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研究中国的农民、农村问题,他的足迹遍布田间阡陌;走村串户,与农民同吃同住,这位“长江学者”,对自己的定位是“农民一个”。这就是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徐勇。
熟悉徐勇的人都知道,他的学问是用脚走出来的。字里行间带着乡野的气息和泥土的芬芳,带着中国农民最朴实的愿景和希望。用徐勇自己的话说:“我有很深的‘草根情结’,一个月不到农村去,就浑身不舒服。”
尽管农民在我国占绝大多数,但是上世纪90年代初,9亿多农民从事村民自治,却不到9个学者来研究。徐勇教授的著作《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于1997年完成,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村民自治的学术专著,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0年后,随着市场经济深化,他提出了“社会化小农”理论,成为学界少有的能与西方经典理论对话的分析框架。近年来,“中国奇迹”成为政治学者讨论的热点。此时,徐勇教授客观地提出“农民理性扩展”、“农民创造性政治”等解释框架,将中国奇迹的创造主体还原给农民,再一次明确了农民的历史地位问题。2014年,徐勇教授的研究成果《基层民主发展的途径与机制:权利保障与社区建设》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徐勇教授经常提到做学问要“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服务国家目标;“立地”,就是以扎实的田野调查和研究为国家决策提供依据。从对中国村民自治的研究,到对21世纪“谁来种地”的探寻,再到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徐勇教授在时代的变化中把脉中国农村。他曾受邀到中南海给国家领导人讲课,还为一些省市的改革提供理论指导。目前,徐勇教授及其团队坚持每周为中央呈送一份咨政报告,每年有40份左右的咨政报告为中央领导同志、部长等批示。
在徐勇教授带领下,他的学生们每年都会走进近30个省市的农村,行30万公里路,访5000农户,用脚步丈量这片广袤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