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经济学”(Abenomics)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重新上台时,为重振长期停滞的日本经济,所推出的一系列刺激经济政策。这套政策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那些喜欢标新立异的媒体人。
安倍经济学的主要目标是,让下跌了15年的日本物价重返通胀,要在两年的时间,也就是到2015年,使日本达到2%的通胀率目标。安倍很会讲故事,把这套政策形象地比喻成射出三支箭:第一支箭是财政刺激。安倍政府推出了1100亿美元的刺激计划,用于对道路和桥梁进行改造。第二支箭就是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此他任命了一位能够遵照他意愿,给市场投入更多货币的央行行长。第三支箭是一系列结构性改革,从今年4月起开始提高消费税,第一阶段是从5%提高到8%,以及降低日本的企业所得税等。
安倍经济学这种大胆的经济刺激政策,引起世界的高度关注。很多国家的政府密切观察其影响,欧美和亚洲的主要媒体也对“安倍经济学”的进展和效果进行了非常密集的报道和分析。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和很多有影响力的欧美大报的评论员,都对“安倍经济学”大声喝彩;很多人认为,安倍经济学将对世界各国的后危机政策制定,产生深刻影响。
如今安倍上台已有21个月了,离2015年到来,也仅有几个月了。安倍经济学效果怎么样?
先看看最重要的通胀指标:现在日本整体通胀率为1.4%左右;然而,剔除能源价格影响,通胀率仅0.7%,没有达到2%的目标。再看看经济增长,虽然2013年日本经济增长达到1.6%,2014年第一季增长率为6.1%,但2013年第四季日本经济就略有萎缩。而按年率计算,日本2014年第二季国内生产总值(GDP)萎缩6.8%。虽然可以说,这是一个统计异常,这是第三支箭中的消费税上调,造成许多人提前购买昂贵商品,并大量囤积日常用品所导致的结果。但是这是三年多来日本最为严重的经济萎缩,降幅远远超过了经济学家的预测。而且分析显示,剔除各种因素影响,实际上从去年中至2014年中,日本经济规模几乎没有发生变化。
可能还有安倍经济学的粉丝,做出“安倍经济学,迄今还不错”的评价。然而,我要说安倍经济学注定不会成功!因为我知道它挑战了不可抗拒的基本经济规律。因此,一定会以“安倍失败”(Abefizzle)或者“安倍末日”(Abegeddon)收场。看看那些基本规律吧:
违反基本经济规律
第一,债务高企,靠财政扩张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会有刺激经济的实质疗效。这一点被很多经济学家忘了,甚至不屑一顾。不论有关学者所说的公共债务与GDP之比若高于90%,经济增速就会骤降是否准确。但公共债务太高,一定会影响经济发展。日本的总债务占到GDP的240%以上,日本基本赤字(不包括利息支付)与GDP的比率,一直维持在4.8%左右(大于3%的另一个临界点)的较高位。这个时候置债务于不顾,指望靠财政扩张和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样打激素式政策,就能使经济发展,而不是更多地在第三支箭的结构改革上下功夫,让经济的根基更好,确实是对政府刺激经济的能力过于盲目自信了。这方面英国经济在采取财政紧缩的情况下,终于走出衰退,在西方社会独树一帜,值得安倍政府借鉴和思考。
第二,没有应对好人口老化和女性劳动力参与率不高的挑战,难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日本的劳动人口现在每年减少0.5%。另外,日本人口老龄少子化严重,有11%的人口超过75岁,日本妇女的生育率仅为1.4,远远低于补充人口所需的2.1。因此经济增长几乎全部来自生产力的提高。为了实现增长,非常需要提高劳动参与率,尤其是女性和退休者的劳动参与率,或者引入更多外国移民。
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数据显示,2010年,在15岁至65岁的日本女性中,有63%在职,与美国(68%)和英国(70%)等国仍有一定差距。英国《金融时报》亚洲版主编戴维·皮林(David Pilling)说,安倍要充实他的“女性经济学”,并认为日本为此需要来一场更具革命性的变革。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解决不了日本的人口结构危机,正如《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Martin Wolf)所言,开动印钞机也不能让办公室对女职工更友好,或者让稻田得到更好的照料。没有劳动力市场更加全面的改革,日本经济怎么能够健康发展呢?
最后,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时代,没有竞争力的实质提高,促进经济发展是很难的。日本企业在管理和创新方面曾经取得骄人的业绩。但是,近些年来,日本的总体竞争力在下降。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发布的《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显示,日本的国际竞争力从2006年全球排名16位,有波动地下降到2012年的27位和2013年的24位。虽然有媒体报道说,安倍经济学让日本企业家重新拾起“动物精神”,但日本企业信心仍不足,不敢投资。作为消费者,在这个信息时代(IT)和数据时代(DT),你用的几款新产品是日本企业开发的?
总之,在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在负债累累、人口老化和女性劳动率参与不够,以及企业竞争力不足、创新不够的情况下,靠财政和货币政策,配上并不充分的改革,就想实现经济复苏发展,正如标准普尔首席经济学家保罗·希尔德(Paul Sheard)表示,等于是指望“天上掉馅饼”,或者如有的学者所说的是在“赌博”。
作者是中国北京交通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