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知常:走出了“大红灯笼”模式的奥运开幕式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434 次 更新时间:2015-01-16 09:35

进入专题: 奥运开幕式  

潘知常 (进入专栏)  

从来就有所谓“开幕式成功则一届奥运会就成功了一半”的说法,因此总导演张艺谋才会有“难于拍电影100倍”的感叹。也或许就是出于这个原因,很多的人都十分担心这次开幕式会让人失望,也还很有些人在等着看张艺谋的笑话,不过,自从张艺谋担纲此事,其实我就从来没有认为这次开幕式会让人失望,因为这次选择张艺谋做总导演实在是非常明智的,他的全部经历都告诉我们,在中国,他无疑是最最适合担纲开幕式总导演的人选。因为他本来更为擅长的就是“谋”,而不是“艺”,加上国家的鼎力支持,所以,他当然有可能不会太成功,但是,却肯定不会失败。

刚才看了张艺谋导演的奥运开幕式,我觉得我的看法还是正确的。我当然没有把握断言这次的开幕式会赢得所有人的赞美,但是,我毕竟已经有把握说:这次的开幕式绝对没有失败。

看过以前的几届奥运开幕式,我觉得,尽管每一届都独具风采,但是,却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必须借助本民族的核心元素,并且从中去挖掘世界性的内涵,再辅之以奥运精神的阐释,然后,再通过现代化的手段,从而,最终令世界一夜惊艳。显然,在这个方面,张艺谋有着完全的优势。看看他导演的电影、申奥短片以及雅典奥运闭幕式上的《中国印:舞动北京》,应该不难发现,喜欢选用传统文化元素,例如红色,例如大红灯笼,例如二胡演奏,例如京剧,再比如中国武术、秦始皇兵马俑,等等,是他一贯的擅长。何况,在这次的开幕式里,他的这一特长还有了酣畅淋漓的发挥。

张艺谋真是生逢其时!千载难逢的特殊机遇给了他一个难得的展现平台,而他也牢牢地抓住了这个机遇,并且,也能够在这个展现平台上大显身手。平心而论,应该说,这次的开幕式确实称得上是一场中国人为整个世界提供的饕餮大餐。在这样的一个特定时刻,中国为世界所提供的已经绝对不仅仅只是一种“惊喜”,而完全应该已经是一次“惊艳”。具体来说,美仑美奂的色彩表达,应该说是已经发展到了极致,而现代科技的声光化电多技术,更是起到了推波逐澜的作用,在“鸟巢”里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高潮。

相对而言,我更喜欢开幕式的开场。日圭元素的引进把倒计时的气氛一下子就推向了高潮,尽管这个倒计时的数秒显然是误差了几秒钟,可是仍旧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是2008人缶阵的惊艳亮相,夸张的肢体语言和规模宏大的背景把中国传统文化形象地传达给了全世界。

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那29个巨大的脚印。从永定门、前门、天安门、故宫、鼓楼,沿着北京的中轴线,它缓缓走向奥运会主会场。显然,它象征着第29届奥运会的艰难历程,更象征着奥运会在一步步走进中国、走进北京。在我看来,这应该是这次开幕式的最佳创意了。

当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应该是那个小女孩演唱的《歌唱祖国》。我相信这是一个会令所有人都被深深感动的瞬间。这是一个美好的瞬间!长期以来,有很多人都在力主以《歌唱祖国》来取代《义勇军进行曲》,作为我们的国歌,对此,我不想发表意见。可是,我不能不说,在这个小女孩的清脆的童声里,我真正感受到了这首歌曲的魅力。

综上所述,我觉得这是一场走出了“大红灯笼”模式的开幕式,是中华民族的美丽画卷,也是中华民族的华彩乐章。张艺谋能够交出这样一份答卷,无疑是不负众望,也是无愧于国家与人民的。当然,瑕不掩瑜,如果非要是说几句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话,那我就要说,这场开幕式也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的。

首先,必须要谈谈对于开幕式主题歌的看法。因为我知道,这个问题是无法回避的。可是,让我怎么说呢?确实,这首歌曲很美。它的美在于:单纯。这应该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也应该是一种非常难以企及的境界。当时我一边在听就一边在想,如果是以童声来唱,那一定会成为绝唱的,也一定会让人当场流泪。也许,这就是中国古老的宫、商、角、征、羽五个音级的魅力?而且,我当时也在猜测,选择这首歌曲的用心一定是想出奇制胜。既然过去的历届的主题歌都是大气磅礴,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转而走“单纯”一途呢?可是,有两个问题却是必须要加以考虑的,一个,整个的开幕式都是五彩缤纷,也都是熙熙嚷嚷,现在的主题歌却突然如此反其道而行之,那,就一定要此时无声胜有声,也一定要压得住。那么,这首歌是否做到了呢?我持怀疑态度。还有一个,体育盛会的主题歌毕竟有它的特殊要求,大气磅礴的歌曲无疑也容易先声夺人,例如《手拉手》,例如《亚洲雄风》,可是目前这首歌曲究竟是否适合体育盛会的特殊要求呢?我也还是持怀疑态度。

点火仪式是历届开幕式的焦点,也是必须出彩的地方。我个人觉得这次的点火仪式还是颇具创意的。与1984年太空幻想、1992年惊艳一箭、2000年水中取火相比,我们这次应该也毫不逊色,不过,如果冒昧地去挑毛病的话,那我要说,李宁被吊在空中的时间毕竟是太长了一点,如果能够压缩一半,我觉得可能会更加精彩。过犹不及,几乎是绕场一周了,其间又没有什么变化,最初的新鲜已经很快就让位于厌倦了。这一点,我觉得可能是策划不周之处。

再比如说,用木偶表演京剧,这可能是一个失误。因为场景太小了,时间也短,结果木偶与京剧的神采都没有展现出来。

再如,整个的表演太局限于地面了,没有了立体方面的展现,这可能是过分拘泥于画卷的感觉了。其实,画卷应该成为一种“神似”,真的不需要太写实,更不需要被它束缚住的。

还有,就是有点虎头蛇尾。开头尽管是不错,可是后面就跟不上了,缺乏一些更为高潮的东西。设想一下,其实本来“舞龙”表演之类,应该是一个可圈可点的必选项目的。不知道为什么没有选择?!

最后,还有一个小缺憾,就是焰火用的次数太多了,几乎已经成为演出的标点符号了,动辄拉出来用一下,可惜,次数多了以后它就不灵了,因此我们的焰火甚至不如悉尼奥运会开幕式那次的焰火那样,能够让人眼睛一亮。

还有一个亟待讨论的问题。我不敢说我想的就一定对,可是我还是想一吐为快。

在我看来,这次的开幕式明显的存在着琐碎、零散的问题,没有一个内在的最为令人震撼的精神命脉。我在看开幕式的时候就在想,这是为什么呢?后来我知道了,原因就在于:没有能够更为深刻地把握内在的主题。其实,突出中国的传统元素无疑是对的,但是,却一定要去挖掘其中的世界内涵,一定要用中国元素去讲一个世界性的故事。遗憾的是,张艺谋尽管走出了“大红灯笼”模式的狭小藩篱,可是却没有走出中国元素的束缚。试想一下,发源于希腊文明的奥运会历经29届的艰难,最终走向的是哪里呢?中国文明。而在世界的希腊、印度、中国这三大文明里,它恰恰意味着希腊文明与中国文明的历史性握手。再试想一下,六百年前,在郑和航海之后,我们的古老民族就永远地关上了大门,一百七十年前,是从1840年开始的我们古老民族的与西方文明的被动对话,三十年前,我们的古老民族则终于开始了与西方文明的主动对话,而这一届的奥运会意味着什么呢?它应该是我们民族在中西文明的历史性对话中为自己所建构的最高大也最引人瞩目的精神地标!

由此出发,就不难弄清楚,这次的开幕式的前半场无疑思路十分清楚,无非就是展现中国文化的灿烂辉煌,可是,后半场却没有了神韵,没有了内在的命脉,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没有把握住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对话这一精神命脉。结果,就没有了根本的精气神儿,也没有了讲述一个全人类都能够听得懂的故事——“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可能,更因此,也就从根本上丧失了一次非常难得的向全世界讲述我们这样一个古老民族对于奥林匹克的根本精神的独特理解的机会。

顺便说一句,开幕式演出的名字叫做《美丽的奥林匹克》,可是,“张艺谋们”在什么地方讲到了“美丽的奥林匹克”(他们只讲了“美丽的中国文化”) 呢?没有啊,那么,为什么竟然会出现这样一种完全跑题的情况呢?其中的原因,在看了我前面的文字以后,应该不用我现在再来赘言了吧?!

2008年8月9日凌晨1时 于南京

(本文是中央某大媒体事先约的一个关于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创意策划的访谈,后来该媒体告知说,上面有指示,不宜批评,因此本文就没有能够刊发,特此说明)

进入 潘知常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奥运开幕式  

本文责编:张容川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2654.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