服的 新的奇迹。
——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放在全局的核心位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中国在高铁网络、电子商务、 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领域引领世界发展潮流,不少 领域也站到世界的前列。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使产能过剩、发 展不平衡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并成为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坚持扩大对外开放,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有谁想到,一个到本世纪才“入世”的中国竟成为经济全球化、贸易自 由化的积极推动者和引领者。
——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精准扶贫,大幅降低贫困发生率,五年共使6800万人脱贫, 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 优越性。
改革开放四十年,震撼世界、感动世界的“中国奇迹”的出现,正是中国共产党百折不挠寻求科学发展理论和道路的伟大成果。这种奇迹又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大大地增强了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 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三、中共最重要的执政经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已总结了一系列的重要经 验。比如正确理解和稳妥地处理三组三者关系的重要经验,就是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统一起来;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马、中、西关系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并把它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基,同时吸取国外积极的文明成果。概括起来就是九个字,即处理好发、改、稳(发展、改革、稳定),党、民、法(党权、 民权、法律),马、中、西(马克思主义、中华传统文化、国外主要是西方文化)的关系。我们认为,这三组三者关系,九个字,涵盖了社会经济、政治法律、 文化思想这几个最主要的领域,经得起科学理论的推敲和实践的检验。这是十月革命以来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我们多年来的研究认识到:只要我们党根据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坚持并不断充实、丰富这三项重要经验,就可以避免出现全局性、根本性、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颠覆性”的错误,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下文着重阐述中共最重要的执政经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十九大报告对此做了进一步的论述,指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三者有机统一于我 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
三者“有机统一”是什么意思?通俗地说就是,当你讲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时候,你不能忘记实现这个领导的目标是为了人民真正当家作主,你的根本任务是发展人民民主,努力改善民生,没有人民民主,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中共执政地位的巩固,都无从谈起;当你讲社会主义民主的时候,不要忘记这种民主只有在中共领导下才能真正实现,否则中国甚至可能退回一盘散沙、四分五裂的境地,何谈民主、民生!而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都必须依宪依法依规进行。当作为领导核心和主心骨的中国共产党通过民主程序形成“建议”提交人大,经过人大审议、决定,形成法律之后,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照执行, 谁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从严治党“严” 首先就要“严”在这里。
党的建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项历史性的伟大工程“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性工程。十九大报告指出,这个建设“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在实践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发动领导了两个影响巨大、意义深远的伟大斗争。一是发动了震撼全党全国、海外国外的反腐斗争,“打虎”、“拍蝇”、“猎狐”全覆盖、零容忍,形成压倒性态势,取得非凡战绩; 二是有备而来地出台中央严惩“四风”的八项规定,坚决反对特权。在这两大斗争中,发挥巡视的利剑作用,实现中央和省级党委巡视全覆盖,全面从严治党, 落实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对选人用人的腐败,如任人唯亲、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带病提拔”、 违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等问题,严加查 处监督、并不断形成相关的制度法规。
从十八大以后至十九大召开前,党的组织部门纠正违规任用干部1603人,给予党政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4483人,移送司法机关218人;严肃处理了 湖南衡阳、四川南充和辽宁破坏选举、拉票贿选事件; 严肃处理了3.5万名违规出国(境)的领导干部;因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而被改变任用的计划和安排的干部1.1万人,被批评教育、责令检查的10.38 万人。⑤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反腐惩恶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的报告,十八大以来,审结贪污贿赂案件19.5万件,26.3万人,其中被告人原为部级以上干部的101人,厅局级干部的810人。⑥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群关系、社会风气明显改善,为党和国家 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这是一场实施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伟大斗争,只要我们对十九大报告再次告诫的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组织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的尖锐性和严峻性有清醒的、足够的认识,就会对这场斗争的伟大意义有充分的估量。试想想,像周永康、薄熙来、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苏荣一类人物属于什么“派别”、奉行什么“主义”?他们谋取的是哪一家的利益?试想想,在“四风”肆虐的时候,国家的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的财政开支竟被“三公消费” 花掉,人民的“公仆”可以任意拍板把“主人”的血 汗钱用来吃喝玩乐!此害不除,此风不整,我们的社会算什么社会,我们的党像什么样的党?!这是一场生动地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艰难而激烈的斗争,它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和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涉及的是社会主义社会最为重要的政治关系——党群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庄重宣示:
“只要我们党把自身建设好、建设强,确保党总是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一定能够引领承载着中 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① 《俞正声向政协会议作常委会工作报告(摘登)》,《人民日报》2018年3月4日,第2版。
② 《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时强调坚持多党合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而团结奋斗》,《人民日报》2018年3月5日,第1版。
③ 黄宗良:《从苏联模式到中国道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4页。
④胡占凡:《数字十年》,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2年,第1、5、91、38、106页。
⑤《党的十八大以来,组织部门全面加强干部监督,从严管理监督干部,促进忠诚干净担当》,《人民日报》2017年9月19日,第1版。
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摘要)》,《光明日报》2018年3月10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