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洪果:我知道我一无所知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772 次 更新时间:2015-08-08 23:42

进入专题: 辞职公开信   创业   教师  

谌洪果  

2013年12月23日,我发表了辞职公开信,告别心爱的教师事业。当时的我,为大学自由独立精神的沦丧而痛惜,为捍卫珍视的原则和尊严而宁愿付出代价。一介书生,就这么孤注一掷;煎熬数十天之后的决定,在关心和不关心的人们看来,未免还是一时负气之下的冲动。不管有多少误解,时间会证明你是怎样的人。我有美好而光明的坚守,这一点至今甚为欣慰。然而,对生存的恐惧,毕竟是我辞职后最大的现实。尽管收获了各种理解同情和道义支持,并为之感动和温暖,但当喧嚣的事件如同泡沫烟消云散,独自默默承受生存之艰的,还是只有自己和家人。

算起来,辞职已近一年零八个月。在这期间,我从北京漂到香港,然后再度回到西安。走了一圈,在四十一岁年纪,又得开始在另一个起点重新出发。有过很多的调整、沉淀、定位和选择,个中滋味,只能自己体会和承受,不必抱怨,唯有前行;得到很多好人、恩人的帮助、指点、鼓励和提携,只能把感激放在心底,也因此更加难以放弃。可是,我能做什么呢?琐碎累积的艰辛,比起一时的苦难,更容易消磨人的意志,把一个人彻底变形,尤其是对心态的扭曲。

我想过很多要做的事情。是啊,被迫辞职了,不甘心,不服气,要比以前活得更有人样,要让那些曾经阻拦你的人看看你今天混得如何好,要证明你愈挫愈勇、很优秀很有成就,等等等等。诸如此类的想法时常冒出,幸好很快就收了回去。毕竟,人生的巨变让我明白了命运时常会捉弄人,人的能力总有不可逾越的限度,所以重要的是要有自知之明。不过如果仅仅认识到这一步,我想我还不会有内在的平和,因为我还是在以某些外在的标准来衡量幸福的指数,由此而来的放下,也不过是自知无法实现抱负后的故作坦然。

所以我在想,我是不是因为生存的压迫,而背叛了自己的信念。当初在高校坚守本分,只在乎做正确之事,而不在乎别人的评判;今天想要活得更好,却忘了曾经的坚持,而计较他人的眼光。我如果过的是我原先所反对的生活,那我辞职的意义何在?这个问题像幽灵一样缠绕着我。对它的恐惧甚至超越了对生存本身的恐惧。我要解决生存问题,但更急迫的是我得继续寻找自己,认识自己。

还有更进一步的纠结。辞职一年半以来,我够沉默也够疑惑,时时反思当年各种自以为是和自以为义的骄傲。一个力图保持内外一致并以此为荣的人,也许也是一个不近人情的人,就像尼采说苏格拉底不会为雅典掉一滴眼泪一样。大概就是因为缺乏对所爱的城邦的同情理解,使苏格拉底得罪了雅典人民。同样,我们又该如何同情地理解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看到伟大背后的渺小,正义包含的忧伤,罪人隐藏的可怜?天啦,我们总想改变世界以及改变别人,却总是没有勇气想想自己该如何改变。

我当然同意社会是应当改变的,但实在不能以唯我独尊的姿态和居高临下的方式。发生在今天中国的许多冲突,既是利益和立场的冲突,也是观念及偏见的对峙。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位置局限和精神牢笼中,也生活在害怕被颠覆的恐惧及想要被尊重的傲慢里。活在被安排的某种坐标系中是不错的,问题在于我们失去了理解、倾听、对话和分享的能力,也失去了平常、平等、悲悯和谦卑的心态。和谐的第一课,应该是学会如何与自己、他人及世界相处。

遗憾的是,基本共识的撕裂和毫无掩饰的攻讦,日渐成为当下各种政治或社会事件的常态。人们不再像那位古希腊的哲人一样,提着灯笼寻找失落的人,而是在终日的惴惴不安中,不断寻找新的敌人。我想说,这不是一个号称文明的大国所应有的形象,也不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所想要过的生活。我还想说,这个民族有无处不在的关爱、温情和美善,这个国度也曾经呈现海纳百川的气度与自信。所以,我们完全能够做到在尊重个体利益和选择的基础上,促进共同体的繁荣与荣耀。

能够做到,所以要做;相信某些长久的东西可以超越政治的壁垒、人性的高墙,所以才会更加务实地去努力,去尝试。经历命运浮沉的我,愿意继续实践美丽的自由,参与到这种可能性的创造中来。我想通过一个文化空间的创意和经营,安置我的生存,也植根我的梦想。面对未来,我仍然会有很多焦虑和惶恐,但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我们也要快乐阳光地活下去,精神丰盈地活下去。我想呈现和传达这样的生命样态。结果如何,我不得而知。我期待成功,但不会把它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重要的是我在做,并且在做的过程中探索自己。有些答案我们也许一辈子也找不到,但我们走过的行迹,却可以看得越来越清晰。是你所经历的事件,你为这些事件赋予的意义,你对世界的回应,以及你对自我的交代,构成了你这个人。

伟大的文化社群,正是由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的这些具体个人共同塑造出来的。文化并非高不可攀的东西,也不仅仅是某种格调和品位,她就体现在平常人生活的各种细节当中,是每个人有权利追寻的基本需求。当越来越多的人的梦想可以得到尊重,可以有实现的机会,我们的文化土壤就会越来越肥沃,文化的软实力就会越来越有温度和力量。文化应当是活力四射的、多样包容的,并且是相互激荡的,所以要靠每个人自下而上的参与来丰富其中的色彩。我愿意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中,我所能做的,就是依托西安这座文化底蕴深厚的伟大城市,提供一个小小的平台,通过各种艺术文化活动,激活人们的文化消费,提升市民到人文品味,奉献独特的文化思考,扎实而理性地从事文化建设,不断提供有价值的文化产品,最终形成有爱有智有趣的文化社群。总之,通过自己的踏实努力,为文化增添一缕色彩。

“知无知”的名称来自苏格拉底对智慧的拷问,即所谓的“无知之知”:人们知道得越多,就越应明白自己的无知,从而才会更加谦卑地寻找真知。不仅要有自知之明,而且要把认识无知作为智慧,明白是那些永恒的东西,在支撑着人类有限的知识和生存。智慧因而是一种观照,映出人类的破败堕落,也指出人类修复完善并迈向更高文明的可能。公司的英文缩写为igwise, 既是指无知之知(ignorantwisdom),又是指点燃智慧(ignite wisdom)。你们不知道我对苏格拉底有多么热爱,他一直是我的精神路灯。在苏格拉底那里,认识自我的过程就是不断拷问以哪种方式活着更好更有意义的过程。这是每个人都应有的卑微而高贵的文化使命。我愿追寻着他,做文化的助产士,也借机弥补自己曾经如此匮乏的文化生活,并且,在有限的努力中享受解放自己的快乐。

这是我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又一次抉择。我何德何能,却能如此幸运,受到太多眷顾。不能辜负,那就继续征途。因为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无知,使我得以迎接一个又一个的惊奇。即使苦难,也是上苍赐给的特殊礼物,使我能从背后的意义中受益。诚挚欢迎朋友们多多关注和支持我和我的伙伴们的“知无知”小小空间,加入到我们的卑微事业中来,和我们一道成长,以向下扎根的行动,丰富这国这民的文化和文明。

请记住我们:知无知。


知无知创始人:谌洪果 敬呈

2015年8月8日



    进入专题: 辞职公开信   创业   教师  

本文责编:lihongj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法学 > 法学演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1145.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微信公号“知无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