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炳生:未来农业发展的最大机遇、挑战和出路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070 次 更新时间:2016-03-15 01:55

进入专题: 农业发展  

柯炳生 (进入专栏)  

柯炳生,中国农业大学校长


很高兴参加这个活动,听了以上两位的报告,很受启发,觉得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按照会议分配给我的任务,我说两点,农业科技部的问题和竞争力的问题,这个题目如果稍微具体一点,还可以改叫抓机遇、迎挑战、强化农业供给侧的创新。我讲三个问题,三点认识,分别是我们未来一个时期农业发展的最大的机遇、最大的挑战和最终的出路三句话。


第一句话是最大的机遇。


一段时间以来,大家关心农业问题,都知道连续12年的丰收以后,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这个问题,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刚才陈部长说得非常好,我们在整个经济工作的时候,有五句话。有的记者也采访我,在“两会”问了柯委员您如何看待农业的产能过剩的问题,我不得不纠正。陈部长讲的结构性问题,就总体而言,现在突出的对我们国家的挑战,其实是对农口人的最大机遇。因为我们看看数据,十二年连续增收,其实十二年我们是粮食的进口国,现在我们是农产品最大的进口国,如果按照进出口的额度来算,2015年农产品的净进口额400多亿美元,将近500亿美元,这在所有国家当中绝对是最大的。我们从长远角度来看,我们面临一个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用越来越少的土地、越来越少的水资源、越来越少的农业劳动力来生产出更多、更好、更安全、更环保的农产品,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对全国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是,对农业来说,对农口农业部门、产业部门来说,可能是一个机遇。因为这个短缺,其实要讲起来,库存的问题一讲起来很复杂,没有时间展开说。是结构问题,有些可以改革,有些短期也没有办法改。去年进口的大豆,海关的数据是8169万吨,全世界大豆出口70%都被我们买回来了,主要是南美国家以及美国。我们如果不用国内土地生产的话,我们亩产平均只有800公斤/亩,需要6.8亿亩地,怎么可能呢?我们的玉米多少呢?玉米土地在这儿,才5.5亿亩,我们把玉米都种大豆,也种不出来,中国将来从国外进口的大豆是必不可少的选择,没有别的选择,因为我们那么多的土地。另外,像房地产、电子和汽车等等,那个需求是可增可降,对农业行业本身来说,需求一定是不断增加的。另外,我们放开二孩之后,这个需求会更大。对我们国家来讲是一个挑战,人口增加,吃的就越来越多,对农口来说是一个机遇,因为需求不断增加,生产的空间,有人买,有人要吃,汽车有控制,房价有控制,但是人吃的东西,只要一睁开眼就要吃的,我觉得这是一个最大的机遇,对我们来说。我们的市场不会萎缩,而是会越来越扩大。我们在座的有一部分是地方的涉及农业部门的领导,还有一些很重要的是企业的领导,还有媒体的朋友。这个大方向是非常重要。我参加国际会议讲到的时候,我们农业遇到很大的挑战,我们农业供给的时候,国外专家认为是一个好事,他们的需求更大。需求对农业部门来说,需求侧在不断地扩展,如果做得好的话,整个产业的扩展会得到更多,请大家注意一下,最好的企业在深圳上市的是温氏集团,去年净利润60亿,超过了多少企业。


第二点,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农业的挑战非常非常的多。我们的挑战是从农业产业部门,生产者这个角度来说的,无论是整个国家宏观调控决策,对我们最大的,我们的挑战非常多,我们一罗列就非常大,最大的挑战是我们的成本的增加,尤其是劳动力成本。农业劳动力成本这两年增长非常厉害,农业劳动力成本是谁来决定的?农民的工资。十二五期间,农民工月付的标准从1690元增加到3072元,平均每年增长12.7%,我是有体会的,我们学校里有一些农民工,我当校长那一年至少增加了一倍。这样使得我们农业生产用工的成本就大幅度的增加,有部分专家,比如我们甘蔗收割的劳动成本已经占到糖的价格的30%,新疆的彩棉已经占到40%,这个成本和别的成本不一样,如化肥、农药等等,上了还会下来,由于石油价格。这个成本上去以后是刚性的。对我的影响,一是我们食堂的保洁工人的成本,是学校的一大笔支出,教育部不让涨价,但是成本不断增加,鸡蛋一直涨价,光看着三分之一,还有另外农民的工资在翻番的上涨。我觉得这是长期性的挑战,这个挑战,所有的农业行业都在,我发现影响最突出的,按道理来讲,影响最显著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现实的表现恰恰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是土地密集型产业。对于养畜、养鱼等设施农业,相对没有那么突出,这可能跟政策有关。另外很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种玉米、种大豆的,没有办法提高增加值,蔬菜、水果可以通过一些办法提高增加值。因为国际市场打压不明显,运费的打压,但大宗产品打压非常厉害,生产这些产品的国家,北美的、南美的、欧洲的,都是机械化生产,大规模的。他们的成本取决于什么呢?主要取决于石油价格,石油价格一度下跌,生产成本大幅度的降低,运费也大幅度的降低,原来八九十美元现在到二十美元不到,所以就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我们要面临所有的挑战,所有部门要面临。像畜牧业也面临这样的挑战,养猪、养鸡的可以扩大领域,但是大的种植业,除了东北和新疆好一点以外,其他地方扩大非常难,这个问题不解决,这个竞争力永远上不去,这是最大的挑战。从这个意义来讲,我们的农业进入新阶段,我们讲中等收入陷阱,原来我对这个理论不以为然,现在我深以为然。成本跟不上去,创新跟不上去,竞争力就没有。单一的农民没有体会到,对企业来说,体会更深一些。


第三个是经济的收入和最终的投入。


陈部长讲得非常好,我们讲调结构,一定要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没有创新的创业,十有八九或者99%是要失败。创业相对容易一点,创业要成功,没有创新的话还是非常难的。创新涉及到很多方面,政策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从长远来看,我觉得是一个根本性的力量。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成果不断创新的结果。对不同的规模来讲,可能不一样。科技的创新,我想主要有很多方面,第一是生物技术领域,一说到生物领域就想到转基因,其实并不一定是转基因。我结合学校的情况,我们学校最强的是玉米,因为传统的办法就是杂交,杂交以后,我们得到国家唯一一个一等奖,现在新的科学家,完全用新的办法。玉米有黑死病,有一些品种天然有一些基因,有这种基因的话,什么都不用,就抗这种病了,这也是创新。第二方面,装备技术加机械,我们大机械很多了,在东北、新疆看到最大的机械,我们现在比较缺的是各种各样小型的,这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我觉得现在关注度不够,各种各样的,通过机械化来提高劳动生产力,尤其像东北,种植粮食、大豆产地,以及一些西北地区,可能没有必要大规模的机械化,这个东西是没有办法做的。我们在生物领域,利用玉米研究在国际上是很领先的,但是在装备上很落后。我想为什么卫星上天、高铁都做好了,为什么这个不行。我觉得肯定是投入不够。第三个方面是资源要素,刚才讲到粮食、水、农药等等,需要很多方面的,不是减就减了,减了之后还要保持稳定生产增加,这要有可比含量。


第四是现代信息技术。


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物联网机制,这个机制对生产者,包括农业技术,畜牧业不用说了,北京生物园的技术都是我们提供的,到外国可以直接看到待机厂里面车的情况。南方养殖缺氧的问题,氧到一定程度自动提供了,这个潜力非常大,这是在生产领域。营销领域,淘宝网大家都知道,现在已经有一些企业,去年做的报告讲了这个,到去年年底的时候,开发区一个网络战略研究,一个是销售,和农业有关的农业生产之道,我们通过互联网,可以比较好解决假冒的问题,因为可追溯,很多问题不能追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而现在通过网络可以完整追溯这些事情,这是非常有力的手段,消费者可以通过这个增加便利。所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是非常高的。我想,要解决供给侧的问题,除了一些政策之外,技术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


新闻媒体也有一些误传或者误解。在我们国家一个特殊情况下,就农业这个领域,农业科技的特点来看,公益性比较强,相当长一段时间,农业创新的主力军仍然是国家,2015年的科技进步奖,和农业有29项,27项一半是农业大学的,将近一半是农科院所的,还有两项是企业的,一个是河南小麦,一个是甘肃的,你会看到主要还是以国家为主。当然,参加的有很多,我们这些年有很多企业搞了合作,我们希望继续加强企业方面和地方的合作。为了使农业科技事业后继有人,也欢迎大家推荐你们的亲友、子女到农林院校,这很重要。在座的各位,对农业还是了解的,但是对农林院校的了解还不够。有的记者老问,就业怎么样,就业还用说吗?百分之百的,历年都是教育部的就业先进单位,各省的农业院校的就业情况一定在省里前三名或者前五名,社会非常的有需求,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我们在国际上农业科学排名占到第四位,国家科技奖励获奖的数量,我们在全国今年是名列第三,十年累计大概是在第五、第六的位置。希望今后继续加大农业方面的合作。我就说这些,谢谢。


进入 柯炳生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农业发展  

本文责编:川先生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农业与资源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7842.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农业新闻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