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习近平、李克强先后就维护中国的海洋权益特别是南海问题,明确释放了强硬信号。习近平在德国柏林提出,“在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坚决捍卫中国的正当合法权益。”李克强在博鳌亚洲论坛发表演讲时也说,“对加强海上合作的积极行动,我们都会倾力支持;对破坏南海和平稳定的挑衅行为,我们会果断回应。”
中国两位主要领导人就同一主题的外交问题连续对外发声,为当代史上所仅见。而这既是中国将南海主权定位为国家核心利益,尤其是新一届领导层调适外交战略后的必然结果,也与南海局势近来发生急遽变化,具有密切关联。
在南海主权争议上,中国一改以往被动应付的格局,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主权声索,以实际行动展示强硬立场,并试图主导地缘政治游戏规则。主要表现在:
中国派遣军用和民用船只加强了对相关海域岛屿的巡逻和管控;利用领导人出访、在国际媒体发文等多种方式,对外发动舆论攻势,争取国际舆论同情;针对菲律宾等少数国家实施重点防控,如在上月中国海警船在仁爱礁附近海域,阻断菲律宾军方船只向争议岛屿提供补给。
与此同时,中国与南海有关各方围绕《南海各方行为准则》展开密集谈判,中方强调在遵守《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前提下,将其作为落实它的具体步骤来有序推进,而在具体的领土争议中主张与当事国开展一对一谈判。其他各方则别有利益诉求,倾向于另起炉灶,或者在原有基础上进行重大修改,并要求东盟加入,因此双方分歧严重。虽然各国就继续进行谈判达成了共识,但可以想见,要在领土主权争夺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最终达成各方均感满意的“准则”,几乎是不可能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为各方缓和紧张局势、展开建设性对话提供一个机制。
这些措施是中国在南海主权争议中实施外交施压和军事威慑并重战略的标志。中国在南海的政策转向,以及尝试采取分化策略、各个击破的方式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努力,在产生某些积极效应的同时,也成为区域局势复杂化、冲突化的诱因,更使有关各方警惕心升高,在单打独斗显得力量薄弱的情况下,转而寻求区域力量整合,“抱团”应对中国“威胁”。
复杂化体现在,包括美国、俄罗斯、印度和日本等区域外国家以各种方式参与到南海主权争议中。美国14日与菲律宾就长期使用其武装部队的军用设施达成共识,计划在该国军事基地内派驻军事力量,变相对该国“驻军”。这是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一部分。该战略既是区域有关国家积极追求的目标,也是美国自身战略的需要。一方面,由于中国体量过于庞大,区域任何一个单一国家都无力与之抗衡,因此谋求强国入局,以制衡中国。另一方面,这些国家对该区域产生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其根本动力来源于各自的国家利益。以俄罗斯为例,深入南海,既可以恢复其在该区域的传统利益,又可借力打力,对中国崛起的势头在战略上形成牵制。
乌克兰政治危机凸显了美国在地区强国与周边国家发生冲突时干预决心和能力不足的问题,寻求外部保护不足以打消有关国家的顾虑,因此,南海区域局势发展的另一个趋势是,有关国家加强相互合作、共同应对中国的需求变得强烈。
媒体报道,菲律宾一个海军代表团将在6月初重返40年前被越南控制的岛屿,和越南海军官兵交流;菲律宾军队总参谋长拟于下月访问河内;而越南军方的一艘军舰不久之后也将停泊在菲律宾港口。这些迹象,都是区域国家在中国“威胁”元素逐渐放大的背景下,积极探讨合力对付中国的一个缩影。而美国和东盟在区域的强势存在,客观上也为其抱团应对中国提供了支持。
在上述诸因素的交相作用下,南海区域正变得越来越危险。美国防务新闻网4月13日的一篇文章援引美国AMI国际的分析称,亚太地区已经超越欧洲,成为全球第二大海军市场。AMI国际公司预测该地区到2032年将投资2000亿美元采购新舰船与潜艇,预计约占全球新船市场份额的25%左右。这反映了南海利益攸关国军备竞赛愈演愈烈的现实。
在南海领土主权争议无法通过外交谈判解决的情形下,中国应对区域危机的思路已悄然发生转变,将针对性地在区域行使武力列入选项。这也是中国积极调适“韬光养晦”外交战略必然逻辑的延伸。习李的演讲内容都没有排除军事解决的最后可能。而中国军方高官的话更直白些。国防部长常万全在会见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时强调,中国军队时刻做好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的准备,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中国不仅从国家首脑和对外交往层面加强了军事解决南海主权争议的舆论营造,而且将它列入军事战略的现实议程之中。媒体报道说,中国正在实现全面军事现代化,并在地区实施强硬的“定制胁迫”战略,建设了一支足以向第一和第二岛链投放军力并长期控制相关海域的远洋舰队。中国还在靠近菲律宾的永兴岛构筑军事基地,既使其成为监控区域有关国家的前哨,也在为战争预作筹谋。
无疑,中国在所有领海领土争议问题上,都没有放弃将武力解决作为最后手段,但从现实和条件等角度看,如果真的开战,那么必是南海,其中尤以菲律宾最为可能。
这首先是由于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声索,历史和法理的依据比较充足,“九段线”先于《联合国海洋公约》存在,南海有关国家依靠它争夺领土,理据有所欠缺,因此中国拿其开刀,师出有名。
其二,与日本不同,南海各国作为单一国家力量与中国不在一个等量级上,是美国盟邦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只要能够有效阻遏美国直接军事干预,中国在该区域战争中胜算比较高。
其三,领土争议单纯依赖外交谈判很难解决,尤其是在中国周边领土争端比较多的情况下,问题久拖不决,将会导致很多严重后遗症。为了寻求突破,中国打一仗,以打破僵局,实现对己更有利的目标,在战略战术上都是可行的。
其四,在中国面临内外交困之局时,战争或许比较有利,从而令最高层下定政治决心。
不过重要条件是,南海有关国家的主权宣示超过了中方的心理底线,和平谈判陷入死局,与此同时,中国的好战势力和民族主义情绪升至最高状态。
而之所以选择菲律宾,是因为它既不像与越南那样,与中国在政治上互有所需,也不像印尼那样,对中国来说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更直接的因素则是菲律宾在与中国的领土争夺中风头更健,因此杀一儆百,不啻为划算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