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928 次 更新时间:2014-08-19 11:26

进入专题: 榜样  

王建和  

我们与共和国同步穿越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时空,在我们的时空记忆,伴随我们的是一个又一个各种类型的榜样,有一类是为革命付出生命的,诸如黄继光、邱少云、董存瑞、刘胡兰等,这一类属于典型意义上的英雄,首先是他们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其次是他们献身的革命事业是为人类求解放的伟大事业,更有他们走向死亡的那一刻是多么的壮烈感人啊!当然了,他们所处的正是血与火交织的岁月,因为战争,因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献身就成了第一位的,在组织要你赴汤蹈火的时候,你挺身而出了,你视死如归了,你就是烈士就是英雄了。当时凡写英雄的文章,都有一句话叫做“永远活在我们心里”,在我极其幼稚的头脑里,怎么也想不明白,什么叫做“活在我们心里”,后来知道了,是英雄的鲜血换来了我们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感念英雄,学习英雄,让英雄形象成为时时刻刻激励我们学习工作的精神力量——我对“永远活在我们心里”的解释也不知是不是正确?

建国初期,时代推出了又一类英雄,不,应该叫模范,模范的愿意是铸造的模具,也就是要用这样的模具铸造出相同的一类东西,于是就有了李顺达、申纪兰、时传祥、王进喜们,在战争废墟上建设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劳动生产成了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劳动的模范就成了劳动人民的榜样。

当劳动生产不再是首当其冲的社会矛盾的时候,也就是石山里挖坑种树,身背茅粪桶,用身子搅拌水泥尚不能涵盖英雄定义的全部的时候,时代又推出了我们最需要的榜样——雷锋,雷锋虽然也失去生命,但我们学习他的却不是献身,而是他的平凡而伟大,他的无私奉献,他的日记。伟大领袖题了字,中央领导都题了字,雷锋的事迹一时间铺天盖地,《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曲响彻大江南北。这一位榜样的推出,比任何一位都“蹿红”得多,于是,雷锋这个名字,这个形象就成了一个标识,一个符号,一个特征,尽管后来还不断涌现出王杰、欧阳海、麦贤德,尽管事迹不同,但这类英雄的共同点是学习毛主席著作。后来还有单就学习毛主席著作专门的榜样黄祖示、丰福生、廖初江……。学习毛主席著作热潮首先从解放军内掀起,林彪说毛泽东思想一旦被人民群众所掌握,就会变成无穷的力量,就会变成精神原子弹,于是解放军内涌现出许多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先进人物,解放军也成我全国学习的榜样,解放军这个毛泽东思想大学校的美称,直至林彪北逃而告结束。

专供领导学习的典范,还有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他身患肝癌,还坚持在工作第一线,为改造盐碱地风里来雨里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除这几个系列成人的学习榜样,还有专供少年学习的英雄系列。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学的第一位英雄叫——刘文学。他的事迹主要是抓住地主分子偷集体的辣椒,被地主分子罪恶的双手夺走了少年的生命。学这位少年英雄的什么呢?除光荣献身外,主要是对集体财产的爱,和对地主阶级的狠吧。因为要阶级斗争,要斗字当头,所以“狠”成了我们从幼小心灵就必须确立的时代精神。反之,“爱”在我们心里越来越成了封建道德的核心文化,越来越成了必须从心灵深处彻底铲除的丑恶思想。到批林批孔热潮,“仁者爱人”越发成了批倒批臭的东西了。有一段时间,潘冬子这么一个电影虚构的形象,也成了学生们学习的榜样,潘冬子的特质就是复仇,他留给少年观众很有时代性的形象就是对地主还乡团咬牙切齿,怒目而视。

既然是榜样,那就应该是完美的,光辉的。尽管改革开放后出现了一些对榜样们质疑的文章,披露出一些与英雄事迹不太相符的事实。比如雷锋的大冷天拾粪,大寨70年代的亩产的真实情况,刘文学黑天半夜到集体地里到底是去干什么的等等。但我还是不能接受完美的形象被涂抹污点,就像偶像崇拜一旦深入灵魂,就再也容不得任何人对偶像提出一丝一毫的怀疑了。

我们应该维护榜样与英雄的形象不被伤害,不被玷污。让无穷的力量永远地无穷下去,对社会,对时代,对人类产生巨大的正能量。从四九年到今天,我们经历了前30年,后30年,整整一个花甲,各路英雄的频频出现伴随了共和国前进的每一个脚步,领导有领导的榜样,军人有军人的榜样,妇女有妇女的榜样,学生有学生的榜样。我们国家的公民素质在这么多榜样的感召下,应该是世界最文明,最无私,最诚信,最遵守规则,最遵循秩序的了吧。

可是,我们无论从国内主流媒体,从网络,从官方,从民间,我们都可以听到对我国国民的种种不好的议论。坐车抢座位拥挤,开车违反交规,随地擤鼻涕吐痰乱扔东西,在超市挑菜用指甲掐菜,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在异国他乡里,好像中国人成了最不文明的一个族群。其实,做一个举止文明的人并不费事,不用牺牲生命,不用往水泥浆里跳,不用身背又脏又臭的茅粪。坐车抢不到座位,不就是站一段路吗?开车给行人让让道,不就是多耽搁一会吗?擤鼻涕扔东西不就往垃圾箱多走几步吗?有那么难吗?实在是不难,可就是不乐意那么做。

去年我在美国住了一段时间,把我对帝国主义的所有的坏印象都改变了:当我第一次见横开过来的汽车专门停下来给你让路的时候,我简直受宠若惊了,车尊人卑的理念早已深深烙在血液里了。我没遇到过一辆车和行人抢道的。在两车道上,我们的车子开得较慢,后面有好多车子追上我们,也不超车,也不鸣喇叭,直到我们把车子开在让行的区域,后面车子才超过我们。没有一辆车子从下行车道超车,这又让我奇怪而感叹。擦肩而过的行人总和你要点头打招呼,向你微笑,我又是一愣,居然来不及一个小小的回敬。不论买了什么东西,你提出退货,从没有被拒绝,理由总在消费者这边。你网上邮购了商品,你打电话说发现了毛病,对方会无条件给你退补一定差价。商家不会说让你把东西拿去看了才能相信。你说另一家同样商品价格比你所购买的低,只要你打了电话,对方就给你退了差价。参观博物馆,乘坐公共汽车,门票车票都对老年人优惠,你只说你已经到了优惠的年龄,对方并不要求出示身份证或护照才能让你享受优惠价。老年中心行动不方便的老人,总有好多人在哪里做义工,帮助洗衣服,洗身子,推着轮椅转悠,给老人举办义演。你所走过的影院、商店、宾馆等公共场所,没有遇到服务态度不好的人,没有遇到吵吵嚷嚷的一个场面,即使在拉斯维加斯那么大的赌场,那么多的人,也是静悄悄的没一点吵闹,人们是那么的规规矩矩,那么的彬彬有礼,那么的举止文明。尤其对残疾人的那种全社会的尊重与关爱,更让我这个来至礼仪之邦的中国人震撼,叹惋,折服而不可思议。

我就奇了怪了,我几乎见华人就问,他们这种道德行为是这样形成的,他们接受是什么样的教育,他们的榜样是什么人?答案莫衷一是,但有一个说法是一致的,那就是:他们没有像我们有那么多供人学习的榜样。原来听说西点军校有雷锋雕像,学员学习雷锋日记,原来根本没有这回事。就像最近有关白宫草坪竖起毛泽东站立雕像传说一样,有一些“爱国者”们为忽悠大多数没出过国的善良国民,而编造的一个拙劣的童话。

一个真实英雄,的确会给人以鼓舞,传达给人一些正能量的。但那必须是在真实的基础上。可我我们所知道的榜样,却总是显得那么不真实。比如古代的二十四孝,孝道本来是最美的道德,可是一到二十四孝,就变得那么不可信。鲁迅先生有专门质疑批判二十四孝的杂文,一针见血地指出几位孝行榜样的虚伪可笑。还有几位励志的苦读模范,要么把头发悬挂在梁上,要么拿锥子扎刺大腿,要么是将与邻居的隔壁凿个窟窿借光,要么就把一些萤火虫装在袋子里照明。为了励志,总要把供人们模仿的人物,镀金,放大,直至完全弄成一个漫画化的形象。同样,那些现世英雄们随着网络的广泛普及,信息的全民覆盖,目击者们的不断揭秘,被我们放大了英模事迹,尽管主流媒体一再辟谣,一再维护,但人们知道了也就知道了,人们好像宁愿相信“谣传”都不愿相信官媒话语了,更何况是被认为的“真相”呢?

人们对献出生命的英雄是永远崇敬的,单就把最宝贵的命儿捐献出去这一点,就容不得任何人质疑的。可这又会带来另一个方面的疑问,比如解放战争与朝鲜战场,死伤那么多同志,像董存瑞、黄继光那样的英雄实在是举不胜举,为什么英雄的光环只落在这几位英雄的头上呢?同样是为国捐躯,甚至有比他们更壮烈的都没有得到承认,得到彰显,这会不会让人感觉不公平呢?比如山西的女英雄刘胡兰,因为有毛主席的题字,刘胡兰就成了又是纪念馆,又是电影电视,又是戏剧舞蹈的宣扬。而山西的另一位女英雄——尹林芝,其革命事实要比刘胡兰更感人,更壮烈,而她却没有那种机缘能够得毛主席的墨宝,得到时代的追认。

我的伯父王正仁,十几岁就入党参军,在蔡爱卿的38团某工兵连任一排排长,在攻打翼城时候,连长牺牲,我伯父被任命为代理连长,他不辱使命,第一个冲上敌军碉堡,后壮烈牺牲,在我心里,他就是和所有共和国的英雄一样的英雄,可是我们县的烈士簿里连他的名字都没有。向相关领导追问原因,人家的回答是没有就没有了。我只得在我家祖坟里伯父的墓前,为他立了块只有我们自家人知道的烈士碑。伫立墓碑前,我只能惋叹伯父的不幸,如果他的牺牲,被一位战地记者遇到,一番采访,一番书写,刊登出去,我的伯父说不定也在共和国英雄的行列里呢。

扯远了,还是回到榜样的话题,首先,榜样的产生,有其偶然性。其次,榜样的被宣扬,又有其概率性。其三,榜样的事迹,又多有夸大性。其四,把榜样树在哪里供人学习,这又会使人的主观性丧失。于是我大胆揣测,也许,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推举模范榜样,是一个并不怎么明智的举措,是一件很值得商榷的事情,因为它的的确确难以预收其效。

其实,行政官员,无论代表党的,代表政府的,都应该就是理所当然的榜样的。而他们却炼成一个前腐后继的梯队。企业商场,本应该是以诚信获取信任和利润的,可他们却发展成一个造假售假的利益链条。科研学府,本应该是一方学术科研的净土,却也在可供自己操作的领地弄成学业制假的芜杂园地。医疗卫生,本该是以博爱仁爱为天职圣洁之地,也成了以残弱病人作为赚取钱财的索要收受红包毫不脸红的白衣队伍了……。好榜样的提倡宣扬难成气候,坏作为的一遍遍发文不准了又不准,倒是耳濡目染蔚然成风了呢。那么,榜样的力量哪里去了?

在美国听一位牧师讲到一句话,如果一个人没有敬畏之心,那么这个人只要背着人就什么都敢干。也许让国人确立敬畏之心,比频频树立榜样更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重中之重。

    进入专题: 榜样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时评与杂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7123.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