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三定:在湖南理工学院2014级学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981 次 更新时间:2014-10-07 18:14

进入专题: 开学典礼  

余三定 (进入专栏)  


各位新同学:

欢迎你们!祝贺你们在军训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借这个机会,我给同学们提三条建议或者叫要求:第一是要提高成长成人的自觉性;第二是要提高主动学习的自觉性;第三是要提高锻炼身体的自觉性。

第一,要提高成长成人的自觉性。今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说:陶行知先生说,教师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习近平总书记还说: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我觉得习近平总书记说得非常好,我认为“经师”主要是教育学生“成才”,“人师”主要是教育学生“成人”。 这说明,对大学生来说,学“做人”是第一位的,大学生最重要的是要努力“成人”。我们来比较一下“文革”时期的教育方针和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教育方针,“文革”时期的教育方针是要让大学生成为“劳动者”,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认为,“劳动者”和“接班人”有着本质的区别,“劳动者”实际上是将学生当作“机器”、“工具”看待;“接班人”则是将学生作为独立的、完全的“人”来看待。“完全的人”是鲁迅在散文《随感录二十五》中提出的观点(马克思、恩格斯亦有类似的提法),“完全的人”是与人的依附性,与人的片面、畸形发展相对立的。那么,什么是独立的、完全的“人”呢?我理解,独立的、完全的“人”,就是具有自立的精神、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人生态度,具有自觉社会责任感和充满真诚爱心的人;当然也是具有一定才能和技能的人。我觉得,同学们在大学阶段“成才”固然重要,但是“成人”更重要。“成才”只是“成人”的一个方面,“成人”包括了“成才”。比如我们同学们如何与人交往、沟通、相处,如何面对荣誉,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如何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保持青春阳光的精神面貌,如何自觉承担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等等,这些都是与“成人”紧密相关的,这些比“成才”更重要。

第二,要提高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具有学习的自觉性,就是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具有学习的内在要求,甚至以学习为快乐、为享受。同学们在中学阶段有父母的严厉督促(有的还有父母陪读),有老师的严格管理,有高考升学的巨大压力;大学阶段上述三者基本都不存在了,因此特别需要同学们主动学习、自觉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成为大文豪之后,仍然十分认真的对待学习与写作。他的文章写出来之后总是反复修改,经常修改到深夜。他的夫人怕他累坏了身体,对他说:“你现在又不是小学生,难道还怕先生生气吗?”欧阳修回答说:“我不是怕先生生气,而是怕后生笑话!”欧阳修这里表现出来的高度的自觉和主动精神就是学习的自觉性。

第三,要提高积极锻炼身体的自觉性。2002年下学期,彭时代书记带领我们去烟台师范学院(现鲁东大学)考察。当时他们的书记提出要让学生住好、吃好、学习好。我认为讲得很对,我在此做一点内容增加:希望同学们住好、吃好、锻炼好、学习好、成长好。“住好、吃好”的 “好”字应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第一方面的意义是指住比较好的地方、吃比较好的东西,这方面主要是需要学校提供给同学们比较好的条件;另一方面的意义是指同学们要“好好”地住、“好好”地吃,这是需要同学们自己努力争取做到的,比如说同学们要按时就寝、按时起床、按时吃饭等等。

我在这里要特别提出的是希望同学们要锻炼好。过去,人们往往把体育运动作为锻炼身体的一种手段(体育运动是手段,增强体质是目的),但是我认为体育运动其实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如果想通过体育运动去增强体质,这时体育运动是“手段”;如果想享受体育锻炼的快乐过程,这时体育运动同时就是“目的”。从学校的角度看,我们要要尽可能改善体育锻炼的条件,即改善体育场地、体育设施;但从同学们的角度看,也不要太过于看重客观条件,不要为自己少锻炼甚至不锻炼寻找借口。我看过一则资料,某部队营房建在半山腰,他们建了个不标准的篮球场。打篮球时,篮球一旦滚下坡,拾起篮球来回要四十多分钟的时间。后来他们想办法在篮球上拴了一根绳子,打球时,有人抢篮球,有人抢不到篮球就抢绳子,导致篮球竞赛无法进行。后来他们自己在篮球竞赛规则中增加了一条全世界没有的规则:打球过程中如果抢绳子就是违例。这样比赛才得以进行下去。解放军官兵在这样差的条件下仍然在快乐地开展体育活动,快乐地锻炼身体,很值得我们学习。所以,我希望同学们既把体育运动当作锻炼身体的手段,又当作享受快乐的过程(即目的)。

最后,我由衷的祝愿同学们住好、吃好、锻炼好、学习好、成长好!

2014年9月26日

进入 余三定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开学典礼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教育学 > 教育学演讲稿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8602.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