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兴庆:农业发展需要加快培育接续力量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773 次 更新时间:2024-05-29 23:07

进入专题: 农业发展  

叶兴庆 (进入专栏)  

当前,支撑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农业投入品看,我国单位面积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已分别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3.6倍和2.5倍,今后不能再靠增加化肥和农药使用量来提高农业产量。从资源环境看,今后不仅不能再靠透支资源环境来扩大农业生产,而且要把超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农业生产退出来。从支持措施看,我国主要农产品价格已超过进口农产品价格,与生产或贸易行为挂钩的“黄箱”支持力度已接近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的上限,继续靠提高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价、增加补贴来刺激农业生产的空间明显收窄。从经营方式看,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向外转移,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农业副业化、农户兼业化日益严重,继续靠小规模兼业经营农户提供更多农产品的潜力已非常有限。

面对农业发展内外部条件的深刻变化,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必须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落实这一要求,核心在于加快培育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资源禀赋条件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农业发展接续力量。

以农业结构优化的内生动力接替受“天花板”制约而减弱的外部拉力。面对价格和补贴两个“天花板”的封顶约束,推动农业发展应更多依靠市场力量,通过优化结构、提质增效增强农业发展活力。优化农业结构应有新理念、新机制,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由大路货向品牌化转变,由单纯在耕地上想办法向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做文章转变。适应畜牧业在农业中的占比持续提高的发展趋势,加快推进农牧结合,把传统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二元种植结构调整为粮食、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三元种植结构,提高农业内部资源转化效率和综合经营收益。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利用大数据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全方位服务,利用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促进地方特色“小产品”走向全国大市场。

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新增产能对冲因生态环境治理而退出的产能。把生态环境可持续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目标,需要调整严重污染和地下水严重超采地区的耕地用途,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有序实行耕地休养生息。退出这些“不健康产能”,既要解决受影响地区农民的长远生计问题,也要避免对全国农业生产造成大的影响。为此,必须加强耕地质量和基础设施建设,以进一步提高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集中力量建设土地平整、土壤肥沃、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的高标准农田,特别是配套推进农业水权制度和水价改革,用经济手段调动农民发展节水灌溉的积极性。

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应对化肥等农业投入品减量。2014年,科技进步对我国农业的贡献率为56%,比发达国家低20多个百分点,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还有很大潜力。一方面,提高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使用效率,减量不减效。提高科学施肥水平,按照土壤特征和作物需肥量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推广使用高浓度、缓释控释效果好的肥料。积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机械化统防统治,研发和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物化率低的轻型技术。做大做强现代种业,加快农业生物育种创新和推广应用体系建设。加强高效栽培、疫病防控、农业节水等领域的科技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加大农民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学种田养畜水平。

以适度规模经营化解局部撂荒问题。随着家庭主要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就业、农业在家庭收入增长中的贡献度下降,一些小规模兼业经营农户会选择粗放经营甚至撂荒。应通过适度规模经营化解局部撂荒问题。推进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加快确权登记颁证步伐,让承包户放心转出经营权,让经营者稳定从事农业生产。同时,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应以家庭农场为主要形式,以“适度”为基本原则。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

转自:《 人民日报 》( 2015年03月16日07 版)

进入 叶兴庆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农业发展  

本文责编:chendongdo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农业与资源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195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