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久高:农村宗教和民间信仰盛行与村级党组织建设探析

——以安徽H县G镇为例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535 次 更新时间:2014-09-24 13:58

进入专题: 农村宗教   民间信仰   村级党组织  

王久高  

 

摘要:农村宗教与民间信仰呈现盛行之势,这是由历史根源、经济根源、社会根源以及村级组织不作为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宗教、民间信仰盛行使得村级党组织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困难加大,助长了农村宗族家族势力的发展,直接损害了党组织的形象和权威。必须正确认识宗教和民间信仰及其发展趋势,以疏导为主,抛弃监管思想,加强与广大信徒的沟通;加强宗教事务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宗教和民间信仰组织的各项管理制度大力提高乡镇村级党组织引导、驾驭宗教组织、民族组织和民间组织的执政能力;加强村级党组织自身建设,强党员干部自律要求;努力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加快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场所。

关键词:农村宗教;民间信仰;村级党组织

 

一、农村宗教与民间信仰盛行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的经济文化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与此同时,信教的群体逐年增多,热衷于民间信仰的人数也日益增大。据官方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一亿多人,宗教活动场所8. 5万余处,宗教教职人员约30万人,宗教团体 3000多个[1]。民间估计数字远远大于这些数字。在这些教徒中,农村人口占大部分。以基督教为例,据民间估计,中国的基督教徒总数不少于三千万,而农村基督教徒约占总数的80%左右,全国多数县市都能看到[2]。H县辖20个乡镇,人口 69万,现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四大宗教。全县开放合法的佛教寺庙26座,基督教教堂两座,基督教聚会点两处,成立了道教协会和佛教协会。据该县官方不完全统计,全县各类宗教教职人员 271人,信教群众约 48500人。G镇辖 1个居委会、10个行政村,人口 26762人。G镇最大合法佛教寺庙是沙桥寺,寺庙资产超过三百万元。除了合法的寺庙之外,H县20个乡镇共有非法寺庙67座,其中有60座是近10年内建立的。从分布上看,非法寺庙最多的乡镇有 11座,最少的有 1座,最多一村有3座寺庙。从寺庙规模来看,占地面积最多的有10亩,最少的只有75㎡,房屋间数最多的有30间,最少的只有1间。在67座寺庙中,有僧人主持佛事活动的有 33座,有大殿的 38座。从年均收入上看, 1万元以上的有 30座,其中 4万元以上的有8座,最高的为8万元。从管理上看,有寺庙管理委员会的有38座,有账目的有37座,带有家庙性质的有 10座,带有民间信仰性质的有 5座,制定了相关制度的有15座[3]。

此外,各种亚宗教和民间信仰也是种类繁多,传统的习俗和各种迷信活动更是不计其数,如敬奉祖先、神灵崇拜、四时祭祀、岁时节庆、观看风水、人生礼仪、卜卦算命、丧事做法、求大仙、问神婆等风气日益盛行。

 

二、农村宗教与民间信仰盛行的原因

宗教与民间信仰活动在农村复活和盛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根源、经济根源,又有社会根源以及村级组织不作为等多方面的因素。

(一)宗教与民间信仰有深厚的历史根源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范畴。在人类早期的社会中,宗教承担了对世界的解释、司法培养和安慰等功能。在现代社会中,科学和司法已经从宗教中分离出来,但是,宗教的道德规劝和心理安慰的功能继续存在。而且,宗教所构成的信仰体系日益成为人类思想文化和社会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宗教是人们认识宇宙、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一种意识形态,是一种世界观。宗教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自产生之日起就得以绵延不绝,并且成为文化和人们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宗教的灭亡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至于各种亚宗教和民间信仰乃至迷信活动,同样有着类似的历史文化根源。如H县历史上寺庙就较多,据记载曾有 300余座。在67座非法重建的寺庙中,有 38座是在历史古寺庙旧址上重建起来的。

(二)多重经济因素的影响

对于当前农村宗教与民间信仰的盛行,多重经济因素的影响是最主要的原因。首先,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农民收入偏低,这就制约了农民掌握进步的科学文化知识。这种文化科学知识的贫穷、落后使广大农民更易于对神秘的宗教顶礼膜拜,对鬼神等民间信仰物充满敬畏。其次,市场经济下个人生存竞争压力的增大和风险因素的增多,缺乏自信和正确认知的村民往往把生活的希望寄托在神灵的指点和保佑上,以图精神上的慰藉。从笔者在 G镇调查情况上看,村民信教和参与各种民间信仰活动,虽动机不一,但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家事不顺,受过打击,祈求家人平安;二是事业受挫,祈求神灵指点,发财致富,或求事业上有更大的进步;三是家人患病,久治不愈,寻求神灵庇护和精神寄托。再次,一些地方打着繁荣传统文化、发展宗教经济的幌子,大肆发展庙宇,开展各种与宗教、信仰有关的招商引资活动,助长了宗教和民间信仰的复活。

(三)多重社会根源的影响

农村宗教与民间信仰的盛行,也有着复杂的社会根源,深受社会文化、社会风气、社会心理和社会保障不足等多方面的交叉影响。在文化日益多元化的大环境下,农村宗教与民间信仰的盛行不仅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而且管理或引导不力,这个过程还会加速。在 H县,一些合法和非法寺庙的建立,是相互裙带或攀比的结果。当积极、健康的文化在村落社会缺失或没有形成主流时,宗教文化和民间信仰在一些人的宣传下就会趁机兴起。在 G镇,一些村民坦言,自己参与宗教,尤其是各种民间信仰和习俗活动,是社会风气和村落习俗等压力所然。相当一部分村民持可信可不信、随大流的态度。此外,社会保障的不足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根源。村民大病无钱医治而去祈求神灵是现实无奈的选择。社会救助、社会养老机制的不健全也会促使村民从宗教组织和精神世界寻求帮助和慰藉。如在H县,参与信教和民间信仰多为老人、病人、残疾人、妇女、鳏寡孤独者、相对贫困者和无所事事者。有学者通过实地调查也证明农村信教呈现妇女多、老人多、病人多、穷人多四个特点[4]。

(四)“两委”组织的不作为和部分党员干部的不自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中相当一部分村“两委”组织由于缺乏集体经济的支撑,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弱化,不能为村民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和保障。相反,宗教组织在这方面有所作为。H县各种宗教组织甚至一些非法寺庙每年在社会慈善公益事业上都有所作为。如 G镇的沙桥寺每年在接济贫困村民、社会捐赠、扶持教育等方面都表现积极。甚至非法建立的泗洲庙在新农村建设“村村通”工程中也捐款3万元。这些都促使社会和村民对宗教组织和民间信仰组织愈加宽容和认可。此外,集体经济缺失和实现村民自治以后,多数农村的“两委”组织失去了对村民进行有效领导、管理的资源和方式。相反,在村民对“两委”选举的影响日益增强的情况下,“两委”候选人和成员往往着眼于村民的民意票或直接选票的功利考虑,对各种宗教组织活动和民间信仰采取默认、放任自流的态度,以免得罪村民。如H县有的非法寺庙建在集体土地上,村组干部不闻不问,使得寺庙能够顺利建成。另外,还有少部分党员干部积极投身到宗教和各种民间信仰活动中。如在H县的67座非法寺庙中,有 4座就是党员干部牵头兴建的,有一座寺庙其11名庙委会成员中就有8名是党员。

 

三、宗教、民间信仰盛行对村级党组织建设的影响

宗教、民间信仰盛行,给村级党组织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使村级组织在开展工作和自身建设等方面都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

(一)村级党组织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困难加大村级党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搞好本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破除封建迷信,移风易俗,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5]。但宗教和民间信仰的盛行改变了许多村民的精神信仰和追求,使得村级党组织履行此职责的困难骤增。在 G镇,一些村民宁愿把大量的金钱和精力花在信教和迷信上,也不愿意参加村级组织举行的公益性事业和健康活动。对此,一些村干部无不感到痛心和担忧。各种大大小小庙宇的存在以及攀比大办红白喜事、盛行迷信活动等,都让村级党组织很难在短时间内开展健康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二)党员参与宗教和迷信活动,直接损害了党组织的形象和权威

在宗教、迷信活动盛行的村庄,不少普通党员或少数干部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去。在 G镇,虽说公开参与宗教、迷信活动的党员相对较少,但他们默许或支持家人参与的行为使得村民对党组织的形象有了看法。其实,在 G镇,许多村民,包括一些党员干部对各种带有迷信色彩的既浪费金钱又浪费精力的活动和陋习也深感痛惜,但一些党员干部迫于人际关系、习俗观点等压力,没有在这方面做好表率,这也使得多数村民对党组织失望。而那些直接参与、组织的党员干部的行为更是直接损害了党组织的权威。

(三)助长了农村宗族家族势力的发展,给党组织权威带来较大的冲击

在G镇W村,沙桥寺的庙务委员会成员主要由本村王、程、丁、刘大姓中的十几个有“头面”人物组成。有的村民家中若有什么事,他们不去找党组织或村民组织,反而愿意向庙务委员会有关“头面”人物寻求帮助。其他各个自然组修建的小庙,大多是由本村组的大家族人员发动、组织起来的。由于宗族家族势力成员跟村民生活在一起,平时联系紧密,加上他们都热衷于宗教和民间信仰活动,宗族家族势力发动、组织村民非常容易。在有些地方,宗教领袖、民间信仰活动积极分子已经和宗族家族势力结合在一起,在村庄社会形成了强大的势力网络,从而对村级“两委”组织开展的工作采取消极的态度。有的甚至把持地方政治,断绝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严重削弱了党和政府的群众基础[6]。

 

四、针对农村宗教、民间信仰盛行之对策

宗教信仰和民间信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党的宗教政策、公民权利、民族政策、社会进步与稳定等方方面面。我们国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于村民信仰宗教,总体上要依据党和政府制定的政策,积极引导宗教力量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对于农村各种民间信仰要区别对待,逐步引导村民移风易俗,抵制封建迷信活动。面对宗教、民间信仰盛行趋势,各级党委和政府尤其是乡镇村级党组织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正确认识宗教和民间信仰及其发展趋势,以疏导为主,抛弃监管思想,加强与广大信徒的沟通在H县,虽说绝大多数乡镇和村组干部对党的宗教政策有所熟知,但一部分乡镇和村组干部对宗教工作和民间信仰还存在不少思想误区,如,认为宗教和民间信仰与党的无神论思想是对立的,为了划清界线,自己与宗教和民间信仰知名人士少接触为好;信教和参与民间信仰的村民就是落后的、反科学害怕被贴上邪教、迷信标签,以致一些信教活动以半隐蔽方式进行。其实,思想信仰的不同并不意味着一切都是不同或对立的。广大普通信徒都是遵纪守法的公民,在生活、情感等方面依然需要党和政府的关怀。为此,H县建立健全了县、乡(镇)、村三级民族宗教事务管理机制,各村(社区)成立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民族宗教工作小组,并在“两委”班子中确定1名民族宗教信息员,形成上下结合、左右联动、工作协调、信息畅通的民族宗教工作网络,加强与广大信徒的联系和沟通。

(二)加强宗教事务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宗教和民间信仰组织的各项管理制度

宗教和民间信仰盛行要求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必须将宗教信仰管理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深刻认识到它关系政府信誉、党群关系、地方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等大局。为此,必须严格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各项宗教政策和民族政策,加强宗教事务的管理工作。H县将民族宗教局与县委统战部合署办公,成立了县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分管书记任组长,分管县长、统战部长任副组长,统战、宗教、组织、宣传、公安、民政、共青团、妇联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各乡镇也对应成立了由副书记任组长、副乡(镇)长任副组长的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乡镇统战委员兼任民族宗教工作助理员,负责日常民族宗教工作,并将民族宗教工作纳入乡镇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乡(镇)村(社区)的各类宗教团体负责人、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教职人员和活跃信徒定期开展有关国家宗教政策、宗教形势和时政专题等方面的学习培训工作。同时, H县对宗教活动场所实行制度化管理,制定了人员、财务、治安、消防、文物保护、卫生防疫、外出请假等各项管理制度,尤其重视寺庙财务制度的规范化建设。

(三)大力提高乡镇、村级党组织引导、驾驭宗教组织、民族组织和民间组织的执政能力当前,宗教和一些民间信仰组织在我国现实生活中不仅是一个客观存在,而且具有道德规劝和组织扶贫济困、捐资助学、赈灾救灾等慈善活动的积极作用。因此,乡镇村级党组织要积极引导宗教和民间信仰组织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提高自己引导、驾驭宗教组织、民族组织和民间组织(包括民间信仰组织、宗族组织以及各种协会等)的执政能力。H县引导宗教界和信教群众积极参与和支持新农村建设,如引导寺庙为“村村通”工程捐款,支持中小学、敬老院、村办公室、村医疗场所等建设。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H县宗教界和各种民间信仰组织共捐献款物70余万元。因此,乡镇村级级党组织要善于运用国家政策,引导、驾驭宗教组织、民间信仰组织等发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抵制邪教等积极作用。要善于协调民族组织,正确处理好宗教信仰问题与民族问题。近些年, H县每年都要开展乡(镇)民宗助理员、行政村(社区委)主要负责人及宗教教职人员的培训工作,大力提高乡镇村干部综合协调、组织驾驭、应对突发事件等能力。2006年以来,H县4个乡镇村的干部成功阻止了 4起上千人以上规模的非法寺庙聚会活动,两起外来邪教组织的渗透活动。面对成百上千的信教村民以及各种复杂情况,单凭村组干部很难处理好各种非法信仰活动,因此,引导、驾驭好宗教组织、民族组织和民间组织以及活跃人士成为乡镇和村组干部做好农村宗教和信仰工作的现实捷径。

(四)加强村级党组织自身建设,加强党员干部

自律要求在宗教和民间信仰活动日益盛行的村庄,村级党组织自身建设尤为重要。村级党组织应首先明确要求,反对任何党员个人参加宗教和任何宗教活动,一经发现,通过教育仍不改者,必须开除党籍。H县G镇就要求党员干部带头做好自家人的思想工作,尤其不要参与一些封建迷信活动,为此曾开除过屡教不改的党员。对于民间信仰中的一些陈规陋习、大办红白喜事等劳民伤财活动,党员干部要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如果当地群众多数对此反感,党员干部要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以身作则。H县组织部门规定,对那些敢于破旧立新、树立新风,敢于同非法封建迷信作斗争的乡镇村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优先提拔。面对村民对村“两委”组织不作为的指责,“两委”组织应凭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好形势,积极作为,主动重塑新的形象和权威。

(五)努力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加快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场所

要想从根本上扭转村民参与宗教和民间信仰风气,这取决于国家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实施,促使农村经济文化社会得到实质性的变化和发展。在 H县,多数村级组织没有自己的集体经济,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和务工收入。依靠村“两委”彻底改变农村的愿望是不切实际的。因此,从宏观上,国家应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布局,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完善和加大各项惠农政策,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健全农村各项保障机制。当前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建设,尤其重点支持建设农田水利、村道路、“两委”办公场所、农村社区医疗机构、农村公共文化场所等设施。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应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的建设和综合利用。从微观上,村级党组织和村委会应积极引导村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断提高村民发家致富的本领,引导村民外出打拼,增长见识。充分发挥本地文化资源和群众智慧,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和健身活动。H县近些年开展的以农村题材为内容的、弘扬主旋律的黄梅戏下乡等活动就深受农民欢迎,大大改变了村民的精神风貌。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宗教事务局.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状况[ EB /OL ]. http: / /www. sara. gov. cn/gb/zgzj/index. html.

[2]段琦.奋进的历程:中国基督教本色化[M ].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571.

[3]H县民宗局. H县佛教乱建寺庙调究材料[ EB /OL ]. 2009.

[4]欧阳肃通.转型视野下的中国农村宗教———兼以乡村基督教为个案[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60.

[5]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N ]. 光明日报, 1999 - 03 -30(01).

[6]尹焕三.村民自治面临的社会焦点问题透析———对全国第一个村民自治示范县的追踪考察[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121.


    进入专题: 农村宗教   民间信仰   村级党组织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宗教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8246.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探索》201003,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