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从特指到泛指:西戎名号变迁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962 次 更新时间:2016-05-01 15:58

进入专题: 西戎  

吴伟 (进入专栏)  

西戎是上古时期我国西部地区众多戎族中的一支,因居于西地而得名。商周时期,西戎人建立西戎国,伐灭犬丘大骆之族,并攻破镐京,强盛一时。春秋中期,秦穆公灭西戎国,诛杀戎王,其地尽入秦国版图,西戎人和西戎国自此渐渐湮没于历史之中,后代学者对其认识也日渐模糊。战国时期,华夏四夷五方格局形成后,中原王朝和华夏族将夷戎蛮狄分别与东西南北相配,泛指四方非华夏族群。这一观念经儒家经典《礼记•王制》宣扬后,遂被历世学者奉为不易之论。殊不知,西戎的涵义在历史上曾有过变迁。

戎与商周相互攻伐

戎何时、因何用为族称,现已不可考,或许与戎的本意有关。《说文解字》释戎曰“兵也,从戈从甲”,意为兵器,后衍生出军事之意。由于彼此兵戎相见,华夏族遂用戎称呼与之有军事冲突的族群。西周以降,诸夏与戎夷杂居,华夷之辨兴起,“非我族类”皆可称戎,戎人也自认为与华夏族存在诸多区别,《左传》襄公十四年载戎子驹支言“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

春秋以前,不独西方有戎,称戎之族群遍布各地。西周穆王时期班簋铭“王令毛公以邦冢君、土驭域人伐东国□戎”,说明东方有称戎之族群。《尚书•费誓》曰“淮夷徐戎并兴”,即是说,南方也有戎族。《史记•匈奴列传》言“晋北有林胡、楼烦之戎,燕北有东胡、山戎”,是北方有戎族之确证。《后汉书•西羌传》载“伊、洛间有杨拒、泉皋之戎,颍首以西有蛮氏之戎”,表明中原地区亦有戎族。

西方的族群并非只称戎,亦可称夷。1959年6月,陕西蓝田县寺坡村西周铜器窖藏出土的訇簋铭:“今余令女啻(命汝嫡)官(司)邑人,先虎臣後庸:西门尸(夷)、□尸(秦夷)、京尸(夷)、□尸(夷)、师笭、新(侧薪)、□尸(华夷)、弁豸尸(夷)、□人、成周走亚、戍、秦人、降人、尸(服夷)”,涉及关中地区诸多夷族名号。由此看来,西戎泛指西方族群这一说法,与春秋之前的史实显然不符。时人往往在夷戎蛮狄前冠以地名,以区别支庶,如淮夷、荆蛮、邽戎、冀戎、义渠戎等,西戎亦合此例。“西”用为地名,古已有之。1980年山东省滕州市后荆沟出土的不其簋,其铭文就提到了西地,“驭方猃狁广伐西俞,王令我羞追于西”。李学勤先生认为不其就是秦庄公,西俞就是陇西郡的西县,即古之西垂。

商周时期,西戎人建立西戎国,首领称王。早在商中期,西戎国就与商王朝建立了联系,《竹书纪年》载:“(太戊)二十六年,西戎来宾,王使王孟聘西戎。”商晚期,西戎与商朝爆发军事冲突,但西戎很快臣服于商,秦人先祖中潏在西戎、保西垂,就是替商人镇抚西戎、保卫西土。甘肃省礼县出土的亚父辛鼎、直内弧刃钺增添了相关物证。西周前期,西戎和周人一度和睦相处。西周晚期,西戎和周秦关系急剧恶化,长期攻伐,互有胜败。周幽王时,西戎与申、缯、犬戎联合攻破镐京,逼迫周王室东迁。此后,秦人成为对抗西戎的主要力量。春秋中期,秦穆公发兵攻灭西戎,杀西戎王,西戎国就此覆亡。

 西地与西县位于何处

西地地域广阔,其内有垂邑、犬丘邑,文献曰西垂、西犬丘,西垂建有西垂宫,为秦文公所居。该地有西山,为秦公葬地。其内有西畤,秦襄公始列为诸侯后,“祠上帝西畤”,是秦人祭祀上帝的地方。秦昭王依其地设立西县,治西城,属陇西郡,西县自此成为一级行政区划单位。西安相家巷出土封泥中有“西丞之印”,正是西县县丞之印信,该地出土陶文中亦见“西道”、“西处”等。秦汉时期,西县得以沿置,属陇西郡。《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樊哙)还定三秦,别击西丞白水北”,《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围章邯废丘,破西丞。”晋时,西县废,在三江口南改设始昌县。北魏时,又在西县地设阳廉县,不久即废。隋至明初,西县地分属秦州天水县、长道县管辖。明成化九年(1473),划天水西南十九里设礼县,同年十二月,在汉阳天嘉川礼店千户所西新建县城,沿用至今。

关于西县的地望,《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西县故城在秦州上邽县西南九十里。”1919年,秦公簋在天水市西南(今礼县红河乡王家东台)面世,盖和器内除有104字铸铭外,还有秦汉间刻辞各一行,器铭为“西元器一斗七升八”,盖铭为“西一斗七升大半升”。王国维认为,“西者,汉陇西县名,即《史记•秦本纪》之西垂与西犬邱”,“汉西县故址在今秦州东南百廿里”。今人康世荣按文献记载,结合礼县出土文物,指出西城在礼县红河镇费家庄一带,秦公簋即出土于对面山上。可见,商周时期的西地,以及秦汉以来的西县,即今甘肃省西和县、礼县一带。

西戎涵义发生变化

公元前623年,秦穆公攻灭西部戎狄十二国(一说十四国),西戎国亦在其中。秦孝公赞先祖穆公功业光美,“西霸戎翟,广地千里”。自此,西地纳入秦国版图,西戎人成为秦国子民,作为方国名和族称的西戎逐渐湮没于历史。

春秋时期,华夏诸国在“尊王攘夷”的旗号下,不断攻伐、兼并邻近的戎狄族群。除西戎被秦国吞并外,赤狄、白狄大部为晋所灭,齐灭莱夷,楚国灭掉众多蛮人或濮人的小国。至战国早期,原来散居中原地区的戎夷蛮狄或被兼并,或被融合同化,或迁徙于边远地区,华夏族占据“天下之中”的中原地区,蛮夷戎狄占据四边地区,“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的地理格局至此形成。战国时期,人们开始将四夷与四方相联系,但起初夷蛮戎狄与东南西北尚非固定的对应关系,《墨子•节葬下》载“尧北教乎八狄……舜西教乎七戎……禹东教乎九夷”,《孟子•离娄下》又云“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战国末期,李斯《谏逐客书》云:秦穆公“并国十二,遂霸西戎”。在李斯而言,“霸西戎”与“西霸戎翟”并无区别,都是指征服西部戎人。至此,夷戎蛮狄泛指东南西北四方之民的观念已经形成。汉代,这一观念又得到强化,《礼记•王制》云“东方曰夷,南方曰蛮,西方曰戎,北方曰狄”,后世学者奉为圭臬。

可见,西戎的涵义在历史上曾发生过变迁。春秋及其以前,西戎是活跃于西地(今甘肃省西和县、礼县一带)的一支戎族,其政权称西戎国。战国以后,西戎则泛指西方族群。



进入 吴伟 的专栏     进入专题: 西戎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922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