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礼伟:抗战烽火回望,蒋公入土为安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150 次 更新时间:2005-09-11 22:41

进入专题: 抗日战争  

庄礼伟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对此台海两岸都做出了各自的反应。

大陆方面,格外隆重其事,特别可圈可点的,是在乡野陋巷寻访到许多默默无闻、身世坎坷的抗战老兵,通过这些身世坎坷的老兵,逐渐接触到中国抗战的信史的脉络。台湾方面,泛蓝阵营也举行了各种纪念活动。

在台湾,与抗战历史有关的人士渐渐凋零,而曾经领导国民政府抗战的蒋介石,也成为一个渐渐远去的名字。不过,计划在今年9月份举行的两蒋移灵入土仪式,使“蒋介石”重新成为一个热门人物。

在中国现代史上为国家统一和抵御外侮做出了贡献的蒋介石,和为台湾经济建设与政治转型做出了贡献的蒋经国,在身后一直未入土下葬。今年是蒋介石逝世30周年,据国内媒体转引台湾媒体的报道,在蒋家家属的要求下,台湾当局出于其自身利益的谋算,依照“国葬法”,计划在下月举行隆重的两蒋“移灵奉安典礼”。

蒋经国对于台湾的贡献,在岛内被广泛认同和尊崇,而蒋介石作为一位曾经的民族主义领袖也逐渐被两岸史学界认同。关于他在1937年之前基于国势积弱而隐忍不发但积极备战的做法,史学界也逐渐有了一定程度的认知。这种先稳定内部、做足准备再与日寇决战一场的想法,在政治上可能不太正确,不太得民心,但从抗战近乎绝望的艰苦,似乎又能看到这种机械的“专业想法”似乎有一点道理。不过,日本人似乎看穿了蒋介石的“阴谋”,可不想“养虎贻患”,急切地趁中国内部不稳、军队战力薄弱来扩大侵华战果,于是乎,“七七事变”适时地爆发了。于是乎,蒋介石那套天真的、机械的想法也就派不上用场了,用一句俗话,叫做“历史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既然日本要速亡中国的野心已经充分暴露,中日大战箭在弦上,蒋介石不再忍了,派出他的嫡系的、宝贝的精锐部队,于1937年8月13日,主动向盘踞在上海租界和黄浦江上的日军发起进攻。在这场惨烈的陆海空大战中,英勇的国军谢晋元部队,成为了全中国人民共御强敌的楷模。

在此后的抗战进程中,蒋介石屡屡出现在极其危险的作战前线,包括来到境外的缅甸战场,谋划战策,激励将士,起到了一位战时领袖的应有作用。他发出的“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以及“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等等号召,把全国各地方、各党派的抗日力量,凝聚到了一起。

固然,出于党派利益、私己利益的考虑,蒋介石也有过消极抗战的表现,不过他始终大节不屈,坚持到了抗战的最后胜利,并且在外交舞台上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包括获得了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并在《开罗宣言》中获得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收复包括东北、台湾在内的失地的支持。应当说,这不是蒋介石一己之功,当时参与抗日的各党派、国民政府、全国人民以及国际友邦、友人,特别是那些为抗战献出了宝贵生命以及在战火中出生入死的军队将士和人民武装,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而蒋介石尽管领导抗战有功,但我们也须看到他专断、揽权的个性以及他所代表的制度,不仅导致了后来他在大陆的失败,也导致了他在台湾的声望不及他的儿子蒋经国,乃至埋下了民进党势力兴起、国民党因贪权腐败而丢失政权的伏笔。

在不久之后,蒋介石先生将在台湾入土为安。逝者已矣,后来人当以史为鉴,敬畏历史的审判、敬畏人民,方能使中国自近代以来的文明进步之路得以延续。日前听到台湾的马英九先生要将巍峨堂皇的国民党中央党部大楼卖掉并将中央党工限制在百人之内——党的强大,不在于其中央机构的庞大,而在于其理念的开明、对民众的敬畏、对民众的服务精神。这位国民党新领袖的革新图存精神,也许会让两蒋在九泉之下颔首。(看世界)

    进入专题: 抗日战争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时评与杂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671.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