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党在12月3日举行的台湾县市长选举中,大获全胜,不仅夺得14个县市的执政权,而且攻陷和“光复”了具有指标意义的台湾第一大县台北县和所谓“民主圣地”的宜兰县、嘉义市,从而使泛蓝对泛绿取得17比6的优势。这是中国国民党的大胜利,同时,由于这是马英九当选国民党主席后的第一次重要选举,因而可以说,这也是马英九个人的胜利。马英九不仅因为这次成功地率领国民党取得胜利而成为中国国民党真正意义上的核心,成为泛蓝民众心中的共主,而且为他走向2008年的总统大选,成功地迈上了第一个台阶。
中国国民党在台湾曾经长期执政,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虽然在2000年大选中失去了执政权,但可以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人才的储备仍然非常的充分。就执政与管理的经验而言,民进党与其不可相比。在这次地方选举中,国民党执政的地盘都能够守住,说明国民党在地方的执政能力经得起考验,能够得到多数民众的认可。但是,从2000年以来,国民党在重大的选举活动中,总体上却处于被动的地位,在选举的战略与战术上不及民进党,显得沉闷和缺乏活力。马英九担任国民党主席后,国民党这个惰性的巨人开始被激发出活力,在这次选举中,国民党与民进党之间在选举的各个方面不再输给民进党。在其中,马英九充分地发挥了他个人的优势和效应,他的改革与清廉的形象,特别是他激发民众的能力,为国民党在这次选举的胜利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马英九在地方县市长党内提名过程中,坚持以民调为主要依据,使国民党推出的候选人不仅具有战斗力,而且也能够保持内部的公平与团结。
如果说,马英九在前一阶段在党内的地位还不够稳固,党内的权威还没有树立起来的话,那么,经过这次选举的胜利,马英九已经毫无疑义地取得了在党内的核心地位,树立了自己的权威。如果他能够保持现在这样的形象与操守,那么,2008年国民党的总统候选人已经不可能有别的挑战者,国民党也不会有分裂之虞。国民党将在马英九的领导下振作起来。以前,马英九在党内特别是高层没有足够的人脉,而现在,集聚效应自然会出现,这有利于他进一步推进国民党的改革与向现代民主政党的转型,从而更新国民党在台湾民众中的形象。如果说,以前台湾的大学生对加入国民党的人冷嘲热讽,今后,在马英九的效应推动下,国民党将能够更多地吸引台湾的年轻选民,而这对国民党赢取2008年执政权极其重要。如果国民党在马英九的领导下,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自然就会众望所归。他推动国民党的改革所遇到的阻力也将可望大大地减少。
国民党在这次选举的胜利,对泛蓝力量的整合也具有特别的影响。马英九在提名问题上,除在连江县对亲民党有所妥协外,在其他地方均坚持兄弟登山各自努力的原则,不作妥协,最终的结果显示亲民党没有国民党那样的战斗力,亲民党仅在连江取得一席。在泛蓝的整合方面,国民党取得了主导权。从目前的情况看,亲民党在2008年不再举足轻重,即使没有亲民党的配合,只要国民党能够坚持正确的道路,也有希望战胜民进党。相反,如果不与国民党合作,亲民党不仅加剧它的边缘化,而且一旦国民党执政,它更没有多少发展的空间。在台湾今后实行单一选区两票制、在制度设计上有利于形成两党制的情况下,亲民党不要说在地方,就是在台湾立法院中的席次,也可能被蒸发。在这样的前景下,泛蓝的整合除了按照马英九的路线走,没有别的路可走。这次亲民党的周锡玮离开亲民党,以国民党的身份参加台北县长的选举取得了成功,这对其他的亲民党骨干也有一定的启发,为了个人的前途,他们也可能更倾向与国民党进一步地整合。
在巩固了党内的地位、甚至取得泛蓝共主的地位之后,马英九就可以更从容地走向2008,与民进党展开竞争。如果陈水扁政权不改弦更张,国民党和马英九有希望取得更大的胜利。马英九的台北市长任期已经不长,这使他可以摆脱市政事务的纠缠,可以聚精会神地推动国民党的改革及与民进党展开竞争。
当然,对马英九而言,这只是第一步。真正要取得2008年的胜利,他务必真正推动国民党的改革与转型;努力推动泛蓝力量的整合;同时,要推动国民党在这次取得执政权的县市做出良好的执政业绩,不使民众失望。
马英九有理念,有“论述”,有战略,有战术,有原则,有操守。台湾政治因为有马英九的存在而给人以希望:台湾政治与社会向上提升的希望,台湾民主成熟与素质提升的希望,两岸关系改善及推动两岸向着融合与统一前进的希望。2008年是否属于马英九,要看他和国民党今后几年的努力,也要看他信仰的那个上帝是否保佑他了。
对于这样优秀的政治家,马英九要自己珍惜外,台湾民众和全球华人也应该珍惜。中华民族需要有高素质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