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美国政府官员在对华与对日政策上调门迥异的表态,非常耐人寻味。先是本月7日,美国国务卿克里在会晤到访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时表示,"美国既不承认,也不接受中国宣布的东海防空识别区",并重申"美国将在美日条约义务下协助防御同盟国日本,并捍卫日本在包括中国声称拥有主权的岛屿上不受任何攻击。"表面上看,上述表态并未超出美日同盟关系的应有内涵,但在目前中日关系因领土争端已经冒出火药味的背景下,此番言论显得非同寻常。特别是其重申不承认中方划定的东海防空识别区的立场,显得尤其过分,毕竟这与美日安保条约没有直接关系。克里此番话被认为是对华示硬的表现。
不过,紧接着美国军方官员的表态又让人看到了另一种姿态。先是2月9日,以强硬着称、绰号为"鹰"的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空军司令卡莱尔上将批评日本和菲律宾领导人,称"他们不该将中国在该地区日益增强的果敢,比作一战前的欧洲",认为这种说法不会起"帮助作用"。卡莱尔同时把中日间的政治、外交与军事对峙更多地归责为日方,认为"其中一些事情是由日本造成的,他们需要好好想一想对其他国家构成挑衅的事情是什么。"
就在舆论纷纷对卡莱尔这番话作各种解读的时候,10日下午,驻日美军司令官安杰瑞勒在东京的表态更进了一步。安杰瑞勒在电话记者会上表示,"美军不会直接介入日中军事冲突,因为那是十分危险的行为,美国希望日中两国通过对话来消除发生这一种危险的可能性……所以,我们将敦促相关国家领导人立即展开对话,遏止事态扩大。"针对"假如中国军队占领钓鱼岛,美军是否会参与阻止"的提问,安杰瑞勒称,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但美军介入是很危险的,关键是不要让这样的事情,"发生万一这样事情发生……将采取两点对策:一是尽速促成日美首脑协商,二是相信自卫队的能力。"
"相信自卫队的能力",潜台词不就是对日本"见死不救"吗?
将两位美军将领的表态与国务卿克里的话比较,可以发现,在中日冲突问题上,美国军方和主管外交事务的国务院差异很大。如何理解这样的现象呢?
古往今来,一国内部在外交政策上的差异大都是"武官强硬,文官温和"。遇到战与和这样的两难问题时,外交部门通常是主和的"鸽派",军队则大都是主战的"鹰派"。其中的原因在于,外交官的长处就是通过谈判解决纷争,而军人的天职则是武力报国。由此经常会出现"武主战、文主和"的现象。对国家来说,这其实是个好事情,它不仅是文武官员都对自己能力有信心的表现,也可以有效防止国家外交政策走向偏颇和极端。
但令人诧异的是,在涉及到对华和对日关系的问题上,美国官员却出现"文武易位"现象。这又如何解释呢?
我们认为,这与近年来美国外交理念与国家实力相脱节有关。一方面,文官基于传统的外交理念,不愿意看到美国在东亚的战略利益受损,所以经常会在对华政策上发表强硬言论,声称会坚守美日同盟规定的对日义务;但另一方面,如俗话所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文官对战争凶险程度的理解,显然不如武官更深刻。特别是在美国经历了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战争后,军方已经有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感觉,对待战争的态度是尽量回避。于是,"文官强硬、武官温和"的怪现象出现了。
中国有个成语叫"文恬武嬉",说的是文武百官不思进取,只图享乐的情况。美国官员的现状当然不能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但美国军方与外交部门在东亚问题上的立场差异表明,美国在依照传统的外交理念执行对外政策时,已经明显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症状。一方面,文官们依据传统的"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理念,认为该出手时就出手;另一方面,武官们却存在着明显的怯战心理,本能地躲避着战争境遇。特别是在面对实力日新月异的崛起大国中国时,这种心态就更为突出。
看来,美国政府的对华强硬派应当更多地与军方交流沟通。他们应该清楚,如果没有军方的勇气做后盾,自己强硬的底气又靠什么作支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