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达:关于“维特根斯坦”,我们是否可以谈点别的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608 次 更新时间:2015-03-15 01:31

进入专题: 维特根斯坦  

李三达  

一提到维特根斯坦,我们作为普通读者所能联想到的必然是那位相貌英俊、表情严肃、举止怪异的二十世纪哲学大师,如果你碰巧是位哲学爱好者,一定会明白没有维特根斯坦的分析哲学就好像没有了莫奈的印象派,“维特根斯坦”毫无疑问就是一个绝对的哲学能指。然而,就如同电影《巴别塔》所展现的一样:生活是一张网,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个结,你是自己这出戏的主角,但你生活中的配角也会在各自的生活里担纲主演。维特根斯坦,不只是哲学家路德维希一个人的名号,它同时也是维也纳一个显赫家族的名号,关于这个家族,除了哲学,我们或许还可以谈点别的。   

也许在蒙克的著名传记《维特根斯坦:天才之为责任》中,这个家族的成员们跑起了龙套,但是,他们也都有着注定不平凡的人生。他们之所以注定拥有不平凡的人生,多半源自卡尔·维特根斯坦,那位哲学家的父亲。他为子孙创建了一个巨大的工业帝国,包括为数众多的钢铁公司、轧钢厂,以及遍布全国的煤矿、金属矿,除此之外,“他至少在三个大型银行和一个军火公司的董事会中占有席位”。他的表兄卡尔·门戈曾说,一战前,卡尔的财富“被估算为两亿克朗—二战后,这些钱至少和同额的美元等值”。不过,正如《维特根斯坦之家》的作者所说,“这些数字也没什么意义,不如就说他富可敌国”。但这些历史都已经湮没无闻。   

也许,维特根斯坦之所以没能被当作财富符号流传于世,除了被那位哲学家的耀眼光芒掩盖之外,主要原因在于卡尔缺乏商业头脑的败家子嗣们未能守住这庞大的家产。正如此书英文版书名“A Family at War”所暗示的那样,这个流淌着犹太血液的家族在震荡整个欧洲的两次战争的洗礼之后,泼天的财富已经烟消云散。政府为了还债,把印钞机开足了马力,奥地利克朗随之贬值16倍。到了1922年,纸币已经一文不值,“而消费品价格比战前水平高出了14000倍”。更不用说等到二战,虽然早几代人就开始信奉天主教,但受到犹太血缘的牵连,维特根斯坦家族的成员们,为了在纳粹血流成河的虎口中活下来,将存于瑞士的最后一笔巨额财产提前解冻并将其中大部分都无偿捐给了希特勒—这位路德维希在林茨郊区读书时的同学,而他们家捐出的黄金“比德国人在一年后攫获的捷克国家黄金储备的十分之一还要多”。   

当然了,用一串让人咋舌的财产数字或黄灿灿的金子来计算维特根斯坦家族的财富简直可以说是粗鄙和庸俗的,我都仿佛听见了他们嗤之以鼻的冷笑。因为,随便哪一个上流社会家族中都拥有价值难以计量的艺术品收藏,更何况维特根斯坦家族中有着那样一群对艺术极端痴迷的人。读过蒙克所作传记的人都知道,监狱中的路德维希曾在跟一个画家聊天时提到:艺术大师克里姆特为他的姐姐(当时即将结婚的格雷特)创作了一幅肖像画,但读完《维特根斯坦之家》后你会知道,后者居然因为不满意于对她嘴唇的处理而将这大师之作束之高阁。更不消说,大量的乐谱手稿被收藏于维特根斯坦家族在维也纳的三处宅邸中。这些都被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称之为“文化资本”,是我们这些着眼于“经济资本”的鄙俗经济人(Homo Economicus)所难以计量的隐性财富。卡尔及妻子都是狂热的音乐爱好者,他们会在私家音乐厅的阴暗处一起弹奏最爱的巴赫、贝多芬或勃拉姆斯,也会经常在这个音乐厅中举办家庭音乐会,座上宾客包括一连串教科书上的名字:勃拉姆斯、理查德·施特劳斯、勋伯格和古斯塔夫·马勒。这样的华丽阵容绝不是暴发户数着金币就能堆砌出来的。对音乐的崇敬几乎是维特根斯坦家族的隐性基因,卡尔的表兄是著名的小提琴家约阿希姆、作曲家门德尔松的学生,而路德维希的亲哥哥保罗则是一名享誉世界的左臂钢琴家。   

保罗可以说是另一位有资格成为传记主角的“维特根斯坦”。他在一战中失去了自己的右手,靠着惊人的毅力学会独自穿衣、切肉、削苹果、游泳、骑马,办到这一切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已经令人敬佩,但他仍然不满足于仅仅是生存下来,他开始拼命练习左手演奏钢琴的技巧,并且邀请家族共同的好友,盲人作曲家拉伯(曾是勋伯格的老师)为其创作左手演奏曲目。正如保罗自己所说:“如果我不能从一条线路到达峰顶,我就会撤下来,从另一侧重新开始。”凭借着这种坚韧不拔的毅力,他终于在大师云集的维也纳拥有了立足之地。当然,他的成功原因并非三言两语所能说清。正如亚历山大·沃所揭示的那样,听众不是出于欣赏音乐才慷慨解囊,“而是为了一睹奇观,就好像他是什么兜售叫卖的魔术师或游乐场的展品。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路德维希根本不忍参加哥哥的公开音乐会。”另外,巨额的家族财富也为保罗的成名助力不少,动则几千美金的酬劳打动了许多作曲家为之创作左手演奏的曲目,这其中甚至包括赫赫有名的理查德·施特劳斯和拉威尔。当然了,美金作为酬劳相比于他感谢拉伯的礼物则显得不值一哂,那份礼物据说是贝多芬的一缕头发。   

造物主一定是一位优秀的剧本作者,所以福楼拜才会叫我们去细节中寻找上帝。在很早的时候,他就为整个家族埋下了暗示衰败的伏笔。路德维希的两个哥哥鲁道夫和汉斯都死于自杀,这说明这个家族本身有问题。鲁道夫曾向一个慈善组织坦言自己有着同性恋的“变态倾向”,最终不堪舆论压力而吞服了氰化钾。据说也是公认同性恋的汉斯,拥有一颗惊人的数学头脑,还被马勒的老师、维也纳音乐学院的教授爱泼斯坦称为音乐天才,不过其宿命则是离家出走和殒命他乡。所幸的是,一直徘徊于自杀边缘的路德维希,找到了毕生的志业所在,也所幸他的导师罗素、摩尔选择忍受他的狂躁和神经质,这才为维特根斯坦家族保留了唯一一颗最终闪耀的星。于是,写来写去才发现,关于维特根斯坦,也许终究只能讨论哲学。

    进入专题: 维特根斯坦  

本文责编:chenhaoche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哲学学人与经典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5058.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北京日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