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育龙:以智库为支撑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83 次 更新时间:2016-01-12 09:40

进入专题: 一带一路   智库  

史育龙  

智库是为政策制定者解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外交等领域重大问题出谋划策的专业机构,也是社会分工精细化和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产物。在当今世界,智库已经成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结构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倡议从全球发展格局演变出发,是着眼我国未来长期发展的客观需要,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以扩大开放、深化合作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实现互利共赢发展的伟大实践。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实施这样一项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面向中国和沿线众多国家,涵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商贸物流、金融和文化科教等多个领域,具有开创性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要比制定国内发展战略和设计政策复杂得多,也会困难得多。这将给智库带来发挥自身独特功能的广阔空间。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智库角色

我国是“一带一路”的首倡者,也是最重要的推动者,在对接各国发展战略、促进政策协调和创新合作机制等方面理应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智库可以在以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客观理性,讲好“中国故事”。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立论基础。30多年来,“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已经形成强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渴望学习借鉴中国发展经验、搭乘中国发展快车,为此,需要充分发挥智库作用,从广大沿线发展中国家迫切希望加快工业化进程、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需求出发,全面系统总结中国发展历程,在不断丰富充实“中国道路”的内涵基础上,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要求,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切实可靠、及时管用的发展经验。

二是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一带一路”战略内涵丰富,涉及国家众多,利益关系复杂。建设“一带一路”也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习主席提出与有关国家共同建设“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已经有不少国家和经济体提出了各自的发展战略,如哈萨克斯坦提出的“光明大道”经济计划、印尼的“全球海上支点”战略构想、韩国的“欧亚倡议”、以及欧盟的“容克投资计划”等。这些战略构想在重点领域、推进方式等方面直接对接“一带一路”,能够起到丰富扩充“一带一路”框架的作用。未来随着“一带一路”相关建设工作逐步推进,预计有关各方还会提出新的战略构想,我国智库也需根据各方关切和需求,不断丰富完善空间架构,调整更新重点领域和关键项目,使“一带一路”成为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引领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依托。

三是求真务实,细化“一带一路”建设实施路径。2015年3月,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和外交部正式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愿景与行动》,阐释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背景、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和合作机制设想等。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如何确定科学合理的路径,搭建与沿线国家深化合作的载体和平台,构思重点领域的合作抓手,统筹协调基础设施、产能合作、科教人文等领域项目,推动具体项目落地实施并开花结果,构建便捷、高效、安全、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以及产能“走出去”向技术标准“走出去”升级的机制等,应当成为智库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工作。

四是防患未然,加强风险和预警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对外开放只有30多年历史,开放的范围和水平也经历了一个逐步扩大提高的过程。我国产业全面融入全球分工体系、中国企业成规模地“走出去”等,都是进入新世纪以后的事情。总体而言,我们对于外部世界的了解还比较有限,无论是对于有关国家的国情特点,还是国际市场的运行规则,特别是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我们的认识和理解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发挥智库的人才和智力资源优势,对沿线经济体的资源条件、文化传统、宗教习俗、经济增长特点以及国内局势、周边关系等问题开展深度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具体项目及时提出风险评估和预警建议,对于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五是融通中外,深化开放型经济体制研究。如前所述,我国是一个对外开放历史不长的发展中大国,国内经济体制改革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一带一路”是新形势下推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建立开放型经济体制的重大战略部署,智库机构要从经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的要求出发,顺应我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角色转换的要求,准确把握全球新一轮经贸投资规则重构走势,及时就完善国内现行涉外经济法律法规和政策、优化治理结构提出建议,为进一步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实现国内规章制度与国际规则进一步调适对接提供决策支持。

搭建智库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机制和平台

“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智库走向世界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智库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应当着力构建以下机制和平台:

第一,要把智库活动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工作框架。如果把“一带一路”比作一台大戏的话,企业就是这台大戏的主演,作为主要推动者的政府则是这台大戏的“导演”,智库在承担“编剧”工作的同时,还要在戏中承担一定的角色任务。也就是说,智库不仅要担负顶层设计和政策研究的重任,为“一带一路”提供智力支撑,还要积极开展智库外交,以自身的研究实践服务政府决策、引导社会舆论,带动人文交流全面繁荣发展,促进沿线各族群众民心相通,为“一带一路”建设打造良好民意基础和营造社会氛围。

第二,要着力构建智库与政府间高效畅通的联系渠道。智库产品的最大需求来自政府,特别是围绕“一带一路”相关问题的智库研究,无论是战略框架、实施路径等宏观研究,还是投融资机制设计、贸易促进政策论证、项目比选及可行性等中微观层面的研究,都是要提供给相关政府机构作为决策参考。除了以公开招标、定向委托、专家咨询等形式就专门问题听取智库意见外,还需建立日常研究成果和专家意见的上报渠道,保证智库意见建议能够及时到达决策者,把智库工作纳入政府决策工作链条。

第三,要加大对智库开展跨国合作研究的支持力度。“一带一路”涉及沿线多个国家,由于资源禀赋条件、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道路选择等国情条件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各国政府的关切和利益诉求差异巨大,特别是一些跨区域的大型项目,往往涉及多个国家,如何把千差万别的诉求凝聚为多边合作的共识,需要充分发挥智库的独特作用。通过智库间开展合作研究,就重大问题充分沟通意见,有助于充分挖掘发现利益汇合点,缩小分歧,为后续顺利开展项目层面合作创造条件。2015年3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欢迎沿线国家智库之间开展联合研究、合作举办论坛等”。相关政府部门应从外事管理、资金、信息等方面建立完善对智库开展“一带一路”跨国联合研究的支持力度,鼓励智库就有关问题开展超前研究,并及时向社会发布成果。

第四,要加强国内智库国际化发展的自主动力。我国是一个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大国,国内面临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大量研究任务,同时我国经济国际化水平大幅度提高也只是最近十多年的事情,因此,国内不少智库长期将工作重点放在国内问题,对国际问题的关注不够、缺乏积累,人才储备也不充分。近年来,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地位的显著提升,国际社会对我国的认知和期待也在发生变化,中国正在被快速推到国际舞台的中心。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也要求研究国内问题必须具有国际视野,只有从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出发,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科学答案。“一带一路”是新中国面向国际社会提出的第一个重要的国际经济合作倡议,未来还有大量后续研究任务需要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国内智库迫切需要加快国际化步伐,汇聚一大批业务精、语言好、熟悉国际规则、具有战略思维和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积极投身于“一带一路”的相关研究工作,深耕厚植,全面提升中国智库的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

第五,搭建有助于国内智库深度参与国家重大战略研究的工作平台。2015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发挥智库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和公共外交等重要功能的要求,为新形势下智库发展指明了方向。“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国内智库已经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2014年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土耳其战略研究中心等联合召开“共建‘一带一路’:历史启示与时代机遇”国际研讨会,并提出建立一带一路智库网络(SRTN)的倡议。2015年4月,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联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和复旦大学等单位,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智库联盟,开启了国内智库联合开展“一带一路”研究的大幕。博鳌亚洲论坛、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等著名国际论坛也已将“一带一路”纳入议题。下一步要充分发挥这些平台的作用,打通国内智库与国际智库合作通道,促进智库间开展务实合作,形成国际智库与国内政府智库、社会智库和民间智库各有侧重、共同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研究的格局,为“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撑。

    进入专题: 一带一路   智库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中国外交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6209.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发展观察》2016年第1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