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的目光从北京转向了位于西南边陲的云南。
据媒体报道,3月13日下午4时30分许,缅军空军第四次突入中国境内,第三次对中国境内投弹,造成4名中国平民死亡,包括一对年轻父子,另还有9人受伤。
新闻甫一曝出,立刻激烈的冲荡着网络舆论场,相之的情绪通过网络舆论的力量井喷状迸发出来。这次的民间情绪如此强盛,不仅仅是因为缅甸军方的行为实在过于可憎,另一方面恰巧事件发生于两会期间,在这样的时机,无形中会激引民众潜匿的非理性情绪。
一如既往,这次的舆论场仍旧主要集中在网络空间上,现在的网络舆论态势呈现着多元化的特征,“五毛党”也好、“键盘侠”也好、“阴谋论”也好,在网络上每个人都有表达合理评议的权利,这本身就是网络舆论所呈现的特点,我们大可不必对不同的观点大加挞伐。令人欣慰的是,在以往敏感的外交事件上,总会有一部分民众借对现实的不满来批驳政府的外交措施,即对社会问题的突出继而否定国家的外交,而我注意到,此次舆论基本上没有出现这样的言论逻辑,回归就事论事,单纯着眼于外交方面,这从侧面表现了我们民众对当下社会各方面的认可,但不管如何,回归于此次新闻事件上,沿袭以往的“惯性”,难免会有着责怨政府的声音,在一定的范围内,政府应容纳民众一时非理性的言论。
我们知晓,在外交事件的处理上官方有着全面的谋筹。从某种程度上说,国家领导者的目光看得比民众长远,思考全面,决策审慎;民众自有着自己的看法,但限于民众的专业知识,信息了解度等,其对外交举措作出的期待往往是情绪性的。我们国家在百年来经历了一段软弱屈辱的时期,现在随着民族的复兴、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国际地位的提高,民众有着急于证明自我的“大国情结”,甚至民族主义情绪的畸形膨胀,自然也无法容忍他国对我国的扰犯,尤其是对于缅甸这样“不入流”的国家竟然也敢多次公然侵扰我国,自然是令人愤怒,在情感上无法接受的,但事实是我国仍旧处于伟大的复兴阶段,且国家之间的博弈决不仅仅是民众所看到的表面等那么简单,所以,政府的相关决策一定会十分审慎,政府不能够像民众言论那样“率性“而为,而民众难免会对政府有所怨言,政府在相关外交决策上会与民众的期望有着一定程度的分野,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政府是国家利益的承负者,而不是简单的“民意”的践行者,在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政府的外交决策也常常受到国民的责怪甚至谩骂,随着时间的流逝,民众早晚会认识到国家决策的高瞻远瞩。对民众一时的对政府的不满甚至责怨,政府应展现包容性的姿态,予以理解宽容理解并给予正确的舆论引导。我们同时需要看到,民众对外交上的非理性舆论不同于其他社会内部事件的非理性舆论,外交方面民众和政府有着共同的基点,即对国家利益的维护,当然,这个非理性言论一定是要合理的,借机反党反国的言论绝对是不合理的,不能够容忍的。
文末,向遇难的无辜同胞表示沉重哀悼,期待着政府作出智慧的外交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