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都被斯坦福大学教授罗斯高关于中国农村教育的一部视频刷屏了,视频的标题是《63%的中国农村孩子没上高中》。即便只看标题,都能让人意识到这是一个多么严重的问题,因为农村小孩占了中国小孩数量的一大半。当这个群体中的大多数孩子与高中无缘时,势必影响到中国教育未来的整体前景。
罗斯高教授是笔者最敬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说一口流利的中文,40多年前就来到中国专门研究农村问题。他于十年前开始了REAP“农村教育行动计划”,每年有一半的时间在中国最贫困的农村奔走开展田野调查,通过第一手的数据研究中国农村教育。毫不夸张地说,他对中国农村教育的了解深入程度,甚至超过了绝大多数的中国学者。
他在研究中发现,导致这么多农村孩子上不了高中的最重要原因是,他们的认知能力从一开始就远远落后。
全面测试几千名农村孩子的数据显示,在进入幼儿园的时候,农村孩子的平均认知能力要比城市孩子低半个标准差。这主要是由于农村孩子中很大一部分是留守儿童,往往由教育水平非常低的爷爷奶奶带大。即便是一小部分孩子的父母留在了农村,他们往往也难以像城市父母一样给小孩做游戏,玩玩具,讲故事,听音乐。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Heckman早就发现对于六岁以前的幼儿,看护者的交流、互动、陪伴与玩耍对孩子早期的智力发育非常重要,这种早期的认知差距不但不会随年龄缩小,而且会演变成后来的巨大教育差距。所以农村孩子的认知能力到了三岁就会明显落后于城市孩子,最终导致大部分孩子无法完成高中。
那么如何解决中国农村的教育问题呢?这似乎是个老大难问题。农村教育什么都缺,缺钱,缺老师,缺学生,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要解决这个问题,当然最好尽量让农村孩子和父母一起居住。但是农村父母基本无法在农村找到工作,要维持生计就必须前往城市打工,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回家。罗斯高教授对此提出的解决办法,就是在农村建设早教中心,帮助和辅导农村父母以及爷爷奶奶等实际承担监护职责的人们,教会他们如何给小孩做游戏,玩玩具,讲故事等。罗教授已经在陕西等地建了多个早教中心,初步的实验结果证明,这些早教中心可以明显提高农村孩子的认知能力。
问题在于,这些早教中心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员的投入。罗斯高教授的研究已经引起了民间尤其是企业家的关注,笔者之一(梁建章)和其他几个企业家正在帮助罗斯高教授建设更多的早教中心。当然仅仅依靠社会的力量只是杯水车薪,问题的解决必须要靠政府的力量。另外,不光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早期教育存在忧患,随迁的农民工小孩也有类似问题。所以不仅是农村需要,城乡结合部的农民工社区同样非常需要这类的早教中心。
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让农民工和他们的孩子有机会进城接受教育。因为中国未来的工作机会将主要集中在城市,发达国家从事农业的人口不到5%,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下降。所以这些孩子的父母不可能都回到农村,这些孩子中的绝大部分早晚也将成为城市人口。当务之急,是要在城市中建设更多的小学,让这些孩子能够在城市上学。
有人可能会担心这样做会导致城市人口增加。这种担心不但是多余的,而且是误导性的。无论是经济学理论还是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都证明,扩大城市规模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之路。
因为存在经济学意义上的规模效应,大城市能产生更多的工作机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工作。大城市中来自高收入人群的需求,能够产生大量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工作,如保姆、保安、装修工人和司机等等。相比之下,中小城市制造出这些工作机会的能力明显逊色。所以大城市对于农村人口的吸纳作用,是中小城市所无法替代的。事实上,中国的城市规模普遍偏小,而且一线和二线城市的规模更是偏小。日本1/3的人口(3700万人口)住在东京;首尔住了韩国将近一半的人口(2400万)。所以中国的大城市还需要大量扩充人口,尤其对于一线大城市更是如此。
现在中国要控制大城市规模的做法,不但与经济(城市)发展的规律相悖,更对中国低收入人群的教育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现在大城市纷纷采取了“赶人”的政策,主要手段就是限制外来人口小孩的入学,这会导致出现更多的留守儿童。据2014年全国妇联的最新调查显示,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3万,占全国儿童总数的22%。上次笔者随罗斯高教授访问了陕西几个村庄,那里的留守儿童的占比甚至高达一半。而且随着大城市进一步限制外来人口教育,这个数字还会不断上升。由此可见,中国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农村的基础教育投入不足,更在于大城市对于外来人口的教育投入也远远不足。
大城市不应该限制人口流入,而是应该加大土地供应、基础设施和教育设施的投入。不仅让农民工能在大城市工作,也能让他们的子女在大城市接受教育。要知道,提供同样的教育水平,大城市的人均成本要低得多。农村的学校即便有钱也请不到优秀教师,而且学生寥寥无几。何况,即使在同样的教育质量下,在大城市长大的农村小孩也会拥有更开阔的视野,更容易在今后取得成功。
总之,罗斯高教授提出了一个异常严峻的农村教育问题。一方面,我们要加大农村教育包括早期教育的投入,另一方面,也要反思大城市通过限制教育来限制外来人口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