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之际,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这是党中央着眼于国际国内发展大局,深入研究、统筹考虑、科学谋划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彰显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决心的重大举措。
海南与国内其他11个自贸区最大的不同在于,党中央明确了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发展目标。在这个问题上需要统一思想。自由贸易区和自由贸易港都是以投资贸易便利化、自由化为主要特征,但自由贸易港是全球开放程度最高的形式。因此,当前讨论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区,一定要把握一点:这只是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一个起步、一个过渡。海南自由贸易区所有的规划与政策都要朝着自由贸易港的目标来设计和谋划。
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关键要在体制和机制上做出重大突破。这就需要解放思想,提振精神,大胆推出重大举措,尽快形成区别于其他自贸区的“海南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没有思想大解放,就不会有改革大突破。”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海南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更大开放办好最大经济特区。
开放模式比优惠政策更为重要。从海南30年发展历程看,岛屿经济体如果没有体制的突破,仅以优惠政策拉动发展,其效果十分有限。例如,建省办经济特区以及建设国际旅游岛,中央给了海南很多优惠政策,对海南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没有从制度上解决好海南开放先走一步的问题。政策虽然给了海南,但权衡政策尺度的审批流程仍然冗长复杂,导致一些政策难落地。以离岛免税政策为例,建设国际购物中心是国际旅游岛发展的定位之一,但至今尚未实现实质性破题,免税额度、免税区域、免税人群等仍然严格受限。因此,海南要以开放为先,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尽快形成有别于其他自贸区的“海南模式”。
第一,尽快出台并实行极简版负面清单。在服务贸易方面,海南完全可以做成其他自贸区做不到的事情。目前,11个自贸区面临的突出矛盾是负面清单太长,共有95项,其中限制服务贸易的有70项。初步研究表明,海南总的负面清单可以压缩到45项以内;其中服务贸易的负面清单可以压缩到30项左右。建议立即启动海南版负面清单制定工作,逐项分析,争取尽快在海南实行极简版负面清单,由此形成海南建设自由贸易区(港)的突出特点和独特优势。
第二,以深化“多规合一”改革形成海南发展新动力。按照“全岛一个大城市”的格局,加快推进土地利用统一、基础设施统一、产业布局统一、城乡发展统一、环境保护统一、社会政策统一。以土地为例,2016年海南全省土地出让均价仅为广东的45.4%。如果统筹全省土地资源利用,海南土地出让均价提高到广东的70%,将新增土地出让收入140.8亿元,相当于2016年海南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2.1%。如果每年把土地出让增值收益1/3用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1/3用于增加公共财政收入,改善民生,1/3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将为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第三,创新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海南自由贸易区(港)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就在于海南有广大农村。从海南发展前景看,海南最大的潜力和后劲在农村,有条件在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上走在全国前列。例如,率先取消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实施全省统一的居住证管理制度;率先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由此走出一条城乡融合、共享发展的新路子。
作者:迟福林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