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寒秋:朝鲜核危机以及中国的对策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0315 次 更新时间:2008-07-22 16:56

进入专题: 朝核危机  

李寒秋  

国际外交俱乐部的超级独行侠客金正日先生,最近出了一手怪牌。在山姆大叔全力以赴策划摧毁萨达姆政权的战争的时候,启动了本国的核设施,驱逐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监测人员,并且对外宣称朝鲜已经拥有了核武器。此举等于是在国际外交界和舆论界扔下了一颗精神原子弹。美国国防部长拉姆菲斯在不久前刚刚吹嘘美国能够同时打赢两场战争,不料就立即面对这种强悍的挑战,自觉有几分尴尬。针对朝鲜核危机,美国人对朝鲜人软硬兼施,而朝鲜人就是软硬不吃,宣称要一劳永逸地解决朝美互不侵犯问题。除了少数几个大国,其他国家均作壁上观,火上浇油者有之,幸灾乐祸者有之。

从中国的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中国当然不希望朝鲜发展和拥有核武器。一个事实上的盟友,拥有了核扳机。这完全有可能在朝美之间爆发大规模冲突的时候,引爆中国的核武库。因此朝鲜拥有核武器,将使得中国面临的战略局势更加复杂多变,不利于中国的核战略决策的自由独立度。中国的感受,当然也如同六十年代初苏联对中国拥有核武器和美国对法国拥有核武器的感受一样。

中国如果决心制止朝鲜的核计划,并不需要更多的理由,基于至高无上的国家利益足矣。但这种赤裸裸地从地缘政治和利害关系的关系出发的外交政策并不符合中国外交的传统。回顾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外交史,就可以发现,前三十年大多是刻薄激烈,不近人情的革命意识形态外交,后二十年几乎全是仁至义尽,委曲求全的顾全大局的人情化外交,这两种方式都不能最大限度地捍卫和促进中国的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两种外交政策都是将思维方式和范围局限在自身的意识形态或者传统习俗上。不能使对手依据一般的行为模式和现实的利害关系清楚明白地判定中国的行动的目的、手段和路径何在。为了探明这种目的、手段和路径,很多国家不得不使用一些非常规的外交手段来进行试探。这往往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和冲突,妨碍了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分析朝鲜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核威胁,从利害关系和情理上说当然首先还是朝鲜针对美国的战争威胁的一种应激反应。因为美国已经将朝鲜列入“邪恶轴心”,极有可能对朝鲜发动军事打击,朝鲜掌握核武器将有效地遏止美国的战争狂热。当然从所有可能性的角度来衡量,这次朝鲜核危机,也可以解读为是朝鲜决策层对中国的一种试探。而且朝鲜决策者之所以敢于在事关中国战略利益的事件中,漠视中国的存在,也正是因为中国目前奉行的模糊外交政策,没有迷惑对手反而迷惑了潜在的盟友。因为中国外交的某些行动给予了其他国家一种印象,即与中国为友或者与中国为敌并没有什么区别,对中国进行外交讹诈是不需要付出代价的零成本游戏。

至于朝鲜决策者到底抱有什么意图,并不特别重要。外交斗争中决策者的真实意图总是隐蔽的,公开的表述总是模糊的。到底希望获得什么样的利益,在什么时候可以妥协,决策者将根据外界反应和本身的实际能力来不断地进行修正。因此在外交斗争不应该过分关注这种转瞬即逝,捉摸不定的意图,尤其是不应该把它们当作了外交斗争中的全部内容。外交斗争要考虑和关注更长时段中起作用的一些基本因素,而地缘政治环境与国际外交权力结构才是这种在较长时段中发挥作用甚至是永久发挥作用的基本因素。

朝鲜半岛是东北亚的地缘战略支轴,它地处中国、俄国和日本三个大国之间,如果这三个国家都是正常国家,那么朝鲜半岛维持中立与独立地位是最佳选择和必然归宿。东北亚目前的战略格局是,朝鲜半岛上存在着两个势均力敌的政权,日本列岛和朝鲜半岛南部被美国占领军监视。美国在东北亚的战略角力中,已经获得了主动权。在这种格局下,中国只有跟俄国联合,共同对北朝鲜进行援助,才能够在战略上获得平衡。在苏东巨变以前,朝鲜其实是长期在中苏之间奉行等距离外交的政策。这种苗头如今又有了重演的势头。去年朝俄双方几度接触,以及酝酿中的朝韩铁路改走北线绕过中国,说明了朝鲜有另找保护者与合作者,撇开中国的不良意图。

对于中国来说,朝鲜是中国的战略边疆和对付霸权国家军事威胁的缓冲国。中国有必要维护朝鲜的独立,以避免其他大国势力在中国的边境上保持军事存在,直接威胁到中国的重工业和粮食生产基地。因此中国在朝鲜问题上拥有无可争辩的发言权和干涉权。这种坚决捍卫中国国家利益的态度,应该让南北两个朝鲜以及东北亚其他三大国美国、俄国和日本完全明了。而不要使他们产生可以轻视和忽略中国国家利益的误解。

这一次朝鲜领导人断然拒绝第三国对核危机进行斡旋,要求朝美直接对话。这表明了中国在朝鲜半岛局势上的发言权不被重视。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威望受到了损害。朝鲜不是伊拉克,伊拉克与我国有万里之遥,中国的军力鞭长莫及。因此在美国策划倒萨战争的一系列外交活动中,中国不出头制止也是理所当然的,伊拉克无权对中国寄予什么期望。但是中朝两国间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朝鲜是一个与我国有着数千年交往历史的国家,是中国的战略边疆,有着事实上的同盟关系。在五十年前,无数最勇敢最可爱的中国青年牺牲在朝鲜的三千里江山,为中国赢得了体面和平与建设祖国的时机。同时这也是中国在朝鲜问题上握有发言权以及朝鲜指望中国支持和保护的重要因素。这种权利和义务中国只能够以强硬的态度来坚持和履行,而不是含糊其辞,模棱两可,造成其他国家的误解。

一个国家的外交行动的选择自由度是由地缘政治环境和外交权力结构决定的。中国对朝鲜进行支持,并不是要朝鲜知恩图报,在中国解放台湾的时候派遣朝鲜人民志愿军参战。中国对朝鲜进行支持,从而对朝鲜外交拥有实质性的否决权,更重要的还是为了保持中国的外交行动的自由。不至于在毫不知情和毫无影响的情况下被拖进一场不愿意从事的大战当中。当年的德国首相俾斯麦之所以跟奥匈帝国结盟,并不是因为对其喜爱,而是因为他既不能坐视奥匈帝国在俄国的威胁下崩溃,在东南欧造成天下大乱的格局;又不愿意支持奥匈帝国对奥斯曼土耳其进行扩张以及针对斯拉夫人向往的中心南斯拉夫进行预防性打击(这肯定会遭致俄国的报复)。这两种情况都将导致德俄之间爆发大战,因此他选择了与奥匈帝国紧密结盟以对其外交政策握有否决权的办法同时消除了上述两种危险。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如果追求一种简单透明,无牵无挂的外交政策的话,可以不需要与朝鲜的联盟关系,因为这种支持改变不了中国在外交权力结构所处的弱势地位。但是朝鲜是绝对不可能丧失中国的支持的,这种支持一旦撤销,朝鲜将走投无路。事实上,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说,在三八线上通过朝鲜来抵抗美国人的压力,其意义远远比在鸭绿江边中国独自抵抗美国的压力来得重大。御敌于国门之外,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外交斗争艺术的最高境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初期,美国尚未参战。英国在德国的军事打击下,处境岌岌可危。丘吉尔绞尽脑汁也无法说动罗斯福率领美国参战。于是想出了一个主意,即英国购买美国五十艘旧驱逐舰,美国则租借在英国在美洲的一些军事基地。这个交易“标志着美国已经从中立国转变为非交战国。”老奸巨猾的丘吉尔在议会发言中说到,“我相信,希特勒先生不会喜欢这次驱逐舰的让与……所以我很高兴看到美国……可以在远离其本土几百哩以外的地方扼制危险。”同样的道理,中国也应该很高兴地看到朝鲜在离中国几百公里以外的三八线而不是在鸭绿江边帮助中国抵抗美国的压力。

人性本恶,欲望无穷,必将为了权势、财富和荣耀争斗不休,不能幻想会有一个完美和最终的解决方案。因此时刻监护和守卫中国的国家利益,使任何国家都不得轻视中国的表态和忽视中国的国家利益,这是中国的朝鲜半岛外交政策的关键所在。中国的地缘政治目标就是,除了俄国与印度两个地缘政治上的躲不开的冤家以外,任何其他大国势力,不得在中国的周边地区保持军事存在。而对朝鲜的全面支持,就是抵消美国在朝鲜和日本驻军的最有效的反击手段。

任何外交事件都不是孤立的,必须从全球战略的高度出发,回顾历史才能认清现实和把握未来。在近现代史上,越南的独立、朝鲜的独立与中国的复兴是密切相关的。在近代史上,三国的革命者互相支援,形成了波澜壮阔的东亚民族解放运动。新中国成立后,作为一切新老帝国主义的继承者,美国从朝鲜半岛、日本经过台湾岛到中南半岛,组成了反华一字长蛇阵,妄图围剿和困死新中国。在这种情况下,中美之间爆发了两次大规模冲突,最关键的一次就在朝鲜。我们应该承认,新中国的开国者的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我们最可爱的一代人的英勇牺牲,为中国保住了五十年的和平时光,制止了强敌大规模入侵中国本土的极端危险的格局。一个战略决策已经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持续发挥作用,而且将在今后的数十年中继续发挥作用,这在外交史上是了不起的奇迹。

朝鲜目前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外交斗争中可以忽略。根据互不干涉内政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不应该对其发表评论,也不应该加以过分的关注。一个大国的外交战略决策不应该被那些表面现象所误导。外交斗争依据的是永恒不变的地缘政治法则而不是那些虚有其表的意识形态空炮。而且一个弱小国家长期在巨大的压力和威胁下生存了下来,尽量依靠自己的力量保卫自己,这是值得任何一个强大的对手尊敬的。对于中国这个潜在的领袖国家来说,只有采取以弱抗强和扶弱制强的大战略,才能够最后由弱转强。

在这场核危机牌局中,所有的牌都掌握在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和美国石油利益和军工利益集团的手中。与伊拉克不同,朝鲜有中国这个战略大后方,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因此美国人是绝对不敢对朝鲜动手的。美国一定会拿出联合国这个夜壶来抵挡一番,叫嚷尊重国际法和国际条约云云,最后肯定是不了了之。色厉内荏,欺软怕硬。这就是美帝国主义的本质。伟大领袖毛主席深刻地指出,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这是他一生与美帝国主义打交道总结出来的经验。这出外交戏剧很快就会演完,朝鲜将欢迎国际社会进行斡旋,美国也会顺势找个台阶下去,三八线上将继续是漫长的对峙。在中俄美大三角关系和中美在东亚对立的外交格局下,如果不是一方自我崩溃,那么朝鲜半岛的局势是不会发生质变的。所谓的核危机并没有实质上的意义,原子弹也不过是纸老虎。以色列造出了很多核武器,但是对改善以色列的战略处境有何裨益?以色列如果不是因为美国每年以巨额军援对其进行支持,它一天也不可能存在下去。

现实的经验值得中国借鉴。中国也可以以巨大的经济吸纳能力,扶助朝鲜经济,两国间实现资源、市场和利润共享。这对于中国有利有弊,但是即便是弊多利少,甚至有弊无利,中国也是可以承受的。何况只要不打仗,朝鲜又能将中国拖累到什么地步去呢?何况实际上,在联盟关系中助人即助己。帮助盟友强大起来,更有效地抵抗共同的敌人,这并不是毫无裨益的。

中国可以考虑以东北作为一个大特区,一方面作为粮食出口基地向朝鲜、俄国甚至日本出口粮食,一方面在轻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生产方面与朝鲜和俄国合作。在这种合作关系中,也许中国将损失一部分利益,但是与中国将获得的战略利益以及对霸权国家所作的让步来对比,这种代价是值得的。中国的周边国家——蒙古、朝鲜、越南以及缅甸等国都是这种互助模式的有效合作者。从财务报表的角度来说,中朝全面合作也许不会给中国带来利润。但是从均势外交的角度来说,对弱者让步不会导致外交格局的质变,尤其是这种让步是有限的,仅仅是在某些物资和资金上做出让步,而不是牵涉到国家战略利益。而对强者让步将导致战略回旋余地和反击的手段一步步地丧失,最终使得本国受到霸权国家的任意摆布和绝对控制。

国家利益分有形的和无形的两种,有形的是领土面积、人口和财富总量。无形的是国家威望、战略缓冲空间以及战略决策的自由度。一个国家的灭亡很少是在一次大战中一触即溃的,那些国家的灭亡都有前奏。那就是国家威望的逐步丧失,战略缓冲空间的被剥夺,战略决策失去自由选择的余地。虽然时机和力量对比对己极为不利,但是却只能被迫走向全面战争。因此一个国家应该为本国争取较高的国家威望、较大的战略缓冲空间和较多的战略选择余地。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生存和更好地发展下去。

写于2003年1月6日

    进入专题: 朝核危机  

本文责编:linguanb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笔会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33.html
文章来源:燕园评论首发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