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纳西古王国以它博大的胸怀和文化包容力,广采博纳各种外来文化,使丽江成为一个多元文化相融共存的乐土。但它又绝不轻易趋同于一种文化,而是坚定地守望着自己的精神家园,依仗着它强大的本土文化的力量和善于学习的开放精神,使纳西家园成为一个既融汇大千又卓有个性的文明之邦。
如今,物换星移,月升月落,社会与文化发生着越来越大的变化,丽江也出现了一种逐渐向强势文化、主流文化趋同的趋势,这在丽江古城及周围的坝区表现得最为突出:一方面是旅游的繁荣,每年上千万名游客涌向纳西人的聚居中心丽江;而另外一个具有悖论的现象是,受惠于本族文化的纳西人的传统文化却正处在衰落之中,包括纳西人的语言、民俗、宗教、艺术等。
旅游使丽江古城成为最热闹的风景名胜区,也大大地提升了古城的房价,丽江古城大研镇的原住民逐渐把自己的住房租给外地商户,搬迁到郊区现代化的小区里居住,现在依然居住在古城的纳西原住民已经所剩无几。纳西人的离开,也带走了他们传承的一整套鲜活的文化体系,使古城的各种纳西民俗没有了依附之体。
古城纳西人的外迁主要是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当然也有人想要躲开旅游的嘈杂和喧闹。失去了过去那种生活的大环境与格局,纳西人能否在新的小区里营造纳西文化的氛围,传承本民族文化的精粹,目前依然是一个很大的疑问。
当下,在乡村,纳西人传统的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也日益衰落。此外,随着大批年轻人进城打工,特别是女性离开乡村走向城市,原来农村里两性均衡、其乐融融的社会性别生态已经被打破,这也影响到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在这样的社会情境变迁中,纳西人的乡村和小镇文化如何保持其传统魅力和活力?这是一个令人心忧的问题。
文化像一条河流,是流动的,不是静止不变的。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会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而发生变化,这是文化人类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当代的文化变迁,是自然的现象。每个时代,都在期盼和呼唤着新的充满活力的新文化诞生,呼唤着在传统基础上创新的当代文化的出现和繁荣,但如果没有足够的政府和民众互动的文化自觉,没有有效的付出与努力,它是不会水到渠成地自然形成的。
纳西人的祖先以非凡的文化创造力与吸纳力,为今天的纳西人留下了两个世界文化遗产以及很多充满魅力的文化遗产,今天的纳西人需要思考如何在祖先的业绩上,再创今日的纳西文化魅力,让纳西人的家乡始终能充溢着一种独特的文化个性和魅力,使文化能长久地惠泽民生。
这是一个当下具有普遍性的现象,不仅仅是在纳西人的家乡。在很多不以文化产业和旅游为支柱产业的地区,传统文化的衰落不会那么明显地影响本地的经济繁荣和民众生活,但在如丽江这样以自然和文化资源为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的地方,文化的保护、弘扬和再创造就成为至关重要的事情。丽江现在的发展战略中,有要把丽江建设成“文化硅谷”一条,由此看得出执政者也看到了文化对丽江发展的重要性。
面对当代工业文明的冲击和影响,值得欣慰的是,有不少纳西族有识之士在忧患之中,执着地在呼吁保护母语,创新文化艺术。通过各种办法和途径,在学校里进行双语教学,开设乡土知识的课程。我自己也身体力行,曾在乡村里实践培养东巴传人、纳西乐手,在小学里推进乡土知识教育、民间妇女手工艺传承等项目。有一些纳西女老师走村串寨,搜集流散在村镇里的纳西童谣,然后在幼儿园里传授这些童谣并编撰成书。民间有精通纳西语的纳西汉子,用典雅的纳西语独立主持起名为“可喜可乐秀”的电视节目;也有一批年轻人发起创建母语叙事、母语歌曲等电视节目;还有年轻人将现代音乐元素与纳西传统音乐相融合,创作出新颖别致的纳西音乐。一批来自乡村的木雕青年艺人,用母族的传统文化素材创作出当代纳西木雕艺术作品;一些酷爱东巴文化的年轻人,正在苦学纳西东巴经典,吟唱古歌,举行祭天法祖、祭拜大自然精灵的传统东巴教仪式,立志延续东巴文化的香火。
寸草之意,赤子之心!这些都是使人振奋和感动的实践与行动,尽管强势文化影响弱小文化是时代的趋势,小民族文化的衰落是当前全球比较普遍的现象。但当我们看到这些努力,在怅惘之中,就依然有一些期盼在心头,有一缕温暖、激情和壮志在心头。
文化的趋同也许是世界性的趋势,但纵观当下的世界各国,大多也在努力营造本国本地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和个性。无数事实证明,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的民俗生活,只会使民族和国家受益。期望更多的旅人在走进纳西家园的同时,走进纳西人的心灵,关注他们的未来发展,为丽江和纳西的美丽与永恒,留下一份关注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