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个体生命在历史演进、时代变迁和观念更新中,如何安身立命,以探索人的生命存在与超越如何更富有意义为旨归的生命美学迅速崛起。它肇始于当时在郑州大学工作(后转入南京大学)的潘知常发表在1985年第1期《美与当代人》(即后来的《美与时代》)上的《美学何处去》的美学札记,“真正的美学一定是光明正大的人的美学,生命的美学。”1991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又推出了他的《生命美学》。迄今为止,收录于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的生命美学主题论文近计700篇,潘知常、封孝伦、范藻、黎启全、陈伯海、朱良志、姚全兴、雷体沛、周殿富、陈德礼、王晓华、王庆杰、刘伟、王凯、文洁华、叶澜、熊芳芳等教授、专家撰写的生命美学主题专著也近40本,其中潘知常就有十余部,以及很多硕士、博士将生命美学的研究作为学位论文的撰写选题。中国当代生命美学的研究,俨然成了继实践派美学之后又一重要的美学流派。
“生命”应该也必须成为生命美学最重的关键词。《易传》谓“天地之大德曰生”,生命有着包容万类的博爱精神、融合天地的自然本性、与时俱进的创造力量。为此,学者们先为审美活动定性,再为美学定位,最后为生命美学定义。潘知常在《生命美学》和《生命美学论稿》里是这样论述的:审美活动绝不是一种对美的把握方式,而是一种充分自由的生命活动,一种人类最高的生命存在的方法。“美学是生命的最高阐释,即关于人类生命的存在及其超越如何可能的冥思。”因此,“生命美学要追问的是审美活动与人类存在方式的关系,即生命的存在与超越如何可能这一根本问题。”封孝伦教授在《人类生命系统中的美学》著作里提出了著名的生物、精神、社会的“三重生命说”范藻教授在《叩问意义之门:生命美学论纲》一书里,从困惑生命的“悲本体”入手,论证了生命美学的核心是“生命美”,逐次阐述了生命美的要素、价值、内涵、特征、表现等,最后揭示了生命美化的意义,建构起了“过程论”生命美学。其次还有黎启全的《美是自由生命的表现》,杨蔼琪的《美是生命力》,雷体沛的《存在与超越——生命美学导论》,周殿富的《生命美学的诉说》、陈伯海的《生命体验与审美超越》,以及文百川选编的《美学、人学研究与探索》,共收录了19篇有关生命美学的论文,学者们还致力于历史的生命美学研究,先后出版了朱良志的《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陈德礼的《人生境界与生命美学:中国古代审美心理论纲》,王晓华的《西方生命美学的局限研究》,王庆杰的《宿孽总因情 :红楼梦生命美学引论》,刘伟的《生命美学视域下的唐代文学精神》,王凯的《道与道术:庄子的生命美学》。同时,在生命美学的应用研究方面,有姚全兴的《生命美育》,杨建葆的《阅读生命》,萧湛的《生命•心灵•艺境:宗白华生命美学之体系》,文洁华的《美学与性别冲突》,叶澜的《生活美学:生命•实践教育学审美之维》,蒋继华的《媚,感性生命的欲望表达》,封孝伦、袁鼎生的《生命美学与生态美学的对话》,熊芳芳的《语文:生命的 文学的 美学的》等。
和中国20世纪以来的任何一个美学学派相比,这个学派有着研究内容的完整性,它涉及到一个成型学派所必须的基本原理研究、历史阐释研究、实践运用研究的“三要素”;它还有着参与学者的广泛性,从大学教授到中小学老师、从专门学者到在校学生、从理论专家到艺术行家,大家齐聚生命美学的旗帜下,可见生命美学有着十分旺盛的生命活力;生命美学还紧紧扣住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围绕社会变革的阵痛和文化转型的冲突而产生的生命困惑,及时地予以理论的干预、学术的启发和思想的引导。
为此,生命美学引起了学术界的及时关注。先后有国内一流的美学家,如闫国忠、周来祥、劳承万,以及一大批中青年美学家或在中国美学历史总结的专著里,或在美学最新发展动态的文章中,从现代美学一百年历史的角度,与实践派美学的比较中,充分肯定了生命美学及其学派的地位和意义。如劳承万在1994年第5期《社会科学家》上撰文指出生命美学是“中国当代美学启航的讯号”。学者罗苏溟1991年在《上海师范大学学报》上撰文指出:“生命学派”是我国美学界新掘起的学派,是真正的“第五派”。北京大学阎国忠教授1996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走出古典:中国当代美学论争述评》,他认为:“潘知常的生命美学坚实地奠定在生命本体论的基础上,……比较实践美学,它更有资格被称之为一个逻辑体系。”刘再复、林岗在《学术月刊》2004年第8期上指出,充分肯定了潘知常提出的“引入西方信仰之维、爱之维,才能完成美学新的‘凤凰涅磐’。”周来祥在2004年第4期的《文史哲》的《新中国美学50年》一文中指出:“随着朱光潜、蔡仪、吕荧等老一辈的相继去世,随着美学探讨的发展,美坛上也由老四派发展为自由说、和谐说生命美学说等新三派” 2015年还有《贵州大学学报》和《四川文理学院学报》已经分别开设专栏刊发生命美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还有,阎国忠、陈望衡、戴阿宝、薛富兴、章辉、刘三平等在现代中国美学发展历史的著作里,均有专门的章节论述生命美学及其生命美学学派的意义。尤其令人惊喜的是李泽厚本人也开始了美学的“生命”转向,2005年他在《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书中创立了超越历史“积淀说”的生命“情本体”,还在2011年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了他的《该中国哲学登场了》,他继续强调“回归到我认为比语言更根本的‘生’——生命、生活、生存了”。
回望二十世纪以来的中国美学,生命美学犹如这个民族的生命一样,历经坎坷而奋进不已,今天它已经成为了中国美学的主流。
范藻:四川文理学院教授、《四川文理学院学报》常务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