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祥京:为什么恶人也会变好?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760 次 更新时间:2015-05-27 03:03

进入专题: 恶人   恻隐之心  

谢祥京  

原题:人性中的善与恶

春蚕未死丝已尽,孙儿顾盼蛹成蛾。

我家小孙和班上同学一样,今年养起了春蚕,兴致勃勃,颇有“考究”,作文命题也叫“蚕宝宝的一生”,不由得让我忆起孩提时代养蚕的经历让我与动物结下了不解之缘。

先说小孙,当他第一次见到蚕蛾从茧中爬出时感到害怕甚至恶心,他问我,爷爷,这蛾子怎么这么丑?你看花园里的蝴蝶多漂亮!

我对他讲,人也有美丑之别呵,只要心地善良就好,你们不是读过唐诗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句中的春蚕,它却是动物界中的“雷锋”呵,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人都很难做到,它却做到了,而且世世代代为人类服务。绫罗绸缎都是蚕儿们不停歇地工作,倾其精华吐出的缕缕真丝加工制成。

小孙听我讲完就说应该把蛾子放生,他母亲嫌这么多蛾子在家里也不卫生,我刚要把养蚕的大纸箱搬出去又被小孙制止。他说外面下着雨,今天不能放生,都会牺牲的。你看,这就是人性之善,我顿感欣慰。当即表扬小孙心地善良,他朝着我憨笑一下就去打游戏了。

我是学农的,对养桑蚕至少比一般人熟悉。家蚕是一种完全变态的昆虫。所谓完全变态是因为它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和功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一只雌蛾可产400到500粒卵,刚产下的卵为淡黄色,大约一周后会变成黑褐色,孵出蚕后的空卵壳会再次变成淡黄色或白色。

蚕开始吃桑叶后称为一龄蚕,经过一次蜕皮和蜕皮期间不食不动的“眠”后,生长为二龄蚕。如此经过4眠后,生长为5龄蚕。发育到5龄末的时候,蚕就逐渐停止吃桑叶。身体收缩并呈透明状。这时被养蚕人称为“熟蚕”。熟蚕头胸部昂起,8字状摆动,寻找地方吐丝结茧。结茧完毕后,蚕就在茧内蜕皮化蛹。当成虫体制改造完成后,就蜕去蛹皮,羽化成蚕蛾,吐液破茧而出。

蚕蛾的形状像蝴蝶,全身披着白色鳞毛。但是由于两对翅膀较小,已失去了飞翔的能力。蚕蛾具有发达的生殖器官,不从外界取食,交配产卵后,经一周时间自然死亡。就在这短短的40到60天的时间里家蚕完成了一个世代。就在这不断的变态过程中,家蚕延续着自己生命的轮回。

蚕宝宝从开始吐丝到结完茧,大约需要三天的时间。蚕在茧里一共呆了15天才化成了蛾。

在茧里蚕要蜕两次皮,蚕化蛹之前蜕一次,蛹化成蛾之后再蜕一次。茧壳外咖啡色的是蛾分泌的碱性液体,这种咖啡色的碱性液体会腐蚀茧,蛾在被腐蚀茧上就用头使劲顶个洞,然后从茧壳里飞出来。刚从茧里飞出来的蛾全身湿漉漉的,一边行走,一边鼓翅,翅膀会像吹气球一样慢慢膨胀并展开,这个过程叫羽化。羽化后的蛾不再吃东西,翅膀变硬后就会交尾。雄蛾的性功能超强,强的本事在于不吃不喝可以连续作战,为了后代甘愿自我牺牲。

中国是养蚕织帛的发源地,我们的祖先就是从蚕的变态中,发现了能从蚕茧中抽出蚕丝并将之纺织成绸。咱们今天对外的新国策“一带一路”的“路”就是特指的丝绸之路。

小小蚕虫,贡献之巨,世人皆知。

但另一个问题是,尽管雄蛾交配的性能力超强,但与人类的生殖、性功能的强弱却是两码子事,吃什么补什么的歪医神论祸害了国人千年,然而人性之恶却会借题发挥。早在九十年代,邪门的东北“专家”与投机商人一拍即合,用蚕蛹制成壮阳保健酒,曰:“延生护宝液”。他们选中辽宁特有的一种叫雄山蛾的蛹做药引子,再用上千万,上亿的广告忽悠国人,广告布满全国城乡,连厕所墙面也不放过,好像中国男人都患有肾亏、阳萎,渴望解放一样,高潮迭起,东方红越唱越起劲,好像蚕蛹酒就是男人们的大救星。

话说回来,这东北人做事儿,就是有一股狠劲儿,他们是真舍得投,1991年,投的广告费是120万,挣了400万;第二年投1000万,挣了6000万;到1993年,光广告费他投了1个亿。这钱不白花,挣了 2个亿,真正是高投入高产出了。受伤的总是消费者。

人性之恶,不胜枚举。

我看过的一篇文章叫《残忍教育》,说到原来野夫当年是坐过牢的,说到他在坐牢的时候他母亲来信给他说,他的女儿,就是野夫的女儿,当时不到6岁还不认识生父,为什么呢?因为他坐牢这么多年,这女儿那个时候就在外头。母亲写信给野夫说,你女儿性格变得有点怪类,比如说她会用一壶开水慢慢倒进小鱼缸,看着那些鱼绝望挣扎无路可逃最后被烫死。母亲对此充满忧虑,那么老人在这个纯粹的孩提游戏事件里面看见了残忍。然后他就在想为什么我的女儿会这样子呢,是不是因为她年幼,是不是因为她没有爸爸,没有获得文明社会某些宗教式的护身教育呢,这个东西是怎么来的呢,然后他就联想到他自己小时候。

他说他四岁的时候就开始经历文革,他说当时孩子们也没什么游戏,于是他们去田野里头抓癞蛤蟆,抓癞蛤蟆怎么办呢?就在泥巴先糊一个小窑,用泥巴堆起来窑一样的一个泥堆,里面铺一层生石灰,然后把癞蛤蟆关进去用稀泥把它封上,然后你知道干嘛吗?在上头留个小洞,把冷水灌进去。生石灰遇到水就会发散产生极高的温度,在蒸汽泥泞中一阵呱呱的受刑惨号由强变弱,气散声绝,扒开这个泥窑,看见癞蛤蟆的丑恶皮肤完全剥离,露出出生婴儿般的晶莹酮体,在死亡中显出一种纯净的美丽,好可怕的文字。

然后他说,这个曾经真实的场景,因为他的起点令人不寒而栗,在往后的平淡生活中被复制成了经久轮回的梦萦,我力图去寻找我对残忍竟能熟视无睹的源头,我们从何时开始把恶行和暴力视为情有可原且法无可惩的正常生活呢。

人之初性本恶,为什么恶人也会变好呢?在法制国家,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可以从制度上去抑制恶,从高尚的角度去发杨善。我倒认为人之初有恶有善,恻隐之心,应该人人皆有。把人回归自然,就是一种普通动物,“舔犊之情”是母爱,“虎毒不食子”是恶中之善。野夫后来的写作,似乎是良心的发现。大爱不迟,浪子回头金不换。

我在想人类的爱不应该仅仅是自己,人类是大自然的一分子,如果你心地歹毒,自然会有人收拾你。人类若歹毒,来无踪去无影的病毒会将人类灭绝。还不到一个世纪,各种致命病毒纷纷袭来,病毒的种类有几千种,其中能用药物对付的只有极少一部分。许多病毒,如流感病毒,如果不能及时注射疫苗而被其感染,那么任何药物都无济于事。病人只能依靠只身的抵抗力和病毒的侵袭作为斗争。危害性较小的病毒只是让人生病,但若其中的一些“杀手”却也足以让最强健的人丧命。最近,世卫组织召开会议宣称埃博拉疫情严重程度被低估,大有漫延之势。

中国人的有考文明史从三千多年一一展开,哲学、宗教、艺术历历在目。在社会的进展中,既有野蛮残酷的战争,亦有太平盛世的和谐。

就道德而论:

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区别在什么地方,孔子是性善论还是性恶论或者说是自然?

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几句话基本上说明了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论,但是顺序不对。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句话是孔子说的;性善是孟子说的,性恶是荀子说的。孔子只是说人性天生是相近的、差不多的,只是由于后天的熏陶、教习,差距才越来越大。但是,孟子这里认为是天生性善,荀子认为是性恶,只能说各执一词了;孟子说的性善论,指的是人的同情心、怜悯心,也就是孟子说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辞让之心,将人性的这一点放大,就是孟子所说的性善了。因此,每个人都有成为圣人的潜质。荀子不这么认为,他认为人性应当分成性伪两部分,性是人与生俱来的,伪是人通过后天的学习得到的。“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然后成圣人之名,一天下之功于是就也。”,所以应当通过后天的积累学习来改变,达到圣人;荀子和孟子都是儒家的战国时代的继承人,孟子的性善说,就是说一个人天生是善良的,我个人认为这和他提出的“仁政”有很大的关系,荀子的性恶论。就是说一个人天生就是邪恶的,和西方的苏格拉底是大体持相同观点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人一开始是邪恶的,无知的,需要靠知识去改变,学理论知识才能成为有道德的人,西方的性恶论,认为人生来就是追逐利益、权利,并为此不择手段的,这个与荀子所说的性恶也有相同之处,荀子所说的性恶也是说人人都有“动物”属性、这种“属性”不加以约束的话,就会对他人、对社会造成危害;究人性论而言,西方是有一个发展历程和体系的,这个体系的形成不是靠教育而是靠民主与法制,唯法制才是道德的底线,但这个“法”一定不能是少数人关门制定的恶法而是大众参与制定的一种游戏规则。人人守规则是国家教育的基本,抑恶才能扬善。

但愿好人一生平安。

    进入专题: 恶人   恻隐之心  

本文责编:chenhaoche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笔会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8360.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共识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