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报》,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新华书店主办的面向全国图书馆发行的周报,是图书馆界唯一的纸质媒体。《名家访谈》栏目,是该报的著名栏目]
问:您从事的主要是美学研究,我看到很多的介绍都称您为国内生命美学学派的领军人物、生命美学学派开创者,那么,什么是美学呢?您能否简单地跟读者们分享一下?
答:美学是研究进入审美关系的人类生命活动的意义与价值之学、研究人类审美活动的意义与价值之学。我从主张的生命美学,也是因为把进入审美关系的人类生命活动的意义与价值、人类审美活动的意义与价值看作是美学研究中的一条闪闪发光的不朽命脉而得名。不过,这样的介绍对于普通的读者而言是有点太学术化了,那么,我也可以说得简单一些,"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学,就是对于人类的"爱美之心"的研究。人类对于美的追求,就有如人类对于阳光、水分与空气的追求,阳光、水分与空气从表面来看,都不值钱,但是,却须臾不可或缺,人类对美的追求也是一样,有些人会说,"美有什么用?不能吃,也不能穿。"但是,美对于人类却同样须臾不可或缺,美学,就是对于人类的对于美的追求的研究。
问:我看到去年在著名的今日头条文化频道的全国六亿用户大数据的调查中,您名列"关注度最高的国内五位《红楼梦》研究专家"(排名第四)。您曾在上海电视台,江苏,电视台,安徽电视台和南京电视台讲过《红楼梦》,在全国各地也经常讲《红楼梦》,在您心目中,《红楼梦》有何特殊之处?
答:英国诗人奥登在悼念英国伟大的诗人叶芝时曾经说过:"疯狂的爱尔兰将你刺伤成诗(Mad Ireland hurt you into poetry)",对于《红楼梦》,我们也可以说:疯狂的中国也将曹雪芹"刺伤成诗"、"刺伤"成《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的国书,中国的众书之书。它是爱的圣经、文学宝典、灵魂史诗。它是《红楼梦》,也是"中国梦"!西方的一个学者荷尔德林在与歌德谈话后感叹说:在他身上"发现如此丰富的人性蕴藏,这是我们生活的最美的享受。"在《红楼梦》里面,我们也"发现如此丰富的人性蕴藏,这是我们生活的最美的享受。"而对于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爱伦堡曾经说过:"假如没有这本书,我真难以想象,伟大的世界文学或我自己渺小的生命是怎样的。"对《红楼梦》,我也经常这样说:"假如没有这本书,我真难以想象,伟大的世界文学或我自己渺小的生命是怎样的。"
问:关于《红楼梦》,您已经出版过《红楼梦为什么这样红》(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2016)|《说红楼人物》(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8)、《职场红楼》(上海:文汇出版社,2010),请问您近期还有关于《红楼梦》的新的普及读物出版吗?
答:今年六月开始,我会在蜻蜓fm上开讲《红楼梦》,讲座的名字叫《潘知常说红楼》,每天三十分钟,一百天,共分四个板块:说红楼品人生;说红楼话青春;说红楼论情爱;说红楼看社会。这是从《红楼梦》看人生、青春、爱情、社会;也是从人生、青春、爱情、社会看《红楼梦》。讲述的方式,则是从"阅读"红楼到"悦读"红楼。其中贯穿的,是关于经典名著《红楼梦》的深度感悟,也是关于人生、青春、爱情、社会的深刻理解。我期望这个长达一百天的讲座,能够对于《红楼梦》爱好者、文学爱好者、美学爱好者有所帮助。讲座结束以后,我会跟有兴趣出版这个讲座的出版社联系,出版《潘知常说红楼》的纸质读物。
问:您对阅读的理解是什么?您喜欢读哪类作品?
答:古希腊图书馆的大门的告示就在提示读者:他们进入了一个治愈灵魂的地方。我认为:读书,就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对于阅读,我经常说:阅读成就人生。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方向和终点。阅读,让我们学会看待人生,从此多了一份"宽容",所谓"有眼光";阅读,让我们学会对待人生,从此多了一份"包容",所诶"有头脑";阅读,让我们学会善待人生,从此多了一份"从容",所谓"有境界"。"有容乃大",让我们成就人生!也因此,我经常在全国各地开讲座,进行"劝学"、"劝读"。回想一下《红楼梦》,贾宝玉遇到林黛玉时迫不及待地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妹妹可曾读书",而我们每一个人在遇到朋友的时候,也应该像过去常问"今天,你吃了没有"一样,去问"今天,你读了没有"。遗憾的事,如今很多人的灵魂都正在挨饿。鲁迅说:用秕糠养大的一代青年是没有希望的。 无疑,不读书的"一代青年"也是"没有希望的"。
至于我自己,除了专业的书以外,我愿意读的,以历史与思想类的经典著作居多。
问:关于阅读,您对读者最想说的是什么?
答:关于阅读,其实是由三个问题组成的:"好读书"--"读书好"--"读好书"。一般人关注的只是第一个问题:"好读书",其实,这是非常不够的。在阅读的过程中,最最重要的问题,应该是"读好书"。西方虚者布罗姆说过:莎士比亚与经典一起塑造了我们。确实,只有经典著作才能够塑造我们。因此,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开卷也未必有益。书,确实像人们所形容的那样,是"山",是"海",但说不定却是"刀山火海"。到了2005年,我国出版图书的数量就已经是1949年前所有书的总和:19万种。2005年以后,更是很快就达到了史无前例的22万种,甚至更多。因此,在读书中不但要学会"从薄到厚",更要学会"从厚到薄"。北京大学的著名学者金克木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书读完了》,说的是历史学家陈寅恪曾对人言,他少时见夏曾佑,夏对他感慨:"你能读外国书,很好;我只能读中国书,都读完了,没得读了。"他当时很惊讶,以为夏曾佑老先生是老糊涂了,可是,等到自己也老了,才觉得有道理,他说:中国古书不过是那么几十种,是读得完的。这个故事讲的,就是要"读好书"。总之,要读人类五百年前和五百年后都要读的那些好书。
问:您对直奔阅读与数字阅读的观点是什么?有人说:阅读已死,是否如此?
答:根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结果,我们国家国民阅读率连续6年持续走低,我们的国民有阅读习惯的仅占5%左右。而从我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来看,应该说,这个调查也确实是可信的。
现在的情况是,有文化而不阅读的人在增多,有空闲而不阅读的人在增多,有金钱而不阅读的人在增多,阅读的整体层次在急剧下降,许多人对'阅读社会'、'读书人口'等概念仍旧很陌生,庞大的"不读书人口"更是令人震惊。一直以来为我们所推崇的"读书破万卷"的阅读习惯也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冲击。更具挑战意义的是,前不久,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在微软战略客户峰会上发表演讲,甚至宣称:"人们将会从传统的纸张阅读完全转移到全新的在线阅读。"比尔.盖茨真是语出惊人,他的言下之意无疑是:"印刷已死"!而且,因为"印刷已死",随之而来的自然是:"阅读已死"!难怪有人会慨叹:"能静下来读一本书,简直是一种奢侈"。
可是,这毕竟并非真实。因为,人类不死,阅读就不会死;文化不死,阅读也不应该死。美国全国艺术基金会公布的一项让人很受启发的调查告诉我们:喜欢阅读的人参观博物馆、听音乐会的可能性比其他人多好多倍;喜欢阅读的人做义工和参加慈善工作的可能性也几乎是其他人的三倍;而喜欢阅读的人参加体育比赛和文艺活动的可能性则几乎是其他人的两倍。我很喜欢这个调查。因为,它告诉我们:阅读,不论你去怎样理解它,但是它都会改变我们的一生,这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阅读"与我们如影随行,尽管在改变我们的人生长度的时候阅读无能为力,但是在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上阅读应该是游刃有余。是的,阅读无法改变我们的人生的起点,但是,我们却没有理由不去相信,凭借阅读,我们就完全可以来改变自己的人生的终点。
而且,早在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6届大会就确立了"阅读社会"的概念,而在"终生学习"已成为所有人们的共识的今天,终生阅读也势必成为所有人们的共识。因此,我呼吁对于阅读的关注,更呼吁对于阅读的呼吁。
阅读当然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阅读却是万万不能的。
因此,"阅读已死"当然不是事实,真正的事实是--阅读永恒!
问:关于"阅读",您还想跟读者说些什么?
答:我还想借这个机会就当前社会的阅读问题发表一点意见。
早在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十六届大会就提出了一个口号,叫"阅读社会"。现在,我特别想说,要建立阅读社会,我们最少要去做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培养阅读习惯。有些家长经常会问我们这些做老师的:什么样的孩子有出息?什么样的孩子没出息?是考试成绩吗?是天天头悬梁锥刺股?其实,其中最最关键的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所谓阅读习惯,就象我们每个人的卫生习惯,比如饭前要洗手,这即是所谓的卫生习惯。其实,阅读,也存在着是否有习惯的问题,遗憾的是,我看到,有关部门刚刚做了一个调查:我们国家的国民阅读率连续六年走低,我们国家的国民有阅读习惯的仅仅占5%。我要强调,在阅读的问题上,结论十分简单,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者,最终才会脱颖而出。美国的罗斯福总统夫人就说,她是每天用15分钟去阅读的,这样下去,一个月就可以读完一到两本书,一年就可以读完二十本书,一生呢?就可以读完一千本以上。无疑,她正是得益于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二件事,我认为我们应该营造一个勤于阅读的氛围。我们一定要让这个社会奉行一个信念,什么信念呢?喜欢阅读者,被尊敬,不喜欢阅读者,不被尊敬。遗憾的是,我们现在没有这个环境,商人忙赚钱,学生忙考试;市民忙打牌;工人忙做工,农民忙种田。我认为,这真是我们当今社会的一个最大的损失。
西方的著名作家伍尔芙说过一段话,我很喜欢:"我有时会这样想:到了最后审判时,上帝会奖赏人类历史上那些伟大的征服者、伟大的立法者和伟大的政治家--他们会得到上帝赏赐的桂冠,他们的名字会被刻在大理石上而永垂不朽;而我们,当我们每人手里夹着一本书走到上帝面前时,万能的上帝会看看我们,然后转过身去,耸耸肩膀对旁边的圣彼得说:'你看,这些人不需要我的奖赏。我们这里也没有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只喜欢读书。'"在这里,我也想对所有的读者说,我们,也"只喜欢读书"。
问:最后,请为读者推荐几本书,并简单写一句荐语。
答:第一,《论语》,因为它是中国人的君子宣言,也是中国的大丈夫宣言。
第二,《红楼梦》,因为它是中国人的袖珍祖国,不读红楼梦,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中国人。
第三,《鲁迅全集》,因为它是中国文化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桥梁。鲁迅的终点,就是我们再次出发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