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峰:以中华共识跨越九二共识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111 次 更新时间:2015-11-09 23:20

进入专题: 九二共识   中华共识  

杨海峰  

中华共识是对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继承和超越。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而中华共识的内涵是一个中华民族,两个不同社会制度、互不隶属、都把主权交还给人民、只有治权的中国。

4月24日上午,国共两党同步证实:习朱会将于5月4日在北京举行。4月26日,国民党发言人杨伟中在中央社采访时指出:“九二共识、一中各表”是两岸和平发展的基础,20多年来,尤其是近年台湾社会、两岸关系,以至于区域情势都有相当变化,在论述上、内涵上都需要丰富深化,与时俱进。台湾已有媒体引述知情人士透露,并做出大胆预测:做事果敢明快的朱立伦,在习朱会上除了重申国民党坚持并延续“九二共识”的立场外,还会检讨胡连会十年来国共及两岸交流的相关互动,并将以更高格局阐述两岸新政策论述方向。“九二共识一定要跨越,若只重申维持,干嘛要去?”?

能否跨越九二共识,已经成为观察5月4日习朱会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而如何跨越九二共识,达成兼顾台湾绿营立场的新共识是两岸有识之士共同努力的方向。在此,我向国共两党领导人提议:以中华主权凝聚两岸主权共识(简称“中华共识”),以此超跨九二共识,实现两岸难度最大的主权争议软著陆。?


一、 缘起

我提议“以中华共识超跨九二共识”,源于我的家庭深受国共内战之害。

我的爷爷在中原解放(国民党称沦陷)时资助过共产党地方武装,后来被人暗枪打死。我的父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经党组织推荐,成为一名共产党的地方干部。

我的姥爷1938年病逝时,我的母亲不满一周岁。由于家境贫寒,我外婆带着舅舅、姨和我母亲长期流浪在外,以讨饭为生。日本投降后,由于国共打内战,当时的官府根本无心无力顾及像我外婆一家那样的穷苦人。1946年,我外婆有病无钱医治,临终前将十五岁的舅舅送给一户人家帮人放猪,将十二岁的我姨送人作了童养媳,我母亲当时只有九岁,被送给一个在外打内战的国民党军官的家属作“养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母亲上了学,还经常作为穷苦人的代表,在忆苦思甜群众大会上发言。我是1968年出生的,很小的时候,我就听母亲常常念叨:日本人被打跑后,二姥爷(我姥爷的弟弟)念及兄弟情分,原打算接我外婆娘儿女四人回家给予照顾的,只是后来又打仗(国共内战),二姥爷自己的一家人都顾不了,接我外婆娘儿女四人回家也就不了了之。我的母亲年纪小小,一直都是在外要饭,直到我外婆病逝。儿时,我家前邻居的后墙上有一条白色标语: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 我懵懂认识汉字就是从这条标语学起的。

解放台湾,又不能让我母亲那样的穷苦人家再受战乱之苦,就成为我青年时代梦想和推动两岸和解意识的萌芽。

上小学时,在人民公社担任公安员的父亲,拿回家一枚已经拆除炸药和引信的手榴弹,外公(我母亲后来的养父)来我家探亲,见我拿着玩,强行坚持从我手中夺走。我那时很稀奇:一向被批斗得唯唯诺诺的外公怎么会有那么大的脾气?怎么还会知道“枪打一道线,弹炸一大片”?一问母亲,我才知道外公原来当过国民党军官,参加过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也正是因为这段经历,外公才在后来大陆的政治运动中屡遭批斗。那时,我很纳闷:像我外公这样和善的老人怎么会被划为“坏分子”呢?后来,我才逐渐明白这都是国共内战产生的敌对意识造的孽!

上初中时,我有一天夜晚无意收中到台北国际之声对大陆的广播,我父亲当场严厉批评了我,并教育我不要收听“敌台”。怀着好奇和少年时的叛逆,我就偷偷收听。不仅收听“敌台”,我还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美国之音有关台湾的内容,并对三方的观点进行比较分析。我对两岸问题的客观认识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上高中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英国、葡萄牙相继签署关于收回香港和澳门的联合声明。我常常想:邓小平能够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收回香港和澳门而名垂青史,我为什么就不能提出一个构想,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而建功立业呢?在我潜意识中,一个时代的伟大领袖应该具备以下特质:一是要有前瞻而不偏激的战略眼光。二是要有稳健而不僵化的办事作风。三是要有大智大勇的强者风范。四是要有至善至美的仁者情怀。我那时就坚定认为,香港和澳门问题是中国和殖民国家之间的问题,而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的问题,香港和澳门模式不适合台湾。当时,台湾还是国民党完全执政,主张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陆已经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国际上社资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意识依然严重。我苦苦思索:既然两岸社资两种社会制度各自宣传的都有优势,为什么就不能相互融合、优势互补呢?由此,我当时主张国共两党实现第三次合作,共同组成中国民主团结联盟,建立一种兼具台湾资本主义制度和大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能够实现社资两种社会制度优势互补的新型社会制度,携手实现中国的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我效仿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撰写了一份《中国和平统一万言书》,于1987年4月来到北京中南海,要求面见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后被有关部门领导劝说返校。

1988年1月,我从“敌台”收听到蒋经国逝世的消息,立即意识到这是推动国共和解的一次机遇。我又专程赶到北京,建议中共中央派代表团到台湾吊唁蒋经国先生。由于我的言行在当时显得特别怪异,我后来被北京公安部门当作“精神病人”强制收容,遣送返乡。由于我整天潜心研究两岸问题,已经无心学业,我的学习成绩从名列前茅急速下滑至全年级最末名次。又由于我是被当作“精神病人”从北京遣送返乡的,名声已经“狼藉”,我在学校已经根本无法再呆下去 。

推动国共和解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根本没有先例可循,我在学校也学不到我所需要的知识,反而会扼杀我的创造意识和想象力。任何的人间奇迹,都是在嘲笑声中诞生,在争议声中成长,在欢呼声中落幕。先知先觉的人,不成为疯子,就会成为伟人。于是,我坚决高中辍学。我父亲气得要与我断绝父子关系,其他家人也无法接受我辍学的事实,都不愿理睬我,因为我是全家孩子中学习成绩最好,最有希望考上大学的!唯有我母亲给予了我鼓励,尽管老人家也不能理解我的志向,但她知道我很孝顺,心底善良,想干的不会是什么坏事,男孩子就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我安慰并郑重向我母亲作出一个承诺:国共和解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选择推动国共和解的大方向没有错误,只要沿着这个方向坚持不懈走下去,我坚信一定能够建功立业,也能像孙中山一样受到国共两党的尊敬和爱戴。母凭子贵,我就是要凭借推动国共政治和解的历史性贡献,拿下促进和平的国际最高奖——诺贝尔和平奖,让您老人家有生之年成为两岸同胞和全球华人共同敬仰的伟大母亲。

寒来暑往,一晃二十八年过去了,两岸关系经历了很多风雨和波折,我也历尽无数的艰难和辛酸,从一个横冲蛮闯的愣头小伙成长为一个白发渐生的中年男人。期间,围绕两岸和解,我通过各种渠道向中共中央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数以几百计,通过中国国民党主席信箱向国民党提出的和解建言也上百件之多。就像孙中山从事革命经历无数挫折一样,我也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从未放弃,我坚信国共两党终会有政治和解的那一天。二十八年来,两岸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包括民进党的成立与壮大对两岸关系发展形成新的挑战,但我追求国共和解与两岸和平统一的信念,以及对我母亲的郑重承诺始终未变。

破解两岸政治难题,首先要厘清阻碍两岸和平发展的两大矛盾,然后对症下药。当前,阻碍两岸和平发展的两大矛盾,一是两岸的主权矛盾,即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对立。这一矛盾主要存在于国共两党之间,是国共内战遗留并延续下来的,也是阻碍两岸和平发展的主要矛盾,只是这一主要矛盾在两岸“搁置政治争议”的和解策略下被忽略了。二是两岸的统独矛盾。在国民党已经没有力量遏制台独势力的当下,这一矛盾主要存在于民共两党之间。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矛盾是两岸分治后长期主权对立衍生的,是两岸的次要矛盾,也是比较容易化解的矛盾。只有民进党上台执政,两岸的统独矛盾和两岸的主权矛盾叠加在一起,两岸的统独矛盾才会显得比较难解决。只要国共两党切中要害,解决好两岸的主权矛盾,存在于民共两党之间的两岸统独矛盾自然就会迎刃而解。当前,为了破解两岸的主权矛盾,我在充分研究和分析国、共、民三党创建以来各个时期的政党关系,沿着并理顺两岸分治后的历史脉络,以及研判两岸红蓝绿三方都能接受的底线后,开创性地提出“以中华主权凝聚两岸主权共识”(简称“中华共识”)的构想。

中华共识凝聚着我潜心研究两岸问题二十八年的智慧和心血,包容了共产党“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大陆共识、国民党“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识和民进党隐含“两国论”的台湾共识,不仅能够合法解决“中华民国”的政治地位问题,并对两岸统一前的政治关系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而且也能解决台湾同胞当前关心的台湾国际生存空间,并能扩大大陆的国际空间;还能实现两岸四地和国际社会共同期待的两岸最高领导人互访时的称谓等等诸多政治难题,是一个红蓝绿三方都可接受的两岸政治和解的共赢方案。在两岸学术界都在积极探讨统一之前的两岸政治关系、寻找破解两岸政治难题良策的当下,中华共识一经中评网、中华网、凤凰网、中国时报、旺报、今日导报和中华日报等众多媒体发表后,引起了广大读者和网民的广泛关注,也曾收到中国国民党中央政策会的正面回复。

我的母亲已经七十九岁的高龄了,由于幼小时长期跟我外婆在外讨饭 ,以一个破庙为家,经常饥一顿,饱一顿,很小就患有严重的肠胃病,体质一向很弱。近几年,由于患上脑血栓后遗症,头脑有点糊涂了,走路无力不稳了,说话也开始唔唔喔喔不清楚了。2012年底临近春节时,母亲打电话对我说:“海峰,台湾还没解放吗?你也年纪不小了,业没有业,也不想着成个家,该为自己的后半生做点打算了!五个孩子,就你最让我放心不下,你这样下去,我就是死了也合不上眼!”我听后一阵心酸,真很担心母亲万一哪天突然不在了,我没能兑现对母亲的承诺,会留下终生的遗憾。因此,我这些年倍感压力,对于推动两岸政治和解,也有一种急迫感。

5月4日,习朱会即将登场。作为台湾执政党主席,朱立伦若能就两岸同胞关切的重大议题,与大陆习总书记充分交换意见,发挥以党辅政的功能,必将为下一阶段的两岸和平发展注入正能量。借此难得的历史机遇,我想再次阐述中华共识的和解思想,以此与国共两党及两岸同胞共勉。


二、九二共识存在争议

当前,国共两党坚持九二共识是两岸协商对话的政治基础,绿营不承认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内涵是两岸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但对一个中国的涵义存在争议,大陆对九二共识的解读偏重一个中国,反对台独,或是同表一中,一中不表,一个中国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台湾对九二共识的解读是一个中国,各自表述,一个中国是指中华民国。

以九二共识为基础,两岸在1993年举行举世瞩目的汪辜会谈,开启了两岸的制度性协商。也是以九二共识为基础,两岸关系还出现过李登辉执政后期的恶语相向,以及陈水扁上台后的剑拔弩张。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后,两岸又以九二共识为基础,签署了21项事务性协议,开启了两岸大合作和大交流的时代。同样也是以九二共识为基础,两岸还闹出大陆拒绝马英九亲自出席北京APEC会议和美国双橡园升旗事件的不愉快。?

由此可见,九二共识只是国共两党之间的一个初级的口头共识,仍然存在很大的脆弱性、不稳定性和解决两岸问题的不彻底性。国民党执政时,九二共识是当然的两岸共识,一旦很有可能的民进党重新执政,九二共识仍会引发两岸局势的动荡不安。虽然九二共识在两岸缺乏政治互信的特殊历史时期,为推动两岸和平发展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国共两党都不应躺在九二共识上吃老本,而应与时俱进。因为九二共识只能解决两岸间的经济、文化等“先易”问题,而不能应对当前两岸解决政治、军事、外交等“后难”问题的新挑战。

如今,以张王会为开端的两岸政治对话已经开启。国共两党很有必要借助即将登场的习朱会,以新思维展开探讨,逐步形成一个跨越九二共识的新共识,让各方都能接受或忍受,使两岸协商对话的的政治基础更加稳固。

三、中华共识的具体内容

中华共识的具体内容是: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两岸主权属於包扩2300万台湾同胞和13亿大陆同胞在内的两岸人民,两岸主权(包含港澳主权)统称中华主权,中华主权由两岸人民共享,两岸的前途要由两岸人民共同决定。


四、中华共识的解读

简单一点解读,中华共识就是九二共识的升级版。九二共识的精髓是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如今,两岸搁置政治争议已经严重阻碍了两岸和平发展的深化,该是破解政治争议的时候了。中华共识就是在继续求一个中国原则之“同”的同时,把九二共识中“异”的部分给化解了,也就是化解了政治争议的九二共识。因此,中华共识可以跨越九二共识,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深化的新共识。我现将中华共识的内容进行分拆 ,结合两岸历史与现状,进行深度解读。

(一)、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

这句话多次出现在国民党领导人的讲话和电文中,大陆对此高度认同。根据台湾竞争力论坛针对台湾民众国族认同调查,经2013、2014年两年追踪发现,台湾约八成五民众认同中华民族,大陆虽然没有进行过类似民意调查,但绝大多数大陆民众认同中华民族是毋庸置疑的。

可以说,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是两岸当前最大的公约数,中华共识就是站在这一两岸最大公约数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二)、两岸主权属於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和13亿大陆同胞在内的两岸人民。

这句话就是落实孙中山“主权在民”的民主思想,也是破解两岸主权争议的关键。孙中山是两岸同胞共同尊崇的伟大民主先驱,其一生追求的“主权在民”的政治理想,不仅在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的过程中发挥过巨大的民主威力,而且在两岸和解的过程中,同样也是一笔不可或缺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当前,困扰两岸和平发展的最大政治难题是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对立,台湾坚持中华民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大陆承认会造成两个中国,大陆不承认,两岸主权对立的僵局就无法打破。因此,两岸破解主权争议不能老是在相互承认或不承认上纠缠,而应该另辟蹊径。

两岸主权对立是国共内战造成的,症根在於国共两党都把各自建立的政权看得太重,而轻忽两岸人民的福祉。国民党宣称中华民国拥有大陆的主权,却失去了大陆人民的支持,至今没有赢回大陆民心;大陆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台湾拥有主权,现在仍没有赢得台湾人心。只要执政两岸的国共两党能够将两岸中国人的福祉放在第一位,共同落实孙中山“主权在民”的政治主张,两岸主权对立的难题就能迎刃而解。

(三)、两岸主权(包含港澳主权)统称中华主权。

“中华主权”就是“中国主权”的换一种叫法。这里的中国,不是中华民国,也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而是包含大陆地区、台湾地区和香港、澳门在内的,需要依靠炎黄血缘和中华历史、文化相连接的整个中国。

在2013年6月举行的习吴会谈上,国共两党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已经就共同维护一中框架达成共识。国民党坚持的一中是中华民国,共产党坚持的一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进党不接受一中框架。当前,由于一个中国已经被台湾社会窄化、僵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进党不接受的是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框架,并非不接受一个中华民国架构。事实上,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在近日的参选宣言中已经表明,参选的是“中华民国总统”,这说明民进党是遵守中华民国宪法,接受一个中华民国架构的。

依当下的两岸情势,不要说民进党不会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框架,即便是国民党,也不会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框架。国共两党与其一直纠结于各自表述的“老一中框架”,不如对“一中框架”作出一个令包括民进党在内的两岸各党各界人士都能接受的新定义,把“一中框架”的内涵说清楚,讲明白,来消除两岸人民关于“一个中国的内容到底是什么”的质疑。

我提出的中华主权概念,与台湾著名政治学者张亚中先生提出的一中三宪的第三宪概念(隐含第三国)、亲民党主席最早提出的大屋顶中国以及施明德、苏起等蓝绿七贤人提出的大一中概念相类似。“中华主权”和“中国主权”在大陆人看来是一样的,但在台湾人眼里就大不相同。现在很多的台湾人已经认为台湾是台湾,中国是中国,台湾就是中华民国,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奥运会台湾代表团的名称上曾闹出风波就是一例。使用“中华主权”这一新名词,有利於消除两岸因为对文字理解不同而产生的疑虑,减少两岸政治和解的外部阻力。

中华主权衍生的中华框架,也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最先提出的“大屋顶中国架构”和民进党前主席施明德等蓝绿七贤人提出的“大一中架构”相类似,可以解读为大陆版的“大屋顶中国架构”或大陆版的“大一中架构”。相对于国共两党过去经常提到的各自表述的“老一中框架”,也可称为“新一中框架”。

根据两岸宪法规定,两岸领土和主权范围基本上是重叠的,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没有超出“台湾和大陆同属一个中国”的框架,而“台湾和大陆同属一个中国”正是“新一中框架”的核心内涵。在“新一中框架”下,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可以对等尊严并存。只要民进党愿意遵守中华民国宪法,也就等同接受“新一中框架”。因此,“新一中框架”,或称“中华框架”可以成为红、蓝、绿三方都能接受的两岸最大公约数。

(四)、中华主权由两岸人民共享。

当前,台湾和大陆分别被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所统治,而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都声称对这两个地区拥有主权。如何让两岸人民和平对等地共享中华主权呢?这就涉及两岸政治关系的定位问题。

在2013年6月举行的习吴会谈上,国共两党已经就共同维护一中框架达成共识。根据两岸现行宪法规定,台湾和大陆同属一个中国,两岸领土和主权重叠。既然两岸领土和主权重叠,我提议以“一中框架,国中有国”的中华模式来定位两岸政治关系,化解两岸领导人见面时的称谓难题。所谓“一中框架,国中有国”,就是一个中华民国架构内包含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框架内包含中华民国。两岸根据各自宪法,正视并尊重现状,承认对岸是自己宪法框架内的政治特区。

以历史眼光来看,从1949年10月1日起,中国事实上处在中华民国和中国人民共和国并立的特殊时代。由于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相互不承认对岸,才造成两岸政治对话迟迟无法开启。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根据两岸宪法,两岸接受对岸为政治特区并不困难,难点在于两岸无法相互接受“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称。在这一点上,两岸可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启政治智慧。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名是道的外相”。两岸若继续以对抗排斥对岸的旧思维,去解读不断变化中的两岸政治关系,就会因一个国家之“名”而困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之“道”,两岸政治关系僵局永远也无法打破。若改以包容接纳对岸的新思维,虽然两岸都有国家之“名”,但都把对岸当成自己的政治特区,不再继续视为无法包容和接纳的国家,两岸政治关系的难题也就有了破解之道。

在俄罗斯83个联邦主体中,有的称为州,有的称为边疆区、自治州和直辖市,也有称为自治共和国, 车臣等22个自治共和国也有总统,俄罗斯总统也能和车臣共和国总统以官衔互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下辖的行政区,有的称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香港和澳门称为特别行政区,大陆承认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特区,名称就称中华民国是完全行得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中华民国总统也可以互称官衔,仅是一个称谓而已,大陆在称谓问题上给台湾面子,自己得到里子。当然,“一中框架,国中有国”的中华模式和俄罗斯联邦模式有所不同。根据九二共识,大陆也应默认,台湾把大陆视为中华民国的政治特区。

为了夯实九二共识,为两岸领导人见面创造条件,并最终早日达成中华共识。台湾可以继续坚持一个中华民国,根据中华民国宪法,大陆是中华民国的一个政治特区,在两岸和平发展的特殊历史时期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统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就是中华民国大陆特区政府,特首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大陆可以继续坚持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政治特区,在两岸和平发展的特殊历史时期由中华民国统治,中华民国政府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特区政府,特首就是中华民国总统。

两岸领导人见面,不论在两岸场合,还是在国际场合,都可以互称官衔,只是根据各自宪法把对方视为特首即可。但在国际上,两岸不能推行双重承认。在中华民国的邦交国,由中华民国代表中华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只能享受中华民国大陆特首的政治待遇。在联合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交国,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中华主权,中华民国总统只能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特首的政治待遇。从而实现两岸人民和平对等地共享中华主权。只要两岸在国际上不推行双重承认,就不会造成实质的“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

这样,不仅能够解决台湾同胞关心的国际生存空间问题,同时也扩大了大陆的国际空间。同时可以把两岸关系从“有你无我,有我无你”的对立阶段提升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阶段。

(五)、两岸的前途要由两岸人民共同决定。

这句话是两岸实现和平、也是以中华共识取代九二共识的核心。两岸的前途包括台湾的前途和大陆的前途,都要由两岸人民共同决定。

去年6月11日,国务院台办发言人范丽青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任何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须由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共同决定。当时,台湾朝野都表示反对。台湾的前途要由2300万台湾人民决定,最早是陈水扁执政时期提出的,如今成为蓝绿两大阵营的共识。大陆认为民进党“台独”,国民党“独台”或“隐性台独”,根源就在于此。

两岸实现和解,最终要考虑两岸人民的愿意,如果只考虑2300万台湾人民的愿意,而不考虑13亿大陆人民的愿意,当大陆民意和台湾民意不一致时,两岸就会产生对抗。陈水扁执政时期,美国也认为“台湾的前途要由2300万台湾人民决定”是单方面改变现状的主张。在大陆坚定主张“任何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必须由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共同决定”,和美国主张“两岸问题应由两岸人民都能接受的方式解决”的双重压力下,“台湾的前途要由2300万台湾人民决定”是根本行不通的。因此,只有确立“ 两岸的前途要由两岸人民共同决定”这一政治共识,两岸人民相互尊重,相互沟通,相互融合,相互包容,两岸才能最终消除政治对立,实现永久的和平。


五、 中华共识的现实意义?

中华主权是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组成的主权联盟,是两岸和平发展的特殊历史时期的临时架构。中华主权不同于中华联邦,联邦是由主权独立国家组成的。譬如,澳大利亚是英联邦国家,但澳大利亚拥有独立的国家主权。中华主权有点类似但也不同於国家联盟,两岸接受中华共识后,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把主权交还给两岸人民,都不再是各自声称的主权独立的国家 ,而只是中华主权框架下的两个对等的政治实体。就像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即前苏联的各加盟共和国一样,都没有独立的国家主权,只是一个政治实体。不同的是,苏联的各加盟共和国不能代表苏联,而中华主权框架下的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各自的邦(建)交国中能够代表中华主权。

中华共识是对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继承和超越。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而中华共识的内涵是一个中华民族,两个不同社会制度、互不隶属、都把主权交还给人民、只有治权的中国。台湾问题不同於香港和澳门问题,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解决是中国和殖民国家之间的主权移交,而台湾问题的解决是中国内部主权争议破解后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提出,成功化解社资两种社会制度的争议,顺利收回了香港和澳门;中华共识的提出,能够破解两岸难度最大的主权争议,也必将推动两岸早日实现和平统一。

当前,国民党的两岸政策基本沿袭两蒋时代的国家思维,有中国观但缺乏国际观,只能够解决两岸和平问题,而不能解决两岸与他国的国际关系问题;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沿袭的是李、扁时代的“两国论”思维,有国际观但缺少中国观,能够解决两岸与他国的国际关系问题,但不能解决两岸的和平问题,国、民两党的两岸政策都与大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政策没有交集。若把国民党“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识和民进党的“两岸是特殊国与国关系”的台湾共识相加起来,再与大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大陆共识相对接,就是我提议的中华共识的全部内涵。换句话说,中华共识包容国、民、共三党的两岸政策,是一个国、民、共三党都能接受的两岸和解共赢方案,也是两岸实现和平统一的必然选择。

中华共识达成的重点和难点在於两岸都要做出让步,尊重和承认对岸是自己宪法框架下的政治特区,这牵及双方两岸政策的重大调整。执政台湾的国民党做出这样的决策,在台湾肯定会背负“倾中卖台”的骂名;执政大陆的共产党做出这样的决策,在大陆也会被指责为“向早已被推翻的中华民国投降”,难度之大是可以预见的。政治议题再难破解,两岸终归还是要面对。为了两岸民众的福祉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双方都能各退一步,两岸的和平曙光就会立呈世人面前,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历史伟业。

中华共识紧紧抓住困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要矛盾,打破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各自固有的主权观念,以民为本,为两岸设置一个最大公约数。以中华共识为基础,两岸可以搭建一个将两岸重叠主权合二为一的民主的和平架构,为两岸主权对立提出破解之道,这不仅符合大陆追求两岸和平的愿望,也符合两岸“主权在民”的宪法精神,并且能够满足当前台湾社会希望维持现状的政治诉求。两岸分治后的主权对立本身就是国共内战造成的,执政两岸的国共两党理应负起民族和解的责任,率先接受中华共识,然后再引导两岸双方接受中华共识,并在中华共识的基础上,签署两岸和平协议。

两岸达成中华共识后,期望两岸四地的同胞及海外华人快速实现中华民族的大融合,逐步形成一种兼具台湾资本主义制度和大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能够实现社资两种社会制度优势互补的新型社会制度,创造出以中华为主、让全人类受益的新普世价值。社资两种社会制度都是外国人发明的,而这种新型社会制度是我们两岸中国人集体创造的。因此,中华共识在世界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也是独一无二的。


六、结语

2015年是两岸破解政治难题、开创历史新局的关键一年,衷心期盼国共两党和两岸同胞都能多一点善意,少一点对立;多一点人性,少一点政治;多一点创意,少一点僵持;多一点包容,少一点排斥,共同为探讨并早日达成两岸新共识而努力。


    进入专题: 九二共识   中华共识  

本文责编:lihongj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台湾研究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3647.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共识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