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长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不能“骑马找马”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669 次 更新时间:2014-05-13 00:26

进入专题: 国际问题研究  

苏长和 (进入专栏)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国际问题研究对国家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或智库雨后春笋般成立起来。在新一轮的国际问题研究大发展时期,我觉得有三个问题需要我们重视。

第一个问题是要改变“戴着英美眼镜”看世界的习惯。一个国家的世界观或者国际观,不只是其对外部世界的了解程度,也是其对外部世界事务的理解能力。可以说,一个国家的国际问题研究水平,在这两个方面都有所体现。理解能力来自于对被研究国国情的把握。不过,我们现在关于英语国家以外世界国情的了解,很大部分是借助英语国家的研究文献。记得20世纪70—80年代,当时的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各地的人民出版社等,直接从各国当地语言翻译出版了一大批国别和区域研究丛书,70年代出生的这一代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学者,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对外国国情的了解很多受惠于此。近十年来,许多国别区域研究小语种人才缺乏,用英语材料研究非英语国家的现象比较普遍,甚至我们阅读的许多非英语国家的历史与社会科学名著,汉译本也是从英译本转译过来的。要真正戴着自己的眼镜直面当地国研究,改变“戴着英美眼镜”对我们的影响,形成自己对世界的理解体系,研究者固然要努力克服语言障碍,但从国家文化安全角度出发,更需要借重国家力量,有组织、有系统、不间断地翻译、出版拉美、非洲、东南亚、西亚北非、中亚、中东欧等地区的国情知识,使一般研究者能够在平衡接受知识中形成比较和判断。

第二个问题是从“洋为中用”到“中为洋用”思维的转变。国际问题研究不仅要有为自己提供资政育人的能力,也要有为别人提供资政育人的能力。国际问题研究涉及范围很广,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律等学科,都有专门的与区域、国别、国际关系有关的分支领域。我们过去研究一个国家,往往重视从中国与该国外交关系角度研究,这有其优点,但不足之处在于,外交关系往往深受国家内部历史、制度、经济、文化的影响,因此,外交、国别和区域研究需要深入研究他国内部政治机理、经济脉动、社会变迁、阶层变化、文化基因。这种深度研究一可以提高自己对对方的理解和判断,二可以通过对对方国情的分析,为其发展提供建设性建议,此为“中为洋用”,有利于“中国方案”“走出去”。这不是干涉对方内政,而是为对方发展提供合理化的建设性建议;为对方资政不是给对方“吃药”,像有些著名智库和国际机构给他国发展“吃药”、搞乱他国的做法,中国人不能干。所以,包括国际问题研究在内的我国社会科学,要“走出去”的话,除了将自己的本土研究成果推出去以外,还要学会在研究对方的过程中让自己的社会科学被人主动请进去。

第三个问题是要尊重自己的文献,重视自己的教材和理论体系建设。文献档案是一个国家历史集体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文献也是一国学术史的必备部分。关于国际问题研究许多观点的文献综述,完全追溯到中国、从中国讲起有点学术自大,但完全从西方讲起怕有点学术自卑,什么简单的观点甚至常识都成了别人的发明,这就不正常了。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要想脱颖而出,出类拔萃,就应重视自己的教材体系和理论体系建设。中国是一个大国,有自己看世界的一套价值体系、制度支撑、道路经验。目前来看,翻译过来的许多西方国际关系教材和理论著作,带有很深的美国特色和西方地域特色痕迹,体现了它们崛起过程中的许多世界观和价值观,内容大同小异,有不少缺憾,主线大致是私、分、利、斗、争、离、暴,读来看去,杀气腾腾,总觉得这个世界不应该这样去理解。按照这类教材教出来的学生,恐怕也不会成为一个和平主义者。如果换个角度,中国人若致力于与包括西方在内的世界各国学者一起下力挖掘,扬善惩恶,多从公、合、让、和、共的角度,用和谐、包容、关系、共生、平等、共赢、有序、团结等具有社会主义思想的概念,对当下的国际关系教材和理论体系作改造,必是对人类国际政治文明的贡献。

晚清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在论及古代中国外交和国际法问题时曾说道,国际外交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门新的艺术,但却是一门他们能显示出色天才的艺术;我们认为它将会表明,对于中国人来说,它只是一门失传艺术的重新振兴——这是他们可以宣称先于任何现存国家而创建的一门艺术。此言不乏恭维,但东方或者中国有自己的国际关系理论和组织国际关系的资源,却是不争也是常为我们忽视的事实。理论思考者有时骑马找马,可到头来才发现“马”原来就在自己座下。


进入 苏长和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国际问题研究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理论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469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