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斌:中国式通缩可解决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92 次 更新时间:2015-03-11 00:20

进入专题: 通货紧缩   降准降息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朱海斌  

百日之内,央行连续降息。这引发了市场对于中国经济陷入通缩的担忧。事实上在近几年的世界经济版图中,“通缩”并不是一个新鲜词。为了达到2%的通胀率目标,日本政府已经苦苦努力了3年,但“安倍经济学”收效甚微。而欧元区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近期欧央行行长德拉吉已经宣布实施量化宽松购债行动。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通缩同步于世界经济周期变化?与欧洲和日本相比,中国又有哪些方法应对通缩?为此,《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了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在他看来,无论是在通缩原因还是解决方法方面,中国与欧洲和日本都有很大的区别,“中国解决通缩的风险有其政策空间。”朱海斌说。

产能过剩VS内需不足

尽管从表面上看,中国和欧洲经济都陷入了短期经济增长乏力的困境。但朱海斌认为造成两者的原因并不相同。

在朱海斌看来,中国经济目前的问题是产能过剩,而欧洲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则是需求不足。“在中国,需求放缓但并没有大幅下跌,内需不足是相对于供给而言。”朱海斌进一步解释。

衡量生产领域价格变动的PPI指数或许能更好地说明这一问题。统计显示,今年1月份我国PPI指数同比下降4.3%,这是PPI连续第35个月为负值。这意味着近3年来,消费者一直在消耗之前过剩的产能。

而欧洲的情况并不一样。朱海斌告诉记者,欧洲经济长期背负受沉重的债务,这抑制了当地的需求。此外,今年下半年以来,全球油价出现暴跌。而欧洲大部分国家依赖能源进口,这部分“输入性通缩”进一步削弱了欧洲的通胀预期。输入型通缩对中国CPI影响相对较小,最近CPI下行很大是因为食品价格的原因。

造成通缩的原因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一样。在朱海斌看来,无论是欧洲还是日本,其政府能选择的工具已经不多了。“在财政政策方面,日本政府债务占GDP比重高达247%,而欧元区国家普遍在90%-100%左右。依靠政府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空间并不大。”朱海斌说。

而在货币政策方面,朱海斌认为传统的货币政策在欧美已经用尽。“欧元区都已经实施负利率了,还能怎么办?”为此,日本和欧元区央行不得不采取一些非常规的做法,比如QE或是QQE,为实体经济注入流动性。

而中国政府可供选择的工具还很多。朱海斌介绍说,目前我国政府债务占GDP比重只有60%左右,无论是在政府投资还是减税方面,中国都拥有较大的空间。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也有助于走出通缩风险。

货币会越来越宽松

2月28日晚,央行再次降息25个基点。此次降息后,中国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均已接近十年来的最低水平。

对此,朱海斌告诉记者自己并不意外,“2月初,统计局公布了CPI及PPI数据,两个数据的下滑速度都超出预期。当时我们就预计央行会在2月底、3月初进行降息。”

那么,央行在短短三个月内连续两次降息,这是否意味着我国的货币政策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向?对此,朱海斌认为目前央行的行动只是货币政策的正常反应,谈论货币政策是否宽松还为时尚早。

谈及未来,朱海斌认为货币政策也不会过于宽松。他告诉记者,2015年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0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少5394亿元。而在上一轮中国经济探底期间,我国政府推出了“4万亿”的刺激政策。以往宽松货币政策的主要标志是信贷增速大幅上升。“从这个角度而言,我国今年的货币政策仍然中性。”朱海斌说。

那么在未来的一年中,央行何时还会再次开启降准或是降息的通道?对此,朱海斌也给出了自己的判断。他告诉记者,央行很可能在未来2-3个月内,再次降准50个基点。至于央行是否还会降息,这取决于未来二季度的经济数据。

“如果到时候经济数据出现好转,那么央行不会降息;否则的话,我们预计央行在年内还有一次降息。”朱海斌说。

经济明年好转?

事实上从2012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长一直在放缓。据统计,2014年GDP增速为7.4%。与此同时,中国政府秉持着“调结构”的经济治理思路,似乎并无意出台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那么,在此背景之下,中国经济的增长底线是多少?今年GDP增速又会保持在多少区间之内?

对此,朱海斌认为今年中国经济增长还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我们预计GDP增速在7.2%左右。”朱海斌告诉记者。

这无疑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需要经历的阵痛。朱海斌说,我们需要对此有心理准备,“改革不会立刻释放红利,但改革有利于中长期的经济可持续增长”。

朱海斌特意指出,1994年实行各项经济改革之后,中国经济也经历过一段下行的时期。但借助加入WTO的契机以及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中国经济得以复苏,并迎来了高达两位数的增长。在他看来,目前中国经济还需要承受1-2年的短期压力,等待改革红利的释放以及新的增长点出现。“我们预计,2016年中国经济有可能出现好转。”朱海斌说。

    进入专题: 通货紧缩   降准降息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本文责编:郑雷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492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