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军: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790 次 更新时间:2018-05-15 13:35

进入专题: 人民  

吴冠军 (进入专栏)  

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脱离群众危险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他强调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脱离群众,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题中应有之义。新时代,我们要克服脱离群众危险,需要深入思考为什么容易产生脱离群众的现象,从而有的放矢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克服。


深入分析脱离群众的原因,需要紧密联系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从党情来看,经过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两个方面的重大转变是党的事业不断发展的结果,但个别党员、干部却由于主客观原因而产生脱离群众的问题。


在革命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为了取得革命的胜利,广大党员、干部深入群众、发动群众,与群众紧密团结在一起,最终取得革命胜利。成为长期执政的党以后,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始终不变,但个别领导干部对群众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从将群众作为依靠力量转变为将群众作为治理对象,将“鱼水”关系变成“官民”关系,与群众拉开了距离,影响了血肉联系。领导干部一旦在思想上将自己视为掌握权力的“父母官”,将群众视为被治理的对象,就容易滋生官僚主义,也容易产生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使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党章规定,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应深刻认识到,尽管自己手中掌握着一定的权力,成为国家治理的骨干,但仍然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绝不是独立于群众之外的。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自觉把自己作为人民的公仆,绝不能当官做老爷。树立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不能只停留在观念上,必须依靠制度机制落实到实践中。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但有力整治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而且形成了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提出,“改进和创新联系群众方法,建立和完善民意调查等制度”“坚持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同干部群众谈心、群众满意度测评等制度”。新时代,克服脱离群众危险,就要落实好这些制度。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不同群体具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一些利益诉求是异质的甚至相互冲突的。如何在新形势下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对党员、干部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但一些党员、干部还难以适应这种新形势。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权力更加容易找到寻租的空间,个别党员、干部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影响,导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蔓延,对群众的感情越来越淡漠。面对群众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利益诉求不断分化的新挑战,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关键是要找到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其实,无论哪个时代、哪个国家,群众都不可能是一个纯粹的、具有“同质性自然”的整体,做群众工作就要善于把零散的个体凝聚成整体。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一个能够超越多元价值、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的伟大梦想,把国家、民族和个人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新形势下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要善于用中国梦把群众凝聚在一起,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面对市场经济导致权力寻租空间增加、个别领导干部思想发生蜕变的挑战,除了要加强党性教育,还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法治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使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党员、干部还应认识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既给做好群众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也提供了新的机遇。比如,网络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干群之间沟通交流更加便捷,拉近了双方的距离。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善于运用互联网渠道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作者: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进入 吴冠军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人民  

本文责编: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9951.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