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嘉健:讲理从“家”开始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895 次 更新时间:2014-02-11 21:46

进入专题: 家文化  

吕嘉健 (进入专栏)  

中国文化的本质是“血缘伦理关系至上的文化”,“家”是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价值世界。正因为如此,中国人的家也是许多中国公共问题的发源地,中国社会的众多难题,其根源都从家里延伸而来。若果中国人从本质上重塑家的教养,则可望整个社会渐入佳境进入现代性的状态。首先,讲理从“家”开始。

一,一个似是而非的惯性观念

大约从07年以来,中国社会通过网络开始流传一句“名言”:“家不是讲理的地方,是讲爱的地方。” 这句话也在电视剧里作为无事生非的情节推手,一时纷纷附和,人人以为是不证自明的“共识道理”。这句名言原先出自一对父母写给在国外新婚女儿的信,原文是这样的:

“家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这句话是真理,是至理,是多少夫妇,多少家庭(包括我们家)用多少岁月,多少辛酸,多少爱恨,多少是非,多少对错,在纠缠不清难解难分的混乱中,梳理出来的一个最后结论。当夫妇之间开始据理力争时,家里便开始布上阴影。两人都会不自觉地各抱一堆面目全非的歪理,敌视对方,伤害对方,最后只能两败俱伤,难以收拾。多少夫妻,为了表面的一个理,落得负心无情。他们不知道,家不是讲理的地方,不是算账的地方。”(节选)

—— 这个观念的潜台词是:亲情是不合人间常理的,情和理不能相容,敌人之间才讲理,讲理就是吵架和对立,分清道理之后,就会无法相处下去。不如。。。你想怎样就怎样吧!只能难得糊涂,迁就不讲理的一方。

我不知道这是来自哪里的逻辑,很混账。这是我见过的相当似是而非、而充满同情性的“伪道理”,当然很中国特色。它奉行的潜规则就是:以感情的名义做一个野蛮人。如果这句话真的成立,我只能遗憾地说:它承认中国人是不讲道理的。这就是典型的传统中国文化集体无意识的顽强再生。

我想到需要用归谬法为它延伸推理一下:家长不需要和子女作春风化雨式的讲理,靠打骂?宠爱?收买?夫妻之间不需要理性的沟通以维系感情,靠忍受、逃避、欺骗?如果丈夫花心、妻子烂赌、老公买醉、河东狮吼,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秉持不讲理的训导、含情脉脉地送上更多的荒唐?电视剧《老有所依》里谢亚芝哭着对无情对她赶尽杀绝的养子和儿媳妇说:“宠儿如杀儿啊!”

以下来看案例,是某婚姻专家宣传“家不是讲理的地方”的名言时的举例:

我在为一些夫妻做咨询的时候,经常会有这样的发现,两个人都在向我控诉对方的不是,听起来两人说的都有道理。一对夫妻在我面前争吵。老公:“她总是乱花钱!”老婆:“我怎么乱花钱了?”老公:“你买了很多衣服都放在那里不穿,却还要买,有穿的不就行了吗?”老婆:“虽然我的衣柜里有很多衣服,但大部分都已经过时了啊!女人的衣服流行潮流过得很快的,你总不至于让我穿着过时的衣服出去丢人吧?”老公:“哪里过时了,有几件分明还挺新、挺时尚的,我前几天还在大街上看见有人穿!”老婆:“有的人是会穿着过时的衣服上街,但我不会!”老公:“你啊!就是爱乱花钱……”老婆:“我哪里有乱花钱,是你不舍得给我花,说我乱花钱,你抽烟、喝酒花的钱也不比我少啊……”

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就是再听上几小时,也判断不出谁更有理,而我也深深地知道,我不能这样做,他们之所以坐到我的面前,就是因为他们太讲“理”了,而这也是他们在一起不幸福的原因,这也是很多夫妻不能很好相处的原因。因为,家里从来就不是讲“理”的地方,爱情也从来就不能讲“理”,想要提高自己爱的能力,你要开始学会不讲“理”。家里不讲“理”,爱情也不讲“理”,那要讲什么呢?当然是讲“情”、讲“爱”。(赵永久:《男人的伎俩,女人的道行》,时代文艺出版社)

—— 这位专家,低劣,堂而皇之误导众生。在他看来,就是让丈夫处处讨好妻子、顺着妻子而获取所谓的“爱”。如果妻子的这种“爱”是蛮横的施舍的感情,那绝对不是爱。赵专家的意思是:不能让丈夫跟妻子较真,你顺从妻子了,妻子就会恩赐爱情给你了。赵专家没有能力给这类争执做出准确判断,他们夫妻的问题不是“讲理”,而是根本就不讲理,不会讲理,意气用事地吵架和顶牛而已。如何教会各执一词的双方心平气和、尊重对方,更重要地是在获得共识的基础上,有原则地宽容对方,达到双赢效果,才是合情合理的爱和亲情。赵专家教导他人,只是放弃寻求道理的方式,顺从、忍让、迁就,结果将来出现的结局将是:躲避、冷漠,在觉得对方越来越强势、无理的形势下,到外面去寻求刺激或者出轨。因为家不是讲理的地方,那么在一个对自己来说没有道理可以立足的背景下,他获得的只有奴才人格,或者对立斗争的逆反心态。

再看这位专家在讨论另一个案例时的意见:

一位学员给我讲发生在他们夫妻之间的事情,他老婆晚上睡觉的时候总是希望他搂着她,就像妈妈哄孩子一样哄着她睡,他如果不去睡觉,比如在看电视或上网,老婆就睡不着,一遍又一遍地叫他,直到他去搂着她睡为止。他感觉很不好,觉得老婆这样做是不对的,又不是小孩子,睡觉还要哄,不哄自己就睡不着,他不想长期这样惯着她。因此他经常不去这样做,结果老婆就感觉他不爱她,很委屈,两人还经常因为这个事情吵架,甚至大打出手。

于是这位专家就做出这样的建议:老公要明白老婆这是在向他索取“爱”,这是老婆希望的“爱”的方式,在爱情里“愉快”比“正确”有时更重要,两人在一个频道里,也可能就愿意天天用哄老婆睡觉的方式来爱老婆了。

—— 赵专家以爱的名义让一方强迫另一方做出牺牲,这显然是不公平的“爱情”,而且这种爱情和亲情究竟有多少可行性、是否能够作为夫妻长期相处之道,甚至由此一细节延伸出去,在任何事情上丈夫或者妻子都要顺从对方的任何无理要求,则这对夫妻将来的结局也可能是:不是丈夫出轨,就是离婚收场。当一方感到对方不能给予自己自由空间和独立人格的话,那么他/她就会觉得对方不可爱了。当他/她时刻感到自己必须经常作出牺牲去迁就对方的话,那么他/她将无法坚持下去。爱和亲情是一种合作和尊重,不是不讲理的强迫制约。

赵专家真正要做的应该是:教会双方合作,如何讲理,讲理讲得有艺术,从具体的合情合理的对策开始,使争执双方明白自己的问题所在,学习理解对方和自我独立,在具体的“情与理”的互相沟通中增进感情,讲理讲得使自己欣赏对方甚至从理性上热爱对方,这才是高级之道。

二,不讲理的中国家庭情状

提倡“讲理从家开始”,首先需要明白我们传统的家是怎么样的一种情状。如果多数中国人都认同“家不是讲道理的地方”这样的观念,那么可以说,中国家庭是不讲理的,既粗鲁,又专制;既不合作,又没有教养。“阶级斗争”实际上是从家里开始的。糟糕的家庭就是不讲理之家。

家庭内部的不讲理包括两方面:宠爱和强迫。宠爱是专权者有条件的施舍,当然随时可以收回赐予的爱,前提是你必须谄媚听话 ,宠爱的结果是养成任性和娇纵;强迫是高高在上带着强大压力的,有强迫就有专制和服从。权力关系一旦进入到亲密关系,便会带来强加于人、狡诈、欺骗和信息不对称的垄断。中国式亲密关系常常带着讨好迁就服从的性质,然后就是把不平等所带来的不快甚至愤怒隐藏起来,那么这些亲密关系一定是占便宜式的欺骗,一旦满足,便是背叛。

中国家庭里不讲理的专制文化习俗,我们都很熟悉。社会专制的权力固然可怕,但是比不上普通人专制的心理更难弄。在专制文化土壤里长大的人,比身处权力中心的专制者还要迷恋颐指气使、强加于人和老子天下第一的把戏,一有机会,就要玩弄骑在别人头上拉屎的陋习。十年媳妇熬成婆,学会的是利用一切不讲理的手段控制别人,让自己获得一种受人伺候的飘飘然安乐感觉,家长君主或者家庭霸王的感觉特别过瘾,恃强凌弱的习气在中国式家庭里,是天然正道。不是家婆压制媳妇,就是妻子拧丈夫的耳朵,或者就是子女必须按照父母的意志实现家长的使命。如果你不来伺候老娘入眠,便是不爱我了——这种不讲理的逻辑可以大行其道。

中国传统的爱有一个不讲理的逻辑:一方具有对另一方高高在上的施予权力,无权力者必须无条件地奉献自己全部的爱,但是权力一方可以不付出对等的爱。这种“中国式的爱”之关系类似国家和个人的关系。国家可以不爱个人,但个人必须对国家愚忠愚爱,国家可以对个人残酷,但个人必须对国家俯首称臣彻底牺牲。—— 这种不对等、不公正、不自由、无尊严的爱情,投射到夫妻关系上,就变成了某些中国女子对丈夫具有绝对律令的索爱权力,而她自己却是吝于换位思考和双向逆转对待的。说句难听的话,有些女子认为她和丈夫同床是施舍给他的恩惠,如果你不讨好不服从我,那我就让你睡沙发!这就是中国家庭不是讲理的地方,是讲爱的地方的实质内涵。—— 当然,另一种转换关系就是丈夫握有强大的权力和金钱,那么如花似玉的女子则自然百般奉献上自己的爱了,哪还敢颐指气使要丈夫陪睡。

习惯的传统家庭对立关系,失败的常见于以下几种模式:以某种优势(金钱、性或背景权威)要挟对方服从和讨好;得理不让人,痛打落水狗精神;拉拢其他方(老人或者孩子)以壮一己声威;态度粗暴,充满蔑视,专断决定;以宠爱或者温柔体贴作软化收买手段等等。当家里长期习惯于不讲理之后,亲密关系势必出现畸形,遇事不能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和意见,甚至常常借助无理的形式形成家庭内部的不平等不公正。潜在的伤害是不可否认的,最基本的损失就是大家不合作,所谓的亲情只有形式上的关系,亲而不爱,貌合神离,一有机会,便会背叛,或者不负责任,冷漠逃逸。最深的损害就是使到家庭成员成为一个不讲理的人,带着这样的烙印横行于社会。

讲不讲道理,有没有“教养”,起始于家庭培育。家庭内部的“生活政治”是人类最重要的文化根基,家庭文化是一个最深刻的摇篮。有怎样的拍档夫妻,便有怎样的生活方式和心理情态;有怎样的父母,便有怎样的子女;有怎样的家庭,便有怎样的个体人格。人们的许多认知障碍是在家庭的本质中浸润形成的,这是一种本性的底线,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克服与越过。处理好了,是一个人一生的福气。

假如连对最亲的人都可以不讲道理的话,那么你对一个陌生人、外人、异族人,甚至和你共享利益、平分权利的人,你还会讲道理吗?难怪我们的老人上巴士,一定要别人给他让座,她人不让座,则坐到年轻女孩的身上;难怪一个小女生给一个大娘让座,大娘自己不慎跌倒,反要让座的小女生赔钱;难怪一个女人过地铁票闸逃票,被一乘客抓住,她可以转身就给抓住她的乘客一个响亮的耳光子!—— 我们的社会不讲理,病根子都可以在家里找到。生活政治与社会政治息息相关,一个在不讲理的家庭成长和生活的人,来到社会场合,会“作”得变本加厉,折腾得更无赖。一个专制的家长,在工作场所也习惯于采用专断的方式处理问题。

三, 什么是讲道理

传统有一句名言:“清官难断家务事”,此话可作两解:其一,家内问题,情理交融,互为对错,前因后果,无限纠结,正因为从来不讲理,所以才剪不断理还乱。既然纠结,那就特别必须遵循“就事论事”的讲理原则。 其二,正因为自己的事情自己知道,外人无法介入,那么解铃还需系铃人,只有当事人自己讲道理合作解决,才是真正出路。

什么是讲理?

凡是道理都是具体的、在特殊情境中与丰富特殊的条件关系建构着的。没有死板粗放的道理可以解决一个特殊的难题,用大道理去解决小问题,相当于大炮打蚊子。那封父母给女儿教导婚姻之道的信,最早总结出来的“家不是讲理的地方”的歪理,实在是耽误天下苍生。你看它原文中的词语所述:“据理力争;不自觉地各抱一堆面目全非的歪理,敌视对方,伤害对方;为了表面的一个理,落得负心无情;为了你小叔的调动问题,我和你妈大吵了一场,甚至闹到要离婚的地步。” —— 一看就知道,这哪里是讲理?就是意气用事的吵架、对着干,要强加意志给对方,是阶级斗争的方式,不是你死我活就是两军严阵以待,总要有一方说了算,而不是寻求具体解决问题的策略,更不是互相后退或者寻求第三种、第四种甚至N种对策。还是一种“生活政治中的专制方式”。

讲理不是讲大道理,不是戴高帽子,不是上纲上线,不是直奔主题、从感觉直接得出结论。“讲理”有两个基本的意义:1, 双方或者多方讨论与尝试提议、寻求一种合适解决问题的具体道理(对策);2,大家在一起相处是基于“讲道理”的教养上的,英文reasonable,翻译过来就是明智的,适中的,适度的,讲道理的,通情达理的,合情合理的,有道理的,公道公平的,会推理的等。

在现代性的层面,家庭中的讲理至少包含4个意义,一言蔽之:“合作”。尝试论之。

1,建立一个双方以至家庭整体坦诚信任的对话关系;

2,亲密、纯粹的感情关系建立在平等互惠的有理性(reasonable)基础上,爱的给予和接受都基于尊重对方自由独立权利,凡是合乎常识道理的,才是可接受的、舒服和谐的,而不是屈辱强迫、忍让或者为了其他利益的;

3,亲密关系的建构是一个敞开胸怀、相互自我开放、相互发现和互相认同的过程,这需要具体的形式和惯例经常进行沟通对话,对话就是“讲道理”的过程;

4,通过讲理的过程,获得一种亲密感情与个性、空间、自由有所保留尊重的平衡,即使是为了对方的好或者双方的好,家庭成员也不可以干涉对方的自由,为了你个人的快乐而牺牲对方(他者)的自由权利,是不可以的,强迫则更要不得。

讲理涉及到人类最大的一个问题:自由和独立。越是在自己人的范围里,人对于自由的要求越敏感,这是中国人一向最忽略的。如果在家里没有自由独立的权利,那么将会发生逃逸和背叛。“自由是在不伤害他人自由权利的前提下的自我独立。”所以,家更需要不霸道,不专断,不任性,不损人利己,不偏心,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尊重和合作。约翰-密尔的名著《論自由》(1859)认为,个人与他人和社会之间,有一个独立的空间,在这个边界里面,个人拥有绝对的独立性,任何权力都不能加以干涉,即使别人或者社会是为了你好,这种干涉也是不可以的。只有个人自由不受干涉得到保证,才可以说是自由社会。—— 这个自由基础首先要在家庭里面建构,然后才可以延伸到全社会。传统中国是一个血缘伦理至上的社会,在家里,每个人不允许存在个人自由权利,隐私不可以,独立行动不可以,独立决策不可以,个人爱好不可以,必须实行集体捆绑。进入现代社会以来,面临着最大挑战的就是家庭里亲密关系的重塑。如果没有一个新型的家庭关系,则中国社会的现代性(独立自由、制度化、法治、合作、宪政共和)是不可能完成的。

我们不妨为上述案例中妻子的要求来真正讲一番理。妻子认为爱就是对方必须无条件为我付出,但是她没有想过这个前提大道理是否合理,更没有想过她的这个要求是否可以双向逆转?丈夫可以和妻子一起设想:如果我出差了,谁来陪你相拥而睡呢?是否我要向上司拒绝出差:我老婆睡觉离不开我,所以我不能出差。假如我病了呢?我有事业要做,晚上加班,有应酬,是否也要放下手中的事情陪你睡觉呢?依赖是一种心理不健全的毛病,需要面对和逐渐克服。再换另一个立场看问题:我喜欢看足球,而你毫无兴趣,是不是我可以以爱的名义要求你每一次都陪着看完每一场球赛呢?即使我陪你睡,你陪我看球,都心不在焉,身在曹营心在汉,那么这是属于敷衍还是欺骗呢?所以强迫和捆绑不是爱,勉强没幸福。再换一个方法看问题,丈夫可以逐步培养妻子,由扶到放:开始相拥而睡;次之略陪一会儿,在丈夫关注、爱抚下入睡;再次之丈夫在妻子视线范围内让她独自入睡。且加以逐步开解的方式,让妻子明白,人是要独立和长大的,睡觉也是需要自己安静而眠的。丈夫当然不能和她吵架,更不能大打出手,一个觉得不顺从我就是不爱我了,一个不耐烦面对她了,和她吵架,二者恰恰就是不讲理导致的恶果。

家庭的“理”怎么讲,既是一种惯例,也是一种合作的艺术。在纯粹关系中,只要不存在传统中令人恶心的放弃尊严的讨好和情感赎买企图,则“理性”才可以在互相尊重的亲密关系中成为有效的惯例。互相尊重是平等与公正的前提。假如为了达到一时的目的,为了满足欲望,为了一时风平浪静而跪下身子,而一方常常借助某种优势(金钱、家族人事背景关系、智力或者性权力)去获得对亲密者的主人地位,则畸形的家庭关系从一开始就铸成,受压迫者或者永不翻身,或者“一阔脸就变”,由奴隶到将军,从而酝酿着“始乱终弃”或者“生活在别处”的欺骗与蔑视危机。做低伏小和老好人迁就是中国人习惯性的亲情讨好方式,家庭里的亲密关系就隐藏着严重不平等和不公正,中国式家庭总是有一个“老大”,这样的家就成为不讲理的地方。所幸随着现代性和全球化的出现,在中国出现越来越多的双边合作型的平等家庭,逐渐改变过去那种非理性的不讲理的家庭主流模式。

讲理是双方合作的讲理,不能一方想讲理,另一方耍赖或霸蛮,一个巴掌拍不响。社会心理学在研究“冲突解决”问题时,根据一个“犯人两难游戏”和“汽车运输游戏”的测试模式之演绎分析,得出经典的结论:只有当双方都彼此信任对方会选择最有利于对方的步骤时,他们才会分别选择使到自己和对方都获得最大利益的行为方式,结果也是大家都得到相等的赢利。如果随便哪一方不信任对方,或者试图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对方的情况如何,则他可能赢得一个结果:仅仅是对方失去的利益,可是,他也可能输掉这个结果,而让对方赢得相应的结果,或者,也有可能双方一起共同输掉所有的利益。(【美】墨顿-亨特:《心理学的故事》下卷,P552,海南出版社,1999-10)—— 这个理论告诉我们,夫妻或者父母子女也是合作的拍档,永远只会存在四种情况:双赢;A赢B输;B赢A输;双输。如果合作(即讲道理),则双赢。双赢的家庭,是幸福和谐之家。

四,讲道理是一种教养

“教养”,归根结底是一种文化的文明高度问题。爱是一种高级的教养,教养一定是最讲道理的。在教养里,爱情和理智是水乳交融的,并不对立。不讲理才没有爱。让大家都开心,在理解和合作中得到幸福,是人性最基本的期待,尊重每一个人的权利和自由,让爱得到公平的交流,需要有足够的默契尊重和善于合作互动,才会有最大诚意的爱。尊重和合作这种文明的规则潜移默化地成为弥漫性的态度和方式,这就是人与人相处之道的“教养”。

在家里讲道理的关键是:自己人不是论敌,这是亲密、纯粹关系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对话,因此这是一种能够达成、而且必须达成某种共识、至少是达成某种妥协的讨论。让讲理成为家庭成员必备的教养,让讲理成为一种交换看法的惯例,让讨论成为理解对方和互相宽容的桥梁,是家庭合作的根本之道。

在家里讲道理不同于社会辩论,社会辩论的典型模式是法庭和议会,那是有中立的第三方(法官或陪审团,议长),社会辩论的争论讲理是说给第三方听的,但是家庭讲理却是双方自我的对话。没有中立第三方裁判的讲理,特别讲究互相之间的尊重、克制和分寸感,于是家人之间的教养就显得很有价值。最根本的大家都需要明白:这是合作过程中的交流想法,特别警惕“话赶话”的冲突升级状态:不是要分出你死我活的形势,不管哪一方独大,都不是好事。这里用得着一种“政治哲学”来参考:罗尔斯在《政治自由主义》论著里特别研究了群体内部说理模式,提倡“以对方能够接受的理由进行说服”的互惠构想,是为“公共理性”。这是公民为了共同事业相互合作。在充满分歧的政治世界里,公民简单说出自己觉得有说服力的论据并不够,而是要找出其他人也能够共享的理由。公共理性不是一套寻找真理的哲学,而是处理不同意见的对话模式。

讲道理是一种教养,包含三方面的意义:一是尊重至上。无论再亲密再纯粹的关系,都不能去侵犯和损害对方。不侵犯是最低底线,尊重是平等公正甚至彬彬有礼。吹毛求疵、故意找茬和嘲笑、说粗话就是不尊重。讨论时说狠话、说绝对的话,做出我是老大我说话才算数的姿态,简单否定对方,不耐烦,不倾听,认为对方愚蠢,觉得对方匪夷所思,都是严重不尊重的态度,当然也是没有教养。二是有理表达。要学会以容易为人接受、为人喜悦的说服方式来表达个人心思和意见,凡事都要先想好了再说,想好了让人愿意接受的态度和方式去说。更要学会反思,知道自己是否真的有教养地讲道理。三是克己宽容。要给对方留下自由自主保留的权利空间,不能在亲密关系里有强迫态度。不能说服不要紧,适可而止,容许对方不服,也就是让自己可以不服。大家都克己,则人人会让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人都有自己的意见和性格,有自己的习惯思维和爱好,如果能够不以一己爱好要求去损害他人的自由和所爱,不去强加于人,那么就是最基本的现代教养了。

这是一个底线的教养:讲道理的人就是一个有教养的人。既为亲人,不发脾气就是基本的教养。对最亲的人,爱他/她,就是对他/她讲道理;对他/她讲道理,就是爱他/她。中国人不合逻辑的“理由”是:自己人,讲什么尊重,那么客气,不是虚伪吗?直来直去就是亲人。这是中国长期以来奉行的“自己人最不需要尊重”的荒唐道理(无产阶级的道理)。其实越是最亲的人越需要尊重,否则你的爱全是假话。你一向有尊重的教养,那么你有礼貌、有节制和有分寸,就是出于自然而然的习惯,何来虚伪?只有从来没有教养的人,习惯用流氓的方式对待自己人,才会奉行“打是亲骂是爱”的歪理(调情和玩笑不在其内)。

吉登斯在研究“纯粹关系”方面曾经有过非常好的论述,他指出:纯粹关系依赖于伙伴之间的相互信任,而相互信任反过来又与亲密关系的获得紧密相联。信任不是也不能够是被“给定的”,它必须通过努力来获得,即信任是必须被赢得的。为了建立信任,一个人必须既信任他人,也值得他人信任,它隐含着自主性和相互坦诚之间相同的平衡。在关系中信任是如何创造的?克劳斯(Wegscheider-Cruse)提供了关于建立信任的一系列实际的建议,这些建议出自他对关系的系统研究。人们应该“每天花些时间倾听对方的诉说”,因为交流对亲密关系如此重要。在必须面对一些实质性问题时,应该严肃讨论。伙伴应该“盯牢一个问题直至问题获得解决,然后处理完”,因为重新处理相同问题会降低信任并引发新的问题。郁积已久的未解决的旧争执,比新困难更可能毁掉信任,而新的困难则更容易去面对。人们应该“在问题的后面去引发感情”,因为表面现象也许隐藏着情境的真实动力,而不深入的交流不能理解这些。(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P108-109,三联书店,1998-5)

上述这段论述就是给出在纯粹关系中如何通过讲理获得互相信任和互相平衡的好方法:倾听,交流,讨论,解决, 在问题的后面去引发感情。这段建议告诫的是不要和稀泥和不要迁就,更不要拖延问题不解决。它说明讲道理需要学会一些相处之道的方法,学会了,养成习惯,便是教养。“教养”是指文明作为一种素质积淀在语言和行为的所有细节中,自觉和下意识地遵循着感情和理性、惯例和艺术方式去与人交往,这是文化和品德的修养。

中国人如果要进入现代化,要建设一个宪政共和与法治的社会,就要从家开始,学会讲理。—— 我们当前的社会里充斥着太多的戾气、不讲理的冲突,就在于我们过去长期生活在一个专制方式浸淫到每一个人性格中的文化氛围里,长期生存在一个只讲斗争、非黑即白、蛮不讲理、拒绝合作的社会环境里,所以中国人从来没有学会讲理沟通和妥协宽容。在动辄争吵的文化习惯里,如果继续主张让一方想另一方低头谄媚和顺从迁就,那么中国社会永远不可能出现独立自由的人格,只会出现更多的狡狯之徒和奴性人格。

讲理从“家”开始,我们才可以有一个讲理的社会。在家庭里学习民主合作、理性共和与自由独立的情感-理智经营方式,是发展中国人良好国民性的上策。

进入 吕嘉健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家文化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民权理念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2176.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