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台湾政坛的政治生态丕变,国民党身处环境十分不利。执政党能否逆转胜,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巩固与深化的一大指标。本文认为,能否突破以下五个方面的羁绊,将是国民党翻身的希望所系。
一 团结成为国民党再生的一大门槛
众所周知,此次选举,国民党迟迟推不出候选人,其根由就出在党内团结的问题上。即便是后来洪秀柱半路杀出,也没能遏制住这种势头。各方山头也当是看戏,见机行事,蠢蠢欲动。卡洪、反洪、倒洪传言更是甚嚣尘上,弄得整个国民党鸡犬不宁,相互“残杀”意味甚浓。简单来说,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来分析:
横向上看,府院党系统皆在地封王,划分势力范围。这样一来,就使得“大一统”格局时刻面临着崩解的危机。“马王心结”、“马朱心结”、“马连心结”、“朱王心结”、“王洪心结”阴云密布,久久未能散去。尽管,洪秀柱的出线在一定意义上预示着各方角力暂时告一段落,但是“谁都输不起”又怎么能保证“谁都能赢”?等待国民党的将是什么?不难预料,2016大选之后,对国民党来说,似乎又将会上演一场换血、洗牌、重组的权力斗争“宫廷剧”。
从纵向来看,中央与地方的严重脱节。换言之,中央的政策纲领未必就是代表了基层党员的心声。以前基层拼死拼活为国民党卖力卖命,现在大权在握后却又欲想将其一脚踹开。国民党中央几番“作践自己”,只会导致地方的离散、倒戈。很明显,国民党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必将因之遭到重创。在选战尚未开打就已经是人心惶惶、将走兵散。试问,国民党还能以何与民进党步步为营的强势攻击相抗衡?
二 政策成为国民党再生的一大硬伤
平心而论,马当局不是缘于“无能”挫伤了国民党的士气,而是因为政策纲领未能本土化,才导致岛内民众怨声载道。九合一选举之后,由于国民党的大溃败,全党上下统统将其归罪于马英九的施政不佳,致使大环境对国民党不利,甚至还一度认为马英九是此次败选的“罪魁祸首”。如果将原因拉回到政策层面,那么问题到底是出在哪里?本文认为主要有三个向度:其一、内外失衡。国民党执政七年有余,其着墨颇多的是尽最大努力改善两岸关系,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不过,在内政事务方面却几近“节节败退”,寸步难行。
两岸关系的缓和,即便是有利于营造台海和平氛围,但也带来了后遗症:一方面,施力不均使得本该彰显的政绩被不满情绪所掩盖,得不偿失;另一方面,两岸关系的快速进展,已让美国有些担忧,某种程度上有失信于华府的潜在危险。其二、进退失据;马当局的政策,往往是设计得太满、制定得太死,导致在处理反对声浪的时候没有回旋余地,只能再全面返工。于是,就大大地造成了政策推行的成本过高、效率太低;其三、上下失信。执政党始终端不出民众心仪的牛肉,久而久之,民众的期待在多次落空后,其信心与信任也必将随风而逝。最极端的情况是,即一概否定马英九乃至国民党在任期间对台湾所作出的贡献。分道扬镳、反目成仇恐是远远不能够用“跳船潮”来形容的。
三 人才成为国民党再生的一大关键
相较于民进党,国民党人才断层的危机已逐渐凸显,这似乎将影响到国民党的永续发展。就拿此次选举来说,在所谓“大咖们”皆是“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的情势之下,国民党寻遍各个角落,居然会找不到“强棒”出征迎战,不得不让人为国民党感到悲哀。作为一个政党,既没有培育人才的战略眼光,也没有世代交替的时代气魄。平日里只见高层大佬玩弄权术,为了私利明争暗斗。竟然置党员权益于不顾,视政党前途为无物。这样的政党,哪能有光芒,哪能有本领引导台湾继续前行?然而,我们要试问一句的是,国民党真的没有人才了吗?答案是否定。那为什么又说人才是国民党再生的一大关键?
此处的人才包含两层意思:第一是如何用好人才;第二是如何挖掘人才。当前,国民党在这两个方面皆没有做好,让人失望。第一个问题与国民党本身的政党文化有关。国民党是一个世纪之党,其保守、等级、传统的思维定势是其一大特点。保守意味着怯于创新、等级意味着论资排辈、传统意味着墨守成规。“长的不让,年少的根本上不来”始终是国民党难以脱去的标签。第二个问题与国民党的图景布局有关。国民党有没有居安思危的生存意识、有没有就地取材的战略思想、有没有百年树人的高瞻远瞩是很值得怀疑的。倘若国民党仍抱着一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投机心态,那么其被扫进历史尘埃的命运也就为时不远了。
四 战术成为国民党再生的一大软肋
随着高科技的日新月异、新技术的突飞猛进,为因应新形势下的机遇与挑战,政治选举的方式势必也需要推陈出新、更新换代。对于后生政党来说是一大优势,其灵活性大、包容性广、适应性强、见效性快刚好应和了当下的这种环境。平面媒体、通讯网路、社交平台被造就为选举的主战场,成为年轻选民(千禧一代、二代)的新宠。以往那种请桩脚、靠派系、帮站台等传统的拉票、拜票方式渐渐丧失市场,日趋枯萎。回溯去年地方选举,新工具被某些政党发挥得淋漓尽致。相对地,传统型、魅力型政党则是措手不及,惟有俯首称臣。可见,假若国民党依然以老旧、生锈的动员手段来应对新环境下的科技旋风,这无疑是飞蛾扑火、以卵击石,胜败得失不言而喻。
因此,国民党欲想重生,就必须彻底改造组织、激活新生力量。有三个观察指标:第一,国民党是否可以从制度上进行再造,这就要求其从“金字塔”式的结构向“扁平化”转变,减少中介,加强与党员、民众的直接互动和沟通;第二,国民党是否可以从方式上进行改造,这就需要其有勇气跟地方派系保持一定距离,甚至切割。运用新科技、采取新方法重新拉近与选民的距离。第三;国民党是否可以从思维上进行变革。即:是否可以扔掉架子、放低身段,摒弃过去那种财大气粗、妄自尊大的心态?实实在在、稳扎稳打地延续政治生命。
五 转型成为国民党再生的一大考验
时下,国民党已走到了是求生还是落寞的十字路口。摆在其面前的恐怕是惟有力图转型方能有继续比拼、作战的一线生机。故此,新北市长朱立伦在接任国民党主席后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诸如取消中山会报制度,将权力收归中常会;不再续聘荣誉主席;整改智库;重树党风等等,均有利于国民党朝着领航台湾的方向迈进。更重要的是,订立初选制度,并加持洪秀柱如期获得提名,使国民党一改往常,有焕然一新之势。然而,国民党未来到底要走向何方,才是其领导人值得深思的难题。
近年来,台湾社会已不同于以往,政治气候比起七年前已大有改变。这些改变体现在:民进党日渐得势,蓝绿政治版图松动;社会运动趋于活跃,国民党成为众矢之的;美国看好蔡英文,两岸关系反而成了包袱。如此一来,国民党可谓是危机四伏,士气涣散。在愈加严峻的境况下,国民党怎样扭转一浪盖过一浪的逆流,拿出应对之策,应属当务之急。或许,接下来,国民党可能会有的动作是:一、基层民心高于党派利益;二、就地人才取代空降部队;三、内政事务优于对外关系;四、“亲美、友日”胜于“和中、合中”。
值得一提的是,找回自信必有代价付出,而这个代价对国民党来说,意味着什么?首先是似乎在所难免会得罪不少利益集团;其次是既有组织结构势必会被新的气象压垮、击垮;第三是处理两岸关系的优势不在;最后,国民党不得不被民进党牵着鼻子走。这样,创党理念、蓝营基本盘、九二共识等等都有可能会荡然无存。
总而言之,短期内,国民党恐将不是民进党的对手,但只要国民党能够沉潜地进行脱胎换骨似的大蜕变,才能绝境逢生,卷土重来。长期看,民进党亦不可能战无不胜、屹立不倒,往后执政的困境依稀可见,能否平稳度过高风险期皆是未知数。
来源:澳门《九鼎》月刊2015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