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霞:神灵崇拜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793 次 更新时间:2021-08-18 10:30

进入专题: 民间信仰   神灵崇拜  

陈旭霞  

神灵崇拜是指人们对想象中掌握自己日常生活命运神癨的一种崇拜祭祀行为。神灵观念的产生是人类思维史上的一个重要步骤。伴随着人们思维方式的进步,对于自然物的崇拜逐渐叠加各种人类社会的痕迹,并将一些与自身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神灵加以拟人化,赋予人类的性格,具有一些世俗社会的特性。这样,一些自然崇拜物、图腾物便被改造为具有人类形象和性格的人格神。这些人格神和民众为了满足对世俗生活的追求而自发产生的世俗神、祖先神等,以及少数来自宗教的神灵如观音菩萨等,便成为神灵崇拜的主要内容。\r


神灵崇拜具有如下的特点:一是人们对于神的崇奉,并不是真正意义上非常投入的真心的信仰,而是出于一个明确的而且直接的利益的驱使。二是大多数人的求神活动,是在认为需要神灵的时候才会想起神灵,利用神灵,而且在需要的时候神灵会按照人的要求准时出现在求神现场,这就表现了人求神的急功近利性。三是神灵能够满足人的愿望时,人会好好敬奉神灵;而不能满足愿望时,人们会荒废其庙宇;人对于神的崇拜是出于功利目的,人神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交换对象而存在的交换关系,人在得到神的保佑后,要向神进行酬谢报答,并以实物形式进行。在对神物化的报答中,献祭是人神互惠互利观念的集中展示。四是当感到有鬼神危及时,人们会采用驱神赶鬼的办法。这是中国民间信仰的极端的表现。


一、人神崇拜


人的神化,开始于对名贤圣哲、英雄壮士的纪念。由于乡民的某种需要,人演绎为神,纪念成为祭祀,祠堂变成了寺庙。人神崇拜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征。他们或为民间传说中的英雄人物,或是生前曾经为人们做过一些好事的历史人物,或对某个地区文明的开发做出过杰出贡献者,或在本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上有过突出建树者。如孔子、关公、岳飞、妈祖等等。这些神癨基本上是群众自己塑立的,包含着群众强烈的爱憎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也直接反映着当地的社会状况和文化传承的内在要义。\r


孔子是人神崇拜中重要的一位。他在历史上被尊为文圣人。尊孔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唐宋元明之后封为“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全国县城以上都有文庙,庙制雄宏,专祀孔子。曲阜大成殿可与北京太和殿媲美。旧时乡村私塾皆奉孔子神位,弟子入塾先拜孔子后再开卷。黄河流域祭孔活动,多在孔子诞辰(农历九月廿八日)和冬至日。


与文圣人孔子并立的是武圣人关羽。关羽是三国名将,山西解州常平村人,一生义气千秋、忠义勇武、坚贞不二。东汉末年作为刘备手下大将,立过不少战功。故里常平村隋代即建祠纪念。由于宋元明清历代帝王的封上加封,使之成为中国城乡第一尊神。成为具有司命禄、佑科举、治病除灾、驱邪避恶、惩罚叛逆,乃至招财进宝、庇护商贾等法力的“万能之神”。全国关爷庙最多,不但村村有,而且独立成寺,规制相当讲究。相传五月十三是其诞辰,是日祭祀仪式隆重。平日庶民百姓有什么灾病是非,都要上庙祈求“关老爷保佑”。崇拜关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奇特现象。作为一位历史人物,关羽的影响持续千余年,遍及海内外,宋元以来成为中国社会信徒最多的神灵,流风所盛,以至于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真可谓是“三教皈依,九州隆祀”。明清以来,关羽崇拜已突破了民间宗教的范围,被列入国家祭祀要典。


将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死后作为神癨祭拜的还有岳飞。对岳飞的神化开始于南宋,现在杭州西湖边上的岳王庙,就是南宋嘉定年间修建的。明初即建庙祠,时有香火。清雍正以来祀奉隆盛,四乡朝者如云,祭祀普及至乡镇,有的还将岳飞奉为家神。\r


妈祖崇拜也是中国民间信仰中值得重视的一种现象。妈祖又称娘妈、天妃或天后,是中国航海保护神崇拜中最重要的一位。妈祖原型是北宋福建莆田县湄州岛上的一位名叫林默的普通妇女。生前为人治病,海上救人,有恩德于乡里。林默去世后,据说她经常在海上显灵救人,于是人们便立庙祭祀她。妈祖崇拜始于北宋,到了元代,妈祖受到皇帝八次赐封,被称为天妃。清代又将其封号从天妃升至天后。不仅民间祭祀她,朝廷也派大臣礼祭,并载入国家祀典。明清以后,人们又在天妃娘娘原先的神职上增加了抗御水旱疫疠之灾及赐财、赐子、赐福等法力,其影响越来越广,由最初的东南沿海推广至北方沿海、长江中下游。随着中国船只的远航和华侨迁居海外,妈祖崇拜又传播到日本和东南亚,成了世界性的海上保护女神。据统计,全世界现有妈祖庙一千余座。妈祖文化是中华文化优秀传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已成为研究古代航海史、科学史、沿海岛屿开发史、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史以及古代民俗学、宗教学等学科的珍贵遗产。妈祖信仰是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开认可的民间信仰。1987年农历九月初九,湄州岛妈祖庙举行纪念妈祖羽化升天一千周年祭典,大约有数千名台湾妈祖信徒来湄州岛参加祭典活动。1997年,湄州岛妈祖庙妈祖金身巡游台湾,在台湾引起轰动,信徒朝拜如潮。据台湾各报载,朝拜信众日均十万人次左右。


行业神崇拜是我国民间信仰的一个重要类型。它是随着社会分工和行业发展以及行业观念在人们心目中的逐步确立而出现的。行业神的种类和数量相当多,情况也很复杂。清人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说:“百工技艺,各祠一神为祖。”旧时民间也流传有“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自己的祖师”的说法。如养蚕业供奉马头娘娘,纺织业供奉黄道婆,酿酒业供奉杜康,梨园供奉唐明皇,商人供奉陶朱公,儒生士子供奉孔子、文昌帝君与魁星。少数民族也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经济活动确立行业神,如阿昌族在开炉打铁前要祭祀炉神,土家族猎人供奉猎神。某些行业神的崇拜是全国性的,比如茶神陆羽得到各地种茶、制茶业的普遍供奉。木匠的祖师爷鲁班,不仅在汉族居住地区被人们广泛供奉,而且他的徒弟遍布华夏,白族木匠就自称是鲁班的徒弟,每逢重大工程开工,必须先祭祀祖师爷鲁班。行业神作为一种民间信仰,具有一业多神与几业一神的特点。如农业神最多最杂,反映出农业靠天吃饭、祸福难卜,农民祈望多、迷信深的状态。但也有不少行业神是若干个行业共奉的,如黄帝、萧何、火神、葛洪、文昌等。这种现象,一是因为这些行业神中,有的本身涵盖面很宽,如黄帝历来传说为无所不能的发明家,萧何也有多方面的事迹。二是因为共奉一神的几个行业往往存在共同点,如许多行业最忌火灾,故都奉火神(火祖);许多行业都与化学或炼丹有关,故都奉化学家、炼丹家葛洪;供奉文昌的各业也都与文章有关。行业神地域性特点强,这种地域性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同一行业在各地所奉的行业神不同。如酒业在多数地区都奉杜康,但在杭州却多奉二郎神。二是某一种行业只在某一地区有,所以那个行业的行业神只流行在某地。如盐神只流行在产盐区。三是某一种行业神只是在特定地区或范围内流行。如蝗神主要在闹蝗灾的地区流行。


行业神还具有时代性。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某行业历代所奉行业神不一,如狱吏所奉狱神,汉宋时为皋陶,明清又增杨继盛等;二是某一行业及行业神只产生在某一时代,如钟表匠崇拜利玛窦,因钟表产生在利玛窦于明代来华及西式钟表传入中国以后。行业神崇拜对旧时代的社会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一是发挥了团结行业组织的组织号召作用;二是在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产生追求吉利幸福和克服灾祸的力量;三是鼓励各行业人们继承和发扬祖师遗产,促进本行技艺的发展。


生育神崇拜也是民间信仰中最普遍广泛的一种崇拜祭祀。生育神是主宰生育疾病的诸神的总称,大约起源于史前时代的创世女神。我国红山文化出土有两种女神像,一种是大型女神像,形体大,着衣,端庄大方且盘腿正坐,是人们顶礼膜拜的一种祖先偶像。表现的是一种源于人间而又超越人间的保佑子孙的神灵。另一种较小、残缺,可能是与生育巫术有关。我国民间的生育神有很多称谓,有传说中的女娲、高?有佛道门庭的泰山娘娘、碧霞元君、观音菩萨,有历史上的孟昶、花蕊夫人等,还有众多的随山就水的山水圣母、送子娘娘、眼光娘娘、催生娘娘、麻姑娘娘等。其中送子娘娘是民间最受香火的一位神。在送子娘娘神前,放置有许多泥塑的或纸扎的娃娃,乞子者香火后抱一个娃娃回去,如得子,就送十个或百个娃娃放神像前。有的地方还有“掐小几儿”习俗。“小几儿”是和尚或道土用豆面捏的,乞子妇女香纸祭拜完毕,悄悄上去掐一个揣在怀里,回家喝到肚里,即可“得子”。在分工上,一般认为催生娘娘管生产,送子娘娘保平安,眼光娘娘管病灾,麻姑娘娘管长寿,观音菩萨救苦救难。本来观音菩萨是西方极乐净土教主阿弥陀佛的左肋侍,“西方三圣”之一,在三国时期传到中国。开始时是男子形象,南北朝时,佛教在中国迅速发展,出家的尼姑和在家的女居士骤增,为了适应广大妇女群众的信仰需求,观音变成一位和蔼可亲、“汉化”了的女性。由于有“观音”的特异功能,人们只要口念“观世音菩萨”,观音便会跑来解救。她具有民众生活实际需要的多种职能,怀抱净瓶之水能降甘霖,瓶中柳枝可以除魔消灾,又能送子、招财、赐福等,最适合于旧中国的经济形态和心理习惯,所以在大河上下、州城府县、穷乡僻壤以至院落庭堂,举目皆庙祠,抬眼见神位,并演绎出千手千眼的万能观音。一千多年来,观音信仰深入人心,经久不衰。


二、家神崇拜


家神是指民间传说能护佑生灵,保佑一家平安的神癨。包括灶神、财神、门神、土地神、宅神、厕神、井神、床神、船神、仓神、五谷神、牛王、马王等。限于篇幅,这里仅介绍灶神、财神、土地神等。\r


民间家神奉祀灶神为第一。灶神也叫灶王爷,是民间供奉于灶头的神。传说它掌管全家的生死福祸,并随时录人功过,一年一度上天禀告玉皇。上天将根据人所犯罪行的大小定罚,大罪减寿三百日,小罪减寿一百日。旧时民间有祭灶的活动,其实就是为了达到避祸目的贿赂、收买这位灶王爷。由于灶神是每年腊月二十四日上天,正月初一五更回来,所以腊月二十三日被定为祭灶日,这一天,将酒糟抹在灶门口,好让灶王爷醉酒,无法汇报真实情况;用糖瓜祭祀灶王爷,让它的嘴变甜;有的拿年糕贴到灶神像的嘴上,粘住灶神的嘴,让它说不出话来。祭灶习俗在广大农村仍然存在着。


财神也是家神中很重要的一位神。一些地方大年初一接灶神、初二接财神。不仅商贾店铺礼拜财神,普通农家也虔诚于财神。民间财神信仰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财神是一个群体,是一个来源极不相同的各种神的集合。几乎民间信仰的每一位财神都是一种道德原理的化身,从而反映了世间各色人等在财神身上寄托的愿望与要求。武财神赵公明,既主赏,又主罚,代表赏罚分明的“公正”;文财神比干,由于忠谏,被纣王挖去了心,成了无心之人,无心则无私,代表“公平”;义财神关羽,富贵不能淫,一心不忘故主,忠贞不二,代表忠义、诚信;另一位文财神范蠡,以他的聪明睿智,功成引退,后来又积累了大量财富,代表“智慧”。可以说,文武财神的出现是人们心理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官场竞争要有文财神做后盾,商场竞争要以武财神做靠山。谁的心意虔诚,谁就能得到财神的福皊,这就是近两千年来财神信仰经久不衰的真谛。


土地神,被人们尊称为“土地爷爷”或“土地奶奶”,也称为宅神。源于远古时代人民对土地的崇拜,对土地的尊重,有了土地,才有衣食住行的基本保障。对于统治阶级,领土的大小象征国家的强弱,于是土地神就被幻化出来,又渐渐的人格化。土地神在民间诸神中地位极低,职权也有限,但在民间是最被普遍供奉的。土地载万物,又生养万物,长五谷以养育百姓,这是中国人所以亲土地而奉祀土地的原因。旧时凡是人群聚居的地方就有土地神存在。土地神源于古代的社神。祭祀社神的日期,称为社日,一般分为春社和秋社。土地神的形象有多种,封土为丘大概是最早的土地神形象,还有以石、树为社神的象征。宋代以后,在乡村无论贫富一进门就有土地神龛,尺余大小,慈眉善目,鹤发童颜的老翁,和蔼可亲,反映了农民对土地的心态。


门神为守卫门户之神。旧时人家多贴于门上以辟邪驱鬼,禳灾迎福。门神起源很早,源于周代“五祀”之一的“门祀”。汉代以后,门神人格化,逐步演变为“神荼”、“郁垒”二位神人。河南南阳出土的汉画像石上就能看到分别代表神荼、郁垒的执刀武士与执钺武士。唐代,门神的角色由钟馗扮演。宋代开始,门神的形象逐渐定格在披甲武士(将军)上。元代始,近世流传最广的秦琼、尉迟恭二位名将即是门神的说法开始形成。二千多年来,门神已成为多功能的保护神,具有驱邪魔、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功能,成为最受信仰、最受欢迎的民间神癨之一。\r


城隍,原为城市保护神。城隍,起源于古代的水(隍)庸(城)祭祀,“城”指城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河。古代称有水环护的城堑为“池”,无水环护的城堑为“隍”,都是起保护城池作用的。民间对城隍神的崇拜最早来自于对社神的崇拜。人们向社神祈求丰产,征战大事、旱涝晴雨也向社神请愿,遂使社神成为无所不能的神癨。随着古代城市的出现,社神被一分为二,其中守护城池的社神即被称为城隍神。\r


三、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是人们对已故祖先加以神化的一种信仰。其核心观念是深信祖先的灵魂仍然存在,并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对后代的生活产生影响。它集中反映了中国百姓对于祖先灵魂的认识:人有生魂又有死魂;人死后,物质的人不存在了,灵魂仍然存在,称之为鬼。灵魂,有一种超人的力量,既可护佑于人,又能作恶于人。所以要进行祭祀、供奉。目的一是沟通人鬼关系,使之成为家庭和家族的保护神。二是通过对祖宗的祭拜,潜移默化地使人服从自己所属的宗族位置,使人各安其位,从而达到氏族内部的和平与稳定。祖先崇拜涉及不同层次,主要包括始祖崇拜、家祖崇拜。


始祖崇拜,指的是对创世神的崇拜。千百年来,中国历史中的一些古神,如女娲、伏羲、黄帝、炎帝、大禹、盘古等,以先祖的身份一直受到普通民众香火的祀奉。女娲、伏羲是中国神话中华夏民族的始祖。据说人类即是由伏羲与女娲兄妹相婚而产生。同时伏羲氏创制了八卦,并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等。在河南省南阳郊区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中,绘有女娲与伏羲的交合图,两人均为人首龙躯,上肢双臂合抱一株仙草,双肢为龙的两爪,下身有鳞甲,各有一条长长的尾巴,二人相向交尾而立。据说是天圆地方、阴阳交合的象征。汉代除画像石、画像砖外,壁画也有伏羲女娲交尾图,其画面基本上与画像石差不多,只是有的是人首蛇身,有的是龙首蛇身。民间关于这两位始祖的祭祀活动频繁。陕西临潼一带视正月十二为女娲生日,称女皇节,有盛大的祭祀活动。甘肃市秦安天水县有伏羲庙,正月十六为诞辰,香火赛戏,祀者鼎沸。河南淮阳供奉伏羲,称“人祖庙”,每年农历二月二至三月三举办祭拜盛会,会上跳担花篮舞,以悦女娲。会上还卖一种猴面人身的“泥泥狗”(雅称“人祖”),人身着彩,酷似女阴。“泥泥狗”衍化为北方儿童泥玩具,也衍生为娘娘庙里求子的泥娃娃。黄帝轩辕被视为华夏民族之祖,他不但统一了中原,被尊为天子,成为政治领袖,还安排各大臣,作甲子、造历法、占日月、卜星气、调律吕、推算术、倡蚕桑、创医药、制舟车、起宫室、造文字,全面地开启了中国文化的新局面,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创始人和总代表。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黄帝不只是血缘先祖,还是政治、文化的权威,受到隆崇和祭祀。千百年来,到陕西省黄陵县桥山拜谒祭陵的人络绎不绝,黄帝陵已成为海内外华夏儿女寻根认祖的圣地。


总之,中国历史上被尊为开创世界,繁衍人类,创造文化的创世大神,民众精神世界中的大地全神,在流传地都有定期的对于他们的祭祀崇拜活动。更为重要的是,在神话传说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始祖崇拜风俗习惯,至今仍深刻地影响着民众的日常生活。


家祖崇拜是祖先崇拜中最主要、最普遍的类型,崇拜对象是与自己有血缘亲属关系的历代祖先。家祖崇拜的中心内容是祭祀,具体到各个民族又有不同的祭祀方式,但其基本表现形式主要有庙祭、家祭、墓祭三种。古代庙祭多在冬至日,近代多在农历的元旦。祭时,族人老幼咸集,焚香叩拜,供献祭品,极其隆盛。家祭是在本宅中堂或起居室,设置家祖牌位或影像。牌位为木制,称为木主,有的地方称神主。家祭主要是本家人行为,比较随便,岁时节日,诞日忌辰,四时荐新,婚嫁丧葬,无固定祭仪、祭礼,祭品亦为简便。它是祖祭中频率最高的祭祀。墓祭是针对寄居于坟地的某位祖先神灵的祭祀仪式,主要在清明、七月望、十月朔,在元旦、元宵、端阳、天贶、中秋、生日、忌辰、添喜,以至郁闷、死别也常去哭坟、拜墓。墓祭的形式主要为以下几种:一是扫墓,拜坟,哭亲。扫墓是清除坟头杂草,并用新土填补塌陷,好似为祖先修房补漏。拜坟是向祖先跪拜、祭奠。哭亲是对新逝亲人哭祭,多为妇人所为,这项活动多在清明节期间进行。二是酒食祭,荐新。凡坟头祭奠皆备酒食;一般是将各样食品菜肴留一点在坟上并奠酒,曰“破盘”。在甘陕一些地方要备一桌酒席,祭摆在坟前畅饮,曰“饮福”。有时还呼他人共饮,曰“招饮”,保留着祭礼中“共享型”遗风。荐新为农家时令吃食,供祖尝鲜。如陕西西乡县清明时以新韭、新笋、新茗祭。晋陕豫七月十五以新麦祭。晋陕内蒙一带十月初一作糕饼祭。陕北榆林县讲究神鬼“四时荐新”。黄河流域普遍有七月望日挽麻谷数苗献祖灵前,以报秋成。三是烧纸钱,挂纸缕。四是送寒衣,献明灯。送寒衣为十月一日北方普遍祭俗。也有的在冬至送寒衣,就是用纸剪成衣样,夹上棉絮。有的地方还写上祖亲名号,献祭时焚化。献明灯是给故者以光明。如沿黄河两岸在清明、七月十五放河灯的祭祖习俗等。这一习俗的目的是欢送和取悦死者。民间还有祭孤魂的习俗,是在清明节将祭品香纸酒食散奠于野,以安定孤魂野鬼,一不与祖先争抢祭品,二不要干扰阳世生活秩序。河南还传说冬至是阎王的清明节,是日他要让鬼出来放风,晚间还得把鬼招回去,叫做“收鬼”。一旦得罪了阎王,不把鬼全收回,人们就不会过安宁的日子。所以冬至这天,在祭祖送寒衣的同时还要祭祀阎王。


此外,还有时节祭、婚育告祖、平日祭祀、生辰、忌日祭等。时节祭是在春节、元宵节、端阳、中秋、重阳、冬至诸节,举行各种祭祀。意在欢宴祖先,与之共享节日之乐,祈求保佑人畜兴旺、庄稼丰收。清明节祭祖先主要是在坟墓前举行,其他则在家里完成。春节祭祖从大年三十晚吃年饭前开始,在祖先牌位前摆上美味佳肴,点上香烛,焚化纸火,请历代家祖们前来享用,家人一一磕头祀拜,最后全家共同吃祖先们享用过的饭菜,这实际上是强化血缘关系的认同。《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曲折反映了清代贵族之家祭祖的盛况:“只见贾府人分昭穆排班立定:贾敬主祭,贾赦陪祭,贾珍献爵,贾琏贾琮献帛,宝玉捧香,贾菖贾菱展拜毯,守焚池。青衣乐奏,三献爵,拜兴毕,焚帛奠酒,礼毕,乐止,退出……左昭右穆,男东女西;俟贾母拈香下拜,众人方一齐跪下,将五间大厅,三间抱厦,内外廊檐,阶上阶下两丹墀内,花团锦簇,塞的无一隙空地。鸦雀无闻,只听铿锵叮当,金铃玉佩微微摇曳之声,并起跪靴履飒沓之响。”这种祭祖仪式每年有多次。中元节是一年中的第二个鬼节。中国人在远古时便相传七月初一是“开鬼门关”,七月三十是“关鬼门关”,在这一个月里,所有的鬼魂都要从阴间出来,到人世间徘徊寻找东西吃,人们纷纷在这一个月里祭供亡亲,例行孝心。佛教在这天有“盂兰盆会”活动,功德圆满的佛徒用五味百果供食十方大德佛,来救亡故父母在冥世的倒悬之苦。唐以后,佛、道二教深入民间,在此影响下,民间自发的祭亡活动渐渐集中到七月十五日这天。


婚育告祖,即禀告祖先婚嫁、生育等事宜,以求得祖先的佑护。如阿昌族娶亲前,男方须备酒肉茶饭到新娘家,向新娘家敬献礼品,以供奉祖先,届时新郎磕拜于祭桌前,聆听新娘祖先的禀告之词。即某个女儿要嫁给某村某姓某家的某位儿子,请祖先同意并保佑这对新人。当新娘娶进家后,也得先拜过男方祖先,才能拜父母长辈。生孩子后的第三天,要杀鸡祭祖,向祖先通报家里新添了孙男或孙女,请求祖先保护孩子平安健康成长。平日祭祀,表现为不断在祖先灵位前供奉食物、点烛献香等。祭祀的时间完全因人的需要而定,除初一、十五定期祭祀外,家人生疾患病、外出远门都要祭祖,起房盖屋要祭,迁新居要先在老家烧香祭祖,然后匀出部分香坛烛台和燃烧的香火到新居的祖宗牌位前,意为请祖宗。平时祭祖主要在于心诚意真,而不在乎祭品为何物,即使是几个时鲜水果,一杯薄酒,一碗肉食,几炷献香都能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客人送来的礼物,也即刻供奉在祖灵前,一来通报祖先,先请祖先享用,二来请祖先保佑客人清吉平安。生辰、忌日祭,即对祖先或父母生日、死日所举行的祭祀。


需要说明的是,现代人对祖先崇拜已没有了以前的那种虔诚与迷信,大部分人己经认识到祖先不能给现世人带来好运,好运靠勤奋、拼搏与机遇而来,祭祀祖先作为一种传统习俗流传下来,只是人们通过这种形式表达对已故先人的一种哀思,一种敬意。


    进入专题: 民间信仰   神灵崇拜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宗教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8093.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民间信仰》河北人民出版社,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